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创新的策略探究

来源 :文学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YW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我国的实际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自然对于群众文化也有了更高要求。舞蹈一直都是群众文化的主要呈现形式,本身源自于人们的实际生活。因此,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就要做到深入生活,并以此为基础持续创新。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现状,探讨了群文建设的意义,并对于文化舞蹈创新的主要策略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基层群众;舞蹈文化;创作创新;实际策略
  引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创作一直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创新方面有所不足,但是创新力和创新热情一直都很高。正是这一因素,当前就需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措施,不断创新,有效引导,并尝试转变原有的模式,进而逐步实现全面创新的目标。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具体现状
  (一)成本投入较少
  无论任何建设工作,都需要大量成本,对基层文化来说也都一样。从目前来看,尽管城市中有着大量不同的娱乐场所,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娱乐设施就极为匮乏。因此,人们通常都会选择打牌和饮酒的方式。显然,这是群众文化建设不到位所导致的[1]。
  (二)团队建设存在缺陷
  对于基层群文建设来说,当前建设团队的力量还是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人数偏少,很难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其二是团队成员能力偏低,部分人员的能力有限,综合水平并未达标。如此一来,相关活动的开展就会受到诸多影响。
  (三)文化建设过于表面
  在很多人群的认知之中,基层群文往往都极为表面化,之所以会有这一情况,主要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内容设计并未考虑到群众的基本意见,和群众需求完全不符。如此一来,最终的文化表现自然无法令人满意,呈现的效果极为有限。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利于形成文化体系
  基层群众文化一直都是我国文化体系中极为重要的部分,然而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其发展很难满足当前广大社会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区域,很多基层群文仍然处在相对较为落后的状态。正是这一因素,通过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就能解决相关问题,为我国现有的文化体系打造奠定良好基础,使其结构变得更为稳定。
  (二)利于提高群文素养
  通过加强群文建设,还能提高基层人群的文化素養。尤其是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使得部分人群的文化理念发生偏移,形成了不良习惯。而通过加强群文建设,就能更好地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促使人们的价值理念有所变化,进而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
  (三)利于打造和谐社会
  在建立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基层群文建设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基层文化,对广大群众带来影响,让其逐步转变自身的思想,在潜意识层面逐步形成良好的个人习惯。这样一来,相关不良因素就会被逐步消灭。
  三、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新的主要策略
  (一)做好宣传工作
  对于基层舞蹈创新来说,基本上和群众文化建设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因此自然需要予以重视。因此当前就需要进一步做好我选错工作,促使广大群众自身的创新思想得到全面强化,使其具备较高的创新意识、社会意识以及历史意识,从而推动舞蹈文化不断发展。如此一来,就会有更多人群参与其中,结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创作更多的舞蹈作品,进而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并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2]。
  (二)提升舞蹈表现力
  对于群众文化舞蹈来说,创作题材方面自然需要做到有所区别。在展现群众真实生活状态的同时,还要做到积极向上,保持热情和乐观。同时,内容还要符合广大群众,从而让群众更好地参与进来,展现内心的热情。而对于舞蹈的细节表现方面,则需要符合音乐的表现,做到相得益彰,彼此联系,从而能在舞蹈方面得到更多不同的见解。而如果选择的是少数民族歌曲,则舞蹈还要符合当地的民族习俗,甚至还可以融合少数民族的舞姿。这样一来,舞蹈的呈现将会有着更高的表现力,能够展现当地人的精神面貌,进而起到文化传承的效果。
  (三)合理应用舞蹈组合
  在舞蹈之中,动作一直都是其中最为精髓的部分,依靠各种不同的形式,能够展现舞蹈作品的真实内涵。通常来说,在舞蹈内容创新的时候,理应充分展现其中的主题,并通过将各类不同的舞蹈动作进行全面整合,以此呈现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将群众内心积极的心态全部呈现出来。之后再通过一些具有艺术性特点的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展开理解,感受其中的主题,并进行尝试,进而使得自身文化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四)明确舞蹈的定义和发展方向
  从当前基础群文创新的实际情况可以得知,许多地区的人们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对于具体目标和用法的考虑有所不足,一些细节设计不够严谨。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一大原因便是对群众舞蹈的定义和发展不够明确,单纯觉得其只是一类普通的舞蹈而已。然而,群众舞蹈十分贴合基层群众,而舞蹈的外部表现只是其次。因此未来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做到符合实际,满足群众的想法和需求,进而将其价值全部展现出来。
  (五)加强人才的培养
  对于群文舞蹈创作工作来说,自然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团队,这些人群除了要了解当地的人文理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要具备创新意识,懂得如何融入全新的思想。因此,管理者就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定期开展活动,让创作者能够深入到群众之中,与人们积极沟通和交流,了解真实状况,从中将一些潜在的文化理念全部提炼出来,以此创作更多具有创新性特点且满足人群需求的舞蹈作品。此外,还要安排创作人员积极学习,尽可能尝试利用各种不同的乐器和创作手法,以此提升旋律的表现,进而能够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群众文化舞蹈来说,一直都是群众文化的重点部分。为了能够对其不断创新,自然需要结合广大人气的需求,并融入全新的理念。如此一来,作品的整体表现力就会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郭兆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创新的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000(005):117.
  [2]郑运彩.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创新思路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8,000(003):243.
  [3]郝红岩.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探讨[J].神州,2018,000(016):251-252.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获得提升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戏剧影视文学的内容与形式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作出相应改变,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总结新时期人们的具体需求,对戏剧影视文学作品的现状进行梳理,才能判断其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探讨在新时期戏剧影视文学的艺术特点,以期为今后的戏剧影视文学发展提供部分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戏剧影视,艺术特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教育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学生传统文化艺术修养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校外艺术教育也随即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外少年宫利用诗配画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点粗浅尝试。如:带领欣赏诗配画作品,感受中国诗画之美;让学生学习给古诗配画,体验绘画创作之趣;引导学生领悟诗文的意蕴,触摸传统文化脉搏。一系列的实践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
期刊
摘要:新课程标准对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重任,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引,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融合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求学生在思想道德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文化课的学习和德育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期刊
摘要:悲剧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个辉煌领域,也是他成就的顶峰,其悲剧写作及悲剧史发展中体现了一些共同的悲剧特点。作为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哈姆雷特》重点展示了丹麦王室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本文主要分析《哈姆雷特》中第一层悲剧人物内心的自我冲突,第二层悲剧人物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冲突这内外双重的冲突,通过对悲剧的故事情节及其内外双重冲突的艺术风格的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此来探讨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特征
期刊
摘要:舞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活动形式之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在现代社会和经济中,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精神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从而促进了多样性在国家健身运动中,广场舞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运动形式,它从最初的自我自发转变为独立的文化特征。群众参加广场舞蹈活动时,不仅能享受身心,还能深刻感受广场舞蹈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广场舞;创编思路;特色文化  引言  广场舞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众多的领域,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当前中国发展最重要的瑰宝。其中中国戏曲作为重要的中华文化元素之一,不仅在音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发展阶段,对于其他音乐领域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中国戏曲元素在中国民族歌剧中的移植生成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民族歌剧;移植生成  1、前言  中国戏曲文化拥
期刊
摘要:现代广场舞有许多新的、互动的、集体的、开放的、灵活的、有趣的、自由的特点等等。结合大众文化、娱乐和思想建设,广场舞在大众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广场舞的特点来看,它对大众有很多积极的影响,所以如何推广广场舞,如何创新和发展广场舞,笔者在这里与大家讨论。  关键词:群众文化; 广场舞; 作用  引言  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组织的精神娱乐项目,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精神文化生活。如今,中国国民经
期刊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赛教融合”模式是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加速器,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计中,找到大赛与教学之间的融合点是关键。应用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与互联网+赛创融合,从高校、教师和学生方面加大投入和重视程度。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培育新的业态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赛创融合;课程教学
期刊
司鼓:司者,操作也。演奏操作鼓板者,谓之司鼓,舞台节奏的主宰者。力度,速度的操作者。司鼓的指挥功能,不同的剧种都有自己独特的整套程式性,完整性,规范性的指挥技法以及带领打击乐(大锣、大钹、铙钹,小锣)。一系列戏曲锣鼓(身段锣鼓,唱腔锣鼓,曲牌锣鼓)的指挥技法与运用等等。司鼓者必须要掌握,力求做到打文戏"文而不愠"起伏得当"处理细腻";打武戏"强而不火"章法严谨"鼓点流畅"。它在舞台上具有不可替代的
期刊
王利诗友的老家是山东曲阜,那是一座古色古香、人杰地灵的城市,因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诞生于此,成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被称为“东方圣城”。我曾经去过曲阜,明代斑驳的古城墙,世界文化遗产孔庙孔府孔林,三皇五帝之少昊陵,巍峨的大成殿,周公庙、颜子庙、舞雩坛等历史文化遗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魂牵梦绕,流连忘返。站在沂河边,在舞雩坛上吹吹风,“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