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伟大的诗歌国度,诗歌承载着内涵深厚的中华文化。如何让学生从小能够爱上诗歌,为传播中华经典播下种子,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由浅入深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53-0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入选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七十五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由于古典詩词的语言方式与我们现代人的口语不相吻合, 学生在初学时会觉得难以理解。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传承经典颇为有效。
一、了解古诗词,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上看,模仿是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任何学习开始时都离不开“依萌芦画瓢”。《孟子·告子章句上》中讲: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的《模拟》一节中说:“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教学古诗词,老师首先要非常热爱古诗词,至少非常懂得欣赏古诗词。小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感染。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古诗词文体的特点,自然地流露出对我国文学瑰宝的敬佩和骄傲之情,并通过自己对作者的了解,以及深情并茂地范读,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和兴趣。小学生的效仿能力比较强,而且在情感上也比较依赖老师的鼓励。因此,让学生知道古诗词在祖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现如今对中华民族乃至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就会让学生重视古诗词的学习以及产生学习它的兴趣。
二、背诵古诗词,培养语感
2011版《课程标准修订版》更加强化了古诗文教学积累、初步理解、掌握初步学法、读诗文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歌情感等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标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首先是熟读成诵。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孙洙说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了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让孩子进行记忆性的积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语感,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丰厚的基础。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古诗词的阅读目标定为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原因所在。
三、诵读古诗词,陶冶性情
孔子曾曰:“不学诗,无以言。”近期,在第十三届人民大会中,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就提议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诗词等的学习和传播。在我们学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已经成为了我们语文学科每个学期的传统活动。在这些活动的促进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配以音乐、画面、肢体语言,让学生诵读、表演古诗文,学生在反复的表演中体会到了古诗词文字的韵味和魅力,领悟到了作者传递的喜怒哀乐,从而与作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不仅领悟到了诗文大意,而且在节奏、韵律和音乐的感染下很好地陶冶了性情。
社会上,各大媒体对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也日趋增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最近热播的《经典永流传》等,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喜爱。这些节目通过比赛、歌唱、诗词鉴赏等形式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古诗文的魅力。我们在组织学生观看的同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对古诗词的喜爱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运用古诗词,爱上经典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学习中的理解,产生于实际运用后的效果;学习的快乐,是在学习中不断深入理解中得到的,是在成功的运用中感受到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经典,其实是学生在各种学习体验、学习运用中培养的。比如:学习完古诗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诗歌朗读、背诵、默写比赛;中年段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给诗词配画,配乐朗诵、表演等;高年段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仿写诗词,把诗词改写小短文,给该作者的诗词进行归类制作PPT,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诗歌诵读比赛,开展古诗词背诵、演唱擂台赛等。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调动、巩固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拓宽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视野,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这样,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经典诗词有了牢固的记忆基础,更有了深厚的情感基础。他们爱上诗词,爱上经典,传播祖国文化经典,就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唐诗与科举》暨南大学出版社 徐乐军
【关键词】古诗词 诵读 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8-0053-01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千百年来光耀人间,滋润并哺育着华夏代代儿女。入选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一个切入点,尤其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七十五首古诗词,都是历代名篇,不仅内涵丰富,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体和谐,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由于古典詩词的语言方式与我们现代人的口语不相吻合, 学生在初学时会觉得难以理解。笔者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让学生爱上古诗词,传承经典颇为有效。
一、了解古诗词,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上看,模仿是学习时心理上的需要,是教学的必要手段。任何学习开始时都离不开“依萌芦画瓢”。《孟子·告子章句上》中讲: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的《模拟》一节中说:“夫述者相效,自古而然”“若不仰范前贤,何以贻厥后来”。教学古诗词,老师首先要非常热爱古诗词,至少非常懂得欣赏古诗词。小学生往往会受到老师的感染。在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解古诗词文体的特点,自然地流露出对我国文学瑰宝的敬佩和骄傲之情,并通过自己对作者的了解,以及深情并茂地范读,就可以激发出学生对古诗词的好奇和兴趣。小学生的效仿能力比较强,而且在情感上也比较依赖老师的鼓励。因此,让学生知道古诗词在祖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现如今对中华民族乃至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就会让学生重视古诗词的学习以及产生学习它的兴趣。
二、背诵古诗词,培养语感
2011版《课程标准修订版》更加强化了古诗文教学积累、初步理解、掌握初步学法、读诗文展开想象、初步体会诗歌情感等目标。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课标要求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首先是熟读成诵。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孙洙说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了我们积累的重要性。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多让孩子进行记忆性的积累,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语感,为其以后的学习奠定丰厚的基础。这也就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古诗词的阅读目标定为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原因所在。
三、诵读古诗词,陶冶性情
孔子曾曰:“不学诗,无以言。”近期,在第十三届人民大会中,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就提议加强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诗词等的学习和传播。在我们学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已经成为了我们语文学科每个学期的传统活动。在这些活动的促进下,利用现代教学设备,配以音乐、画面、肢体语言,让学生诵读、表演古诗文,学生在反复的表演中体会到了古诗词文字的韵味和魅力,领悟到了作者传递的喜怒哀乐,从而与作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不仅领悟到了诗文大意,而且在节奏、韵律和音乐的感染下很好地陶冶了性情。
社会上,各大媒体对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力也日趋增强。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最近热播的《经典永流传》等,都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喜爱。这些节目通过比赛、歌唱、诗词鉴赏等形式生动有趣地展现了古诗文的魅力。我们在组织学生观看的同时,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对古诗词的喜爱进一步得到提升。
四、运用古诗词,爱上经典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学习中的理解,产生于实际运用后的效果;学习的快乐,是在学习中不断深入理解中得到的,是在成功的运用中感受到的。因此,如何让学生真正爱上经典,其实是学生在各种学习体验、学习运用中培养的。比如:学习完古诗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进行诗歌朗读、背诵、默写比赛;中年段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给诗词配画,配乐朗诵、表演等;高年段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仿写诗词,把诗词改写小短文,给该作者的诗词进行归类制作PPT,运用现代教学设备进行诗歌诵读比赛,开展古诗词背诵、演唱擂台赛等。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调动、巩固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拓宽他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视野,丰富学生们的想象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热爱。这样,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经典诗词有了牢固的记忆基础,更有了深厚的情感基础。他们爱上诗词,爱上经典,传播祖国文化经典,就在孩子们的心田埋下了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3]《唐诗与科举》暨南大学出版社 徐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