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围绕着“以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以上海市教委开展的“课程思政”的试点工作为开端,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课程思政”的浪潮。形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轉变,即从独立学科到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的综合课程体系的转变。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传递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的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本概况教学,实现日本概况课的课程思政。
【关键词】高职日本概况;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06-01
一、前言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围绕着“以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以上海市教委开展的“课程思政”的试点工作为开端,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课程思政”的浪潮。形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即从独立学科到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的综合课程体系的转变。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传递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的同时,要摒弃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二、教学案例
日本概况是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以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日本社会。在今后的涉外职场上,能够很好的适应,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误会及摩擦。基于“课程思政”的新思路,在达成以上传统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本文以教材《日本概况》(新世纪高职高转教材编审委员会主编)的第三章中的“日本的交通”为例,探索挖掘日本概况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相关教学设计。
三、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1.课程导入。
本章节的主题是“日本的交通”。日本是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亚洲发达国家,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的发展及现状也值得了解。除了教材中的“日本的交通”,从思政视角出发,对比了解中日交通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交通发展大势也至关重要。
“皆さんが外出する時に一番よく使う3つの交通手段はどれですか。(同学们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三种交通工具是什么?)”、“小さいころよく使った3つの交通手段は何ですか。(同学们小时候使用的最多的三种交通工具是什么?)”以日文提问的方式,导入到本课关于交通的主题。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我国公共交通工具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昔日的自行车、摩托车、小巴车、绿皮火车,到现如今的网约汽车、地铁、磁悬浮、动车、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时代。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3-4分钟的课堂导入环节中,设定提问。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生活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来感受国家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さあ、日本人は日常生活でよく使う交通手段はどれでしょう。(那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什么交通方式最多呢?)”最后再通过以上提问,自然导入到本节“日本的交通”的主题。
整个课程导入环节,从学生自身出发,自然融入对我国交通发展现状的思考,最后引入到课程主题。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生活出行越来越便利,学生通过问答环节,即可感受到时代变迁,中国的发展。由此做到“润物细无声”。
2.内容讲解。
广义上的交通是一般指,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道五种方式。教材中对日本的交通的讲解,主要侧重于日常使用最多的铁路,即狭义上的交通。在日本除了铁路(电车、新干线),城市地铁以外,公交车也是日本国民日常使用较多的交通工具之一,这一点与中国基本相同。故本节主要学习中日的铁路、地铁、公交以及文明乘车礼仪。
(1)日本的铁路。
日本是建设铁路较早的国家,第一条铁路线于1872年建成。铁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1970年代,日本的铁路广泛电气化,铁路规模具有世界较高水平。新干线(日本的高铁)于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前夕开通,成为贯穿日本的交通大动脉。该线路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
中国铁路自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先后经历了6次提速。2009年,世界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在世界上虽不早,但目前在世界上处于先列。中国逐渐强大,在国际社会中也拥有了更高的影响力。目前,中国的高铁CRH与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德国ICE、并列为世界高铁四巨头。
在进入本节之前,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查阅中国铁路发展及现状。课堂上了解教材中关于日本铁路发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简要对比总结出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及现状。设置思考问题:“中国不论是铁路还是高铁,起步都较晚,为什么现在能迅速赶超日本,进入世界先列”。答案在于,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日本铁路均为民间经营。中国铁路分为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分别由国家及地方政府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在此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自考,建立起当代青年学生对国家的制度自信。 (2)日本的城市地铁。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目前有哪些城市开通了地铁。日本拥有地鐵的城市有9个,分别为东京、大阪、京都、神户、横滨、名古屋、札幌、福冈、仙台。中国截至2019年4月,已开通地铁的城市有38个。例如江苏省内,有三个城市(南京、苏州、无锡)都开通了地铁。地铁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和水平科学技术的力量。在以上对比中,可以发现,中国地铁建设几乎遍布全国。让学生感受国力之强大,由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日本的公交。
日本的公交和中国公交大同小异。但有很多人性化设计。例如日本的公交车在到站停靠时,车身整体会往出口侧倾斜,由此为行动迟缓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老龄化很严重的国家,有很多公共交通设施为老龄层提供了方便。社会老龄化已经不是日本的特殊问题。根据2018年,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而国际上通常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由公交车针对老龄层的人性化设计,引入日本社会老龄化的社会现象。可以在此处设定问题,让学生思考中国是否也进入老龄化社会。然后亮出调查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事。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如何担当时代责任,关心时事、关心国家是第一步。
(4)乘车礼仪。
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不饮食、不拥挤,不喧哗。身处公共场合,保持手机静音或关机,避免打扰他人。中国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国礼仪文明这一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该内容讲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热爱,继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
3.课堂总结。
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内容复习,做出知识总结。通过本课对比中日交通,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4.纳入考评。
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用日语简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高铁。既能练习日语口语,也可在此过程中激发起爱国情怀。
5.教学反思。
本课从身边的交通工具出发,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通过比较文化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让学生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多以老师提问,学生探讨的方式。将知识获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以高职教材《日本概况》中的“日本的交通”这一章节为例,挖掘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明确了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重要性。在学习日本概况的同时,也要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以“日本的交通”这一章节为点,将“课程思政”的精神由点到面,运用到日本概况课的其他章节,以及高职日语的其他专业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吴骕騻.大学生思政于文化自信教育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19(8).
[2]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9(8).
[3]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8(11).
[4]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9(8).
[5]戴雪梅.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6).
[6]高原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11.
【关键词】高职日本概况;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3-0006-01
一、前言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围绕着“以德树人”的中心环节,以上海市教委开展的“课程思政”的试点工作为开端,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课程思政”的浪潮。形成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即从独立学科到思政元素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的综合课程体系的转变。开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就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传递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日语及日本文化的同时,要摒弃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二、教学案例
日本概况是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以往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到日本社会。在今后的涉外职场上,能够很好的适应,避免由于文化差异带来的误会及摩擦。基于“课程思政”的新思路,在达成以上传统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本文以教材《日本概况》(新世纪高职高转教材编审委员会主编)的第三章中的“日本的交通”为例,探索挖掘日本概况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相关教学设计。
三、教学环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1.课程导入。
本章节的主题是“日本的交通”。日本是距离中国最近的一个亚洲发达国家,作为汽车生产大国,日本的交通的发展及现状也值得了解。除了教材中的“日本的交通”,从思政视角出发,对比了解中日交通的异同,让学生了解中国交通发展大势也至关重要。
“皆さんが外出する時に一番よく使う3つの交通手段はどれですか。(同学们现在使用的最多的三种交通工具是什么?)”、“小さいころよく使った3つの交通手段は何ですか。(同学们小时候使用的最多的三种交通工具是什么?)”以日文提问的方式,导入到本课关于交通的主题。交通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我国公共交通工具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昔日的自行车、摩托车、小巴车、绿皮火车,到现如今的网约汽车、地铁、磁悬浮、动车、高铁、飞机等现代交通时代。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3-4分钟的课堂导入环节中,设定提问。学生通过回顾自己生活中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来感受国家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方式的转变。“さあ、日本人は日常生活でよく使う交通手段はどれでしょう。(那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什么交通方式最多呢?)”最后再通过以上提问,自然导入到本节“日本的交通”的主题。
整个课程导入环节,从学生自身出发,自然融入对我国交通发展现状的思考,最后引入到课程主题。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力保障。生活出行越来越便利,学生通过问答环节,即可感受到时代变迁,中国的发展。由此做到“润物细无声”。
2.内容讲解。
广义上的交通是一般指,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管道五种方式。教材中对日本的交通的讲解,主要侧重于日常使用最多的铁路,即狭义上的交通。在日本除了铁路(电车、新干线),城市地铁以外,公交车也是日本国民日常使用较多的交通工具之一,这一点与中国基本相同。故本节主要学习中日的铁路、地铁、公交以及文明乘车礼仪。
(1)日本的铁路。
日本是建设铁路较早的国家,第一条铁路线于1872年建成。铁路四通八达,十分便利。1970年代,日本的铁路广泛电气化,铁路规模具有世界较高水平。新干线(日本的高铁)于1964年10月1日东京奥运会前夕开通,成为贯穿日本的交通大动脉。该线路也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营运的高速铁路系统。
中国铁路自1997年到2007年中国铁路先后经历了6次提速。2009年,世界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350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中国目前已经拥有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全球第三大铁路网、以及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中国铁路发展在世界上虽不早,但目前在世界上处于先列。中国逐渐强大,在国际社会中也拥有了更高的影响力。目前,中国的高铁CRH与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德国ICE、并列为世界高铁四巨头。
在进入本节之前,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查阅中国铁路发展及现状。课堂上了解教材中关于日本铁路发展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简要对比总结出中国铁路发展历程及现状。设置思考问题:“中国不论是铁路还是高铁,起步都较晚,为什么现在能迅速赶超日本,进入世界先列”。答案在于,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日本铁路均为民间经营。中国铁路分为国有铁路、地方铁路,分别由国家及地方政府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在此得到充分体现。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自考,建立起当代青年学生对国家的制度自信。 (2)日本的城市地铁。
课前给学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目前有哪些城市开通了地铁。日本拥有地鐵的城市有9个,分别为东京、大阪、京都、神户、横滨、名古屋、札幌、福冈、仙台。中国截至2019年4月,已开通地铁的城市有38个。例如江苏省内,有三个城市(南京、苏州、无锡)都开通了地铁。地铁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力和水平科学技术的力量。在以上对比中,可以发现,中国地铁建设几乎遍布全国。让学生感受国力之强大,由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日本的公交。
日本的公交和中国公交大同小异。但有很多人性化设计。例如日本的公交车在到站停靠时,车身整体会往出口侧倾斜,由此为行动迟缓不便的老人提供方便。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老龄化很严重的国家,有很多公共交通设施为老龄层提供了方便。社会老龄化已经不是日本的特殊问题。根据2018年,中国产业信息网调查显示,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而国际上通常衡量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由公交车针对老龄层的人性化设计,引入日本社会老龄化的社会现象。可以在此处设定问题,让学生思考中国是否也进入老龄化社会。然后亮出调查数据,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时事。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如何担当时代责任,关心时事、关心国家是第一步。
(4)乘车礼仪。
日本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不饮食、不拥挤,不喧哗。身处公共场合,保持手机静音或关机,避免打扰他人。中国被世人称作“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而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吸收了中国礼仪文明这一文化传统。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该内容讲解,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美德的热爱,继而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
3.课堂总结。
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课堂内容复习,做出知识总结。通过本课对比中日交通,让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4.纳入考评。
课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用日语简单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高铁。既能练习日语口语,也可在此过程中激发起爱国情怀。
5.教学反思。
本课从身边的交通工具出发,在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通过比较文化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让学生做好相关预习,课堂上多以老师提问,学生探讨的方式。将知识获取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以高职教材《日本概况》中的“日本的交通”这一章节为例,挖掘出其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明确了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重要性。在学习日本概况的同时,也要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以“日本的交通”这一章节为点,将“课程思政”的精神由点到面,运用到日本概况课的其他章节,以及高职日语的其他专业课程中。
参考文献
[1]吴骕騻.大学生思政于文化自信教育路径探索[J].农家参谋,2019(8).
[2]朱飞.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澄明与进路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9(8).
[3]陈蓓.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基础日语》教学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18(11).
[4]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9(8).
[5]戴雪梅.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6).
[6]高原平.高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