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要求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需在遵循一定的原则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实现教学效果的广泛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的体质、情感及意志发展。
关键词:体育 教学方法 兴趣 层次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陈旧,常常强调具体体育运动的技能获得,而不能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育课堂组织也没有跳出“教师言传身教,学生即时模仿”的授课模式,这导致了初中体育课堂活力不足,学生参与性不高,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没有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重要性,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和成长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内容和必需环节,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身心基础。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初中体育教学不但要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要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动机的激发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同时也通过体育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多维化目标。这些因素的综合,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深入把握新时期体育课程的内容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在遵循方法创新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并结合具体体育项目教学,实现对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一定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教学目标。方法创新的原则总结起来有三点:兴趣性、广泛性与层次性。
1.兴趣性原则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与传统理论知识科目有所区别的课程,体育课更强调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由于学习空间的扩大和学习方式的个体性差异,使得体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缺少的灵活性这一特点,从而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提供了坚实基础。受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体育课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分量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课时安排还是在评价标准上,都一直处于学校其它学科教育的夹缝之中求生存。时至今日,许多地方的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影响,极力压缩体育课程,这样做的结果之一,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下降,减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缺少了青少年所应有的活泼。因此,在体育终身观的时代需求下,初中体育课的首要宗旨就是要保护学生的运动素质和提高体育课堂的兴趣性。
2.广泛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做到广泛性,这有两层含义。其一,通过方法的多变性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功能性,尽管新课标里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有所扩充,但是内容的丰富性还是不够,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另辟蹊径,通过方法的创新性来实现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效果的多样性,这依赖于教师发挥想象,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灵活组织,实现一项活动多种目的教育预期;其二,广泛性还意味着要做到教育结果的受益全面性,这一点是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强调的教育公平问题,即通过方法的创新,避免出现以往的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教学结果。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对学生的先天身体素质依赖性要求更强,有较好身体素质的学生可能在体育活动中更易于接受或做到教学要求,相反,对于那些先天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可能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到这种差异,在方法上做到创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突破,达到教学受益广泛性的目的。
3.层次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层次性与广泛性是紧密相连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体育教学的广泛性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方法上实现层次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相应运动技能的提高。如果不坚持层次性原则,采用统一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很可能出现两种不良教学结果,对于领悟性高、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能没有经过一定的努力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学在他们身上的价值体现为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既定的教学目标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之外,哪怕经过努力,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容易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性无力感,变得讨厌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层次性原则,建立个性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组织的针对性。
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遵循以上原则,教师便可以采取有效的创新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将体育课程目标科学全面地落到实处。
1.情境设置多样化,变常规为新颖,融入游戏性
学生兴趣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情境的设置。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变换教学情境,避免千篇一律,并突破常规,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体育课一开始往往是体育委员进行队列整理,逐一报数,师生问好等等。教师可以在此进行创新,对学生的集合队伍队形进行变换,变以前的一字型队列为圆形队列,让学生自行组织,看需要多长时间能组织起所需要的队列,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内容实施上,也可以融入游戏性成分,游戏不止是小学生的“专利”,初中生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童心,将单一的动作教学融入游戏环节中,这样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其投入性和趣味性,实现不教而教的效果。
2.建立多维目标,实现事半功倍
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窄,并且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也各有侧重。如果在一项教学内容中能够渗透另一项内容的教学目标,实现方法上的合理运用,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篮球课程,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运球、接球、投篮、抢断、防守等基本篮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实现对学生跑、跳、投、抢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还要渗透对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敏性、注意力和意志力,以及合作意识和情感的培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开展篮球这一体育教具的功能,克服思维定势。比如模仿“太极拳”用小篮球进行手臂、后背的滚动联系,也可以将球放在学生的脚面上训练学生的持久性等等。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各有所得
学生的层次性差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涉及到具体教学上,需要做三方面工作:首先,要确定分层标准。教师分层的立足点有很多,根据课程需要,体育教师要灵活制定分层标准,将学生分成平行的小组;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选择地学习;最后,分层教学必然伴随着多元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针对性评价,多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而不能确定统一的标准,比如跳远,尽量不要严格限定分界线,可以根据身高进行分层评价,在各层确定是否优秀或合格,尽量做到公平性。
三、小结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要紧紧联系新课标的指导与要求,把握教学原则,将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在一起,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自身体质,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意志,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晓奇,《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的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
[2] 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体育与科学》,2002
[3] 石成俊,《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应用》,《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
关键词:体育 教学方法 兴趣 层次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陈旧,常常强调具体体育运动的技能获得,而不能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体育课堂组织也没有跳出“教师言传身教,学生即时模仿”的授课模式,这导致了初中体育课堂活力不足,学生参与性不高,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没有充分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和重要性,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和成长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新时期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课标视域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得以落实的重要内容和必需环节,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身心基础。因此,在教学目标上,初中体育教学不但要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而且要通过体育教学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动机的激发以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渗透,同时也通过体育教学达到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多维化目标。这些因素的综合,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深入把握新时期体育课程的内容特点,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在遵循方法创新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才能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并结合具体体育项目教学,实现对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
一、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原则
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坚持一定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达到教学目标。方法创新的原则总结起来有三点:兴趣性、广泛性与层次性。
1.兴趣性原则
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体育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与传统理论知识科目有所区别的课程,体育课更强调在体育运动实践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由于学习空间的扩大和学习方式的个体性差异,使得体育教学有着其他学科所缺少的灵活性这一特点,从而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上提供了坚实基础。受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体育课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分量长期以来没有得到重视,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与课时安排还是在评价标准上,都一直处于学校其它学科教育的夹缝之中求生存。时至今日,许多地方的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升学压力的影响,极力压缩体育课程,这样做的结果之一,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下降,减弱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学生缺少了青少年所应有的活泼。因此,在体育终身观的时代需求下,初中体育课的首要宗旨就是要保护学生的运动素质和提高体育课堂的兴趣性。
2.广泛性原则
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做到广泛性,这有两层含义。其一,通过方法的多变性实现体育课程的多功能性,尽管新课标里对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有所扩充,但是内容的丰富性还是不够,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另辟蹊径,通过方法的创新性来实现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效果的多样性,这依赖于教师发挥想象,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灵活组织,实现一项活动多种目的教育预期;其二,广泛性还意味着要做到教育结果的受益全面性,这一点是教育界一直以来都强调的教育公平问题,即通过方法的创新,避免出现以往的优者更优,差者更差的教学结果。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相比,对学生的先天身体素质依赖性要求更强,有较好身体素质的学生可能在体育活动中更易于接受或做到教学要求,相反,对于那些先天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可能较为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到这种差异,在方法上做到创新,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有所突破,达到教学受益广泛性的目的。
3.层次性原则
体育教学的层次性与广泛性是紧密相连的,从一定程度上说,体育教学的广泛性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方法上实现层次性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相应运动技能的提高。如果不坚持层次性原则,采用统一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模式,很可能出现两种不良教学结果,对于领悟性高、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能没有经过一定的努力很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学在他们身上的价值体现为零。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既定的教学目标超越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之外,哪怕经过努力,短时间内也很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就容易打击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性无力感,变得讨厌体育课。所以,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一定要建立层次性原则,建立个性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组织的针对性。
二、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途径
遵循以上原则,教师便可以采取有效的创新途径,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将体育课程目标科学全面地落到实处。
1.情境设置多样化,变常规为新颖,融入游戏性
学生兴趣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情境的设置。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变换教学情境,避免千篇一律,并突破常规,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例如:体育课一开始往往是体育委员进行队列整理,逐一报数,师生问好等等。教师可以在此进行创新,对学生的集合队伍队形进行变换,变以前的一字型队列为圆形队列,让学生自行组织,看需要多长时间能组织起所需要的队列,这样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在教学内容实施上,也可以融入游戏性成分,游戏不止是小学生的“专利”,初中生仍然保持着很大的童心,将单一的动作教学融入游戏环节中,这样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加强其投入性和趣味性,实现不教而教的效果。
2.建立多维目标,实现事半功倍
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比较窄,并且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衔接性不强,对学生的身体锻炼也各有侧重。如果在一项教学内容中能够渗透另一项内容的教学目标,实现方法上的合理运用,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篮球课程,教师除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运球、接球、投篮、抢断、防守等基本篮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实现对学生跑、跳、投、抢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还要渗透对学生身体柔韧性、灵敏性、注意力和意志力,以及合作意识和情感的培养,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开展篮球这一体育教具的功能,克服思维定势。比如模仿“太极拳”用小篮球进行手臂、后背的滚动联系,也可以将球放在学生的脚面上训练学生的持久性等等。
3.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各有所得
学生的层次性差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涉及到具体教学上,需要做三方面工作:首先,要确定分层标准。教师分层的立足点有很多,根据课程需要,体育教师要灵活制定分层标准,将学生分成平行的小组;其次,要以学生为中心,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让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选择地学习;最后,分层教学必然伴随着多元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针对性评价,多从学生自身的情况出发,而不能确定统一的标准,比如跳远,尽量不要严格限定分界线,可以根据身高进行分层评价,在各层确定是否优秀或合格,尽量做到公平性。
三、小结
总之,初中体育教学要紧紧联系新课标的指导与要求,把握教学原则,将课程目标与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在一起,通过体育教学,实现提高学生自身体质,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意志,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晓奇,《体育教学中创新教育方法的探讨》,《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
[2] 徐岩、孙光,《体育教学方法论思考》,《体育与科学》,2002
[3] 石成俊,《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方法应用》,《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