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政府在工作中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是其职责所在,也是推动政府工作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徐州市鼓楼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鼓楼区群众呼声作为工作的着力方向,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积极富民,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穷北关,富南关”,地处徐州市北区的鼓楼区相对其它主城区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改变落后的面貌是鼓楼区全体人民的强烈愿望。鼓楼区党委、政府以富民强区为根本目标,突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强力发展服务业。近几年来,鼓楼区依托服务业发展优势,打好商贸、市场、物流、房地产开发“四张牌”,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金地商都和5万平方米的金鹰国际购物中心顺利建成,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现代中央商务区;引进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投资2.7亿元购并重组徐州华联商厦,使鼓楼区最大的商业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专业市场建设突飞猛进,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红星世界家具展销中心建成开业,淮海经济区家居专业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东三环工程机械和汽车销售服务带强势崛起,建成南京菲亚特、广州本田、马自达、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等10余个知名品牌4S店,成为徐州汽车销售服务的重要区域。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东三环香山物流园一期已建成开业,北三环钢材市场初具规模,孟家沟物流中心开始动工建设。房地产开发业乘势而上,“十五”期间累计开工面积24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0万平方米,完成开发工作量达15亿元。2005年,鼓楼全区实现商业营业额达48亿元,是2000年的4倍,居徐州全市前列。
加快发展工业。鼓楼区围绕工业大区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工业规模企业、有效投入、工业产值三个倍增计划,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高水平完成了占地3800亩的鼓楼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入区工业企业达到30余家,工业集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总投资3.5亿元的金驹新能源水煤浆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苏洋环保热电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以能源转化利用为纽带的新型工业稳步发展。东三环工程机械产业带规模不断壮大,建成投产工力路桥、倍力机械、金威锻压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5亿元。2005年鼓楼区完成工业投资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40.8亿元和1.04亿元。
一着不让抓招商。鼓楼区牢固确立区外就是外的方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共赢为目标的策略,把招商引资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先后引进了法国家乐福、香港伟利集团、中国红星集团、中国星星集团、上海农工商、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鼓楼投资。“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自营出口504.9万美元。
着眼利民,不断改善城市面貌
改善北区环境一直是鼓楼人民的迫切心愿。为此,鼓楼区用做美城市的观念抓城建,以规划为龙头,以环境综合整治为中心,以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为抓手,城区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做好规划,加速城市建设。鼓楼区本着力所能及、适度超前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每年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扎扎实实地推进城市环境面貌不断改观。“十五”时期,全区共实施市政重点工程45项、实事工程40项,总投资18.87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主干道14条,整治小街巷42条,综合治理居民小区45个,建成了鼓楼花园、兴隆花园、春华园等10余个居民小区,完成建北、6414工厂、安装公司等6个棚户区11万平方米改造工程任务;完成故黄河风光带建设和荆马河西段、马场大沟等河流清淤整治、截污绿化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北区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开放式公园九龙湖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北区居民健身休闲、观光娱乐的重要场所。
狠抓城市管理,优化市容环境。鼓楼区重点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调整了城管执法体制,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面貌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圆满完成了江苏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005年投入资金1938.4万元,新增绿地61.3公顷。关闭了3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关闭小港口9处,巩固了36.9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构建“山、湖、河、城”为一体的秀丽新鼓楼奠定了扎实基础。
立足安民,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楼区是徐州市老工业区,破产企业、下岗职工比较多,规范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鼓楼区在方针原则、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程序、经费筹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使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真正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
多方位开辟就业渠道。鼓楼区紧紧围绕富民目标,以扩大就业为抓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创办再就业基地,引导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自主创业;建立并完善三级再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2005年,净增就业11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78人,再就业率达到73%以上。
努力完善保障制度。近年来鼓楼区一方面抓好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共有1856户4772人纳入了低保范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十五期间,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达1.02亿元,相关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鼓楼的建设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环境。
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鼓楼区建立了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以及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建设稳步推进,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覆盖率达83.33%;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作者系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尤健
积极富民,努力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穷北关,富南关”,地处徐州市北区的鼓楼区相对其它主城区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改变落后的面貌是鼓楼区全体人民的强烈愿望。鼓楼区党委、政府以富民强区为根本目标,突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强力发展服务业。近几年来,鼓楼区依托服务业发展优势,打好商贸、市场、物流、房地产开发“四张牌”,经济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金地商都和5万平方米的金鹰国际购物中心顺利建成,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现代中央商务区;引进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投资2.7亿元购并重组徐州华联商厦,使鼓楼区最大的商业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专业市场建设突飞猛进,投资2亿元、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红星世界家具展销中心建成开业,淮海经济区家居专业市场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东三环工程机械和汽车销售服务带强势崛起,建成南京菲亚特、广州本田、马自达、东风雪铁龙、长安福特等10余个知名品牌4S店,成为徐州汽车销售服务的重要区域。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东三环香山物流园一期已建成开业,北三环钢材市场初具规模,孟家沟物流中心开始动工建设。房地产开发业乘势而上,“十五”期间累计开工面积24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0万平方米,完成开发工作量达15亿元。2005年,鼓楼全区实现商业营业额达48亿元,是2000年的4倍,居徐州全市前列。
加快发展工业。鼓楼区围绕工业大区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工业规模企业、有效投入、工业产值三个倍增计划,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张。高水平完成了占地3800亩的鼓楼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入区工业企业达到30余家,工业集中区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总投资3.5亿元的金驹新能源水煤浆项目正式动工建设;总投资5亿元的苏洋环保热电厂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以能源转化利用为纽带的新型工业稳步发展。东三环工程机械产业带规模不断壮大,建成投产工力路桥、倍力机械、金威锻压等工程机械制造企业10余家,年产值达5亿元。2005年鼓楼区完成工业投资6亿元,工业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40.8亿元和1.04亿元。
一着不让抓招商。鼓楼区牢固确立区外就是外的方针,坚持以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共赢为目标的策略,把招商引资贯穿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先后引进了法国家乐福、香港伟利集团、中国红星集团、中国星星集团、上海农工商、北京王府井东安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来鼓楼投资。“十五”期间,累计引进区外资金5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00万美元,自营出口504.9万美元。
着眼利民,不断改善城市面貌
改善北区环境一直是鼓楼人民的迫切心愿。为此,鼓楼区用做美城市的观念抓城建,以规划为龙头,以环境综合整治为中心,以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为抓手,城区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
做好规划,加速城市建设。鼓楼区本着力所能及、适度超前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城市资源、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每年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扎扎实实地推进城市环境面貌不断改观。“十五”时期,全区共实施市政重点工程45项、实事工程40项,总投资18.87亿元。新建和改造城市主干道14条,整治小街巷42条,综合治理居民小区45个,建成了鼓楼花园、兴隆花园、春华园等10余个居民小区,完成建北、6414工厂、安装公司等6个棚户区11万平方米改造工程任务;完成故黄河风光带建设和荆马河西段、马场大沟等河流清淤整治、截污绿化工程;总投资4200万元、北区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开放式公园九龙湖公园建成开放,成为北区居民健身休闲、观光娱乐的重要场所。
狠抓城市管理,优化市容环境。鼓楼区重点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调整了城管执法体制,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执法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容面貌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四城同创”活动,圆满完成了江苏省文明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实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005年投入资金1938.4万元,新增绿地61.3公顷。关闭了3家污染严重的“十五小”企业,关闭小港口9处,巩固了36.9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和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成果,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构建“山、湖、河、城”为一体的秀丽新鼓楼奠定了扎实基础。
立足安民,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楼区是徐州市老工业区,破产企业、下岗职工比较多,规范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鼓楼区在方针原则、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程序、经费筹集、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使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实现制度化、科学化管理,真正起到了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
多方位开辟就业渠道。鼓楼区紧紧围绕富民目标,以扩大就业为抓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创办再就业基地,引导下岗失业人员重新就业、自主创业;建立并完善三级再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2005年,净增就业11000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678人,再就业率达到73%以上。
努力完善保障制度。近年来鼓楼区一方面抓好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共有1856户4772人纳入了低保范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十五期间,累计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达1.02亿元,相关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为鼓楼的建设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环境。
积极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鼓楼区建立了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防控体系以及覆盖城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建设稳步推进,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覆盖率达83.33%;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作者系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区长)
责任编辑: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