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章申
1955年生,河北大名人。高级建筑师。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党委书记,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人事司司长。现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从结绳记事开始,中国文字的形成就伴随着刻画和书写,那么,刻画和书写作为对文字内容的一种表达手段,其规范性的要求所带来的审美上的意义,在中国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书写的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传统里,并不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是一种刻意的艺术创作,也不存在主观的艺术追求,而是在表达内容时不经意地表现出艺术的特质,这种于无声处响惊雷的艺术,正反映出中国书法的高妙之处。
透视中国传统的书法,书写的心理状态和艺术的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绝然的区别,因此,当我们今天看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时候,可以想象王羲之当时并不是把《兰亭序》作为一件书法作品来书写的,他仅仅是书写《兰亭序》而已。至于《兰亭序》在书写方面的艺术价值的认定,则是后人对它的追认。到了元明清文人艺术昌盛的时期,书法的独立价值表现在艺术方面,更多的是文人的一种业余的雅好—官之余,文之余,兴之余,这样的“三余”方式给予书法以中国文化上的独特内容,而这样的书写状态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持续到20世纪初,这也就是一部后人撰写的“中国古代书法史”的过程。
然传统书法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虽承载国学之重任,终为小艺而已。力不及科技,势不如绘画,而究其堂奥,书法则深邃莫测。虽然,大众化的现实发展,遮蔽了许多文化上的问题,可是,作为艺术的书法在书法成为艺术的时代中,却表现出识者渐寥的窘境。
吕章申和当今千千万万的书法家一样,不仅有着对于书法之道的热爱,而且有着数十年孜孜以求的努力。可是,他的书法以“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特点,表现出与时流迥异的独特个性风格。他的独特之处,一是书法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二是表现出了非专业化的倾向。在他的个性特点中,所书既不平正,也不险绝;既不风流,也不为法度所囿。他给人的是一种朴实、疏朗、散淡、秀润的风格。他的朴实在于没有花拳绣腿,没有表现出正草隶篆的全能,仅是行草而已。他的疏朗表现在结体的布局内,散淡反映在整体的意境里,而秀润则深藏在内在的气韵中。
中国书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学科化的发展虽然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但是,并没有带来书法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各种高学位的书法家遍地行走的今天,书法的发展正承受着这种专业化带来的弊端。书法的专业化的弊端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功利性,这是难以进入书法境界的一个致命的关隘。吕章申的书法有着与时尚相悖的非功利性的业余状态,而这正吻合了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几千年来,是业余的书家创造了独具品格的中国书法史,而专业的书匠则难见于史册。所以说,吕章申的这种“业余状态”在当下书法界尤显得难能可贵。
古人云“作画形异而神难”,书法亦同此理。当代书家往往从专业的角度,沉湎于正草隶篆或二王、颜柳或苏黄米蔡之中,因此,落入书法的“形”的窠臼,而失去书法的“神”的风采。显然,摹其形迹易,只要下一点功夫,终能达到一般的水平。然而能得其神则难,一要学养,二要天赋。天赋乃与生俱来,然学养能补天赋之不足。吕章申在文化界多年,耳濡目染,以学养扩识见,以识见促书法,走出一条自我的书法道路。而这之中能得书法之神,是吕章申书法在审美上的最重要的特点。
(书 灵《精而造疏,简而意足—读〈吕章申书法集〉》)
李商隐诗《忆住一师》 吕章申 2007年
吕洞宾诗 吕章申 2007年
怀素诗《题张僧繇醉僧图》 吕章申 2007年
五代禅诗 吕章申 2007年
延伸阅读·评论
吕章申先生是一个以“立德”、“立言”为人生准则的人。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流衍中,人们历来认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特别适用评价以“游于艺”为手段,以“志于道”为目的的书法艺术。这是因为,具有中国文化属性的书法艺术,历来具有以“气”为本体,而终极价值指向归依于“道”的特殊性。章申先生的书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特殊的审美魅力与审判价值的。
章申先生的书法,凌空下笔,以气运腕,取象不惑,写得一派天然,具有华滋而灿烂的美感。看到他的书法,我们会感到那书法中有鲜活的血液在滚动,感到那字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活物,能让我们的心灵,在欣赏他的书法时,回归宁静,质朴的精神家乡,得到亲和本土文化本真精神的洗礼。所以,面对他的书法,我们极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章申先生的书法,总体上看,具有“大美不言,大璞不雕”一样的美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才气,常有姿媚于字里行间越出,极为近似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贯中西的学者们的书法。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而是章申先生与这些文化人一样,既追求个性生命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充沛的活力和饱满的才气,又在个人生活与处世原则上崇尚清朗、简淡、平静、祥和的人生理念所使然。
(傅京生《吕章申书法赏析》)
1955年生,河北大名人。高级建筑师。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党委书记,文化部计划财务司司长、人事司司长。现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从结绳记事开始,中国文字的形成就伴随着刻画和书写,那么,刻画和书写作为对文字内容的一种表达手段,其规范性的要求所带来的审美上的意义,在中国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书写的艺术在中国的历史传统里,并不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是一种刻意的艺术创作,也不存在主观的艺术追求,而是在表达内容时不经意地表现出艺术的特质,这种于无声处响惊雷的艺术,正反映出中国书法的高妙之处。
透视中国传统的书法,书写的心理状态和艺术的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着绝然的区别,因此,当我们今天看王羲之的《兰亭序》的时候,可以想象王羲之当时并不是把《兰亭序》作为一件书法作品来书写的,他仅仅是书写《兰亭序》而已。至于《兰亭序》在书写方面的艺术价值的认定,则是后人对它的追认。到了元明清文人艺术昌盛的时期,书法的独立价值表现在艺术方面,更多的是文人的一种业余的雅好—官之余,文之余,兴之余,这样的“三余”方式给予书法以中国文化上的独特内容,而这样的书写状态与艺术的关系几乎持续到20世纪初,这也就是一部后人撰写的“中国古代书法史”的过程。
然传统书法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虽承载国学之重任,终为小艺而已。力不及科技,势不如绘画,而究其堂奥,书法则深邃莫测。虽然,大众化的现实发展,遮蔽了许多文化上的问题,可是,作为艺术的书法在书法成为艺术的时代中,却表现出识者渐寥的窘境。
吕章申和当今千千万万的书法家一样,不仅有着对于书法之道的热爱,而且有着数十年孜孜以求的努力。可是,他的书法以“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特点,表现出与时流迥异的独特个性风格。他的独特之处,一是书法表现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二是表现出了非专业化的倾向。在他的个性特点中,所书既不平正,也不险绝;既不风流,也不为法度所囿。他给人的是一种朴实、疏朗、散淡、秀润的风格。他的朴实在于没有花拳绣腿,没有表现出正草隶篆的全能,仅是行草而已。他的疏朗表现在结体的布局内,散淡反映在整体的意境里,而秀润则深藏在内在的气韵中。
中国书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学科化的发展虽然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但是,并没有带来书法整体水平的提高。在各种高学位的书法家遍地行走的今天,书法的发展正承受着这种专业化带来的弊端。书法的专业化的弊端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功利性,这是难以进入书法境界的一个致命的关隘。吕章申的书法有着与时尚相悖的非功利性的业余状态,而这正吻合了中国书法的本质特征。几千年来,是业余的书家创造了独具品格的中国书法史,而专业的书匠则难见于史册。所以说,吕章申的这种“业余状态”在当下书法界尤显得难能可贵。
古人云“作画形异而神难”,书法亦同此理。当代书家往往从专业的角度,沉湎于正草隶篆或二王、颜柳或苏黄米蔡之中,因此,落入书法的“形”的窠臼,而失去书法的“神”的风采。显然,摹其形迹易,只要下一点功夫,终能达到一般的水平。然而能得其神则难,一要学养,二要天赋。天赋乃与生俱来,然学养能补天赋之不足。吕章申在文化界多年,耳濡目染,以学养扩识见,以识见促书法,走出一条自我的书法道路。而这之中能得书法之神,是吕章申书法在审美上的最重要的特点。
(书 灵《精而造疏,简而意足—读〈吕章申书法集〉》)
李商隐诗《忆住一师》 吕章申 2007年
吕洞宾诗 吕章申 2007年
怀素诗《题张僧繇醉僧图》 吕章申 2007年
五代禅诗 吕章申 2007年
延伸阅读·评论
吕章申先生是一个以“立德”、“立言”为人生准则的人。在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流衍中,人们历来认为,“文如其人,书如其人”特别适用评价以“游于艺”为手段,以“志于道”为目的的书法艺术。这是因为,具有中国文化属性的书法艺术,历来具有以“气”为本体,而终极价值指向归依于“道”的特殊性。章申先生的书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特殊的审美魅力与审判价值的。
章申先生的书法,凌空下笔,以气运腕,取象不惑,写得一派天然,具有华滋而灿烂的美感。看到他的书法,我们会感到那书法中有鲜活的血液在滚动,感到那字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活物,能让我们的心灵,在欣赏他的书法时,回归宁静,质朴的精神家乡,得到亲和本土文化本真精神的洗礼。所以,面对他的书法,我们极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章申先生的书法,总体上看,具有“大美不言,大璞不雕”一样的美感,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充满了才气,常有姿媚于字里行间越出,极为近似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时期学贯中西的学者们的书法。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而是章申先生与这些文化人一样,既追求个性生命在社会活动中展现充沛的活力和饱满的才气,又在个人生活与处世原则上崇尚清朗、简淡、平静、祥和的人生理念所使然。
(傅京生《吕章申书法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