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王敬武位于望京的工作室里看到他近来的作品,为它们那微妙的色彩所感染。坦白地说,在看到王敬武的作品之前,根本无法想象油画色彩在渲染气氛上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
王敬武长期致力于油画色彩探索,他从印象派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东方韵味的色彩之路。王敬武的探索之路是如此独特,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他的同路人。它既不同于抽象绘画赋予色彩象征意义,也不同于表现主义用色彩来表达激情,还不同于喜欢探索材料的艺术家突出颜色的质感,而是让色彩氤氲成为一种气氛。新现象学家发现的气氛之美,得到了王敬武绘画的例示。根据新现象学美学,气氛是介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地带,由主客体双方溢出自身和合而成,其中有主体的成分,也有客体的成分。这种意义上的气氛,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类似,它们都是指一种介于主客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根据新现象学和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和审美的究竟,就指向这种中间状态。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画推崇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家熟谙用“之间”来唤起中间状态,这里的“之间”通常体现在书写性中的意到笔不到和墨分五色等方面。
王敬武喜欢速写,努力在绘画中追求书写性。但是,与多数尝试将国画书写性融入油画的画家突出笔触不同,他尽量将笔画痕迹掩映在气氛之中。王敬武追求的与其说是写意,不如说是意境。与国画家用笔墨来渲染意境不同,王敬武用油画的颜色来烘托意境。这种探索不仅突破了国画意境,而且突破了油画色彩。众所周知,无论是国画家用笔墨来追求意境,还是油画家用色彩来渲染气氛,都可以与自然无关。无论是写意国画还是抽象油画,都可以仅仅是艺术家的主观表达。与写意国画家沉湎于笔墨游戏和抽象油画家热衷于画面构成不同,王敬武喜欢写生,他那些表面看起来非常抽象的作品,其实是写生的结果。但是,王敬武并没有因此走向写实绘画的道路。他去大自然写生的目的,不是记录事物的形状,而是感受它们的意味和气氛。
当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中或者与事物相对,都很容易感受到它们的气氛,但是要将所感受到的气氛表达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气氛不是客观存在的对象,它无形无质,无边无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只能身在气氛之中去感受它,而不能身在气氛之外去描绘它。要将气氛表达出来与人分享,需要经过一种转换,将它转换为一种音乐或色彩的调子。尽管气氛虚无缥缈,但是它的调子是统一的,确定的。王敬武就完成了这种转换。他深入自然写生的目的,不是做照相式的记录,而是做调子的探寻和研究。一旦将感受到的气氛转换成为调子,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色彩来予以表达。在气氛的调子与色彩之间,存在一种必然关系。换句话说,在王敬武的作品中,也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即色彩是否可以准确地传达感觉调子的问题。调子如同灵魂,将弥散的气氛凝聚成为整体。正因为如此,王敬武的色彩不再像印象派那样凌乱和琐碎,它们有了自己的灵魂,结晶成为整体。但是,王敬武并沒有走向极简主义和色域绘画,在整体而单纯的色彩下面隐现写生的痕迹,极简之中蕴含着极多,极多之中蕴含着极简。其实,这就是大自然的真相,也是王敬武作品的特殊之处和魅力所在。
2013年12月13日于杭州
王敬武长期致力于油画色彩探索,他从印象派出发,走出了一条富有东方韵味的色彩之路。王敬武的探索之路是如此独特,我们几乎很难找到他的同路人。它既不同于抽象绘画赋予色彩象征意义,也不同于表现主义用色彩来表达激情,还不同于喜欢探索材料的艺术家突出颜色的质感,而是让色彩氤氲成为一种气氛。新现象学家发现的气氛之美,得到了王敬武绘画的例示。根据新现象学美学,气氛是介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地带,由主客体双方溢出自身和合而成,其中有主体的成分,也有客体的成分。这种意义上的气氛,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类似,它们都是指一种介于主客体之间的存在状态。根据新现象学和中国古典美学,艺术和审美的究竟,就指向这种中间状态。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画推崇似与不似之间。中国画家熟谙用“之间”来唤起中间状态,这里的“之间”通常体现在书写性中的意到笔不到和墨分五色等方面。
王敬武喜欢速写,努力在绘画中追求书写性。但是,与多数尝试将国画书写性融入油画的画家突出笔触不同,他尽量将笔画痕迹掩映在气氛之中。王敬武追求的与其说是写意,不如说是意境。与国画家用笔墨来渲染意境不同,王敬武用油画的颜色来烘托意境。这种探索不仅突破了国画意境,而且突破了油画色彩。众所周知,无论是国画家用笔墨来追求意境,还是油画家用色彩来渲染气氛,都可以与自然无关。无论是写意国画还是抽象油画,都可以仅仅是艺术家的主观表达。与写意国画家沉湎于笔墨游戏和抽象油画家热衷于画面构成不同,王敬武喜欢写生,他那些表面看起来非常抽象的作品,其实是写生的结果。但是,王敬武并没有因此走向写实绘画的道路。他去大自然写生的目的,不是记录事物的形状,而是感受它们的意味和气氛。
当我们置身于自然之中或者与事物相对,都很容易感受到它们的气氛,但是要将所感受到的气氛表达出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气氛不是客观存在的对象,它无形无质,无边无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只能身在气氛之中去感受它,而不能身在气氛之外去描绘它。要将气氛表达出来与人分享,需要经过一种转换,将它转换为一种音乐或色彩的调子。尽管气氛虚无缥缈,但是它的调子是统一的,确定的。王敬武就完成了这种转换。他深入自然写生的目的,不是做照相式的记录,而是做调子的探寻和研究。一旦将感受到的气氛转换成为调子,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色彩来予以表达。在气氛的调子与色彩之间,存在一种必然关系。换句话说,在王敬武的作品中,也存在准与不准的问题,即色彩是否可以准确地传达感觉调子的问题。调子如同灵魂,将弥散的气氛凝聚成为整体。正因为如此,王敬武的色彩不再像印象派那样凌乱和琐碎,它们有了自己的灵魂,结晶成为整体。但是,王敬武并沒有走向极简主义和色域绘画,在整体而单纯的色彩下面隐现写生的痕迹,极简之中蕴含着极多,极多之中蕴含着极简。其实,这就是大自然的真相,也是王敬武作品的特殊之处和魅力所在。
2013年12月13日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