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文阅读的核心就是必须确立“儿童优先,教育为本”的基本原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因此,让阅读成为悦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对于培养阅读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通过定时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形成阅读习惯;通过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帮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竞赛活动,促进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阅读;悦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习近平主席也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可见阅读在我们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的确,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语言的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语文的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需要引导,阅读的习惯更需要培养,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变为悦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让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
一、定时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一、二年级学段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5万字”。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每天定时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从一年级开始,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保证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学校,每天中午上课前的20分钟是全班大阅读的时间。班级设立专职管理阅读岗位,专人负责管理课外阅读的纪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不过位、不说话、不写作业。保证20分钟是有效看书的时间。学生每天都在一定的时间里阅读课外书,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慢慢地阅读就成每天自然要做的事了。
在家里,要求孩子每天睡前看课外书30分钟。一、二年级时,由于学生认识字不多,可采取亲子阅读的方式。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在闲暇时光和孩子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增进和孩子的感情,使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爱上读书,爱上学习。亲子阅读可以是有声阅读:一年级时让家长把书读给孩子听。到了二年级,则孩子读给家长听,遇到不会读的字请教家长。到了三年级,可以是无声阅读,让孩子向家长分享读书内容,交流读书感受。以此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孩子每天在校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家阅读也不少于30分钟,有效地保障了孩子每天60分钟的定时课外阅读。久而久之,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便会有“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之感。至此,我们班的学生基本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同学能主动阅读,并经常有两耳不闻钟声响,要上课了还沉浸在课外书的世界里、需要提醒才放下手中课外书的现象发生。此时,阅读成为了悦读。
二、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只有心到了才能记住看了的内容。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
在学校,可建立班级图书角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既给学生的课间阅读提供机会和方便,又帮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首先人人献一本书。本着好书大家分享的理念,让学生把家里的好书拿到班上的图书角给大家借阅,让自己的好书发挥更大的价值。其次,人人爱护好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图书角的书。制订借阅图书的制度,对图书的收集、管理、使用、赔偿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遵照执行,保证图书角的书不破损、不沾污、不缺失、不外流。再次,人人共享好书。正式上课时绝不能阅读,课间可自由阅读。课室张贴读书宣传标语、出读书黑板报、推荐好书等方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浓浓书香气息的读书环境,让图书角的书香浸润教室、浸润校园。把孩子们心中的躁动抚平,使课间的喧闹安静下来。课间,阅读的身影到处可见。有的站在图书角旁、有的坐在位置上、有的甚至蹲在讲台旁,静静地、专注地、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在这安静的读书环境里阅读,孩子们专心阅读的习惯也就慢慢地养成了。
除了学校,家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送他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建立家庭图书角。无论家有多大,只要能隔出一个平方米的空间,哪怕是一面墻,一个窗台,一间储物间或阁楼。只要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空间,能放下一个书架、一张舒服的毯子、一个柔软的靠垫、一盏温暖的台灯,一些孩子喜欢看的课外书,就是一个让孩子自由轻松、心灵放飞的读书角。爱上阅读,从一个小小的读书角开始, 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让孩子静下心,专心读。 如果家里条件不允许,不能给孩子一个读书角,家长也得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吵闹、不发声响的安静环境,让孩子不受干扰,专心读书,从而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三、教给阅读方法,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光有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遨游,学生很容易“迷失”,收效甚微。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
(一)边读边提问。疑才有所思,思才有所获。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做到边读边问,养成“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提问习惯。提问由表及里,深入思索。提问形式可自问,也可他问。提问对象可向同学、向老师、向家长问。提问方式“可请教他人式”和“考考他人式”。老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平台和时间。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与提问,在班级形成阅读思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 (二)边读书边记录。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正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此,阅读时,要让学生养成随手动笔记一记、画一画、写一写的记录习惯。
1.指导记录方法。在自己的书可以用“〇”圈出不懂的字词,用“─”画出文章的重点句段、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用“△”号标出重点段落或精彩语段、用“?”表明阅读时有问题需要解决或者不能理解的地方等方法记录。
2.指导写读书笔记。让学生专设一本读书笔记本,每周至少做一次。可以记语文基础知识、好词佳句、精彩描写、概括主要内容、写作常识、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抒发自己的读书感受等。并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课堂上会抽时间对读书笔记作业进行总结、反馈,表扬、展示做得好的,给孩子以信心和成功感。在不断的读写、思考中,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巩固读有所思的习惯。
3.指导学生剪贴富有价值的阅读资料。读书时看到好的内容,用摘抄的方式较慢,用剪贴的方式较省时。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做一本《读书剪贴本》。看过的报刊杂志,有值得留下来的文章,便把它整齐剪地下来,贴在《读书剪贴本》上,注明选自某报(某刊)某年、某日、某期。每页剪报不贴满,留出一定的空白,便于以后查阅或做点笔记。如果是向别人借阅的报刊,则可复印后再剪贴。
四、开展阅读竞赛,促进学生阅读悦成长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可在班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进一步落实、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定期的活动可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设置。一、二年级学生还不怎么会书面表达,可进行“我画书中的故事”、“我说书中的故事”、“我演书中的故事”的阅读竞赛活动。让孩子把自己在书中看到的或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己记得的说出来,把自己喜欢的演出来。也可开展“阅读小火车活动,比比谁读得书多”竞赛活动。评选出“读书小画家”、“小故事大王”、“阅读小能手”等,促进学生阅读悦成长。
三、四年级则进行阅读分享、交流会。利用课前三分钟或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思考、阅读疑问,进行思维的碰撞,感受阅读的快乐。五、六年级则进行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作的评比或竞赛。可一周一篇读书笔记,一月一份读后感,一学期一份读书手抄报。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宣传栏展示。还可进行共读一本书,共用一份题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学期,根据阅读情况评选“班级阅读之星”、“书香家庭”。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積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是日积月累、是细雨润物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收获,提高了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养成了每天阅读、专心阅读、读有所思的良好阅读习惯。不仅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大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让学生终生受益!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已不再需要呼唤,早已成为悦读!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走进课外阅读,让悦读成为习惯”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367)】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爱上大阅读》曹阳明.
[3]曹阳明.《淋浴书香,快乐成长》.
[4]《快速阅读术》印南敦史.
【关键词】阅读;悦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习近平主席也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可见阅读在我们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的确,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能使学生增加语言的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语文的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阅读需要引导,阅读的习惯更需要培养,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变为悦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让学生的阅读成为悦读。
一、定时阅读,使阅读成为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从一、二年级学段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量要不少于5万字”。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生每天定时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从一年级开始,我每天都会给学生布置阅读作业,保证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学校,每天中午上课前的20分钟是全班大阅读的时间。班级设立专职管理阅读岗位,专人负责管理课外阅读的纪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书,不过位、不说话、不写作业。保证20分钟是有效看书的时间。学生每天都在一定的时间里阅读课外书,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慢慢地阅读就成每天自然要做的事了。
在家里,要求孩子每天睡前看课外书30分钟。一、二年级时,由于学生认识字不多,可采取亲子阅读的方式。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在闲暇时光和孩子一起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增进和孩子的感情,使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爱上读书,爱上学习。亲子阅读可以是有声阅读:一年级时让家长把书读给孩子听。到了二年级,则孩子读给家长听,遇到不会读的字请教家长。到了三年级,可以是无声阅读,让孩子向家长分享读书内容,交流读书感受。以此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并做好记录。这样,孩子每天在校阅读时间不少于30分钟、在家阅读也不少于30分钟,有效地保障了孩子每天60分钟的定时课外阅读。久而久之,阅读自然而然地成为一种习惯,孩子便会有“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之感。至此,我们班的学生基本养成每天课外阅读的习惯。大多数同学能主动阅读,并经常有两耳不闻钟声响,要上课了还沉浸在课外书的世界里、需要提醒才放下手中课外书的现象发生。此时,阅读成为了悦读。
二、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
伟大的教育家朱熹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在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只有心到了才能记住看了的内容。因此,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们都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
在学校,可建立班级图书角来为学生营造安静的读书环境。既给学生的课间阅读提供机会和方便,又帮助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习惯。首先人人献一本书。本着好书大家分享的理念,让学生把家里的好书拿到班上的图书角给大家借阅,让自己的好书发挥更大的价值。其次,人人爱护好书。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图书角的书。制订借阅图书的制度,对图书的收集、管理、使用、赔偿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全体学生必须遵照执行,保证图书角的书不破损、不沾污、不缺失、不外流。再次,人人共享好书。正式上课时绝不能阅读,课间可自由阅读。课室张贴读书宣传标语、出读书黑板报、推荐好书等方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浓浓书香气息的读书环境,让图书角的书香浸润教室、浸润校园。把孩子们心中的躁动抚平,使课间的喧闹安静下来。课间,阅读的身影到处可见。有的站在图书角旁、有的坐在位置上、有的甚至蹲在讲台旁,静静地、专注地、津津有味地看着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在这安静的读书环境里阅读,孩子们专心阅读的习惯也就慢慢地养成了。
除了学校,家也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给孩子最好的礼物,莫过于送他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建立家庭图书角。无论家有多大,只要能隔出一个平方米的空间,哪怕是一面墻,一个窗台,一间储物间或阁楼。只要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空间,能放下一个书架、一张舒服的毯子、一个柔软的靠垫、一盏温暖的台灯,一些孩子喜欢看的课外书,就是一个让孩子自由轻松、心灵放飞的读书角。爱上阅读,从一个小小的读书角开始, 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让孩子静下心,专心读。 如果家里条件不允许,不能给孩子一个读书角,家长也得给孩子创造一个不吵闹、不发声响的安静环境,让孩子不受干扰,专心读书,从而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三、教给阅读方法,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光有阅读的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在茫茫书海中遨游,学生很容易“迷失”,收效甚微。英国作家波尔克说:“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不仅要爱读书,还要会读书,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
(一)边读边提问。疑才有所思,思才有所获。在阅读中,要让学生做到边读边问,养成“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提问习惯。提问由表及里,深入思索。提问形式可自问,也可他问。提问对象可向同学、向老师、向家长问。提问方式“可请教他人式”和“考考他人式”。老师要给学生提供“问”的平台和时间。可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与提问,在班级形成阅读思考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养成读有所思的习惯。 (二)边读书边记录。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正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因此,阅读时,要让学生养成随手动笔记一记、画一画、写一写的记录习惯。
1.指导记录方法。在自己的书可以用“〇”圈出不懂的字词,用“─”画出文章的重点句段、用“┈”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用“△”号标出重点段落或精彩语段、用“?”表明阅读时有问题需要解决或者不能理解的地方等方法记录。
2.指导写读书笔记。让学生专设一本读书笔记本,每周至少做一次。可以记语文基础知识、好词佳句、精彩描写、概括主要内容、写作常识、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抒发自己的读书感受等。并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课堂上会抽时间对读书笔记作业进行总结、反馈,表扬、展示做得好的,给孩子以信心和成功感。在不断的读写、思考中,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并巩固读有所思的习惯。
3.指导学生剪贴富有价值的阅读资料。读书时看到好的内容,用摘抄的方式较慢,用剪贴的方式较省时。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做一本《读书剪贴本》。看过的报刊杂志,有值得留下来的文章,便把它整齐剪地下来,贴在《读书剪贴本》上,注明选自某报(某刊)某年、某日、某期。每页剪报不贴满,留出一定的空白,便于以后查阅或做点笔记。如果是向别人借阅的报刊,则可复印后再剪贴。
四、开展阅读竞赛,促进学生阅读悦成长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可在班级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一些读书竞赛活动。进一步落实、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定期的活动可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设置。一、二年级学生还不怎么会书面表达,可进行“我画书中的故事”、“我说书中的故事”、“我演书中的故事”的阅读竞赛活动。让孩子把自己在书中看到的或想到的画出来,把自己记得的说出来,把自己喜欢的演出来。也可开展“阅读小火车活动,比比谁读得书多”竞赛活动。评选出“读书小画家”、“小故事大王”、“阅读小能手”等,促进学生阅读悦成长。
三、四年级则进行阅读分享、交流会。利用课前三分钟或阅读课的时间,给学生创设分享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阅读思考、阅读疑问,进行思维的碰撞,感受阅读的快乐。五、六年级则进行手抄报、读书笔记、读后感、写作的评比或竞赛。可一周一篇读书笔记,一月一份读后感,一学期一份读书手抄报。评选出优秀作品在班级宣传栏展示。还可进行共读一本书,共用一份题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每学期,根据阅读情况评选“班级阅读之星”、“书香家庭”。
荀子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積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是日积月累、是细雨润物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收获,提高了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养成了每天阅读、专心阅读、读有所思的良好阅读习惯。不仅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大阅读的教学目标,还让学生终生受益!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已不再需要呼唤,早已成为悦读!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走进课外阅读,让悦读成为习惯”成果(课题编号:GDXKT22367)】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爱上大阅读》曹阳明.
[3]曹阳明.《淋浴书香,快乐成长》.
[4]《快速阅读术》印南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