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 公民意识教育 政治课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对公民意识的要求日益迫切。高中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主力军,切实加强高中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都非常重视和强调公民意识和理念。在此背景和条件下,顺应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革新教法,采用问题情境式、合作探究式、体验式等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让公民意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得以积淀而生成。
一、问题情境式——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
杜威认为,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他的“五步教学法”就是首先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状态。其次,提出思维的刺激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的三步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布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发展。
而必修2《政治生活》整本教材内容的展开都是以问题情景为中心的。每一框内容都设有三目:“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同时配备与之相应的问题,每堂课从引入到落脚都是以创设的一幕幕问题情境展开,引发学生关注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水推舟地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提供广阔的天地,也为公民主体意识的凸显营造了既定的氛围。当然,由于政治课本身时效性很强,而教材提供的情景难免会有滞后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适时地更新素材,引入热点情境。
例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可以结合热点构建以下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一:“‘躲猫猫事情’——2009年1月29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24岁青年李乔明到邻县盗伐林木,被当地森林警方刑拘并关押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1天后李乔明因重伤入院,2月13日被医院宣告‘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关于李乔明受伤致死原因,警方称是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造成的。
从接到噩耗的那一刹那起,他的父亲李德发就一直这样想:儿子虽然是因为盗伐林木而被刑拘的,论罪当罚,却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面对晋宁县公安机关答案,李乔明的家属们却认为太过牵强。”问题探究:你认为李乔明的家属可以行使什么权利?该采取哪些解决问题的方式?
问题情境二:“2009年2月26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躲猫猫’事件中的网民露出了狰狞可怕的一面。事件发生地云南晋宁政府网站遭到黑客恶意修改和破坏,网站首页充斥着几十行‘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武林三大绝学!’的字样,公示公告、政务信息、领导讲话、政务文件等栏目原有的内容,都被改为以上字样。
更可怕的是,这种违法行为,竟在网络上赢得了无数的追棒和欢呼,黑客成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被贴上了反抗专断的正义标签,最保守的留言也是:‘虽然违法,但感觉特痛快’。”、
探究:上述行为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点评:新课程提出学习的新理念——“基于案例、基于情景、基于问题”。该教学方法,根据案例所给情境,提出问题,实际上是把观点、结论(即所谓的“金针”)藏于案例和问题中。通过鲜活的问题的引导,诱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去思考,去分析情境(鸳鸯),搜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金针”也就在学生层层剥笋中显露出来。正所谓“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这本质上也体现了公民意识教育所要求的对学生主体权利意识的一种尊重,独立、平等、自由的主体公民就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塑造。
二、合作探究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这就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放在首位,同时也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此相呼应,新课改后的新教材每框都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探究活动。如“探究与共享”、“践行类探究”、“知识拓展类探究”、“辨析类探究”、“实践类探究”以及每单元的综合探究等等。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现实的舞台。然而,如果教师一味地按课本原有的情境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适时、适当、适度地设置一些紧扣现实的鲜活的素材,更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当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任务和探究内容的限制,在具体设计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有意识的系统安排。
公民该怎样行使监督权?
探究活动八:材料:上文中的问题情境二。
之后,把上述八个探究活动设计成八张卡片,又把每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由这8个小组抽签得到卡片,每小组按卡片上的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这既有利于每小组学生围绕问题情境有效地合作探究,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机统一。
点评: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情境引出问题,以问题串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紧扣卡片上的主题进行合作探究。这就为学生铺起探究、创新之路,架起合作的桥梁,把学生推向第一行动者的身份,通过自我负责的行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权利关照,让学生体验“主人”感觉,强化了公民主体意识,同时也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不容置疑,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的个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经意间得以提高,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得以形成,团队的合作精神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现代民主社会所需的公民资质也得以造就。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体验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美国阿尔蒙德强调,“公民文化不能完全通过明确的介绍来传达”。主体自愿、自觉、自主的行为是公民意识的本质。如果课堂教学仅停留于知识的认知、理性范畴,是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所以要培养行动着的、积极有效公民,迫切需要建构一种主体式、参与式、创造式的“体验生成”的课堂氛围。
体验性也是新课改的鲜明特征。新课改后的思想政治课每一框中特别强调“活动”、“实践”、“亲身经历”。这就为实施体验式教学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前面所述的问题情境式、探究式、合作式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真正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新教材提供的多样活动,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公民角色和身份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亲心感悟,培养自觉自愿的公民主体意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每框的最后一个践行类探究活动,都有利于模拟体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不断进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对公民意识的要求日益迫切。高中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主力军,切实加强高中阶段的公民意识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新课改后的高中思想政治,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教材,都非常重视和强调公民意识和理念。在此背景和条件下,顺应时代和新课改的要求,革新教法,采用问题情境式、合作探究式、体验式等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和合作探究意识,让公民意识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得以积淀而生成。
一、问题情境式——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
杜威认为,唤起儿童的思维,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他的“五步教学法”就是首先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处于困惑、迷乱、怀疑的状态。其次,提出思维的刺激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接下来的三步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简言之,就是布置情境,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而获得发展。
而必修2《政治生活》整本教材内容的展开都是以问题情景为中心的。每一框内容都设有三目:“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同时配备与之相应的问题,每堂课从引入到落脚都是以创设的一幕幕问题情境展开,引发学生关注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这就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水推舟地实施问题情境式教学提供广阔的天地,也为公民主体意识的凸显营造了既定的氛围。当然,由于政治课本身时效性很强,而教材提供的情景难免会有滞后性,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适时地更新素材,引入热点情境。
例如:《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这一框,可以结合热点构建以下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一:“‘躲猫猫事情’——2009年1月29日,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城镇24岁青年李乔明到邻县盗伐林木,被当地森林警方刑拘并关押在昆明市晋宁县看守所。11天后李乔明因重伤入院,2月13日被医院宣告‘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关于李乔明受伤致死原因,警方称是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造成的。
从接到噩耗的那一刹那起,他的父亲李德发就一直这样想:儿子虽然是因为盗伐林木而被刑拘的,论罪当罚,却无论如何也‘罪不至死’,面对晋宁县公安机关答案,李乔明的家属们却认为太过牵强。”问题探究:你认为李乔明的家属可以行使什么权利?该采取哪些解决问题的方式?
问题情境二:“2009年2月26日发表于《中国青年报》——‘躲猫猫’事件中的网民露出了狰狞可怕的一面。事件发生地云南晋宁政府网站遭到黑客恶意修改和破坏,网站首页充斥着几十行‘俯卧撑、打酱油、躲猫猫,武林三大绝学!’的字样,公示公告、政务信息、领导讲话、政务文件等栏目原有的内容,都被改为以上字样。
更可怕的是,这种违法行为,竟在网络上赢得了无数的追棒和欢呼,黑客成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被贴上了反抗专断的正义标签,最保守的留言也是:‘虽然违法,但感觉特痛快’。”、
探究:上述行为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建议?
点评:新课程提出学习的新理念——“基于案例、基于情景、基于问题”。该教学方法,根据案例所给情境,提出问题,实际上是把观点、结论(即所谓的“金针”)藏于案例和问题中。通过鲜活的问题的引导,诱发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去思考,去分析情境(鸳鸯),搜取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解决情境中的问题,“金针”也就在学生层层剥笋中显露出来。正所谓“鸳鸯绣出凭君看,欲把金针度与人”。这本质上也体现了公民意识教育所要求的对学生主体权利意识的一种尊重,独立、平等、自由的主体公民就在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塑造。
二、合作探究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主动获得的。这就为探究式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放在首位,同时也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旨在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此相呼应,新课改后的新教材每框都设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探究活动。如“探究与共享”、“践行类探究”、“知识拓展类探究”、“辨析类探究”、“实践类探究”以及每单元的综合探究等等。这就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合作探究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现实的舞台。然而,如果教师一味地按课本原有的情境探究,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适时、适当、适度地设置一些紧扣现实的鲜活的素材,更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
当然,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任务和探究内容的限制,在具体设计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时,要站在整体和全局的高度进行有意识的系统安排。
公民该怎样行使监督权?
探究活动八:材料:上文中的问题情境二。
之后,把上述八个探究活动设计成八张卡片,又把每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由这8个小组抽签得到卡片,每小组按卡片上的探究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这既有利于每小组学生围绕问题情境有效地合作探究,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机统一。
点评: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坚持以情境引出问题,以问题串连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紧扣卡片上的主题进行合作探究。这就为学生铺起探究、创新之路,架起合作的桥梁,把学生推向第一行动者的身份,通过自我负责的行动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以权利关照,让学生体验“主人”感觉,强化了公民主体意识,同时也体验到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不容置疑,经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的个体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不经意间得以提高,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得以形成,团队的合作精神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现代民主社会所需的公民资质也得以造就。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三、体验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美国阿尔蒙德强调,“公民文化不能完全通过明确的介绍来传达”。主体自愿、自觉、自主的行为是公民意识的本质。如果课堂教学仅停留于知识的认知、理性范畴,是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所以要培养行动着的、积极有效公民,迫切需要建构一种主体式、参与式、创造式的“体验生成”的课堂氛围。
体验性也是新课改的鲜明特征。新课改后的思想政治课每一框中特别强调“活动”、“实践”、“亲身经历”。这就为实施体验式教学构建了广阔的平台。前面所述的问题情境式、探究式、合作式都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使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真正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新教材提供的多样活动,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以公民角色和身份去亲身体验、亲自实践、亲心感悟,培养自觉自愿的公民主体意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每框的最后一个践行类探究活动,都有利于模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