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市地处粤东山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近几年,我们以“小财政办大教育”的决心,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新装配工程、学校生活设备设施建设等五项硬件建设工程,实施了师德师风建设、名师建设、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行政班子建设、教研教改大众化、网络化等五项软件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我市教育的水平,为创建教育强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日益强烈,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桎梏。在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中,尤其突出的是:农村学校教师缺编、缺岗、学科结构不合理,课时难开足开齐;农村学校教师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教学手段单一,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如何破解这种困境,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后,终于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实施学校“结对帮扶”和新吸收教师到农村任教。
一、学校“结对帮扶”的做法和新教师管理机制
兴宁市教育局于2008年制订了《兴宁市中小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方案》,要求超编的城区及附城中小学派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并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动员会、座谈会的形式、摆事实、讲道理,使广大教师理解“结对帮扶”的重要意义。二是受帮扶学校和派出学校双方领导结合实际选好帮扶科目和帮扶教师,受帮扶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拟出帮扶的科目和人数,派出学校根据对方要求,认真研究,精心挑选帮扶的骨干教师。三是派出学校的帮扶教师采取自愿报名和学校行政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予以确定。四是同一学校派出的帮扶教师安排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派出学校指派一名行政人员带队协调,会同受帮扶学校做好帮扶教师的组织管理。五是派出帮扶教师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等由原单位发给,教育局对帮扶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六是把帮扶工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教育局出台了新进教师须到农村学校任教的规定,每一位新进教师都与任教学校签订合同,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含5年)以上,五年以后要求调动时,须由原任教学校作出评价意见和调动与否的建议,教育局人事部门充分尊重农村学校的意见。
二、学校“结对帮扶”及新进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成效
学校结对帮扶和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是我市解决城乡教师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无梯次的有效措施。2008-2009年,我市分别组织了14对173名教师和15对178名教师到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共招录(聘)教师448人,大部分安排在农村学校任教。
学校结对帮扶和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效地遏制了城乡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使城乡学校信息沟通,交流扩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成效概括起来有“三提高两促进”。一是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帮扶教师都是原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教学方法新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帮扶教师在农村学校简陋的办学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中磨练了意志,他们往往要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自己动手美化校园,这些工作让他们深受感触,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三是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带队的行政领导带着原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与受帮扶学校进行交流探讨,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等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帮扶教师除了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外,还经常为受帮扶学校的教师上示范课,开展新课程专题辅导讲座,培养青年教师,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研成果促使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五是促进了学校的“软件”建设,推进教育公平,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不但充实了农村学校的师资,解决了农村教师紧缺问题,而且他们将在农村学校扎根5年以上,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在“硬件”不足情况下,带动学校的“软件”先行一步,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快地成为优秀教师。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新吸收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如在农村薄弱学校注入催生、提升的活化剂,焕发了农村学校的活力,有效地提高了我市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村孩子对教育的需求,有助于逐步实现教育的公平。
一、学校“结对帮扶”的做法和新教师管理机制
兴宁市教育局于2008年制订了《兴宁市中小学校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方案》,要求超编的城区及附城中小学派出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并采取了系列措施: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以动员会、座谈会的形式、摆事实、讲道理,使广大教师理解“结对帮扶”的重要意义。二是受帮扶学校和派出学校双方领导结合实际选好帮扶科目和帮扶教师,受帮扶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拟出帮扶的科目和人数,派出学校根据对方要求,认真研究,精心挑选帮扶的骨干教师。三是派出学校的帮扶教师采取自愿报名和学校行政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予以确定。四是同一学校派出的帮扶教师安排在同一所学校任教,派出学校指派一名行政人员带队协调,会同受帮扶学校做好帮扶教师的组织管理。五是派出帮扶教师的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单位,工资福利等由原单位发给,教育局对帮扶教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六是把帮扶工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年度考核、晋升、提拔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教育局出台了新进教师须到农村学校任教的规定,每一位新进教师都与任教学校签订合同,必须在农村学校任教5年(含5年)以上,五年以后要求调动时,须由原任教学校作出评价意见和调动与否的建议,教育局人事部门充分尊重农村学校的意见。
二、学校“结对帮扶”及新进教师到农村任教的成效
学校结对帮扶和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是我市解决城乡教师不均衡、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无梯次的有效措施。2008-2009年,我市分别组织了14对173名教师和15对178名教师到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共招录(聘)教师448人,大部分安排在农村学校任教。
学校结对帮扶和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效地遏制了城乡间教育差距拉大的势头,使城乡学校信息沟通,交流扩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成效概括起来有“三提高两促进”。一是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帮扶教师都是原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教学方法新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提高了教师的师德水平,帮扶教师在农村学校简陋的办学条件和艰苦的生活条件中磨练了意志,他们往往要自己动手制作教具,自己动手美化校园,这些工作让他们深受感触,增强了职业责任感。三是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带队的行政领导带着原学校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与受帮扶学校进行交流探讨,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等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四是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的转变,帮扶教师除了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外,还经常为受帮扶学校的教师上示范课,开展新课程专题辅导讲座,培养青年教师,指导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研成果促使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五是促进了学校的“软件”建设,推进教育公平,新进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不但充实了农村学校的师资,解决了农村教师紧缺问题,而且他们将在农村学校扎根5年以上,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在“硬件”不足情况下,带动学校的“软件”先行一步,促使他们更好地成长,更快地成为优秀教师。
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和新吸收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有如在农村薄弱学校注入催生、提升的活化剂,焕发了农村学校的活力,有效地提高了我市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村孩子对教育的需求,有助于逐步实现教育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