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艺术的推动力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时我们推出了800多方印章,估价600多万元,最终拍了1300多万元”,说起7年前的那场“犀象印萃”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拍卖,西泠印社拍卖公司总经理陆镜清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认为,印章本身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过去一直被低估。作为一个艺术门类,有必要让更多的人来认识了解印章。”在陆镜清的带领下,西泠拍卖在成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以一场先声夺人的印章拍卖吸引了众多的眼球。
  2007年1月13日,一个名为“犀象印萃”的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在西子湖畔登场。这场拍卖被业内人士称为“有史以来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印章艺术品专场”,800余方印章全部出自名家之手。最终,成交率高达98.7%,斩获了1335万元,超过拍前估价两倍多。其中被称为“稀世珍品”的33枚犀角印章拍得130多万元。一方由前西泠印社副社长、著名篆刻家方介堪专门为张大千刻的“潇湘画楼”印拍得99万元,创下单方名家篆刻拍卖的最高记录。吴昌硕的“人生只合住湖州”也拍得78万多元。“西泠印社在印章拍卖上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优势”,对于首场印章拍卖的成功,陆镜清认为既得益于西泠印社百年的根基,也显示出市场对于印章这门艺术的认可和追捧。
  中国传统文化往往讲究书、画、印一体。但比之书画,篆刻具有更抽象、审美意趣更高的特点,其鉴赏的门槛相对较高,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是收藏市场的冷门。“大概在1995年左右,荣宝曾推出过一场印章拍卖,当时拍得还不错,但在这之后,印章市场始终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直到我们2007年推出的这场‘犀象印萃’专拍。”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元老级”人物,陆镜清对印章市场一直十分关注。
  据了解,1995年,北京荣宝推出了“印章文玩”专场。417方印章大多出自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方节庵后人,流传有绪。最终,该场拍卖以78%的成交率、436万元的成交额落槌。其中,“赵叔孺自用印”53方以26.4万元拔得头筹。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该场拍卖会的买家主要还是来自日本及港台地区。内地藏家对印章的接受认可度较低导致此后十多年印章市场始终不温不火。
  直到2007年,西泠拍卖的成功自然引发了“连锁反应”,在此后的六七年间,印章成为了拍场上的“常客”。除了西泠拍卖外,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上海朵云轩等拍卖公司都纷纷推出了印章专场,并屡有佳绩诞生。如2009年的北京保利秋拍中,一件齐白石所制,集诗、书、画、印四绝于一体的满工印章,以470余万元的价格创造了齐氏印章拍卖的记录,为高端印章市场树立了标杆。在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中,西泠八家之一“钱松刻寿山石薄意山水方章两件”拍得356.5万元的佳绩。2013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件重239克的田黄上品“清吴昌硕刻/来修齐田黄章”,以惊人的1380万元成交,一举刷新了近代田黄印章及吴昌硕篆刻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
  从2007年到2014年,7年时间过去了,印章市场的变化让陆镜清颇多感触。“王福庵的一方印章从最初的8000元至1万元左右到现在的10多万元,吴昌硕的印章六七年前可能花三四万元就能买到,现在大部分都得上百万元,市场价位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除了市场价位的跃升外,让陆镜清感触尤深的是藏家群体的扩容。“从七八十岁的老者到二三十岁的80后,现在的藏家群体已经囊括了各个年龄段。而且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有,书画家、篆刻家、金融业、IT业……”,也正是因为藏家群体的不断扩容,使得陆镜清对于印章市场的未来颇为看好。
  在陆镜清看来,市场和艺术是相互促进的,正是因为印章在市场上备受追捧,也引发了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篆刻艺术,关注印学和印文化。“在当前的市场上,除了印章本身外,一些与印章相关的藏品也得到了买家的追捧,比如印谱、印章雕件等等。”陆镜清观察到,有更多的人渴望了解篆刻艺术,了解印学文化。
  “就一方印章来讲,材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价值。收藏印章需要多方面的知识积累,书法知识、绘画知识、审美情趣等等。”对打算介入印章收藏的藏家,陆镜清如此建议。
  “篆刻拍卖体现了西泠印社独特的文化,也是西泠拍卖的一个特色。”陆镜清透露,在即将到来的西泠拍卖十周年秋拍上,作为主打的名家篆刻板块,将比以往更加细分,预计将推出三到四个专场,并将囊括田黄印章、西泠八家等多个专题。
其他文献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美协”)官网被黑了,据报道称,黑客篡改了会员名单,一些画家摇身一变成了美协会员。  6月3日,中国美协发出公告称:“根据举报,发现中国美协官网公布的会员名单和理事名单中,有被非法修改的痕迹,经技术侦查,是不法分子通过黑客技术手段攻击网站修改了部分会员和理事名单,造成入会假象并办假证,从中牟取暴利。此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使中国美协名誉受到严重伤害,干扰了中国美协的
期刊
苏富比将于10月24日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推出当代艺术家李津的国画雕塑作品展售会。展品囊括了艺术家首次尝试的青铜与玻璃纤维雕塑作品及代表性水墨画作,描绘活色生香的日常生活。  对于李津来说,艺术与生活是浑然天成的一体。后者于他的画笔下散发出浓浓的感官之乐。艺术家将自己的奇思妙想、自我嘲讽与精妙技艺结合起来,为观者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世界,邀请观众与其在宁静的花园同坐、共享盛宴。尽管画中人物肌丰肤润、菜
期刊
中国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讲求“诗书画印”并举。这一传统的形成,滋养并产生了众多艺术大师。远的如赵孟、文彭,近代则更多,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等。“诗书画印”作为四种艺术门类,各自有其前世今生,但作为姊妹艺术,不仅相互融合借鉴,而且最后共生共荣于一方宣纸之上。相对而言,绘画与诗、书结缘较早,与印的融合较晚。现在,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看看画与印是何时结缘,又是因何而结缘。当然,本文并不涉及题跋人
期刊
历代文人为何对小小的印章情有独钟?印章对于一幅书画作品来讲具有什么意义?文人用印有讲究吗?印风和画风如何搭配?当代印坛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篆刻艺术未来会如何……作为西泠印社的副社长、当代最著名的篆刻家和印学家,童衍方先生在当代印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童先生对于治印和印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本刊记者特地带着以上诸多疑问对童先生进行了专访。  印章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收藏》:众所
期刊
在中国书画艺术中,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和繁盛,促使了闲章的出现与发展。闲章最早由何人开始使用,已无从稽考,据说与秦汉时期的吉语印不无关系。在书画中,作品起首位置的闲章称“起首章”,钤在左下角或右下角起协调稳定画面的叫“压角章”,一幅作品上,可以钤一枚闲章,也可以钤几枚闲章,多根据作者本人及画面本身的需要而定,并无定式。  明清文人印章数量庞大,品类多样,既有“文何派”、“浙派”、“皖派”等流派的名家治
期刊
中国的文化理想是“和”为贵的,文化核心是大“中”至正,其审美方式是仰“观”俯察,最终达到一种审美主体构成的“知足常乐”,而篆刻艺术的整体布局就正是一个融合以上思想的最精炼的视觉物化形态。印章,以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自古以来就可按照用途划分为“实用印章”和“艺术印章”。而这两者,无论单字、两字、多字乃至百字,都是一个整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章法的结构编排是篆刻的万法之源,印章布局要经由多次安排推敲
期刊
虽然买卖的行为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但在收藏与投资、实用相辅相成的今天,不少人既希望自己入手的翡翠物美价廉,又能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什么样的翡翠将来可能会流行,甚至成为“黑马”,看看专业人士是如何评述的。  材质的区别并不大  王朝阳(当代翡翠雕刻师):其实根据我的经验,对于哪一种材质的翡翠将来会走俏,区别并不大。人们最早认识翡翠,认的是“绿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普及,民众的审美观念也开
期刊
篆法、章法与刀法为中国篆刻艺术的三要素。刀法犹如书法的笔法,是篆刻艺术的最终表现方法。印章的篆法、章法和线条,最后均要通过刀法去完成。不熟悉刀法是刻不出精美成功的作品来的。  刀法由执刀法、运刀法和基本刻法三部分组成。明朱简《印章要论》指出:“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刀笔浑融无迹可寻,神品也;有笔无刀,妙品也;有刀无笔,能品也;刀、笔之外而有别趣者,逸品也。”清赵之谦说过:“古印有墨尤有笔,今人但
期刊
中国传世书画不仅是历史的载体,同时也体现着古典的艺术之美。人们通过收藏,可以丰富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鉴赏书画收藏品的真伪优劣,这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技术,而且需要深厚的学识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从收藏品的气韵神采、笔墨技巧、题跋和印章等方面入手,注重了解画家本身的经历、所处年代、创作过程、个性风格、笔墨程式等,对此作辨证分析和立体考证。  书画鉴藏印在书画上不仅具有持信功用,而且在书画领域里也
期刊
古朴、雅致、幽静,虽然身处京城闹市区,但收藏家、篆刻家赵增福的工作室却自有一番宁静。  民国书法家、篆刻家钱瘦铁的一方寿山石印章是赵增福的得意藏品之一,印文“十里荷香”布局巧妙,颇有意境。“收藏印章懂石头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雕刻和印文内容,还要有一些古文字的功底,这是一门综合的学问。”在赵增福的眼里,小小的一枚印章包含着艺术家的智慧、功力和审美情趣,可以说,印章将中国所独有的线条艺术和线条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