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活动背景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地处越秀区北京路广府文化发源地,粤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大部分学生具有先天地域语言优势,所以从2011年开始,以通草画为突破口,逐步引入了粤剧、粤语讲古、剪纸等非遗项目。非遗艺术家到学校任教特色课程,让普及班与专项班、常规课程与兴趣爱好相结合。近年我校以“粤彩教育”为校本教育特色,成绩斐然,渐露头角,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笔者作为粤语讲古班的负责人,无论是选教材还是选人才,或参与课外培训指导,都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盛宴背后多元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思考。
二、粤语讲古的“前世今生”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汉族说唱艺术,但粤语讲古只说不唱,有与外省说书不同的特色。但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听古讲古的机会越来越少,讲古阵地一再被取消,孩子们极少能听到古仔。现全市仅有的两个古坛:越秀区文化局“越秀古坛”和文化公园讲古坛。
三、新常态下的特色课程
我校“粤彩教育”近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奥妙就在于充分体现了活动趣味化、课程校本化、研究课题化、实践社会化。而“粤语讲古”作为众多非遗项目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其出彩的表现又是可圈可点的。
粤语讲古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讲古艺人大量运用本地的汉族民间成语、谚语、谶语、俗语和大众化的生活语言,对书目进行加工润饰,使之成为粤方言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讲古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长篇章回小说,还包括广州民间掌故和现代生活题材,承载着广州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成为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同时,这种娱乐形式有广泛的群体参与性,可以寓教于乐,是人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一种形式。由于粤语讲古本来就贴近生活,只要把更多的生活新元素通过粤语讲古进课堂、进校园,才能在改进创新中培养一批新的讲古传承人,吸引更多新的听众群。因此,把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果转化为常态教学,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大胆进行实践变革,才能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多元文化的辐射再生
粤语讲古是一座极具开发价值的校本课程资源宝库,它有自己独特的传承与教育方式。
1.粤语讲古的艺术特点是以第三者旁述为主,背稿演出。它既讲究语言,更讲究表演。因此对儿童开朗乐观、大胆勇敢的性格培养有外显的作用。
2.粤语讲古涉猎的内容广泛,从人物塑造到故事情节,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对儿童人格塑造和正确是非观、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可以通过选修或听课的形式,学习过程中欣赏它的演、说魅力。
3.粤语讲古的学习有助真正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如因为演出任务紧,来不及搜集书面材料,彭老师向学生刘威口述一故事《太上老君斗如来》,5分钟之后孩子果然能够马上就把大意复述表演出来,需要孩子能够快速记忆、理解、重组语言,对孩子能力提升有立竿见影作用。再如故事班里有个三年级的新同学,他很喜欢讲故事,当知道自己有机会上台时,居然自己创编了一个几千字的古仔。因表演时间只有3-5分钟,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反复修改,表演当天也获得了嘉宾的赞赏。这些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思维、表达等能力综合表现的结果。
五、守拓并举的发展新路
社会的发展使粤语讲古也经历了兴衰的阵痛。讲古坛的再现,虽让人欣慰,但却难以抵挡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对其的冲击。“粤语讲古”现已正式进入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这并不代表这一项文化不会悄然无声地消失。眼看如今人们对“粤语讲古”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它是否也会因此被逐渐失传,或许我们可借用“讲古”界的一句经典话语来概括:“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但对于这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身为广州人实在不甘心如此消极地在一旁静观其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一份子,更要倾尽自己的能力对其实施实际的保护和传承。
想要粤语讲古能得以长期的传承下去,基地传承、从小熏陶是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从娃娃抓起,课堂上的传承学习、课外的社会实践、社会宣传推介就显得尤其重要。
1.加强对粤语讲古的信息化传播,扩大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文化的方式也随之发展。粤语讲古视音频要通过各种方式植入程序,丰富网站资源建设,让大众能通过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及时上传下载、更新。讲古非遗传承人会给孩子提供讲古坛的义演时间和电视频道上的节目播报,鼓励学生收看收听;同时,他还会在网络上和学生共建关系,介绍大家在粤语讲古的正式网站上浏览学习、参与话题,让大家都能了解到粤语讲古的种种,使其影响力得以扩大。
2.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
如今青少年鲜有喜爱听古、讲古的,观众群渐趋老龄化。因此,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迫在眉睫。相对而言,观众群增加不难,但讲古传承人的培养则不仅需要各讲古大师的亲力亲为积极培养,还需要喜欢讲古的人实际行动的操练和学习,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总而言之,随着越秀区域性青少年广府文化品牌活动的深入开展,相信学校的品牌推广普及也会一直持续下去;相信多元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粤彩文化一定能逐步扎根在我们校园,生生不息;相信同学们在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中一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大展身手的同时秀出自我风采。
新课改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拓展和整合课程资源,要求学校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地处越秀区北京路广府文化发源地,粤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大部分学生具有先天地域语言优势,所以从2011年开始,以通草画为突破口,逐步引入了粤剧、粤语讲古、剪纸等非遗项目。非遗艺术家到学校任教特色课程,让普及班与专项班、常规课程与兴趣爱好相结合。近年我校以“粤彩教育”为校本教育特色,成绩斐然,渐露头角,被评为广州市特色学校。笔者作为粤语讲古班的负责人,无论是选教材还是选人才,或参与课外培训指导,都亲身经历了一场场盛宴背后多元文化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思考。
二、粤语讲古的“前世今生”
“讲古”即说书、讲故事。粤语讲古是艺人用广州方言对小说或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和讲演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这种民间技艺来源于古代的汉族说唱艺术,但粤语讲古只说不唱,有与外省说书不同的特色。但现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使得听古讲古的机会越来越少,讲古阵地一再被取消,孩子们极少能听到古仔。现全市仅有的两个古坛:越秀区文化局“越秀古坛”和文化公园讲古坛。
三、新常态下的特色课程
我校“粤彩教育”近年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奥妙就在于充分体现了活动趣味化、课程校本化、研究课题化、实践社会化。而“粤语讲古”作为众多非遗项目课程中的一个分支,其出彩的表现又是可圈可点的。
粤语讲古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艺术样式,讲古艺人大量运用本地的汉族民间成语、谚语、谶语、俗语和大众化的生活语言,对书目进行加工润饰,使之成为粤方言语言艺术的集大成者。讲古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的长篇章回小说,还包括广州民间掌故和现代生活题材,承载着广州许多历史文化信息,成为文化传统得以保持和延续的重要因素,有着深厚的文化学、人类学、民俗学价值。同时,这种娱乐形式有广泛的群体参与性,可以寓教于乐,是人们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一种形式。由于粤语讲古本来就贴近生活,只要把更多的生活新元素通过粤语讲古进课堂、进校园,才能在改进创新中培养一批新的讲古传承人,吸引更多新的听众群。因此,把课程改革实验的成果转化为常态教学,大力推进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大胆进行实践变革,才能提升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多元文化的辐射再生
粤语讲古是一座极具开发价值的校本课程资源宝库,它有自己独特的传承与教育方式。
1.粤语讲古的艺术特点是以第三者旁述为主,背稿演出。它既讲究语言,更讲究表演。因此对儿童开朗乐观、大胆勇敢的性格培养有外显的作用。
2.粤语讲古涉猎的内容广泛,从人物塑造到故事情节,古今中外包罗万象,对儿童人格塑造和正确是非观、人生观的培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可以通过选修或听课的形式,学习过程中欣赏它的演、说魅力。
3.粤语讲古的学习有助真正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如因为演出任务紧,来不及搜集书面材料,彭老师向学生刘威口述一故事《太上老君斗如来》,5分钟之后孩子果然能够马上就把大意复述表演出来,需要孩子能够快速记忆、理解、重组语言,对孩子能力提升有立竿见影作用。再如故事班里有个三年级的新同学,他很喜欢讲故事,当知道自己有机会上台时,居然自己创编了一个几千字的古仔。因表演时间只有3-5分钟,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反复修改,表演当天也获得了嘉宾的赞赏。这些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思维、表达等能力综合表现的结果。
五、守拓并举的发展新路
社会的发展使粤语讲古也经历了兴衰的阵痛。讲古坛的再现,虽让人欣慰,但却难以抵挡新的文化消费方式对其的冲击。“粤语讲古”现已正式进入了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但这并不代表这一项文化不会悄然无声地消失。眼看如今人们对“粤语讲古”的重视程度逐渐减弱,它是否也会因此被逐渐失传,或许我们可借用“讲古”界的一句经典话语来概括:“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但对于这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身为广州人实在不甘心如此消极地在一旁静观其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一份子,更要倾尽自己的能力对其实施实际的保护和传承。
想要粤语讲古能得以长期的传承下去,基地传承、从小熏陶是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从娃娃抓起,课堂上的传承学习、课外的社会实践、社会宣传推介就显得尤其重要。
1.加强对粤语讲古的信息化传播,扩大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文化的方式也随之发展。粤语讲古视音频要通过各种方式植入程序,丰富网站资源建设,让大众能通过手机、电脑等传播媒介及时上传下载、更新。讲古非遗传承人会给孩子提供讲古坛的义演时间和电视频道上的节目播报,鼓励学生收看收听;同时,他还会在网络上和学生共建关系,介绍大家在粤语讲古的正式网站上浏览学习、参与话题,让大家都能了解到粤语讲古的种种,使其影响力得以扩大。
2.适应社会需求,积极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
如今青少年鲜有喜爱听古、讲古的,观众群渐趋老龄化。因此,培养新的讲古传承人和观众群迫在眉睫。相对而言,观众群增加不难,但讲古传承人的培养则不仅需要各讲古大师的亲力亲为积极培养,还需要喜欢讲古的人实际行动的操练和学习,并持之以恒的坚持。
总而言之,随着越秀区域性青少年广府文化品牌活动的深入开展,相信学校的品牌推广普及也会一直持续下去;相信多元的、富有新时代气息的粤彩文化一定能逐步扎根在我们校园,生生不息;相信同学们在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中一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大展身手的同时秀出自我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