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是教育管理的催化剂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班的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在班主任的调动下,全班能团结一致,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奋斗。但另外一些班的学生就像一盘散沙,班主任绞尽脑汁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些班的学生充满灵气,但另外一些班的学生就呆头呆脑。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别呢?笔者认为,是需要在其中起了作用。
  【关键词】需要;动机;激发;潜能;主体
  动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食物,植物的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心理学认为:需要是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的生理和心理上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要求。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需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只有满足了这些需求,有机体才可能得以健康成长。
  一、需要是教育管理的催化剂
  需要可以激发人们进取欲望,激发人们的内在潜能,因此,需要也可以运用在教育上,成为教育的一种好的手段。在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的下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就会就能激发起人们追求更高需要的热情,从而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转化为一种更强的内驱力,推动他们向更高层次的成功目标奋进。孔子在《论语》也说过:“不愤不启。”人们有了求知的需要,教育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教育学也认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其活动产生于对知识的需要与追求,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引起学生求知的需要。因此,需要就像催化剂一样在教育中可以起到神奇的作用。
  二、需要是激发学生成功欲望的的源动力
  笔者曾经在一间农村学校任教过一段时间,刚接触学生的时候,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学生眼睛大多数都是暗淡无光的,没有神采,仿佛就算耗尽了全身的力气都不能唤醒他们似的。后来,笔者跟一些学生进行了交流,他们说出了其中缘由。原来他们都是一些农村的学生,父母整天都是顾着工作,没有时间去管理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好坏好像与他们无关。另外因为基础差,因此在学校里经常给老师责骂,他们已经麻木了。他们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学习上没有任何希望。因此,对读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怎么办?笔者试着用“需要”引导学生:1.每一次上课都带着笑脸去上课,让学生感觉人间温情。2.讲课的时候尽量做到深入浅出,令到最差的学生也感觉自己可以学到东西。3.设计题目时,分层设计,使最差的学生都有事可做。4.尽量对学生多鼓励、多赞扬,特别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这些措施实施后,学生的眼睛逐渐有了亮光,最差的学生也开始拿起书本读起来,班的平均分也慢慢地升高。为什么学生有这么大的转变呢?是“需要”在起作用。首先,他们得到老师的尊重,激发了他们自尊自强的心理。其次,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在做题的过程中,都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觉得“他行我也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了,他们前进的欲望就更大了。
  三、需要是唤起学生主体觉醒的有力武器
  “教育就是一种唤醒”,需要就是唤醒学生的一盏烛光。在班级管理里,经常有这样的一些班集体,就是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凝聚力比较弱,对于班的事情,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有一次,笔者接手的一个班就是这样的一个集体,班主任要举行一次集体活动,响应者寥寥无几,当班里出现有损害班集体的利益的事情,大家好像都看不到。怎样解决呢?我们可以这样做?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首先,让每个学生成为班规和班集体奋斗目标的制定者。在制定班规和奋斗目标前,我们组织了主题班会,让班里的同学对将要制定的班规和奋斗目标畅所欲言,自由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建立了大多数学生都赞成的班规和奋斗目标,使班的事情真正成为众人之事。其次,进行民主选举班干部。摒除由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的做法,全部班干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每个竞选的班干部都在竞选时发表自己的竞选演讲,对着全班同学作出自己的竞选承诺。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群众基础好,责任心强。再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要做。实行班长轮流制,使大家都有管理全班的机会,尝试到管理班集体的荣誉和艰辛。全员班干部制,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务,都有自己的职责。班里的事情尽量由学生讨论解决,班里的活动尽量由学生自己组织。经过这样的改革,使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从而大大加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产生变化的原因是:学生身份的变化,由局外人变成班集体的主人,主人的身份满足了他们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激发了他们的主体意识。
  四、需要是激起学生生命火花的助燃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重在启动学生的内在机制。”需要就是启动学生内在机制的撬动点。在班级管理中,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学生们好像都没了灵气,虽然纪律没问题,作业没问题,但是就是死气沉沉。上课萎靡不振,下课无精打采。笔者尝试与学生沟通,发现他们理解的学校是枯燥无味的,上学就是每天重复着学习:上课、听课、作业,感觉毫无乐趣。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笔者陷入了沉思,思考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灵气?笔者尝试了以下手段:1.从分析社会形势入手,为学生建立了初中阶段生涯目标。2.分析初中阶段的学生成长的特点,为他们建立了学习做人的坐标系。3.开展小组学习,让学生在课堂成为学习主体,让他们之间有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有展示自己的平台。4.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内课外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朗诵、让学生表演、让学生演讲,让课堂成为他们开心的乐园。在课外,开展英语课本剧表演比赛、英语手抄报比赛,开展英语小记者活动,开展英语知识竞赛等。有了这些措施和活动,学生好像开始慢慢活了起来,笑声多了,回答多了,创意多了,成績也进步很快。需要满足了,学生的灵气回来了,就再也不觉得学校生活沉闷了,自然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劲头就回来了。这样,需要,就成为了学生生命火花的助燃器,成为学生前进的助推器。
  教育学认为,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目的性是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性。“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过程。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不会获得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需要就是要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受教育者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提升教育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王道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刘守旗.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3]孙云晓.唤醒巨人,成功教育的启示录[M].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加快推进教育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能更好地解决当前教师队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断层、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人动档不动等弊端。本文在分析当前教育系统人事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基于web平台的教育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教师队伍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高效运用  加快推进基于web平台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管理标准化、服务网
【摘要】小学生不良行为是班主任工作较为棘手的问题,例如,偷窃行为,日渐成为学校、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小学生不良行为中的偷窃现象发生的心理表现、原因以及正确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偷窃心理;原因;正确干预  小学生偷窃问题是小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问题,也是班主任工作中常遇到的棘手问题,有些老师经常采用一些虚张声势的方法,如吓唬:“不交出来,后果自负”;“使诈”: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们的课堂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和改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普遍应用到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法逐渐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方法,尤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将繁杂的地理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保证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地理知识点。而情境教学中涉及到多个情景要素,如图片、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等。本文将以《山地的形成》为例,探讨情境教学对地理教学
【摘要】本文阐述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所在,探讨了习题变式教学相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然后,对习题变式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简要论述,最后,给出了几点题目变式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通过论述证明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关键词】数学题;变式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内容涵盖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分析计算、数据分析等方面。部分研究者认为,这六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能力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提升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在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中如何引导分析,提出几点语文教学策略,以构建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随着素养教育理念的提出,初中语文开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的课外阅读教学,受到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在编排上让人耳目一新,识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一直扎根在中低年段教学一线的我重新解读一年级教材,根据统编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重新探析一年级识字教学新策略,为学生自主识字添趣提效。  【关键词】统编;一年级语文;识字新策略;添趣提效  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于2016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任教小学语文二十年的我,一直坚守在中低年段教学一线,今年有幸亲历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幼儿体育运动引起了幼教界的重视,其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了开展幼儿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开展足球运动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为了符合幼儿的特点,将足球运动课程游戏化、简单化、有趣化,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对足球的理解、认识,也更容易让幼儿去接受。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足球游戏的开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幼儿;足球游戏;优点;发展策略  幼儿园教育需要促进幼儿身心的
【摘要】近几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再一次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到了风口浪尖,思维能力成为了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语文是一门陶冶身心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可视化思维,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话;语文素养  思维可视化在国内的研究开始于2004年。它的研究对象是“知识”,人类的知识是多样的,将这样的知识用可视化的
【摘要】小学英语的集体备课中,常遇到两大问题,一方面,导致集体备课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另一方面,实效性不强,效率不高,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单元整体设计是从整体出发,根据单元的主题,从字词句篇各方面整合,使学生能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实现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意在探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作为整合单元内容的策略在小学英语集体备课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核心线面;集体备课 
【摘要】巴金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好习惯能让学生终生受益。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更离不开教师的细心引导。  【关键词】小学英语;习惯培养;听说读写  一、听的习惯  听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途径,要把“听”放在首位。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呢?  1.从兴趣从发,培养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前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