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撮辣椒面或肉桂粉就能为一道菜增色不少,在这点上,非洲人和欧洲人意见一致。而印度人不以“撮”计量香料,而以“勺”。对于他们来说,香料不只是为菜肴添香,更为生活增味。
卡里宝里香料市场的空气中混合着浓郁的香料粉末味儿,我们被呛得直流眼泪,咽喉也撕裂般的疼痛,头发、衣服上也都是粉末。帕德马,我的这位德里朋友,一大早趁着气温还没到炙热不堪的时候,带我们来到了这里。
这是亚洲最大的香料市场。铝制的钵子和敞着的布袋里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香料。红色、黄色、绿色,混杂着胡椒和黑白芝麻的,一堆堆香料像一座座凸起的小山丘。姜根和姜黄整齐地摆放着。摊位上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香料品种。
帕德玛用手捻着一撮姜黄粉末,闻了闻说道:“购买香料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结块或杂质,还要闻闻气味好不好。成批购买时更是要注意。游客为了保存得久,通常喜欢买带包装的。但一些无良商人会在里面偷偷掺杂质,价格还会翻好几番。”
一撮辣椒面或肉桂粉就能为一道菜增色不少,在这点上,非洲人和欧洲人意见一致。而印度人不以“撮”计量香料,而以“勺”。对于他们来说,香料不只是为菜肴添香,更为生活增味。
在帕德玛家的厨房里,放着二十几个大金属箱。紧紧盖着的大金属盖子下存储着孜然、咖喱、姜黄、黑胡椒和豆蔻。
“天啊!”我惊叹道,“这么多香料,足够卖半年的了吧!”“够卖一个星期就不错了,”帕德玛笑道,“印度是一个富饶的国家,这里的人民字典里没有‘少量’这个词,我们有大量的音乐、大量的爱、大量的交谈……我们不仅在米里添加香料,还用香料熬茶、煮牛奶、炖菜。将很多香料混合在一起,还能制成综合香料酱。”
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会自制印度传统混合香料。根据各地区或各家的传统,混合香料的成分可以灵活搭配。通常,帕德玛家的香料是由黑白胡椒、丁香、茴香、芫荽、小豆蔻、姜、辣椒和肉豆蔻混合而成的。
平底锅里的油已经烧热了,帕德玛撒了一些像鱼籽一样的黑芥子進去,一股清香立即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我今天就不放莲花了,”帕德玛说,“莲花现在还没成熟,味道很难闻。但如果和其他香料混合得当的话,可以烹饪出非常可口的米饭。”
驱邪避恶
过去,味道寡淡的大米是印度西南马拉巴尔海岸唯一的食物。3500年前,第一批雅利安人来到印度,他们一半是农民,一半是游牧民,但由于这里土地十分肥沃,所有人都逐渐开始种植作物,用家畜耕作。
这些新印度居民很快意识到,一些当地植物的种子、叶子和根可以给食物增加一些特殊的味道。他们便开始专门种植这类植物,进行加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香料就在埃及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和罗马人之间流传开,有了香料贸易。商队在运输香料的路上随时可能遭遇危险,因为几经倒手后,香料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成了堪比贵重金属、石材和精细丝绸的“散金”。
威尼斯商人垄断了欧洲香料贸易,其他商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交易地点,只知道他们是从那些好讲神秘故事的阿拉伯人那里买来的。15世纪末,瓦斯科·达·伽马首次航行至印度,打开了印度香料市场。1600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了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英国商人开始将“印度香料”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推广。顺便说一句,英国人发明了咖喱,咖喱里面混合的香料最初就源自印度。在印度,咖喱仅是一种用于烹调的九里香叶。而英国咖喱中混入了欧洲人喜欢的咸味,因此有了“咖喱”一词,因为在泰米尔语中咖喱是“酱汁”的意思。正是因为这些,“香料之国”印度名扬世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英国,虽然事实上,许多香料,如丁香、肉桂、肉豆蔻,最初在印度并不畅销,是后来外国商人提升了这些香料的销量。
顺便说一下,航海家哥伦布为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却无意中发现了美洲。他曾许诺要向宫廷敬奉一袋姜黄和番红花,但在美洲海岸只有红辣椒。新大陆的富商和探险家将红辣椒带到了欧洲。葡萄牙人又发现其殖民地阿果可以种植辣椒。但起初,印度居民并不接受这种外来食物,但最终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说服了印度人:他们说辣椒可以吓跑邪恶的灵魂,所以这种原本被排斥的舶来品后来就变成了当地的一种神圣的植物。
灼烧
拉杰·塔库尔生活在阿萨姆邦,在当地工厂的辣椒种植园工作。他带着几个孙子去工厂分拣干辣椒。拉杰和其他几十个拣选工人围坐在“红色辣椒山”周围。他们灵巧的手娴熟地在辣椒间挑选着,被挑选出的已经晾干了的辣椒经过清洗后会被送到加工厂碾成粉末。拉杰每天能分拣20公斤干辣椒,可以获得20印度卢比(约为人民币2元)。
“我小的时候手也被烧伤过,”拉杰看着一个7岁的孙子被辣椒烧伤的手说道,“甚至脱了皮。但几年后,就不会再被辣椒烧伤,这就说明邪恶的灵魂已经被驱逐出体内。把辣椒挂在门上也可以驱邪避恶。分拣辣椒的工作很简单,老人、主妇和儿童都可以干这个活。”
在分拣篷里,挂着一些新做的篮子,里面放着干辣椒。辣椒被晒在篷外的地面上,分拣工人赤脚在辣椒间走动,感触着辣椒的湿度,确定哪些可以送去清洗了,哪些还需要再晒一下。
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盛产另一种辣椒——黑胡椒。阿诺特·赛斯继承了父亲种植黑胡椒的小农场。
“黑胡椒是一种藤本植物,需要依附其他植物生长,”阿诺特说,“我们这里只种植、收割和分拣,然后开车将干胡椒送到加工厂去磨。在印度,做香料生意的都是我们这样的小农场。” 时代在进步,印度香料的收割和加工技術却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印度有很多廉价劳动力,而且机械无法在这样的种植丛林中运作,因此都是人工收割。工人将收集好的绿色胡椒颗粒放在塑料箱里,然后再撒在露天场地上,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有时还需要用耙子梳理。
“对于欧洲人来说,香料仅是一种调味品,”阿诺特说,“但对我们来说,香料还是快乐的源泉、生活中的色彩和健康的保护神。没有酸甜苦辣的味道,世界也将变得了无生机。所以,我们是香料生产者,也是幸福的缔造者。”
露天厨房
香料带来的酸甜苦辣的“幸福”不仅浸透在主妇的厨房里,还被印度人用在治疗疾病和各种宗教仪式上。
“在印度旁遮普邦,婚礼上有一种仪式,”阿姆利则婚纱店老板的妻子安穆立特·拉伊·考尔说,“新娘的父亲要用姜黄或番红花在未来女婿的额头上点上小红点:这既是一种装饰,又能表示所属教派,还是一种吉祥的标志。结婚前夕,妇女们要将新娘从头到脚涂满姜黄和芥末油,象征新娘将步入新生活,祛除污垢、疾病和邪恶。”
据印度教《吠陀经》经文描述,所有的香料可以被赋予3种属性:善良、激情和寡昧。具有寡昧特性的香料可以杀死微生物,但同时会滋生愤怒和坏习惯,而且这类香料都很辣,比如有种名为“魔鬼”的辣椒,生长在印度东北部,当地人将这种辣椒绑在篱笆上,防止大象入侵。2010年,辣椒粉被用于驱散示威游行。
具有激情特性的香料有助于唤醒爱,包括苦豆、丁香和番红花等。
印度阿育吠陀认为,几乎所有香料都具有善良特性。例如,生姜可以舒缓疼痛、退烧、治疗感冒,而豆蔻可以改善口气。
“阿育吠陀不仅是一门医药体系,也是一种美容方法,”阿诺特说,“如果一个女孩很长时间嫁不出去,阿育吠陀就建议这些女孩用姜黄敷脸。姜黄这神奇的香料可以使皮肤焕发光彩。”
姜黄还是一种很好的染布颜料。将手织麻布浸泡在整块姜根或姜黄粉水中,色调会由明亮的黄色逐渐变成红色。以前,穷人常采用这种方法染布,现如今人们又开始推崇这种染法,并认为是一种时尚而环保的风格。
在胡里节当天,人们会互相泼洒彩色粉末来庆祝。其中黄色粉末就是香料姜黄,红色的就是茜草植物香料。一些制造商声称,他们的油漆里添加了藏红花,但事实并非如此。
印度工匠会精心收集藏红花的柱头,来仿制这种罕见香料。现如今,在印度香料市场上买到的香料中,游客有时还会发现其中掺有玉米毛和纸屑。香料商当然看重他们的名声,但通常只对当地人销售货真价实的东西。
辛辣的空气
我们开始返回,人群拥挤在卡里宝里香料市场狭窄的车道里。在人群中,我们遇到一些拿着袋子的香料小贩,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印度其他城市来的。这些小商贩拿着口袋从一个香料仓库转到另一个香料仓库。为了挑选到合适的香料再倒卖出去,他们一天大概要来回奔波25英里的路程,可以赚到约50印度卢比(约为人民币5.3元)。如果幸运能买到一辆自行车的话,就可以用自行车驮香料:最多能载12袋。商家会雇佣固定的进货助手来市场进货,倒卖时能将价格翻10倍以上,前提是商家必须先拿到香料市场的经营许可证。
今天负责值班的是加格兄弟,他们坐在杂乱的街道和过道上,椅子用透明的长塑料布围着,就像坐在全自动洗衣机里一样。除了椅子、办公桌和桌上的电话,这个所谓的“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门口”挂了一幅描绘繁荣景象的画作,还有一个据说可以守护好运的女神像。加格兄弟两人负责收取租金,在市场里扮演“法官”的角色:调解交易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卡里宝里香料市场每天的成交额不低于100万卢比(约为人民币11万元),”加格兄弟中的哥哥说道,“这里不仅卖香料,还卖喜马拉雅盐、大吉岭红茶和阿萨姆干果。这里的香料来自印度各地。我们已经收购了当地的出口公司,他们把货物运送到大型生产中心,外商会从那里购买。香料到目前为止仍是我们这里最重要的宝藏。印度人购买香料,不只是为菜肴增色,更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将印度香料运往世界各地,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热爱分享美好事物的理念。与其说我们销往外国的是香料,不如说是对生活的热爱。人们一勺一勺地品尝着各色香料,正如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样。”
[译自俄罗斯《环球》]
卡里宝里香料市场的空气中混合着浓郁的香料粉末味儿,我们被呛得直流眼泪,咽喉也撕裂般的疼痛,头发、衣服上也都是粉末。帕德马,我的这位德里朋友,一大早趁着气温还没到炙热不堪的时候,带我们来到了这里。
这是亚洲最大的香料市场。铝制的钵子和敞着的布袋里盛满了各种各样的香料。红色、黄色、绿色,混杂着胡椒和黑白芝麻的,一堆堆香料像一座座凸起的小山丘。姜根和姜黄整齐地摆放着。摊位上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香料品种。
帕德玛用手捻着一撮姜黄粉末,闻了闻说道:“购买香料时,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结块或杂质,还要闻闻气味好不好。成批购买时更是要注意。游客为了保存得久,通常喜欢买带包装的。但一些无良商人会在里面偷偷掺杂质,价格还会翻好几番。”
一撮辣椒面或肉桂粉就能为一道菜增色不少,在这点上,非洲人和欧洲人意见一致。而印度人不以“撮”计量香料,而以“勺”。对于他们来说,香料不只是为菜肴添香,更为生活增味。
在帕德玛家的厨房里,放着二十几个大金属箱。紧紧盖着的大金属盖子下存储着孜然、咖喱、姜黄、黑胡椒和豆蔻。
“天啊!”我惊叹道,“这么多香料,足够卖半年的了吧!”“够卖一个星期就不错了,”帕德玛笑道,“印度是一个富饶的国家,这里的人民字典里没有‘少量’这个词,我们有大量的音乐、大量的爱、大量的交谈……我们不仅在米里添加香料,还用香料熬茶、煮牛奶、炖菜。将很多香料混合在一起,还能制成综合香料酱。”
大多数家庭主妇都会自制印度传统混合香料。根据各地区或各家的传统,混合香料的成分可以灵活搭配。通常,帕德玛家的香料是由黑白胡椒、丁香、茴香、芫荽、小豆蔻、姜、辣椒和肉豆蔻混合而成的。
平底锅里的油已经烧热了,帕德玛撒了一些像鱼籽一样的黑芥子進去,一股清香立即在厨房里弥漫开来。
“我今天就不放莲花了,”帕德玛说,“莲花现在还没成熟,味道很难闻。但如果和其他香料混合得当的话,可以烹饪出非常可口的米饭。”
驱邪避恶
过去,味道寡淡的大米是印度西南马拉巴尔海岸唯一的食物。3500年前,第一批雅利安人来到印度,他们一半是农民,一半是游牧民,但由于这里土地十分肥沃,所有人都逐渐开始种植作物,用家畜耕作。
这些新印度居民很快意识到,一些当地植物的种子、叶子和根可以给食物增加一些特殊的味道。他们便开始专门种植这类植物,进行加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香料就在埃及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和罗马人之间流传开,有了香料贸易。商队在运输香料的路上随时可能遭遇危险,因为几经倒手后,香料价格已经翻了好几倍,成了堪比贵重金属、石材和精细丝绸的“散金”。
威尼斯商人垄断了欧洲香料贸易,其他商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的交易地点,只知道他们是从那些好讲神秘故事的阿拉伯人那里买来的。15世纪末,瓦斯科·达·伽马首次航行至印度,打开了印度香料市场。1600年,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英国东印度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了它在印度贸易的特权。英国商人开始将“印度香料”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推广。顺便说一句,英国人发明了咖喱,咖喱里面混合的香料最初就源自印度。在印度,咖喱仅是一种用于烹调的九里香叶。而英国咖喱中混入了欧洲人喜欢的咸味,因此有了“咖喱”一词,因为在泰米尔语中咖喱是“酱汁”的意思。正是因为这些,“香料之国”印度名扬世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英国,虽然事实上,许多香料,如丁香、肉桂、肉豆蔻,最初在印度并不畅销,是后来外国商人提升了这些香料的销量。
顺便说一下,航海家哥伦布为寻找通往印度的航路,却无意中发现了美洲。他曾许诺要向宫廷敬奉一袋姜黄和番红花,但在美洲海岸只有红辣椒。新大陆的富商和探险家将红辣椒带到了欧洲。葡萄牙人又发现其殖民地阿果可以种植辣椒。但起初,印度居民并不接受这种外来食物,但最终一些头脑灵活的商人说服了印度人:他们说辣椒可以吓跑邪恶的灵魂,所以这种原本被排斥的舶来品后来就变成了当地的一种神圣的植物。
灼烧
拉杰·塔库尔生活在阿萨姆邦,在当地工厂的辣椒种植园工作。他带着几个孙子去工厂分拣干辣椒。拉杰和其他几十个拣选工人围坐在“红色辣椒山”周围。他们灵巧的手娴熟地在辣椒间挑选着,被挑选出的已经晾干了的辣椒经过清洗后会被送到加工厂碾成粉末。拉杰每天能分拣20公斤干辣椒,可以获得20印度卢比(约为人民币2元)。
“我小的时候手也被烧伤过,”拉杰看着一个7岁的孙子被辣椒烧伤的手说道,“甚至脱了皮。但几年后,就不会再被辣椒烧伤,这就说明邪恶的灵魂已经被驱逐出体内。把辣椒挂在门上也可以驱邪避恶。分拣辣椒的工作很简单,老人、主妇和儿童都可以干这个活。”
在分拣篷里,挂着一些新做的篮子,里面放着干辣椒。辣椒被晒在篷外的地面上,分拣工人赤脚在辣椒间走动,感触着辣椒的湿度,确定哪些可以送去清洗了,哪些还需要再晒一下。
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盛产另一种辣椒——黑胡椒。阿诺特·赛斯继承了父亲种植黑胡椒的小农场。
“黑胡椒是一种藤本植物,需要依附其他植物生长,”阿诺特说,“我们这里只种植、收割和分拣,然后开车将干胡椒送到加工厂去磨。在印度,做香料生意的都是我们这样的小农场。” 时代在进步,印度香料的收割和加工技術却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印度有很多廉价劳动力,而且机械无法在这样的种植丛林中运作,因此都是人工收割。工人将收集好的绿色胡椒颗粒放在塑料箱里,然后再撒在露天场地上,在阳光下进行晾晒,有时还需要用耙子梳理。
“对于欧洲人来说,香料仅是一种调味品,”阿诺特说,“但对我们来说,香料还是快乐的源泉、生活中的色彩和健康的保护神。没有酸甜苦辣的味道,世界也将变得了无生机。所以,我们是香料生产者,也是幸福的缔造者。”
露天厨房
香料带来的酸甜苦辣的“幸福”不仅浸透在主妇的厨房里,还被印度人用在治疗疾病和各种宗教仪式上。
“在印度旁遮普邦,婚礼上有一种仪式,”阿姆利则婚纱店老板的妻子安穆立特·拉伊·考尔说,“新娘的父亲要用姜黄或番红花在未来女婿的额头上点上小红点:这既是一种装饰,又能表示所属教派,还是一种吉祥的标志。结婚前夕,妇女们要将新娘从头到脚涂满姜黄和芥末油,象征新娘将步入新生活,祛除污垢、疾病和邪恶。”
据印度教《吠陀经》经文描述,所有的香料可以被赋予3种属性:善良、激情和寡昧。具有寡昧特性的香料可以杀死微生物,但同时会滋生愤怒和坏习惯,而且这类香料都很辣,比如有种名为“魔鬼”的辣椒,生长在印度东北部,当地人将这种辣椒绑在篱笆上,防止大象入侵。2010年,辣椒粉被用于驱散示威游行。
具有激情特性的香料有助于唤醒爱,包括苦豆、丁香和番红花等。
印度阿育吠陀认为,几乎所有香料都具有善良特性。例如,生姜可以舒缓疼痛、退烧、治疗感冒,而豆蔻可以改善口气。
“阿育吠陀不仅是一门医药体系,也是一种美容方法,”阿诺特说,“如果一个女孩很长时间嫁不出去,阿育吠陀就建议这些女孩用姜黄敷脸。姜黄这神奇的香料可以使皮肤焕发光彩。”
姜黄还是一种很好的染布颜料。将手织麻布浸泡在整块姜根或姜黄粉水中,色调会由明亮的黄色逐渐变成红色。以前,穷人常采用这种方法染布,现如今人们又开始推崇这种染法,并认为是一种时尚而环保的风格。
在胡里节当天,人们会互相泼洒彩色粉末来庆祝。其中黄色粉末就是香料姜黄,红色的就是茜草植物香料。一些制造商声称,他们的油漆里添加了藏红花,但事实并非如此。
印度工匠会精心收集藏红花的柱头,来仿制这种罕见香料。现如今,在印度香料市场上买到的香料中,游客有时还会发现其中掺有玉米毛和纸屑。香料商当然看重他们的名声,但通常只对当地人销售货真价实的东西。
辛辣的空气
我们开始返回,人群拥挤在卡里宝里香料市场狭窄的车道里。在人群中,我们遇到一些拿着袋子的香料小贩,他们大多数都是从印度其他城市来的。这些小商贩拿着口袋从一个香料仓库转到另一个香料仓库。为了挑选到合适的香料再倒卖出去,他们一天大概要来回奔波25英里的路程,可以赚到约50印度卢比(约为人民币5.3元)。如果幸运能买到一辆自行车的话,就可以用自行车驮香料:最多能载12袋。商家会雇佣固定的进货助手来市场进货,倒卖时能将价格翻10倍以上,前提是商家必须先拿到香料市场的经营许可证。
今天负责值班的是加格兄弟,他们坐在杂乱的街道和过道上,椅子用透明的长塑料布围着,就像坐在全自动洗衣机里一样。除了椅子、办公桌和桌上的电话,这个所谓的“办公室”里什么都没有,“门口”挂了一幅描绘繁荣景象的画作,还有一个据说可以守护好运的女神像。加格兄弟两人负责收取租金,在市场里扮演“法官”的角色:调解交易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卡里宝里香料市场每天的成交额不低于100万卢比(约为人民币11万元),”加格兄弟中的哥哥说道,“这里不仅卖香料,还卖喜马拉雅盐、大吉岭红茶和阿萨姆干果。这里的香料来自印度各地。我们已经收购了当地的出口公司,他们把货物运送到大型生产中心,外商会从那里购买。香料到目前为止仍是我们这里最重要的宝藏。印度人购买香料,不只是为菜肴增色,更是为了使生活变得更美好。将印度香料运往世界各地,也体现了我们民族热爱分享美好事物的理念。与其说我们销往外国的是香料,不如说是对生活的热爱。人们一勺一勺地品尝着各色香料,正如品尝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样。”
[译自俄罗斯《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