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利用记忆、思考等的思维“地图”表示的有效思维模式,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看图写话等教学环节中,改变了学生的认知方式,给学生想象空间,让学生的思维拥有创造的特质和生命的张力,有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看图写话;语文教学
一、 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来源大脑神经在生理上的学习互动模式,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作为一种可视图表,它将关键词和图画、色彩等元素建立起记忆链接,运用大脑机能,协助人类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均衡发展,从而开启大脑潜能。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导图能把传统的语言智能和创造智能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左右脑一起运行,帮助学生思考、探索和联想能力的提升。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课上运用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并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短暂,很难把精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对象上;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合理组织记忆过程。在看图写话训练上,学生往往出现观察不能有序,突出不了重点细节,想象偏离内容中心等问题,导致他们看到一幅图画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下手。教师如果没有技能上的提升,练习做得再多也毫无收效。从而造成教学进展缓慢,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小学作文教学的根基在低年级,如果基础没打牢,会出现写作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等现象,因此寻找到有效的看图写话的指导方法就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思维的发展,突破学生思维定势,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位男同学,他的爸爸是海员,他自幼喜欢收集国内外的船舶图片,家里也有各种船只模型,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我让大家讲一讲身边的交通工具,在我的引导下,他走上台前,在黑板上画了一艘大船,并把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填进了思维导图里,使在座的同学深受启发,纷纷在纸上描绘自己的作品并配以文字说明,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学有所得。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手段,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可以利用导图做调控和记录思维过程,并不断扩展角度,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注重细节的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看图写话方法的策略;整理逻辑顺序和层次时,可以用导图理清結构,帮助学生建构作文结构和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是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效率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 思维导图在看图写话教学中的运用
(一)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到看图写话,能帮助低年级学生从图中获得直观的感性材料,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图中分析事物的变化感受,一改学生“无话可写”的状态。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带领学生做“奶奶学外语”看图写话训练。图画中,奶奶坐在树荫下,一名学生注意到几个小细节:首先奶奶坐在木头凳子上。他分析,凳子应该是奶奶从家里带来的。其次奶奶戴着一副老花镜、一副耳机。他分析,可能是方便听,奶奶视力听力不太好,或是怕影响他人。这些“细节”,是从学生的角度会注意到的东西,充实了内容,让“奶奶学外语”从一个简单概念,扩展成了“奶奶怎样学外语”的具体描述。
(二) 提高学生结构能力
我所执教的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看图写话这个环节,会出现表达不完整、思路混乱等现象。比如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题目要求写两句话,一名学生用两种句式各写一遍,在我提醒下他才意识到:原来是要说两句不一样的话!调整后他明白从两个角度可以讲,表达才流畅。在起步阶段,我建议从这两点入手:首先按时间顺序:就是一件事情,开始怎样、然后会怎样、最后结果,分三个阶段就好。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细化。其次是分角度和层次。从简单入手。比如假期作业介绍在外地游玩时遇到的交通工具:首先,它是什么样子,其次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分两个层次。做好以上两点,基本上孩子在一至三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就不会有太大困难,也能为将来打好基础。
(三) 运用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教师需要将图形、数字、线条和结构等元素介绍给学生,告之用途;同时对学生作具体指导,让学生进行结构练习、分支画法、关键字创造等。例如:在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往往会让一年级的学生做一下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等。首先可以让他们在图纸上自己的名字或简笔画出自己的肖像,然后写出想介绍自己的一级分支词语(个人信息、兴趣爱好等),再到下级分支的关键词(性别、年龄、爱好等),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表达。当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画出图像,然后写出一级分支的词语(水果、玩具、书籍等),再深入二级分支的关键词(形状、颜色等),最后让学生看图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完善,成品后让大家分享,把全班分成6至8人小组,在小组互评环节要求人人参与。最后,由组长带领把有用的信息通过一、二级分支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在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解疑,无法解释的问题画在图上,最后利用展示栏展示各组的思维导图,选出好的向全班推荐,老师要全程跟踪发现亮点并及时表扬。
四、 结语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是培养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大素养。小学语文的核心任务是语言积累。小学一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强的语言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看图写话中去,让该年龄段的学生右脑空间感、节奏感、整体感和想象力不断提升,把图中各级主题的关系隶属展现出来,学会层次的划分、标点符号的应用、逻辑顺序的调整等。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对看图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奇勇.中小学语言知识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覃玉峰.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核心[D].时代教育,2014(18).
作者简介:
吕雅萍,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站前区长征小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看图写话;语文教学
一、 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名心智图,来源大脑神经在生理上的学习互动模式,是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作为一种可视图表,它将关键词和图画、色彩等元素建立起记忆链接,运用大脑机能,协助人类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均衡发展,从而开启大脑潜能。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教学策略。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导图能把传统的语言智能和创造智能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左右脑一起运行,帮助学生思考、探索和联想能力的提升。
二、 思维导图在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课上运用的价值和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并且极不稳定,持续时间短暂,很难把精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对象上;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不善于合理组织记忆过程。在看图写话训练上,学生往往出现观察不能有序,突出不了重点细节,想象偏离内容中心等问题,导致他们看到一幅图画毫无头绪,不知从何处下手。教师如果没有技能上的提升,练习做得再多也毫无收效。从而造成教学进展缓慢,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和挫败感。小学作文教学的根基在低年级,如果基础没打牢,会出现写作流于形式,内容空洞等现象,因此寻找到有效的看图写话的指导方法就成为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更有利于学生主动思维的发展,突破学生思维定势,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所带的班级有一位男同学,他的爸爸是海员,他自幼喜欢收集国内外的船舶图片,家里也有各种船只模型,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我让大家讲一讲身边的交通工具,在我的引导下,他走上台前,在黑板上画了一艘大船,并把自己所了解的内容填进了思维导图里,使在座的同学深受启发,纷纷在纸上描绘自己的作品并配以文字说明,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们学有所得。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以思维导图作为教学手段,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可以利用导图做调控和记录思维过程,并不断扩展角度,培养低年级学生观察、注重细节的技能,引导学生掌握看图写话方法的策略;整理逻辑顺序和层次时,可以用导图理清結构,帮助学生建构作文结构和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是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效率不可或缺的工具。
三、 思维导图在看图写话教学中的运用
(一)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思维导图运用到看图写话,能帮助低年级学生从图中获得直观的感性材料,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可以从图中分析事物的变化感受,一改学生“无话可写”的状态。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带领学生做“奶奶学外语”看图写话训练。图画中,奶奶坐在树荫下,一名学生注意到几个小细节:首先奶奶坐在木头凳子上。他分析,凳子应该是奶奶从家里带来的。其次奶奶戴着一副老花镜、一副耳机。他分析,可能是方便听,奶奶视力听力不太好,或是怕影响他人。这些“细节”,是从学生的角度会注意到的东西,充实了内容,让“奶奶学外语”从一个简单概念,扩展成了“奶奶怎样学外语”的具体描述。
(二) 提高学生结构能力
我所执教的一年级学生刚接触看图写话这个环节,会出现表达不完整、思路混乱等现象。比如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题目要求写两句话,一名学生用两种句式各写一遍,在我提醒下他才意识到:原来是要说两句不一样的话!调整后他明白从两个角度可以讲,表达才流畅。在起步阶段,我建议从这两点入手:首先按时间顺序:就是一件事情,开始怎样、然后会怎样、最后结果,分三个阶段就好。随着年级升高而不断细化。其次是分角度和层次。从简单入手。比如假期作业介绍在外地游玩时遇到的交通工具:首先,它是什么样子,其次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分两个层次。做好以上两点,基本上孩子在一至三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就不会有太大困难,也能为将来打好基础。
(三) 运用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在学生初次接触思维导图时,教师需要将图形、数字、线条和结构等元素介绍给学生,告之用途;同时对学生作具体指导,让学生进行结构练习、分支画法、关键字创造等。例如:在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往往会让一年级的学生做一下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等。首先可以让他们在图纸上自己的名字或简笔画出自己的肖像,然后写出想介绍自己的一级分支词语(个人信息、兴趣爱好等),再到下级分支的关键词(性别、年龄、爱好等),学生根据关键词进行表达。当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时,教师可先让学生画出图像,然后写出一级分支的词语(水果、玩具、书籍等),再深入二级分支的关键词(形状、颜色等),最后让学生看图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梳理和完善,成品后让大家分享,把全班分成6至8人小组,在小组互评环节要求人人参与。最后,由组长带领把有用的信息通过一、二级分支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在过程中,小组成员互相解疑,无法解释的问题画在图上,最后利用展示栏展示各组的思维导图,选出好的向全班推荐,老师要全程跟踪发现亮点并及时表扬。
四、 结语
“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是培养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大素养。小学语文的核心任务是语言积累。小学一年级学生看图写话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强的语言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将思维导图运用到看图写话中去,让该年龄段的学生右脑空间感、节奏感、整体感和想象力不断提升,把图中各级主题的关系隶属展现出来,学会层次的划分、标点符号的应用、逻辑顺序的调整等。通过思维导图的运用,使学生对看图写话有兴趣,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写作规律,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奇勇.中小学语言知识教学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覃玉峰.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核心[D].时代教育,2014(18).
作者简介:
吕雅萍,辽宁省营口市,营口市站前区长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