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阐明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和基本思路。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的现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落后,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单调,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以及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欠缺等。这些不合理的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要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等环节,学生毕业后,还需在企业工作1~2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现代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专业特色,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优化与完善,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根据目标需要,科学的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保证实践训练的课时量。实践经验表明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课时比应基本达到6:4,即专业课中实践训练的时间基本上应占总课时的40%。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课时的分配,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鼓励改革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增大学习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述既抽象又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显的尤为重要。比如,多媒体课件能把逼真、直观的表达建筑形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以及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借助于多媒体,对一些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如建筑物剖面图的形成,断面图的形成过程等等,都能够很逼真的重现形成过程。
2、加强实验实训课的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3、购买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借助计算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教学。例如在计算机上模拟施工、编程、加工过程、故障检测等过程。
5、校企结合,实践“产学研”是实现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铸造金领人才的可靠保证,是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方案的落实依赖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产学研相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在项目学习操作实践中与企业结合,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各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实力推向社会,从而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双证书”要求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要达到“双师型”目的,必须从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来考虑。
(一)优化教师个体结构。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依托全国重点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和普通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对学历不达标教师限期达到。 (2)强化技能培训。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工矿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二)优化整体结构。
(1)按照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不能采取“触类旁通”、“勉强可以”的做法。应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校内缺,校外请。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相应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
(2)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不能把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发展高职教育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作为一项策略来抓。一方面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并让兼职教师在高职教师队伍中占到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流动站,通过签约形式,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收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
(3)引入竞争机制。在用人制度上,打破教师职业的“身份制”和职务聘任的“终身制”,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终身聘任”为“竞争上岗”,实行人事综合代理,结合国家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拓宽教师来源,使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能有机会通过聘任制。
作者简介:刘娟(1967-),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教学与水利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亚曼.谈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 2007(12)
[2]程宜康,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3)
[3]曹小玲,程琳,沈诗佳.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丁继.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04)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教学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应具备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强调的是理论基础宽厚,应用型强调的是技能熟练程度。培养的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重视理论性,加强实践性,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贯彻“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合理的现象。其中包括教学方法落后,教材内容和课程设置单调,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以及教师队伍实践能力欠缺等。这些不合理的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要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实践技能实训和生产实习等环节,学生毕业后,还需在企业工作1~2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现代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其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专业特色,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优化与完善,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
三、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教学环节
科学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课程根据目标需要,科学的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以保证实践训练的课时量。实践经验表明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课时比应基本达到6:4,即专业课中实践训练的时间基本上应占总课时的40%。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时,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课时的分配,以达到最优化设计。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鼓励改革课程实训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增大学习的信息量。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更易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地表述既抽象又无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多媒体课件声、像、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专业课程的教学显的尤为重要。比如,多媒体课件能把逼真、直观的表达建筑形体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以及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效果。另外,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简便、灵活的特点,加大知识量,开阔学生视野。借助于多媒体,对一些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如建筑物剖面图的形成,断面图的形成过程等等,都能够很逼真的重现形成过程。
2、加强实验实训课的教学,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
3、购买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借助计算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仿真教学。例如在计算机上模拟施工、编程、加工过程、故障检测等过程。
5、校企结合,实践“产学研”是实现高职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校企结合与产学研协调发展是高职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铸造金领人才的可靠保证,是使高职教育教学更加贴近社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途径。首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是生产一线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方案的落实依赖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资源和管理经验。同时,产学研相结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在项目学习操作实践中与企业结合,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培养爱岗敬业、吃苦奉献、团队协作的精神,以及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这样,既有利于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又有利于把各专业的优势和教师的科研实力推向社会,从而形成了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互利的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的目标。
五、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双证书”要求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要达到“双师型”目的,必须从个体结构和整体结构来考虑。
(一)优化教师个体结构。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关注点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依托全国重点职业教师培训基地和普通高校师资培训基地,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对学历不达标教师限期达到。 (2)强化技能培训。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多深入工矿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派专职教师到社会第一线了解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科技信息。同时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二)优化整体结构。
(1)按照高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不能采取“触类旁通”、“勉强可以”的做法。应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校内缺,校外请。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相应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
(2)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不能把聘请校外兼职教师作为发展高职教育的权宜之计,而应该作为一项策略来抓。一方面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并让兼职教师在高职教师队伍中占到一定比例。另一方面,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流动站,通过签约形式,在不变更其所属人事关系、户籍等前提下,根据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的需要吸收知名专家、教授来校工作,让他们讲授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创业教育及技能培养。
(3)引入竞争机制。在用人制度上,打破教师职业的“身份制”和职务聘任的“终身制”,变教师“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终身聘任”为“竞争上岗”,实行人事综合代理,结合国家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拓宽教师来源,使社会上具有教师资格的人员能有机会通过聘任制。
作者简介:刘娟(1967-),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水利教学与水利研究。
参考文献:
[1]吴亚曼.谈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 2007(12)
[2]程宜康,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03)
[3]曹小玲,程琳,沈诗佳.构建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丁继.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