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比较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组)53例和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组)55例,比较两种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41.5%、长期昏迷/重残的患者比例为30.2%、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比例为32.1%、脑动脉梗死比例为15.1%、脑积水比例为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手术治疗,同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小、手术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常规手术;颅脑损伤;脑疝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85-01
脑疝有着很高的死亡率,脑疝发生后,行积极的脑疝复位及天幕切开手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时,采用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的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的53例患者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19~75岁,平均(49.2±5.1)岁。对照组的55例患者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16~76岁,平均(48.3±6.0)岁。两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行颅内血肿侧顶、额、颞大骨瓣开颅。对照组患者实施去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后,将碎裂脑组织及血肿清除,最后将硬脑膜减张缝合,关闭颅腔。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将碎裂脑组织及血肿清除后,缓慢的将颞底组织抬起,将天幕裂孔显露出来,天幕需要切开的地方使用低电流电凝,切开天幕的位置为距离裂孔缘1.5 cm处,天幕切开后电凝止血。随访时间为1年。
1.3 疗效评价标准[1]
根据GOS评估法评定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为死亡、长期昏迷/重残、恢复良好/中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为14.0的软件包处理,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死亡22例,死亡率为41.5%,长期昏迷/重残的患者为16例,占30.2%,恢复良好/中残的患者15例,占28.3%。对照组患者死亡41例,占74.5%,长期昏迷/重残的患者9例,占16.4%,恢复良好/中残的患者5例,占9.1%。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及脑积水的比例分别为32.1%(17/53)、15.1%(8/53)、7.5%(4/53),对照组为:63.6%(35/55)、76.4%(42/55)、72.7%(40/5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出现脑疝者常常合并有梗阻性脑积水、大脑后动脉梗死、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等,天幕裂孔疝中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大脑后动脉梗死,能够引起广泛的大脑枕叶积水,而使病情加重。脑疝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对脑疝患者采用的常规手术方法为经颅血肿清除减压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疗效较差[1-2]。实施天幕裂孔切开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的解除大脑后动脉的嵌顿及压迫,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脑疝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脑疝的方法。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Labbe静脉,有关研究认为,Labbe静脉可以烧灼阻断[3]。在将颞叶抬起的时候,一定要轻柔操作,分次、逐渐的进入颞底,这样Labbe静脉的损伤就可以得到避免。本研究对53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实施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方法比较,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下降,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育驰,张天益,潘梅英,等.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411.
[2] 李勇,张剑,陈为涛.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超早期手术方法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6):451.
[3] 王玉海,蔡学见,胡开树,等.天幕切开术在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时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2-53.
(收稿日期:2012-03-08)
[关键词]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常规手术;颅脑损伤;脑疝
[中图分类号] R6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8-185-01
脑疝有着很高的死亡率,脑疝发生后,行积极的脑疝复位及天幕切开手术,能够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笔者所在医院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时,采用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的手术治疗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实验组的53例患者中,男27例,女26例,年龄19~75岁,平均(49.2±5.1)岁。对照组的55例患者中,男28例,女27例,年龄16~76岁,平均(48.3±6.0)岁。两组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的麻醉方法均为全身麻醉,麻醉满意后行颅内血肿侧顶、额、颞大骨瓣开颅。对照组患者实施去骨瓣开颅减压手术后,将碎裂脑组织及血肿清除,最后将硬脑膜减张缝合,关闭颅腔。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手术方法的基础上将碎裂脑组织及血肿清除后,缓慢的将颞底组织抬起,将天幕裂孔显露出来,天幕需要切开的地方使用低电流电凝,切开天幕的位置为距离裂孔缘1.5 cm处,天幕切开后电凝止血。随访时间为1年。
1.3 疗效评价标准[1]
根据GOS评估法评定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分为死亡、长期昏迷/重残、恢复良好/中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为14.0的软件包处理,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死亡22例,死亡率为41.5%,长期昏迷/重残的患者为16例,占30.2%,恢复良好/中残的患者15例,占28.3%。对照组患者死亡41例,占74.5%,长期昏迷/重残的患者9例,占16.4%,恢复良好/中残的患者5例,占9.1%。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及脑积水的比例分别为32.1%(17/53)、15.1%(8/53)、7.5%(4/53),对照组为:63.6%(35/55)、76.4%(42/55)、72.7%(40/5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外伤患者出现脑疝者常常合并有梗阻性脑积水、大脑后动脉梗死、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等,天幕裂孔疝中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大脑后动脉梗死,能够引起广泛的大脑枕叶积水,而使病情加重。脑疝是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对脑疝患者采用的常规手术方法为经颅血肿清除减压手术,治疗后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临床疗效较差[1-2]。实施天幕裂孔切开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的解除大脑后动脉的嵌顿及压迫,同时能够有效的避免上诉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极大的提高了脑疝患者的存活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脑疝的方法。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Labbe静脉,有关研究认为,Labbe静脉可以烧灼阻断[3]。在将颞叶抬起的时候,一定要轻柔操作,分次、逐渐的进入颞底,这样Labbe静脉的损伤就可以得到避免。本研究对53例重型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实施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的手术方法,与传统的方法比较,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脑动脉梗死及脑积水等并发症的比例明显下降,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育驰,张天益,潘梅英,等.脑疝复位天幕切开与常规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脑疝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411.
[2] 李勇,张剑,陈为涛.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超早期手术方法探讨[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32(6):451.
[3] 王玉海,蔡学见,胡开树,等.天幕切开术在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伤时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52-53.
(收稿日期:201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