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自信心是一种心理状态,既能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又能对自身能力表示自我肯定。对于幼儿来说,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仅是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前提,更是建立完美人格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自信心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众多研究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并勇于在活动中试错、锻炼;相反,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往往孤独、不善于表现,不敢尝试参与各种活动。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呢?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对于幼儿自信心培养是否有作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自信心?
二、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家庭教育、父母性格、幼儿园教育等等均有关系,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的过分保护
幼儿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但成人往往将幼儿视为柔弱的个体,对幼儿的关爱倍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例如当幼儿能自己吃饭时,成人依然情不自禁地喂吃饭。成人施加于幼儿的“援手”恰恰抹杀了幼儿探索世界的愿望,剥夺了幼儿在生活中锻炼与发展的机会,使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敢实践,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二)成人的过多否定
许多成人对幼儿寄予很高的期望,盲目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发展,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自身能力发展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成人的要求,这会导致幼儿的挫败感增强,从而否定自身能力。还有的成人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有点作比较,或者对自己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幼儿作出否定、消极的评价,从而使幼儿产生“自不如人”的感觉,从而影响自信心的形成。
(三)缺乏探索、求真机会
在教育幼儿方面,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低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将自己的经验、知识直接灌输于幼儿。虽然灌输教育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使幼儿减少出错、受伤事故,但是灌输教育也存在重大局限性,一方面使幼儿缺乏思考、探索以及动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幼儿无法从实践中锻炼和感受自身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一)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关系
笔者在分析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无论是家庭的过分保护、过多否定还是幼儿缺乏探索、求真的机会都将导致幼儿因缺少各种锻炼机会而什么都“不会做”,而“不会做”是导致幼儿“不敢做”的重要原因,众多的“不敢做”又直接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因此,让幼儿“做起来”显得尤为重要。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的本质正是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活动使幼儿提升自理能力及动手能力,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体验“学会”的乐趣,从而感受到自身能力、重拾自信心。
(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具体策略
1.在自我服务性劳动中,让幼儿感受到“我能行”
自我服务性劳动主要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因此,确定自我服务劳动主题活动目标时既要贯彻量力性原则,又要贯彻渐进性原则,帮助幼儿及时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成就,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这对培养幼儿的自信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者在自我服务劳动主题活动中要给予幼儿正确指导,适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将对幼儿自信感发展起到积极的、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自我服务性劳动主题可以通过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如独立吃饭、穿衣服、脱衣服、脱鞋、摆放物品等。基本生活技能对于成人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需要一个长期、分阶段的学习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基本生活技能拆分成一个一个具体的环节,如穿开襟衫先套袖子、再扣纽扣等等,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用步骤图来练习。幼儿通过练习逐渐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获得自信心。自我服务性劳动主题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开展自我服务性竞赛活动,如开展穿衣比赛。教育工作中从穿的最快、最整齐等多个维度评价幼儿的比赛结果,设置不同的奖项,让每一个幼儿都从竞赛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心。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契机,鼓励幼儿相信自己
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生活中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对幼儿充满信任,让幼儿亲自参与一些劳动活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体会到自己在劳动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相信自己。比如:可以安排幼儿完成一些班级的值日活动,我在大班的时候,为了能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担任值日生的工作,把全班小朋友分成五组,给每组小朋友制作一个热气球,贴上一组小朋友的照片,让幼儿自己知道哪天是值日生,为班上小朋友摆放桌子、擦玩具、分发餐具等,这些日常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能完全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并为自己能为集体服务而感到骄傲,从而增强自信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组织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劳动,如带领幼儿为小花浇水、除草等等,幼儿参与这些劳动可以获得成人的鼓励与赞美,从而在成人的认可中获得自信。
3.发挥家庭在劳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作用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一起制定劳动教育目标,共同培养幼儿的自信。首先,家长需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参与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教育工作者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其次,家庭应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条件,如准备劳动工具,小抹布、小拖把等。再次,家长应主动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安排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整理自己的小床、洗袜子、给花浇水等等。最后,家长还应让幼儿帮助达人完成一些工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如帮家人拿拖鞋、捶背、择菜等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将使幼儿切身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并获得家人的鼓励与赞赏,从而更加相信自己。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劳动实践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可以使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到成功,逐渐信任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心理状态,既能相信自己的愿望一定能实现,又能对自身能力表示自我肯定。对于幼儿来说,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仅是激发幼儿潜能的重要前提,更是建立完美人格的基础,因此,培养幼儿自信心是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众多研究发现,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参加各种活动,并勇于在活动中试错、锻炼;相反,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往往孤独、不善于表现,不敢尝试参与各种活动。那么,如何通过有效的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呢?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对于幼儿自信心培养是否有作用?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实践逐渐培养幼儿自信心?
二、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家庭教育、父母性格、幼儿园教育等等均有关系,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的过分保护
幼儿在生命之初都有表现自己能力的欲望,但成人往往将幼儿视为柔弱的个体,对幼儿的关爱倍至,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包办代替,例如当幼儿能自己吃饭时,成人依然情不自禁地喂吃饭。成人施加于幼儿的“援手”恰恰抹杀了幼儿探索世界的愿望,剥夺了幼儿在生活中锻炼与发展的机会,使幼儿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敢实践,缺乏对自身能力的肯定。
(二)成人的过多否定
许多成人对幼儿寄予很高的期望,盲目要求幼儿按照自己的要求发展,而忽略了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幼儿由于知识经验和自身能力发展不足,往往难以达到成人的要求,这会导致幼儿的挫败感增强,从而否定自身能力。还有的成人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进行比较,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有点作比较,或者对自己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对幼儿作出否定、消极的评价,从而使幼儿产生“自不如人”的感觉,从而影响自信心的形成。
(三)缺乏探索、求真机会
在教育幼儿方面,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低估幼儿的学习能力,将自己的经验、知识直接灌输于幼儿。虽然灌输教育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使幼儿减少出错、受伤事故,但是灌输教育也存在重大局限性,一方面使幼儿缺乏思考、探索以及动手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幼儿无法从实践中锻炼和感受自身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一)日常生活劳动实践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关系
笔者在分析影响幼儿自信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无论是家庭的过分保护、过多否定还是幼儿缺乏探索、求真的机会都将导致幼儿因缺少各种锻炼机会而什么都“不会做”,而“不会做”是导致幼儿“不敢做”的重要原因,众多的“不敢做”又直接导致幼儿缺乏自信心,因此,让幼儿“做起来”显得尤为重要。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的本质正是通过设计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活动使幼儿提升自理能力及动手能力,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体验“学会”的乐趣,从而感受到自身能力、重拾自信心。
(二)日常生活劳动实践具体策略
1.在自我服务性劳动中,让幼儿感受到“我能行”
自我服务性劳动主要目的是锻炼幼儿的自理能力,掌握必要的技能技巧。因此,确定自我服务劳动主题活动目标时既要贯彻量力性原则,又要贯彻渐进性原则,帮助幼儿及时认识自己在活动中的成就,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这对培养幼儿的自信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者在自我服务劳动主题活动中要给予幼儿正确指导,适时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这将对幼儿自信感发展起到积极的、关键性作用。具体来说,自我服务性劳动主题可以通过基本生活技能的训练,如独立吃饭、穿衣服、脱衣服、脱鞋、摆放物品等。基本生活技能对于成人来说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幼儿来说需要一个长期、分阶段的学习过程。教育工作者必须将基本生活技能拆分成一个一个具体的环节,如穿开襟衫先套袖子、再扣纽扣等等,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用步骤图来练习。幼儿通过练习逐渐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获得自信心。自我服务性劳动主题也可以通过在游戏中开展自我服务性竞赛活动,如开展穿衣比赛。教育工作中从穿的最快、最整齐等多个维度评价幼儿的比赛结果,设置不同的奖项,让每一个幼儿都从竞赛中体验成功,获得自信心。
2.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契机,鼓励幼儿相信自己
教育工作者应利用生活中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对幼儿充满信任,让幼儿亲自参与一些劳动活动。幼儿在劳动过程中,不仅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更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体会到自己在劳动中的角色和作用,从而相信自己。比如:可以安排幼儿完成一些班级的值日活动,我在大班的时候,为了能让每一位小朋友都能担任值日生的工作,把全班小朋友分成五组,给每组小朋友制作一个热气球,贴上一组小朋友的照片,让幼儿自己知道哪天是值日生,为班上小朋友摆放桌子、擦玩具、分发餐具等,这些日常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能完全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并为自己能为集体服务而感到骄傲,从而增强自信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组织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劳动,如带领幼儿为小花浇水、除草等等,幼儿参与这些劳动可以获得成人的鼓励与赞美,从而在成人的认可中获得自信。
3.发挥家庭在劳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作用
幼儿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教育工作者应与家长一起制定劳动教育目标,共同培养幼儿的自信。首先,家长需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参与劳动实践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教育工作者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其次,家庭应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条件,如准备劳动工具,小抹布、小拖把等。再次,家长应主动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安排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整理自己的小床、洗袜子、给花浇水等等。最后,家长还应让幼儿帮助达人完成一些工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如帮家人拿拖鞋、捶背、择菜等等。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将使幼儿切身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并获得家人的鼓励与赞赏,从而更加相信自己。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劳动实践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动手能力,也可以使幼儿在劳动中体验到成功,逐渐信任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