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和小古文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較遥远,读起来也有点生硬,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与现代白话文差别较大,教学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樊裔华老师和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起学习《小狼》,小朋友们则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灵性飞扬,充满了情与思,洋溢着智和趣。
一、熟读成诵,感触小古文
“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如此,小古文亦是如此,它们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小古文的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读通《小狼》这篇文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樊老师通过诵读认知课文、整体把握;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上课伊始,樊老师就首先要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孩子猜测文章的大概意思。由此,激起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逐句理解小古文后,老师对整首小古文进行了回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随后,樊老师又呈现了竖排版格式的小古文,让孩子了解古文应该从右往左读。由此,孩子不仅充分地感受到小古文的音律美还感受到小古文的形式美。
二、对照注释,感知小古文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老师不必逐词逐句地对原文进行生硬地讲解,可以放手让孩子对照注释,联系插图和上下文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樊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注释,如“素食”:蔬菜瓜果等食物。“甚”:很,非常。“遂”:于是。“未果”:没有结果。二年级的孩子借助以上的注释,已经基本上能说出小古文的大致意思了。尤其是对“甚”的理解上,老师通过几个逼真的表情图,进一步理解了“甚忧”“甚喜”“甚怒”。还有文中的两个“之”,孩子在自主翻译的过程中有了曲解,樊老师进行适当地点拨并让孩子在合作下解决,让难理解的词语在小组的交流中得到补充和矫正。这样,孩子知道了“甚忧之”的“之”是指小狼喜欢吃素食这一现象,“遂授之以猎”中的“之”指的是小狼。不仅培养孩子的阅读小古文的能力,而且又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艺术留白,感受小古文
出于需要,古人在赋诗填词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来命名:留白。而樊老师在下发《小狼》的课文讲义时,巧妙地把文章的最后一句“但见幼狼子牙瞠目,向讨莱菔”艺术地删除了。当学生读到“一日见子忽奔逐兔,大喜!”
师:其母为什么而大喜呢?
生:见子忽奔追兔。
师:小狼为什么而逐兔呢?
生1:小狼学会了追逐兔子的本领。
生2:小狼终于不再吃素食了,这下其母该高兴啦!
师:真是如此吗?请看下一句——但见幼狼子牙瞠目,向讨莱菔。“莱菔”指萝卜。
孩子们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原来小狼是去问小兔讨萝卜的!
四、古文新教,感悟小古文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弄懂文章的内容以后,课文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真是这样,小古文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斑斓色彩。樊老师在孩子们见小狼追小兔是为了讨萝卜吃大笑后,布置了如此任务。
师:孩子们,这篇古文出自《明清笑话》。既然是笑话,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让大家笑笑?
随即,孩子们便在学习小组内充分调动自己的手、腿、眼睛、眉毛……多种感官开始绘声绘色地练讲这个故事。
为了巩固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去复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延伸、创新了小古文课堂,达到了“古文新教”的效果。
以前我带六年级的时候,曾经尝试让孩子背诵一些古文,如《岳阳楼记》《爱莲说》《木兰辞》等,有很多同学都能朗朗上口地完整地背诵以上的古文。其实,在我们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完全可以选一些浅显易懂、容易背诵的“小古文”和“文言文”,让孩子早日亲近小古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226400)
一、熟读成诵,感触小古文
“新课标”提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古诗如此,小古文亦是如此,它们大都具有音韵美和节奏美特别适合朗读。因此,小古文的教学应以诵读教学为主要途径。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独立读通《小狼》这篇文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樊老师通过诵读认知课文、整体把握;通过诵读理解课文、层层深入。上课伊始,樊老师就首先要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孩子猜测文章的大概意思。由此,激起孩子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逐句理解小古文后,老师对整首小古文进行了回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诵读古文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随后,樊老师又呈现了竖排版格式的小古文,让孩子了解古文应该从右往左读。由此,孩子不仅充分地感受到小古文的音律美还感受到小古文的形式美。
二、对照注释,感知小古文
在小古文的教学中,老师不必逐词逐句地对原文进行生硬地讲解,可以放手让孩子对照注释,联系插图和上下文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樊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几个词语的注释,如“素食”:蔬菜瓜果等食物。“甚”:很,非常。“遂”:于是。“未果”:没有结果。二年级的孩子借助以上的注释,已经基本上能说出小古文的大致意思了。尤其是对“甚”的理解上,老师通过几个逼真的表情图,进一步理解了“甚忧”“甚喜”“甚怒”。还有文中的两个“之”,孩子在自主翻译的过程中有了曲解,樊老师进行适当地点拨并让孩子在合作下解决,让难理解的词语在小组的交流中得到补充和矫正。这样,孩子知道了“甚忧之”的“之”是指小狼喜欢吃素食这一现象,“遂授之以猎”中的“之”指的是小狼。不仅培养孩子的阅读小古文的能力,而且又培养了孩子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艺术留白,感受小古文
出于需要,古人在赋诗填词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我们可以借用中国画技法中的一个术语来命名:留白。而樊老师在下发《小狼》的课文讲义时,巧妙地把文章的最后一句“但见幼狼子牙瞠目,向讨莱菔”艺术地删除了。当学生读到“一日见子忽奔逐兔,大喜!”
师:其母为什么而大喜呢?
生:见子忽奔追兔。
师:小狼为什么而逐兔呢?
生1:小狼学会了追逐兔子的本领。
生2:小狼终于不再吃素食了,这下其母该高兴啦!
师:真是如此吗?请看下一句——但见幼狼子牙瞠目,向讨莱菔。“莱菔”指萝卜。
孩子们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真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原来小狼是去问小兔讨萝卜的!
四、古文新教,感悟小古文
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弄懂文章的内容以后,课文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如果真是这样,小古文的教学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斑斓色彩。樊老师在孩子们见小狼追小兔是为了讨萝卜吃大笑后,布置了如此任务。
师:孩子们,这篇古文出自《明清笑话》。既然是笑话,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出来让大家笑笑?
随即,孩子们便在学习小组内充分调动自己的手、腿、眼睛、眉毛……多种感官开始绘声绘色地练讲这个故事。
为了巩固孩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非语言因素”,如人物、情节、内容、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去复述、改写、辩论、写读后感、表演等。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延伸、创新了小古文课堂,达到了“古文新教”的效果。
以前我带六年级的时候,曾经尝试让孩子背诵一些古文,如《岳阳楼记》《爱莲说》《木兰辞》等,有很多同学都能朗朗上口地完整地背诵以上的古文。其实,在我们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完全可以选一些浅显易懂、容易背诵的“小古文”和“文言文”,让孩子早日亲近小古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