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说的是有一次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捡,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弯腰捡起了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当初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耶稣的教育充满了理性的智慧。他的智慧首先表现在宽容上,当门徒不愿弯腰捡马蹄铁而假装没听见时,耶稣没有说什么,他知道眼前的利益不能对门徒构成直接的诱惑,即使现在强迫也无法撼动门徒的心灵。当然,耶稣放下师道尊严地亲历,并不代表他的纵容、迁就。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一次弯腰也许给学生带来的是耳濡目染的体悟,是触及心灵的敏感细腻。假若我们的教师面对随地飘舞的纸屑,只知双手叉腰,指手划脚地呵斥;假若学生们因一时糊涂犯了错误,从而给班级造成名誉的损害,我们的教师在愤恨之余随便拣几顶“罪魁祸首”的帽子在学生头上乱扣一气,那么种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将是憎恶、虚伪的恶种。
耶稣的高明还在于他有卓越的远见,他对世事的洞察与预设总是那么精确细致。他清楚地知道前进的途中全是茫茫的荒野,那用三文钱买来的十八颗樱桃将在适当的时候对那位不愿弯一次腰的门徒构成极大的诱惑,到那时,无声的教育会胜过几十遍苍白的责令。倘若我们的教育者都能像耶稣那样由“世事难料”变“世事早料”,或许,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便没有了本可杜绝的危险,多姿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几多意外的“精彩”,几许“难堪”的提问,教师的语无伦次、口不择言的失态将不复存在。因为你的早料,脆弱的心灵寻找到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不该发生的便戛然而止;因为你的早料,太多的“也许”你都能处世不惊、沉着机智。
不难看出,耶稣不厌其烦地丢樱桃其实是对门徒的一种惩罚,我们可以想象彼得在狼狈的十八次弯腰过程中体验到的将是怎样复杂的情感——自责,后悔,抑或是理性感悟后的深刻?教育同样需要寻找帮助学生从他律过渡到自律的惩戒,一切姑息、放纵的行为都是对学生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没有与民主教育精神相匹配的教育惩罚,学生将在一片虚幻的褒奖声中逐步偏离道德认知的轨道。
智慧的教育往往平淡无痕,在悄然无声的水面,教师应给予宽容的等待;而当无边的黑暗笼罩四周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
责任编辑黄日暖
耶稣的教育充满了理性的智慧。他的智慧首先表现在宽容上,当门徒不愿弯腰捡马蹄铁而假装没听见时,耶稣没有说什么,他知道眼前的利益不能对门徒构成直接的诱惑,即使现在强迫也无法撼动门徒的心灵。当然,耶稣放下师道尊严地亲历,并不代表他的纵容、迁就。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一次弯腰也许给学生带来的是耳濡目染的体悟,是触及心灵的敏感细腻。假若我们的教师面对随地飘舞的纸屑,只知双手叉腰,指手划脚地呵斥;假若学生们因一时糊涂犯了错误,从而给班级造成名誉的损害,我们的教师在愤恨之余随便拣几顶“罪魁祸首”的帽子在学生头上乱扣一气,那么种在学生心灵深处的将是憎恶、虚伪的恶种。
耶稣的高明还在于他有卓越的远见,他对世事的洞察与预设总是那么精确细致。他清楚地知道前进的途中全是茫茫的荒野,那用三文钱买来的十八颗樱桃将在适当的时候对那位不愿弯一次腰的门徒构成极大的诱惑,到那时,无声的教育会胜过几十遍苍白的责令。倘若我们的教育者都能像耶稣那样由“世事难料”变“世事早料”,或许,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便没有了本可杜绝的危险,多姿的课堂教学中,面对几多意外的“精彩”,几许“难堪”的提问,教师的语无伦次、口不择言的失态将不复存在。因为你的早料,脆弱的心灵寻找到可依靠的港湾,于是不该发生的便戛然而止;因为你的早料,太多的“也许”你都能处世不惊、沉着机智。
不难看出,耶稣不厌其烦地丢樱桃其实是对门徒的一种惩罚,我们可以想象彼得在狼狈的十八次弯腰过程中体验到的将是怎样复杂的情感——自责,后悔,抑或是理性感悟后的深刻?教育同样需要寻找帮助学生从他律过渡到自律的惩戒,一切姑息、放纵的行为都是对学生前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如果没有与民主教育精神相匹配的教育惩罚,学生将在一片虚幻的褒奖声中逐步偏离道德认知的轨道。
智慧的教育往往平淡无痕,在悄然无声的水面,教师应给予宽容的等待;而当无边的黑暗笼罩四周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点拨!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