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已经成为新的改革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的指出:“小学课程应以综合课程为主。课程应当密切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为此,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便设立了《品德与社会》这一综合性科目,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暂时以学校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脱离社会,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与方法,能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
五年级(上)的《品德与社会》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学中,笔者依托课本,扩展教学内容,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能够逐步地、地放飞生活的翅膀,感知生活,认识社会。
一、调查活动,感悟生活中的道德
《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之列,它立足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让学生能在亲身感受生活的同时,在心灵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的教学,就是以“方便面”这一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食品作为活动的切入点,设计了“粒粒皆辛苦”、“走进食品加工厂”和“珍惜劳动成果”三个主题活动。以方便面的由来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方便面的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等,以此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懂得在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而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在充分了解了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后,笔者主要针对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在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关于浪费现象的调查。首先是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饭桌开始,因为平时学生中午就餐时,往往会出现不喜欢吃的饭菜就倒掉的现象。确定调查目标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了分工讨论,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利用中午小饭桌吃饭的时间,去每个就餐点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同学们的浪费情况;有的小组则认为可以去采访小饭桌的厨师,从他们每天的饭菜用量以及回收的浪费饭菜情况开展调查,更全面地了解全校的情况。调查结束后,很多小组都绘制了调查报告表,还有的小组在报告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不难发现,本单元社会道德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在教师生硬的说教和灌输下完成的,而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地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从生活的实际中感受到了品德教育,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教师的说教。
二、情景模拟,让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天涯若比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力求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在本单元第一课《便捷的通信》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中创设了“我会打电话”这一情景,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学打电话这一活动,完善学生的平时行为习惯。活动一开始时,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因为打电话这一生活行为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但当实际开展这个活动时,学生却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看似简单的打电话,其实里面还有许多的学问。比如,打电话的礼貌问题,打电话应注意的事项,哪些电话不能随意拨打,等等。
让课堂回归于生活,不是简单的照搬生活,而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提炼。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生活中的不足,通过课堂这一有机的载体,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悟出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当学生再次由课堂回到生活时将变得更加成熟。
三、自主探究,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要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构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感受到的、体会到的事情才会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如在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掘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科技,切实体会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锋利的双刃剑》的教学中,笔者更是让学生广泛搜集资料,调查自己身边的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利弊。比如针对计算机、网络这一他们熟悉的科学技术进行讨论与探究,有些学生通过列举自己所搜集到的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人类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阐述了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而有些学生则更多关注的是现在计算机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学业及品德上所造成的危害。
在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放飞生活的翅膀,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勇于飞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空。
小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现在生活的环境暂时以学校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脱离社会,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教给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与方法,能让他们以更好的状态进入社会。
五年级(上)的《品德与社会》为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学中,笔者依托课本,扩展教学内容,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能够逐步地、地放飞生活的翅膀,感知生活,认识社会。
一、调查活动,感悟生活中的道德
《品德与社会》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之列,它立足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和体验,让学生能在亲身感受生活的同时,在心灵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五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的教学,就是以“方便面”这一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食品作为活动的切入点,设计了“粒粒皆辛苦”、“走进食品加工厂”和“珍惜劳动成果”三个主题活动。以方便面的由来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方便面的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等,以此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懂得在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从而养成珍惜别人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在充分了解了食物的生产加工过程后,笔者主要针对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在班级内开展了一次关于浪费现象的调查。首先是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饭桌开始,因为平时学生中午就餐时,往往会出现不喜欢吃的饭菜就倒掉的现象。确定调查目标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了分工讨论,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利用中午小饭桌吃饭的时间,去每个就餐点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同学们的浪费情况;有的小组则认为可以去采访小饭桌的厨师,从他们每天的饭菜用量以及回收的浪费饭菜情况开展调查,更全面地了解全校的情况。调查结束后,很多小组都绘制了调查报告表,还有的小组在报告中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不难发现,本单元社会道德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在教师生硬的说教和灌输下完成的,而是完全由学生自主地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从生活的实际中感受到了品德教育,其教育效果要远远高于教师的说教。
二、情景模拟,让课堂回归生活
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天涯若比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笔者力求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在本单元第一课《便捷的通信》教学中,笔者在课堂中创设了“我会打电话”这一情景,让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学打电话这一活动,完善学生的平时行为习惯。活动一开始时,学生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因为打电话这一生活行为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但当实际开展这个活动时,学生却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看似简单的打电话,其实里面还有许多的学问。比如,打电话的礼貌问题,打电话应注意的事项,哪些电话不能随意拨打,等等。
让课堂回归于生活,不是简单的照搬生活,而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反映与提炼。教师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生活中的不足,通过课堂这一有机的载体,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悟出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不良问题,当学生再次由课堂回到生活时将变得更加成熟。
三、自主探究,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要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达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构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感受到的、体会到的事情才会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如在第三单元《科技改变生活》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掘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科技,切实体会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在《锋利的双刃剑》的教学中,笔者更是让学生广泛搜集资料,调查自己身边的有关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利弊。比如针对计算机、网络这一他们熟悉的科学技术进行讨论与探究,有些学生通过列举自己所搜集到的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以及对人类发展进步所作出的贡献,阐述了计算机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而有些学生则更多关注的是现在计算机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对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学业及品德上所造成的危害。
在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放飞生活的翅膀,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勇于飞向生活这片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