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追得好的人,在生活中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zi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过一次难忘的面试经历。
  几年前,我要给部门招一个新人,做一些基础的策划和运营工作。当时朋友推荐给我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我拿到简历一看,学历和实习经验都没什么特别,唯独有一项经历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曾担任李易峰百度贴吧的管理员,组织和负责过数十场李易峰粉丝见面会及接机活动。
  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完美人选吗?
  运营明星粉丝团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特别是粉丝群体庞大的明星,其难度不亚于给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产品运营,其中涉及的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危机公关、多线任务分配与执行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


  我赶紧跟朋友说让她明天就来面试。朋友一脸迷惑,以为我也是李易峰的粉丝,找到了同道中人。
  当我见到这位面试者时,却略感失望。
  我本以为会遇到一个热情洋溢的年轻人,坐在我面前的却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姑娘。除了介绍自己叫小Q,别的都是我问一句,她答一句。
  看得出来她有点紧张,我想缓和一下气氛,于是让小Q聊聊自己做贴吧管理员的经历。没想到,这一下子让她打开了话匣子。
  小Q从李易峰出道讲起,滔滔不绝。比如自己如何与网友把贴吧从零做到百万用户,如何在网络上维护自家偶像的形象,如何组织线下生日见面会,等等。
  一个多小时里,我听得一愣一愣的,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我问她:“这些经历对你后来找工作有帮助吗?”
  她迟疑了一下,说:“没有。”
  因为追星太疯狂,家人开始干预,限制她每个月的零花钱,于是她就自己打工赚钱,接着去追演唱会。最夸张的一次是從上海追到昆明,3天没回宿舍,室友还以为她被绑架了。后来找工作也没有合适的,面试时没人愿意听她讲追星的故事。可她拿得出手的实习经历几乎为零,所以屡次碰壁。要不是我朋友看她跟我的要求比较相符,没准她还在家里投简历呢。
  最终我决定让她留下来试试,先做一些简单的微博、微信运营工作。没想到她一个星期就迅速上手,两个月就能独立策划一些像模像样的线上活动,试用期过后,她已经不输公司里工作了三四年的老将。
  离我最近收到她的问候,已经过去了3年。她现在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市场部的小主管,成长飞快。后来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幸亏她当年遇到了我这个懂行的,否则这么好的天赋就被浪费了。”
  玩笑归玩笑,实际上对于很多狂热的粉丝而言,若能拿出自己追星时一半的劲头去努力工作,也许早就成功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追星”和“工作”一样,都需要热情、技术和毅力。追星追得好的人,在生活中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先说热情。
  追星追得厉害的粉丝,早已全身心投入追星的伟大事业。偶像发微博了,偶像出新专辑了,偶像拍新电影了,偶像谈恋爱了……每一件偶像的小事在粉丝眼里都是大事。这种把偶像当成精神支柱、当成生命之光的热情,简直比发工资、打鸡血还有效。
  再说技术。
  追星绝对是一项技术含量颇高的工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追星的时代早已过去,抱团追星的时代已经到来。
  单单了解偶像的生辰八字、身高爱好什么的,那只是刚入门。真正厉害的粉丝早已团队化协作。从对外宣传到对内管理,从活动策划到资源外联,其整齐划一的程度、组织工作的高效堪比任何一家小型创业公司。
  最后说毅力。
  在坚持不懈的毅力面前,任何困难都是渣渣。那些老板让加班就一脸不情愿的人,请看看人家粉丝怎么通宵达旦给偶像刷热评;那些碰到危机公关就如临大敌的人,请看看人家粉丝如何在偶像“人设”崩于前而不动声色;那些改个PPT方案就怨声载道的人,请看看人家粉丝怎么吵个三天三夜只为给自家偶像争个“C位”。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敢问有这样的热情、技术和毅力,这世上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这不禁让我想到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既然追星能激发出这么大的潜能,那为什么不把能量用在自己的个人成长上呢?
  这不是说追星浪费时间,相反我觉得年轻时能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拼尽全力,这很酷。我以前追周杰伦的时候也大致如此,所以对这种心境感同身受。
  但追星最美好的地方并不在于看到自己的偶像成功成名,而是通过追星的这段历程,发现一个更厉害的自己——你都能给偶像剪生日会视频了,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以后没准能去影视后期公司工作;你都能组织偶像见面会了,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以后或许能策划更复杂的活动;你都能给偶像在地铁里贴宣传海报了,为什么不再多学一点,以后去找品牌商拉赞助完全没问题。
  这些才是你追星时最大的收获啊!
  有人能为偶像多争取几个镜头而据理力争,却很少有人能为说服客户而拼尽全力;有人能为见偶像一面去通宵排队,却很少有人能为自己的工作不眠不休。
  多可惜啊!
  如果把这些劲头都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事业上,你早就不迷茫了。
  谁年轻时没追过几个明星?追星的意义,在于这个过程让你找到了努力拼搏的动力,最后把它们用在自己的人生成长里。
  毕竟,你自己的人生才最值得去拼,不是吗?
其他文献
作者以温暖而轻柔的笔调,借由怀念的料理,细腻刻画出我们的烦恼与失落,却又恰到好处地赋予希望与勇气,展现出生命中微妙却又不可或缺的奇迹!  作者:【日】宮下奈都  出版单位: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8/08  大学毕业后,我现在在便利店工作。不是说便利店不好,可是如果想在小店工作,回故乡的小店工作就是了。甚至辜负父母的期望也要留在这里工作,而工作的地方竟是便利店,我难以启齿。  “我在一家叫
期刊
在这个崇尚金钱和财富的时代,“慢生活”似乎已经成了无用的奢侈品。  其实,许多人有这样的体验,比如那些经常吃山珍海味的老板,吃来吃去还是怀念小时候在农家的院子里,现摘带着露珠的黄瓜、小葱,配上妈妈亲手做的酱。  由此可见,伊壁鸠鲁说得对:快乐多半依赖于精神,较少依赖于物质。  所以,我们都误解了“慢生活”,以为那是一种没有效率的乏味,其实不然。卡尔·霍诺说,“慢生活”不是磨蹭,更不是懒惰,而是让速
期刊
不要等到生病了才知道身体的重要,分离了才知道拥有多宝贵。  大概因为我常坐飞机,每次飞机失事都能挑动我的神经。有一年我坐飞机从堪培拉起飞,飞到中途飞机掉了个头,又回到了堪培拉机场。后来下机才知道飞机的起落架出了问题,还好及时发现,没有酿成事故。其实我没有什么实感,只记得隔座的当地人打电话给儿子,说:“I’m so lucky.”  我记得我第一次跟厄运擦肩而过,是小学四年级。  课间我和小伙伴玩耍
期刊
0 1  我是个从小叛逆的人,和父母的关系一直紧张。  我和我爸出门,两人总是一前一后地走着,互相不说话。刚工作的时候,下了班能去外面社交就不會早回家。初入社会的我,总以为朋友遍天下,不缺陪伴。  对我爸打来的电话,我的回复总是十分不耐烦:“对,对,今晚不回家吃饭了,不要等我!”可我爸还是会固执地在小区门口等我,碰到他的时候,他总假装是刚遛弯回来。  有一次碰到邻居家的阿姨,看到我们父女俩,笑着说
期刊
最令人怵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  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實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过得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有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利用他的时间。  我应该集中精力,读我所未读过的
期刊
世界上有一个人,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千万次嘱咐你要多穿件衣服,要注意安全,你觉得很烦人,却也觉得很温暖。需要钱的时候,他总会说些赚钱不易之类的话来训你,边教训,边塞钱给你。这个人,叫做父母。  世界上有一个人,和你在一起时候,偶尔会和你打架,偶尔会和你斗嘴。他坏到总是抢你点心,总是向父母打小报告,但也总是爱护你比谁都多,你们有最亲密的关系。这个人,叫做手足。  世界上有一个人,不见面的时候你会一
期刊
第一次知道有抑郁症这个东西的时候是初中。我爸爸妈妈都是医院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吃饭看电视的时候会聊些医院的事,但是不多。因为毕竟医院里也没太多好事,最好的事就是没事,而且他们俩也不是一个医院的。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的时候脸都是白的,和妈妈说了几句话,妈妈脸色也变了,他们给我热了饭就出门了。晚上他们回家,我从他们的对话中听到,是隔壁楼的一个叔叔在家里拧开煤气自杀了,我爸妈是去帮忙料理后事的,听说爸爸医
期刊
想适时表现自己,给人好的印象,先得平常多充实自己。如果你是学生,除了课本,也要多读课外读物。即使平时上网随便看,也要懂得组合、整理,让散乱的消息成为系统的知识。  任何功夫都不能白下,任何学问都不能白学,学完就忘等于浪費生命。前事不忘能作后事之师,温故知新可以充实人生。  表现自己别忘了彰显别人,开会时关注自己说的,也要关注别人说的。“蓄势”是为了“待发”,“雌伏”是为“雄飞”。最好的表现时机是:
期刊
01  在地铁上旁观了一对母女吵架,觉得蛮有趣的。  小姑娘大概高中生的模样,正拿着手机刷新闻,忽然伸手戳了戳正眯着眼睛打盹的母亲,紧张兮兮:“妈你看,新闻上说有一家人因为吃了泡得太久的木耳都住院了,你以后千万别把木耳泡那么久了,多危险。”  做母亲的撇撇嘴:“别信这些有的没的,我做了这么多年饭,木耳都是这样吃,你还不是好好长大了。”  “昨天家里的凉调木耳……你不会也泡了好几天吧?”  “是又怎
期刊
0 1  2013年8月,我以全县中考第150名的成绩被县一高录取。  初入一高,发现这里与初中的学校大不相同。我在镇上读的初中,那时已经有些坐在后排的同学吊儿郎当不读书,老师也不管。而高中,哪怕高一刚开始,目所能及的每一位同学,都在很努力地学习。  晚上回寝室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带着书。很多同学甚至早上四点半就起床了,看得我胆战心惊。好多次,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没有听懂,或者自以为听懂了,结果练习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