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赏雪

来源 :骏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的冬天非常寒冷。这种有些残酷的寒冷,让从小在辽西长大的我望而生畏。然而,那皑皑白雪雕塑成的童话般的冬景常常使我心存流连。我从内心深处喜欢这北国的雪,喜欢银装素裹的雪原风光。
  每到冬天,苍天便十分眷顾呼伦贝尔,把晶莹如玉的雪花洒满了草原森林。雪原的洁白与博大,豪放与苍茫,与蓝天相映,与万物相拥,形成了一个大美的雪野童话世界。冰雪世界里,诉说着勤劳勇敢的呼伦贝尔人与冰雪的相融、碰撞和依恋不舍的情怀。呼伦贝尔的雪,便有了生命的律动,洋溢出了绚烂的色彩。
  呼伦贝尔的雪最纯。在那坦荡无垠的雪原森林,你会感到雪洁白细腻的质地,优美的轮廓和曲线,这里的雪没有一点灰尘,没有一丝污染,纯得淋漓尽致,白得如梦如幻。看茫茫林海的雾凇,看落日映照的雪野,看地平线悠闲的马群会让你浮想联翩,惊诧于雪野美丽的景色。到呼伦贝尔来看雪,会让你的心灵忘掉红尘烦恼、世间纷繁。
  呼伦贝尔的雪留存时间最长。从每年九月份开始,一场又一场的雪,或一夜悄然降临,或白天随风而至,总是那样无拘无束,频频光顾呼伦贝尔大地。降雪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四月中旬杜鹃盛开的时节,才悄然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九月起草原又变成雪原,林海挂满冰霜,银色呼伦贝尔激情澎湃。冬季那达慕使呼伦贝尔各族人民欢聚一堂,共同展示着套马、赛马、博克、射箭的智慧民族歌舞表演。这是勇敢、智慧的角逐,这里也是呼伦贝尔人欢乐的冬天。走进温暖的蒙古包,在温暖的奶茶和手把肉真诚的祝福中,喝着牧民的美酒,你会不醉不归。
  呼伦贝尔的雪最富诗情画意。迎着雪后西山清爽无尘的空气,踩着咯吱咯吱铺满厚厚积雪的小路,我经常来到海拉尔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浩洁凝映,如寒玉,如明月,如琼瑶的北国之雪,你曾无声地飘落,满含深情地拥入大地母亲的怀抱。碧绿的樟子松伸出遒劲的松枝托住了你,像托住了一朵朵素白的花朵,凸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韵。眼观此景,我忽然想起了陈毅元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仰观雪后之松,默诵革命家的诗句,心潮澎湃。松与雪,这天地造化出的精灵之物,在陈毅元帅的心中幻化出高尚纯洁的浩然正气,回荡于宽广无垠的天地,荡涤着那个特殊年代庸俗浑浊的邪艳之风,怎不令人肃然起敬?顺着铺满白雪的山路继续前行,穿过一片高大的樟子松林带,一块灰色巨石凸现于眼前。“名人峰”——三个遒劲有力的红色大字篆刻在这块巨石上,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夺目,我靠近这块巨石留了个影。顺着巨石后陡峭的台阶拾级而上,攀登上雪后的名人峰,一览众山小。东边,一座现代化的草原城尽收眼底,在白雪的映衬下,鳞次栉比的建筑物似有白光映照;西边,远方白色的地平线如波澜起伏的大海,恰似银蛇狂舞,又像白熊静卧;南面、北面,山脊从脚下横亘而过,绿色的樟子松伫立于山中无垠的白雪之上,凸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微微寒风吹来,松涛低吼,如雷霆万钧,势如排山倒海。松针上覆盖的白雪偶尔随风飘落,融入脚下的雪地上,“扑棱棱”猛然惊起十几只野山鸡,惊跑了附近正在专心觅食的狍子,也着实吓了我一跳!
  呼伦贝尔的雪,覆盖地面的时间最长。阳春三月,积雪开始慢慢融化。城市街道中的积雪在环卫工人们的辛勤劳作中早已没了踪影,而远望西山,仍然覆盖着厚实的积雪。挂在树冠松针的雪不知何时悄悄地消失了,或许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蒸发了;林中地面上的雪,阳坡的先融化,最后阴坡的雪才开始慢慢融化,积雪的踪影一直到四月末才完全消失。融化的雪水直接渗入了养育樟子松的细沙土中,使樟子松更加茁壮,焕发出勃勃生机。欧阳修说:“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西山赏雪,名为赏雪,实则兼容观松。赏雪之纯洁清逸,观松之苍劲高雅;从这雪与松相映成趣、相得益彰的北国雪景中,我品位了人生纯洁高尚的泛美意境。
  为了拍摄呼伦贝尔的雪景,我每年都要驾车,或带着妻子,或与影友们结伴,行驶数百公里,进行饶有兴趣的林区极寒体验摄影。但是,这要冒着巨大的危险。因为林区非常大,偏僻地带较多,有许多地方荒无人烟,没有手机信号,一旦车辆发生故障就有被冻伤的危險,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每次出行之前,我都会做充分准备。比如,热水瓶、充气泵、手电、火种、食品等必不可少的物品,甚至铁锹、修车工具都要带齐,以防不测。
  呼伦贝尔的雪景最美丽。林区空气沁人心脾,纯洁得一尘不染,清洗着你的肺。洁白的树挂,雪蘑菇,冰凌,冒着炊烟的小草屋,挂满冰霜的驼马……这些独特的景致,让我的相机快门一刻不能停歇,心情也随着冰雪美景而激动不已。面对这美丽的雪原,面对雪的轮廓线条,面对夕阳映衬的童话世界,我们一路的疲惫往往烟消云散。
  呼伦贝尔,因为冰雪而富有激情,因为冰雪而多姿多彩,因为冰雪而积淀民族文化,更因为冰雪而令世界瞩目。我爱你,冰雪中的呼伦贝尔!
其他文献
冬天之后,到来的每一天,都一样。凛冽,决绝。话语一天比一天少。似乎都在盼着什么。  盼着什么呢?天空给了我们答案——雪飘下来了。薄薄的雪,躺在尘世间,安安静静的,一层之上又盖了一层。  雪,我思念你。从四月三日清晨落下最后一瓣的时候,我就开始思念你,直到十一月十日的傍晚,等到你的归来。221天,隔着十二场春雨,一千亩夏花,隔着十万片火红的秋叶,我一直在思念你。  想来,我还是爱你的啊,不可阻挡,不
期刊
1  望城,望不尽的望城风情万种。  那天她在湘江边浣纱后,起身整理半湿的粉衫翠裙,那楚楚动人的背影婉约成一弯月牙儿,一头散开的青丝缭乱了云空。蓦然间,身后不远处的飞檐朱阁上射出一支亮丽的昆曲,悠悠扬扬,响遏行云。美人惊得回头一望,见楼台上站着几位羽扇纶巾的长袍书生,于是嫣然一笑。呵呵,那样妖娆的一双狐媚眼!那样小小的一点樱唇!那样轻舞飞扬的几丝乌发!瞬间,楼台上凭栏远眺的书生们都醉了。  2  
期刊
明天开始打草了,得起大早。小阿卡从外面一进屋,就吩咐我,让我早睡。我说知道了,就躺进被窝里,心想这个起早,要有多早呢?  睡下后似乎没有多久,就被阿卡唤醒,睁开眼睛屋里还黑着,这么早啊?我嘟哝一声,可还是一骨碌坐起了身。我没有懒被窝的习惯,早起对我没有困难,但那个早晨根本不像早晨,似乎还在夜半。而我还是很快地跟上了阿卡的节奏。我拿好嬷给备好的食物,跟着阿卡,扛上一把长长的大钐刀,出发了。  摸着黑
期刊
波斯人拉施特的《史集》上记载,圣主成吉思汗说:“出生在巴儿忽真—脱窟木、斡难、怯绿连的男孩子,每一个都很勇敢,未经教导就懂道理,很聪明。那里出生的每一个女孩子未经装饰、梳理就很美貌,面色泛红,而且无比灵巧、伶俐,品德好。”他所说的巴儿忽真—脱窟木、鄂嫩河、克鲁伦河地区,是包括今天的呼伦贝尔草原在内的贝加尔湖以东、蒙古国东部直至斯塔诺夫山脉、大兴安岭森林的辽阔地域。从不朽的游牧人民心灵史册《蒙古秘史
期刊
我坐在越野汽车里,眼望着黑沉沉的天空。天空越来越黑,就像无数张犴皮把天空遮得严严实实,没有一丝亮光。越野车颠簸着行驶在乡间路上,坑坑洼洼,一道道撕开的深沟伸向林子深处。  闪电、炸雷、狂风在这深山里发威,雷声和山谷的回声相呼应,震耳欲聋,狂风卷着林海呼嚎,似无数蟒蜺吞掉山峦,毁灭世界。  司机手握方向盘打破了沉默,说:“咱们要去的依哈奇山是什么样的山呀?”我说:“依哈奇山又叫蛇山,山下有一条河叫依
期刊
小时候,住在拉布大林的平房,家家的院子里都有树。一棵是臭李子。另一棵,不是臭李子,就是山丁子。家家的院子里都有架小梯子。果子熟了的时候,这家那家的孩子就会爬上小梯子,开开心心地摘果子。吃美了果子,玩美了心思,这家那家的孩子就会凑在一起玩耍,笑声清脆,合不拢嘴。那些一笑就露出一口小紫牙的孩子,一定是更偏爱臭李子。因为只有臭李子的果汁才会把他们的牙齿和舌头染得黑紫。而这家那家的爸爸妈妈们则不然。他们看
期刊
上学在通辽。  西部考来的舍友说,这地方可湿润呢,说着,捧起小号暖瓶那么高的水杯,墩墩墩。我爱她豪爽大气,羡慕她在需要开花的季節得到了滋养;我自己的头发和牙齿,是入学军训之后就明显变黄了的,于此地水土不服。  我的头发不仅枯黄,还不好洗,因为水里往往有沙子。冬天里暖气仅是个概念,洗头毕,蹲下身贴近了半小时,头发也烤不干,就那么出去还冷。很傻,不知道买个吹风机,只是想,这取暖真要命。家里的暖气可是烫
期刊
作者简介  莹莹 鄂伦春族。鲁迅文学院第十六期少数民族作家培训班学员。在《骏马》《鄂伦春》等杂志发表诗歌、散文若干篇。  苏拉嗨是只有着火焰般毛色的母狐狸。  大兴安岭入冬以来,寒冷得万物悚然。  下雪的林子,静得能听见白桦树冬日的酣睡声,无风自由飘洒的雪花,一层深透一层,似絮的软软的松厚棉被,铺满林地。  苏拉嗨从榛子树丛下冒出头来,前掌撑地,后屁股高高撅着,足足地伸个懒腰,蓬松的尾巴碰落干枯脆
期刊
一丛越冬的茅草  落地生根的茅草,一个冬天  都抬不起头。从河套里蹿出的风  硬的像铁,反复抽打着轮回的时光  一丛茅草站在风口上,弯下腰  努力捂紧体内的火种  人过中年,我仍怀揣着一把草籽  在这个冬天迎着风奔跑、呐喊  风干的草,也许能催生一窝田鼠  让整个冬天坐在温暖的炕上  我把转世的血脉,埋得很深  河谷上,风仍在草尖上练习翻卷  那些流动的火焰,在我头顶上  燃烧。草窠里几只饥寒的麻
期刊
作者简介  昳岚 原名张华。中国作协会员。作品刊载于《草原》《民族文学》《散文选刊》《美文》《文艺报》等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哀鸿阿穆尔》,长篇小说《雅德根》,曾获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伦嘎”奖,连续七次获得呼伦贝尔市文学创作政府奖(骏马奖)。有部分作品译介到美国。  有关桦皮篓的生活拾遗,是大兴安岭根河森林笔会所引起的。  那是一次奢侈的旅行,根河笔会第二天就让作家们走进林子。是日,似雨非雨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