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间性的角度探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iboy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与好的教育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相比,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很难有高质量教学。因此,本文主要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出发,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如何的构建平等对话、交流合作的课堂。
  [关键词]主体间性 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学策略
  
  教学是教育的本体,是教育的基础,而课堂教学又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课堂构成的两大元素:教师与学生而言。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长期是维持着主体——客体的关系,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师逐渐意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对学生的放纵与奉承。而是要构建一种体现主体间性的教学模式,主体间性简单理解就是为了实现认同、达成共识,各主体之间的相到理解与沟通。“主体间性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个人主体的内在相关兴。……是主体与主体在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以交互主体,为中心的和谐一致性。”总的来说,主体间性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平等的语言对话、交往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目的,是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上的对个人主体性的超越,即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与相得益彰的效果。
  
  一、主体间性教学理论的基本价值
  
  主体问性作为影响教学过程的核心价值观,是对主体性教育价值观的超越,主体性教育价值观指向的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消解教师的“霸权”地位,这对师生不平等的地位走向平等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避免了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偏差。主体间性教育的价值观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在主客师生关系中培养学生主体性,而是在主体问性视野下培养学生主体性,同时也不能以消解教师的主体性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必须是建立在教师的主体性和指导性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主体间性之中,师生的主体性才能相得益彰。不然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就会成为水中花、锩中月,是一种典型的缘木求鱼、掩耳盗铃的思维逻辑。同时绝对消解教师的主体性和指导性,会使教学存在的根基何以可能性受到质疑,教师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其结果就是要取消教育事业,也就是说,取消教师的主体性、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很难建立,就也失去了教学的本真内涵。那么,要合理和谐地发挥师生共有的主体性,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以主体间性价值观为教学过程的核心思想。变革教学中的种种误区。
  
  二、主体间性视野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策略
  
  1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建构“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教学活动首先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是说,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不是抽象的、个体的人,他们都具有各自的社会属性,他们自身的社会背景,如师生的社会地位、师生各自的个人背景等因素,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在具体而真实的社会当中所展开的实践活动过程。教学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成效等都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师生的个人思想、个人能力和个体的水平及其各自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例如在教学《与父母平等沟通》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首先将班上的学生以五、六人为一个小组,然后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主题可以设置为“如何逾越代沟?”问卷可分为A、B两部分,A部分是为父母设置;问题可以设置为:你的孩子优点(缺点)是什么?你与孩子经常沟通吗?你跟孩子的谈心一般一个月有多少次?你是否知道你的孩子喜欢什么?等等:而B部分的问卷可以设置为:你了解你父母的职业与工作性质吗?你是否会经常关心父母的健康状况?你是否经常与父母交流?你遇到困难会与父母倾诉吗?教师也要与自己的父母做这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让学生与教师都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逾越代沟,学会孝顺父母,尊敬父母。这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构一个“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建构,彼此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和发展,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获得了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是师生平等交往与对话的过程
  教学活动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影响,构建这种平等交往与对话的教学过程需要以智慧调动人的智慧,以激情激发人的激情,以人格引导人的人格,以生命点燃人的生命。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假如孩子离开你时是灰色的、无个性的,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了。因为,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的创造。”所以,这种平等的交往过程是一种互丰开互溶的过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起点,以教材为主所承载的知识的媒介,以对话方式围绕教学内容而进行的教学组织和设计,以达到教学相长,相得益彰为目标。
  例如在教学《维护社会公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种对话式的课堂模式,首先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导入:昨天老师搭公交车回家的路途中,认识到一个“女英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下班高峰期挤公交车的人特别多,有一位孕妇上车后找到一个空位置,正想坐下来,旁边一位同时上车的小伙子就窜了过去把位置给抢了,孕妇只能忍声吞气,可没等我开口想批评这位青年,旁边的这位女英雄就发话了“今年不是猴年,怎么猴子都到公交车上乱窜了!”话音来落,小伙子面红耳赤的让出了座位。这件事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要自觉的维护社会的道德与公平,维护正义与正当的权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有没有做过伸张正义的行为呢?由教师自身的感受出发,引出话题,抛出问题给学生思考,通过谈论、辩论、评比等手段丰富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乐学好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
  
  三、结束语
  
  从主体间性的视野下,构建平等对话的初中政治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构成了一个多边多向、多种形式交互作用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一网络体系中,认知与交往密切结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得教与学共同的成长。
其他文献
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也是学生个性的重要表现形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更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尤其在作文教学中,要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苦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迎来了春天。作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应当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投身教育实践,不断创新,探寻适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注意力和兴趣,为培养和
电力系统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将会造成电力系统的突发灾害,因此在电力应急抢险中,保质保量筑牢安全基础,争分夺秒恢复供电网络
阅读活动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理解是阅读的中心环节。课内阅读是必须的,课外阅读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对课外阅读谈谈看法。    一、评价原则    1 模糊性原则。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对它的评价不能按照课内阅读那样运用语感、语素等要素进行细微评价,而要采用模糊评价的方式,从总体方面对课外阅读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对课外阅读量、阅读面
1电饭煲 早跳。打开电饭煲底盘,将调节螺钉拧紧半个螺距左右,增加软磁铁与硬磁铁的吸合力。然后加水试煮,水开后,开关不跳即可。烧焦饭。往往是因为调节螺钉过紧。只需将调节
根据农业部第42号部长令《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和江苏省农机局《关于切实做好变拖安全监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为了提高拖拉机驾驶人对法律法规的认知程度和实际驾
一、抓好常规课堂教学:讲一练一评一考一结  1 讲:复习课中,要求复习的知识多,容量大,难度高,还要让学生在复习课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讲什么、如何讲就显得尤为重要。自然地理关键是个“理”字,要求给学生讲透,讲明白,在讲的过程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同时体现启发性的原则。教师的讲授要精,要画龙点睛,要“内容图像化”。串讲知识点、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强化记忆,拔升能力。
任何企业在进入规范资本主义市场融通资金都必须对财务进行管理分析,企业只有具备了完善的综合财务能力,才能让投资者有所了解、信任得到融资。财务分析的分析方法有很多,比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3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与以往的历史教材相}E较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呈现主题,重点突出。二是以图显文,直观形象,据这套教科书的“编写说明”介绍。中国历史实验教科书共有历史地图49幅。文中插图631幅,每,册还有8页的彩图插页,此外,每一主题配有主题图。每篇课文配有题图,真是洋洋大观,前所未有。教材的特点不仅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反映了历史学
随着农网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和引进,乡镇供电所员工队伍建设水平和员工素质的高低,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供电企业能否适应新形势下供电业务不断发展和为用电客户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