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追问”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后续动作”,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后的“下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策略。追问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机智、教学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追问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可以最及时地启发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锻造思维的强度。追问是一种机智,追问更是一门艺术。所以,追问不等于滥问、乱问,除了要与前一问题形成一定的关系之外,还需要讲求追问的时机和方式。
  一、追问有“原点”
  1.两者间可以是层进关系。沿一条直线向前推进,步步深入,将问题引向纵深,而不是“原地转圈”,后一问的思维深度要大于前一问,直到弄清问题的实质为止。例如,在开展“祥林嫂嫁给贺老六”这一情节的教学时,我们不妨先提一问:“文中的哪一个字已经为我们概括了这一情节?”明确“闹”很容易,但不能到此为止,也没有必要再问“还有哪个字说明祥林嫂闹得比较凶?”而是应再追加一问以探究文章的主旨:“从后文来看,祥林嫂嫁给贺老六是幸运的甚至还是幸福的,那她为什么还要闹呢?”
  2.两者间可以是对比关系。先出正面后出反面或先反后正,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或从不同角度的比照中来鲜明揭示问题的实质。例如,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隐含在这“闹”字背后的内容,教学“祥林嫂嫁给贺老六”这一情节时,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设计教学的思路:自古以来就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法,这其实也是在“闹”,这里的“闹”说明了什么?它和小说中祥林嫂的“闹”有没有区别?通过比较,我们就可以使学生明白,前者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不愿接受不平等地位的三件“防身宝物”,且多半是一种手段;而后者则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使然,所以祥林嫂才会如此“出格”,不惜以死抗争。
  3.两者间可以是补充关系。采取“外围突破”、先“顾左右而言他”的方式,以另一个问题来引出或补充说明这一个问题,借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祝福》一文中“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一经典的人物外貌描写的丰富表现力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已经学过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来进行补充,先问“有老树一株”是什么语言现象,明确定语后置及其突出其稀有珍贵的表达效果,再问这里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这一定语后置说明了什么。当然,这里也可以通过常式句和变式句的比较来解决问题。
  4.两者间可以是拓展关系。由此及彼,以点带面,将问题适当向外延伸开去,拓宽问题的面,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比前一问更高更远的地方,上文“对比关系”中的例子我们似乎就可以颠倒过来使用,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二、追问能“显智”
  1.要善于对症出击。一个教学环节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教师能及时地抓住师生间对话时出现的问题,对症出击,且紧扣不放,穷追到底。因为正是这样的追问,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和深度开发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要始终全神贯注于学生的言说,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或作提醒,或作补充。
  2.要适时雪中送炭。在语文教学追问的环节中,首先强调的是预设,要求的就是教师自身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要深刻全面,因为只有“手中有粮”,心中才能不慌;其次还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思维受阻或思维逸出之时能够及时“出手相救”,给学生雪中送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作用,而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否则,极有可能会让学生的思维“雪上加霜”。这同样要求教师课堂上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参与对话的整个过程。
  3.要顺势趁热打铁。机智的教师常常会“顺势一击”,抓住一点,轻巧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辽阔地带。因为有的时候从表象上看,教师所提的问题似乎已经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有可拓展或开掘的可能和空间,那么,我们就不能让学生的思维仅止于此,不妨乘势而上、趁热打铁,再追一问,从而拓宽思维的广度、增进思维的深度。追问能“显智”,强调的是追问的方式。
  三、追问讲“良机”
  1.追问于混沌状态。不确定性和无序性,是思维混沌状态的重要特点,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说的也许正是这种现象。而学生的思维一旦出现了混沌状态,其实也就出现了一个值得我们去把握的“良机”,一个需要教师适时追问、点拨的时机。这个时候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恰当的追问,或许就会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2.追问于临界状态。追问追求的是一种“激活效应”,孔子早就说过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而这“愤”这“悱”,就是追问的前提和时机。所以,只有当学生的思维处于由活跃到受阻时、似懂非懂时实施追问,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在临界点上产生顿悟、发生质的飞跃;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进入临界状态就去“追”,就不能体现出点拨的作用,追问也就不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比较明显的效果。
  3.追问于僵持状态追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不太可能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总会有暂时停滞、相持不下的时候,特别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时,如果教师能够抓住这个时机追上一问,或许就能突破“僵持”的“瓶颈”。
  总之,追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示,追问是锻造学生思维的手段,追问更是语文教学的艺术。“原点”“方式”和“时机”,是语文教学中追问组成的三个关键要素,构成了追问的整体策略。
其他文献
在蝉鸣不休的炎夏,我的衣服几乎每天都要被汗水浸润一遍.每次洗衣服,都能感受到不同面料的差异和特点.丝绸类轻薄柔滑,棉类柔软舒适,麻类透气凉快……衣服可以说是人类道德文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现代教育视角上,高中英语读写课堂中,应如何应用自主合作学习,并提出了几点应用方式,如何合理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引入课堂讨论;完善评价体系;创设多元化氛围等等。在课堂中科学的应用自主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保证课堂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现代教育 自主合作 高中英语读写课堂  将自主合作学习应用到高中英语课堂中,能够有效的优化学生英语
【摘要】过去30年来,职业教育为经济起飞培养了至少3亿劳动力,特别是在后备劳动力培养中,我国3000多所技工学校,每年为社会培养150万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骨干人才。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国外对中国工人仍然停留在低技能打工者层面的印象。本文结合《管理学》课程自身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在技工类院校《管理学》课程设置的地位,并如何以此为契机培养素质全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全面素质 人本教育
Mrs.Dalloway,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Virginia Woolf,is commonly regarded as a great work by many critics.This thesis takes a selection from it as an object o
期刊
By depicting an invisible but a round character Minnie Wright in “Trifles”--an investigation of a murder mystery,Susan Glaspell reveals a woman radical rebel,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强度的不断加大,原有的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有效的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语文的有效性教学不再仅仅是一种教育教学观念,而是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一种方法和目标。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必须要加强对低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的重视程度,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本文从低年级语文有效性教学的
【摘要】英语写作考察了学生应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及水平,是一项重要的英语技能,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然而,现阶段英语教学更多关注阅读训练,导致学生缺乏写作应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写作水平普遍低下。本文通过对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最终提出结合阅读进行写作训练的有效教学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希望加强学生阅读和理解英文语篇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问题 阅读 教学  教育部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光能让学生掌握英语的语言知识,得到文章所提供的信息,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且学生更容易掌握阅读的方法。本文基于笔者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阅读能力 方法和技能 阅读策略  英语阅读是一种语言活动。在阅读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学生在阅读时不但要具备熟练的阅读技能,还要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
【摘要】学习词汇是学习英语的一项基础。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也应该对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有所改进,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是比较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因此本人就英语课程的特点和个人的教学经验,就自主学习素质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培养方法做简要的探析。  【关键词】自主学习 素质 高中英语 培养方法 探析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有限的,高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