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变写字课堂枯燥低效的现状,要掀起一场革命。以直观手段为抓手,以瓜子、雨伞、镜子等常见的实物为利器,帮助学生把握汉字的笔画、部首以及间架结构等,激发写字兴趣,提升写字质量。
[关键词] 写字 革命 常见实物 直观手段
当下,小学生书写危机令人担忧。学生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照本宣科,指导机械;学生笔画不规范,偏旁部首失调,间架结构不合理。
面对沉闷乏味的写字课堂,我们应该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应该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硬笔书法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采用学生看得见、记得牢、易模仿的直观手段,让普通的瓜子、蒜瓣、雨伞、镜子等实物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帮助他们把握汉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特点。
一、直观手段在笔画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对笔画形态有深刻印象,让笔画在心中落地生根,从而写出笔画应有形态,这是很重要的。
1.点画
教写右点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看到右点,你想到什么事物?大家有的说想到雨点,有的说想到瓜子,还有的说想到蒜瓣。是呀!这不就是右点的具体形态吗?学生胸有成竹了,接着练写右点,他们起笔落纸轻而快,收笔重而急,笔画头尖尾圆。
为奖励大家,我把瓜子发到各学习小组,学生嗑瓜子,选取合适形态的瓜子壳,在座位上摆出两点水旁、三点水旁和四点底。
经老师的点拨,学生摆出的两点水,第一笔是右点,尖在上,第二笔是提点,也是尖在上,两笔的收笔在一条垂线上。摆出的三点水,第一点、第二点都是右点;第三点是提点,在第一点的正下方;三点等距,成一条弧线。摆出的四点底,四点头部在同一高度,点画间距相等,第一个瓜子壳的头部朝右倾斜,余下三点则头部朝左倾斜。
最后,练写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
2.捺画
在八种基本笔画中,捺是最难写的。指导写“太”字时,我问:“斜捺像什么?”。有小朋友回答:“像汤勺。”
我出示汤勺,一边范写,一边讲述书写要领:“写捺画时,起笔轻,行笔逐渐加大力量,将要收笔时力量最大,最后向右逐渐减力,直到笔尖离开纸面,行笔与收笔之间过渡要自然。”
3.横折
横折有两种:一种是横短折长,折向下,如“目”、“国”两个字中第二笔;另一种是横长折短,折向左下,如“口”、“皿”两个字的第二笔。两种横折,名称相同,写法相似,学生容易混用。
我从学校后勤处搬来短梯子,问学生:“这两种横折分别像什么?”他们说,第一种横折像门框窗框,像文具盒,像课桌面;第二种横折像梯子,像大口的塑料筐……
笔画与实物挂上了钩,两种横折的形态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自然就不会再混淆了。
二、直观手段在部首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1.人字头
教写 “食”字,我取出大小不同的两把伞,问:“雨天,使用大伞挡雨好,还是小伞好?”学生回答:“大伞好,人字形屋顶也是这样设计的。”“太阳帽、遮阳伞都得稍微大一点,还是用大伞好。”
这时,我总结道:“人字头的字是上下结构,人字头的撇捺要适当放长,写得舒展,下面的部分要适当缩短。”接着,我一边范写,一边提醒:“‘食’上面是人字头,写得大点,盖住下面的‘良’, ‘良’的最后一笔捺像人的腿,得缩短点。否则,伞就盖不住,要挨雨淋。”同学们都笑了。
2.双人旁
写“行”字,我要求小朋友:“观察田字格中的双人旁,看谁能用条形磁铁摆出来?其他同学在位上用铅笔摆。”
学生摆好后,我提醒大家对照范字检查:双人旁的两撇一样长吗?——不一样,第一撇短,第二撇长。两撇的方向一样吗?方向有点不一样。第二笔从哪儿起笔?——从第一笔的腰部起笔,两撇的起笔在一条垂线上。第三笔从哪起笔?——从第二笔的腰部起笔。
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边检查,一边调整磁条、铅笔,直到全部符合要求。
3.足字旁
教写“跑”这个生字时,我问:“足字旁的最后一笔为什么是提,不是捺,也不是横?”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
我边写,边说:“‘足’字的腿脚长,它做左偏旁时,如果最后一笔不变,会是上面情况?”。接着,我左腿弯曲,右腿伸得老远,问:“是不是这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着回答:“是。”
三、直观手段在结构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1.上紧下松增高鞋
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我问学生:“这课后面的田字格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几个?”他们找出“免、柴、努、吴、灭、示”6个生字。
“这6个字,怎么写上紧下松才美观?我们各自写写,试试看。”我先把这6个字写成上松下紧,再写成上紧下松。
“大家看第一组‘武大郎牌’的字,是不是这样?”我边问,边两腿弯着走路。
“再看第二组的写法,这6个字仿佛穿上了增高鞋。”我一边解释,一边提起脚跟走路。同学们又一次被逗笑了。
上紧下松是汉字结构处理的重要原则。上半部分收紧,笔画间隔稍小一点;下半部分,笔画稍写长点,舒展一些,笔画占据空间大点。遵循上紧下松的规律,字才显得挺拔、飘逸。
2.平行等距找例子
“写”“日”两个字中横向的笔画多。我在横向笔画间,画上红色小圆圈,让学生观察范字,思考回答:“写”字中的三盏红灯一样大吗?“日”字中的两盏红灯,大小一样吗?
平行等距是汉字的另一结构规律,老师鼓励大家:“谁能在教室中,找到这样的例子?”
“窗格之间的距离一样大。”
“讲桌上一摞本子是这样的。”
“写拼音的四线三格也是的。”
小朋友很快在教室中,找出平行等距的例子。
3.结构对称照镜子
练写“吉”、“幸”两个生字,我把这2个生字写在上下排列的田字格里。课上,我把竖中线延长,用镜片挡住“吉”、“幸”两个生字的右半部分,再挡住左半部分。“‘吉’、‘幸’这两个字喜欢照镜子,镜子挡住的部分与剩下的部分是一样的。竖中线左右两边是对称的,竖中线就是一面特殊的镜子。”“请找找生活中对称的例子。”
“人体是对称的。你能找到其中假想的竖中线吗?”老师找到一名志愿者,他是男生。有同学指出:“两眼之间向下,到笔尖,到下巴,再沿着钮扣往下。这条线两边的部分是一样的。”微笑洋溢在同学们的脸上……
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写字课堂的变革,我们不妨以以直观手段为抓手,以瓜子、雨伞、镜子等常见的实物为利器!
[关键词] 写字 革命 常见实物 直观手段
当下,小学生书写危机令人担忧。学生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照本宣科,指导机械;学生笔画不规范,偏旁部首失调,间架结构不合理。
面对沉闷乏味的写字课堂,我们应该掀起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应该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在硬笔书法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这一规律,采用学生看得见、记得牢、易模仿的直观手段,让普通的瓜子、蒜瓣、雨伞、镜子等实物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帮助他们把握汉字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特点。
一、直观手段在笔画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对笔画形态有深刻印象,让笔画在心中落地生根,从而写出笔画应有形态,这是很重要的。
1.点画
教写右点时,我引导学生想象:看到右点,你想到什么事物?大家有的说想到雨点,有的说想到瓜子,还有的说想到蒜瓣。是呀!这不就是右点的具体形态吗?学生胸有成竹了,接着练写右点,他们起笔落纸轻而快,收笔重而急,笔画头尖尾圆。
为奖励大家,我把瓜子发到各学习小组,学生嗑瓜子,选取合适形态的瓜子壳,在座位上摆出两点水旁、三点水旁和四点底。
经老师的点拨,学生摆出的两点水,第一笔是右点,尖在上,第二笔是提点,也是尖在上,两笔的收笔在一条垂线上。摆出的三点水,第一点、第二点都是右点;第三点是提点,在第一点的正下方;三点等距,成一条弧线。摆出的四点底,四点头部在同一高度,点画间距相等,第一个瓜子壳的头部朝右倾斜,余下三点则头部朝左倾斜。
最后,练写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
2.捺画
在八种基本笔画中,捺是最难写的。指导写“太”字时,我问:“斜捺像什么?”。有小朋友回答:“像汤勺。”
我出示汤勺,一边范写,一边讲述书写要领:“写捺画时,起笔轻,行笔逐渐加大力量,将要收笔时力量最大,最后向右逐渐减力,直到笔尖离开纸面,行笔与收笔之间过渡要自然。”
3.横折
横折有两种:一种是横短折长,折向下,如“目”、“国”两个字中第二笔;另一种是横长折短,折向左下,如“口”、“皿”两个字的第二笔。两种横折,名称相同,写法相似,学生容易混用。
我从学校后勤处搬来短梯子,问学生:“这两种横折分别像什么?”他们说,第一种横折像门框窗框,像文具盒,像课桌面;第二种横折像梯子,像大口的塑料筐……
笔画与实物挂上了钩,两种横折的形态在学生的心中落地生根,自然就不会再混淆了。
二、直观手段在部首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1.人字头
教写 “食”字,我取出大小不同的两把伞,问:“雨天,使用大伞挡雨好,还是小伞好?”学生回答:“大伞好,人字形屋顶也是这样设计的。”“太阳帽、遮阳伞都得稍微大一点,还是用大伞好。”
这时,我总结道:“人字头的字是上下结构,人字头的撇捺要适当放长,写得舒展,下面的部分要适当缩短。”接着,我一边范写,一边提醒:“‘食’上面是人字头,写得大点,盖住下面的‘良’, ‘良’的最后一笔捺像人的腿,得缩短点。否则,伞就盖不住,要挨雨淋。”同学们都笑了。
2.双人旁
写“行”字,我要求小朋友:“观察田字格中的双人旁,看谁能用条形磁铁摆出来?其他同学在位上用铅笔摆。”
学生摆好后,我提醒大家对照范字检查:双人旁的两撇一样长吗?——不一样,第一撇短,第二撇长。两撇的方向一样吗?方向有点不一样。第二笔从哪儿起笔?——从第一笔的腰部起笔,两撇的起笔在一条垂线上。第三笔从哪起笔?——从第二笔的腰部起笔。
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边检查,一边调整磁条、铅笔,直到全部符合要求。
3.足字旁
教写“跑”这个生字时,我问:“足字旁的最后一笔为什么是提,不是捺,也不是横?”学生一下子被问住了。
我边写,边说:“‘足’字的腿脚长,它做左偏旁时,如果最后一笔不变,会是上面情况?”。接着,我左腿弯曲,右腿伸得老远,问:“是不是这样?”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着回答:“是。”
三、直观手段在结构书写教学中的应用
1.上紧下松增高鞋
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一课,我问学生:“这课后面的田字格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几个?”他们找出“免、柴、努、吴、灭、示”6个生字。
“这6个字,怎么写上紧下松才美观?我们各自写写,试试看。”我先把这6个字写成上松下紧,再写成上紧下松。
“大家看第一组‘武大郎牌’的字,是不是这样?”我边问,边两腿弯着走路。
“再看第二组的写法,这6个字仿佛穿上了增高鞋。”我一边解释,一边提起脚跟走路。同学们又一次被逗笑了。
上紧下松是汉字结构处理的重要原则。上半部分收紧,笔画间隔稍小一点;下半部分,笔画稍写长点,舒展一些,笔画占据空间大点。遵循上紧下松的规律,字才显得挺拔、飘逸。
2.平行等距找例子
“写”“日”两个字中横向的笔画多。我在横向笔画间,画上红色小圆圈,让学生观察范字,思考回答:“写”字中的三盏红灯一样大吗?“日”字中的两盏红灯,大小一样吗?
平行等距是汉字的另一结构规律,老师鼓励大家:“谁能在教室中,找到这样的例子?”
“窗格之间的距离一样大。”
“讲桌上一摞本子是这样的。”
“写拼音的四线三格也是的。”
小朋友很快在教室中,找出平行等距的例子。
3.结构对称照镜子
练写“吉”、“幸”两个生字,我把这2个生字写在上下排列的田字格里。课上,我把竖中线延长,用镜片挡住“吉”、“幸”两个生字的右半部分,再挡住左半部分。“‘吉’、‘幸’这两个字喜欢照镜子,镜子挡住的部分与剩下的部分是一样的。竖中线左右两边是对称的,竖中线就是一面特殊的镜子。”“请找找生活中对称的例子。”
“人体是对称的。你能找到其中假想的竖中线吗?”老师找到一名志愿者,他是男生。有同学指出:“两眼之间向下,到笔尖,到下巴,再沿着钮扣往下。这条线两边的部分是一样的。”微笑洋溢在同学们的脸上……
捷克杰出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中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写字课堂的变革,我们不妨以以直观手段为抓手,以瓜子、雨伞、镜子等常见的实物为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