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教学改革方案和实践过程;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特色和重要建树等。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课题研究 “三维”互动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验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高一历史新课程“三维”互动教学探索》这一课题研究情况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江西已实施了三年了,作为我省首轮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我们亲身体验了课改带来的强烈冲击。新课程不仅推翻了原有老教材按通史编写体例的习惯,设置了许多探究型的活动内容,其教学目标和理念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强调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转变达到智能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长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使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2 体现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3 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
高中历史新课程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设计原则,重建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研究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历史学科在传统观念中总认为是很“古董”的学科,认为历史知识不会更改,知识点不会发生变化,和我们现在常提的“与时俱进”毫无瓜葛。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打破学生这些原有的观念,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的时代特色,让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完善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
(4)研究如何运用多种手段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思路
2009年3月,我的研究课题被江西省立项为省级研究课题后,首先针对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详细真实的统计,发现许多学生常见的问题,本能的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非常少。针对这一现状我制定《高一历史新课程“三维”互动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三维”互动逐项展开研究工作,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现状,我们采用许多方法试验,并且进行总结,写出了《历史课师生互动措施》;对课堂教学效果差进行认真分析,根据不同班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过长期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写成课题小结《课堂结构创新》;针对过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枯燥无味,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写出了《课堂教学手段创新》。按照这种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质疑能力大有提高。通过一年师生合作,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升华。经过“三维”互动教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史实教学,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5.课题研究实践成果、实践意义
5.1 实践成果。
(1)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群体功能,促进了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凝聚力。一年来,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心得论文,获省级奖,并有多篇发表文章。
(2)初步构建了中学历史活动教学模式:“选题——自主探究——回报成果——评价总结”,促进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不断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观点,课后能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5.2 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学习人格的尊重,有利于发现与发展学习多方的潜质,了解学习发展中的需求,帮组学生认识自我,讲建立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 2 )通过课题实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推动了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课题研究 “三维”互动教学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验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就《高一历史新课程“三维”互动教学探索》这一课题研究情况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1.研究目的和意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江西已实施了三年了,作为我省首轮课改的直接实施者,我们亲身体验了课改带来的强烈冲击。新课程不仅推翻了原有老教材按通史编写体例的习惯,设置了许多探究型的活动内容,其教学目标和理念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新课程强调现代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通过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转变达到智能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的学校教育还是以传统的传授教学为主,中学生采用的仍然是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长的历史学习方式。这种注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新颖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使我们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培养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适时运用讨论法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2.2 体现教学的阶段性和过渡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历史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3 发挥历史学科的特有功能。
高中历史新课程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设计原则,重建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研究目标: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历史学科在传统观念中总认为是很“古董”的学科,认为历史知识不会更改,知识点不会发生变化,和我们现在常提的“与时俱进”毫无瓜葛。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打破学生这些原有的观念,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的时代特色,让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完善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研究内容
(1)研究如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形成创新精神;
(4)研究如何运用多种手段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4.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思路
2009年3月,我的研究课题被江西省立项为省级研究课题后,首先针对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详细真实的统计,发现许多学生常见的问题,本能的对历史感兴趣的学生非常少。针对这一现状我制定《高一历史新课程“三维”互动教学研究》实施方案。根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对“三维”互动逐项展开研究工作,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高现状,我们采用许多方法试验,并且进行总结,写出了《历史课师生互动措施》;对课堂教学效果差进行认真分析,根据不同班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过长期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写成课题小结《课堂结构创新》;针对过去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一讲到底,课堂枯燥无味,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写出了《课堂教学手段创新》。按照这种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质疑能力大有提高。通过一年师生合作,课题组成员共同努力,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升华。经过“三维”互动教学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要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史实教学,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5.课题研究实践成果、实践意义
5.1 实践成果。
(1)充分发挥备课组、教研组的群体功能,促进了历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相互之间的凝聚力。一年来,参与课题研究老师的心得论文,获省级奖,并有多篇发表文章。
(2)初步构建了中学历史活动教学模式:“选题——自主探究——回报成果——评价总结”,促进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素质不断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与教材、教师不同的观点,课后能独立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论文。
5.2 实践意义。
(1)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对学习人格的尊重,有利于发现与发展学习多方的潜质,了解学习发展中的需求,帮组学生认识自我,讲建立自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 2 )通过课题实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推动了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