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现有效性教学,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结合探究性学习模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运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习较为困难,而且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效的。目前,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而且对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点多,内容复杂难懂,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使学生往往在学习的开始对物理知识失去了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课堂教学质量低效。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使课堂气氛焕发“生命”的活力,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在学生对摩擦力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在“摩擦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采用游戏探究的方法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气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钢管拔河比赛:“在钢管的一端涂上甘油,让力气大的男生握住甘油的一端,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未涂甘油的一端”,结果是女生赢了。于是,笔者设置悬念:“猜一猜男生为什么会输?”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分析得出结论。探究式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帮助学生提升对其他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笔者在“力的合成”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首先,采用活动探究法,以真实的情境导入新课:“带同学们玩一个游戏,请两位女生通过绳子拉重物,体会拉力的大小。”通过反差,学生带着不解与疑问学习新课。学生通过PPT图片的展示与教材知识的呈现,自主感知概念。笔者为了打破学生对“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维定势,提出问题:“分力与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過程,参与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并由学生代表展示小组所绘制力的图示,分享他们绘制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公式与基本概念多,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笔者在“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以实验的方式展开本章节的教学活动。首先,指导学生用一个纸片和一支铅笔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学生观察两个物体下落快慢的程度,学生得出结论:“铅笔下落得快些。”再把纸片揉成团和铅笔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到这次几乎同时落地。学生猜想:“下落快慢受阻力的影响。”然后笔者指导学生通过牛顿管中羽毛、粉笔头、纸片、铅笔同时下落观察现象,在学生经过分析探究后得出:“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最后让学生们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生不仅提高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对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探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切实高效。探究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搜集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这一模式与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课程目标相符,以此达到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柳小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9):118-118.
[2]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25):242-243.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模式;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运用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习较为困难,而且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与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是有效的。目前,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教师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而且对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知识点多,内容复杂难懂,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使学生往往在学习的开始对物理知识失去了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课堂教学质量低效。探究式教学法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求,使课堂气氛焕发“生命”的活力,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在学生对摩擦力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在“摩擦力”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摩擦力是怎么产生的、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采用游戏探究的方法营造了活跃的教学气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钢管拔河比赛:“在钢管的一端涂上甘油,让力气大的男生握住甘油的一端,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未涂甘油的一端”,结果是女生赢了。于是,笔者设置悬念:“猜一猜男生为什么会输?”激发学生对本章节的学习兴趣。在笔者的引导下,通过小组探究式学习的方式展开了本节课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对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要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分析得出结论。探究式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不仅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且帮助学生提升对其他学科知识迁移的能力。
笔者在“力的合成”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从力作用的等效性来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并探究求合力的方法。首先,采用活动探究法,以真实的情境导入新课:“带同学们玩一个游戏,请两位女生通过绳子拉重物,体会拉力的大小。”通过反差,学生带着不解与疑问学习新课。学生通过PPT图片的展示与教材知识的呈现,自主感知概念。笔者为了打破学生对“合成就是求和”的思维定势,提出问题:“分力与合力在大小和方向上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引导和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過程,参与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并由学生代表展示小组所绘制力的图示,分享他们绘制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打破了学生思维定势,对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公式与基本概念多,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高中物理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笔者在“自由落体运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以实验的方式展开本章节的教学活动。首先,指导学生用一个纸片和一支铅笔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学生观察两个物体下落快慢的程度,学生得出结论:“铅笔下落得快些。”再把纸片揉成团和铅笔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到这次几乎同时落地。学生猜想:“下落快慢受阻力的影响。”然后笔者指导学生通过牛顿管中羽毛、粉笔头、纸片、铅笔同时下落观察现象,在学生经过分析探究后得出:“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快慢相同。”最后让学生们总结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掌握速度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探究方法,学生不仅提高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对物理知识的实践应用探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以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率切实高效。探究式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独立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意义。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搜集信息进行处理,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这一模式与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的课程目标相符,以此达到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柳小伟.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9):118-118.
[2]袁慎淼.浅析探究性学习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25):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