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言说的世界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hikd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语言与周围的世界交换着信息。言说成为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所以,提升学生的言说能力就是提升学生生活的能力。
  一、学习言语形式,建构自己的言语体系
  1.学交际言语,培育平实的语言风格。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会说一些交际语言,但学生交际言语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为语言不规范、表述不清楚。为此,教师还是要不断地强化教学。首先要加强示范,规范语言。当学生语言表达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亲身示范,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于语言表达比较好的同学,可以推荐向全体同学展示,以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可以模仿、学习的对象,这样就改变了那种抽象的指导。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为他们铺设一条思维的通道,让他们顺着思维通道去思考,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同时,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帮助同学逐步把话说清楚。其次要引导评议,发展语言。在交际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根据交际的要求进行评议,听听同学是否把话说清楚了。如果不清楚,又该怎么说。让学生在同伴的评议过程中规范语言,学会如何把话讲得更清楚、更明白。学生参与评议,会促使他们更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判断正误、优劣,或肯定赞扬,欣赏别人的优点;或质疑争论,提出建议和批评,这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2.学事理言语,掌握表现意义的方式。事理言语用以陈述客观实有之人之事之物之理,它反映事物的不同属性和不同事物间的实际关系,致力于言语形式恰切的实现意义。在事理言语中,为了追求那个最为精确的“唯一”,作者往往精心选用词语,追求词语的确定意义,清晰词语之间的关系。耳熟能详的是贾岛“推敲”的故事,苦吟诗人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人如此,大凡认真写作的人都会不断地修改自己的文章,以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所以学事理语言,还要学习作者遣词炼句的态度及方法。
  3.学情感言语,探寻话语逻辑的结构。情感言语用以描摹人们既不明确也不固定的感情状态,指向主观情思,言语形式本身就富于某种神韵、意味,它往往与某一种情感形式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人们可以通过这种言语形式把握和理解情感本身。在小学生习作中,情感性的言语就是一种个性化表达。例如,一个学生写无奈的心情,“窗外传来阵阵笑声,伙伴们都在楼下疯玩,我只能在家里守着,守着那满桌的作业。”句中“守着”一词的重复写就了无奈的心情。好的表达不仅是表达意思,而且还要有让人咀嚼的味道。情感性的言语就是让人去咀嚼的。
  如果说交际言语指向于语言的基础,事理言语指向语言的应用,那么情感性言语则指向语言的提高。它们之间有层次,言语教学需要根据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但也不能囿于这个层次,因为任何阶段,这三种言语形式都存在着。学完一样再学另一样,这不是言语教学正确的途径。
  二、打磨言语细节,提升言说的品质
  1.语言的节奏。语言是有节奏的,有了节奏,才有韵律,语言就会美妙无比。揣摩语言的节奏,不仅仅是为了读懂字外的意思,更主要的是为了写出恰当的句子节奏,或者根据需要变化语言的节奏,以利于创新表达。
  2.话语的语气。不同的人说话会有不同的语气语调,同样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语调来读,效果不同。揣摩语言的语气语调,不仅有助于理解内容,还能提升自己的言语能力。比如,四上《诚实与信任》一文,故事情节并不曲折,温暖人心的是这件事情蕴含的道理:诚实与信任能创造美好的境界。若从理解角度来教学,无非学习“我”的所作所为,及行为背后的思想。若从表达角度来学习,文中还有很多内容值得仔细品味。例如:为了说明“我”的诚实,作者注重了细节描写;为了说明诚实与信任能创造美好境界,文末写了车主感恩的话。尤其是文末车主的那段话,只有语言,没有正面形象。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不妨猜测一下:如果是一位长者,面对这件事情,她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如果是一位刚刚走上社会的姑娘,她会怎么想,她会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如果是一位经常被别人欺骗的人,他又会怎么想,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如果是一位斤斤计较的人,他肯定要求我赔偿,他会怎么说,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节奏?这些问题都指向于表达,值得思考,因为不同的人会说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
  “众声喧哗”,可以让我们理性地对话语进行辨析。喜欢哪些话,哪些话会打动人心?什么是得体,什么是宽容,什么是诚信,哪些人长着一张可爱的脸?答案都在话语中,也在语气语调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练习言说,而且可以让学生写下来。
  3.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最小单位是词,语言的结构说到底就是词和词的关系,词语只有在句子中才有生命。
  教学二上《要好好学字》一课,第1自然段有一句话:“他们一个叫安定宝,15岁,个子高一点;一个叫刘长贵,才14岁,个子矮一点。”对于低年级学生,这样的句式容易掌握,也很有用处。教师怎么组织学习呢?先读懂句子说了些什么,然后引导学生看看是怎么说的。接着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如下:①课文中,除了毛主席还有两个人,他们叫什么?安定宝、刘长贵是什么样的人?②出示图片:谁是安定宝,谁是刘长贵?课文中怎么介绍的?③出示句子,读了这句话,我们知道这两人的——名字、年龄、身高。④在介绍两个人的时候,用了哪个词,就把这两个人介绍清楚了。⑤学习句式(一个……一个……),介绍本班同学。(高矮、胖瘦、服饰、发型……)
  指向语言的结构,学生学的是平实的、合逻辑的语言。
  4.表现的形式。言语形式显示着一定的情感,也包含着一定的意味。《诚实与信任》一课故事情节简洁,但是课题却值得花心思揣摩。“诚实与信任”这个“与”字揭示了诚实与信任的关系。什么关系呢?从课文中的流程看,是作者的诚实,换来了别人的信任,换来了别人对信任的高度认同。但作者这样做单纯是诚实吗?是不是因为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环境,他才那么诚实?抑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创设一个值得信任的环境——我所能影响的环境。放在大环境中考虑,诚实与信任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这样的课题,让我们看到社会生活的内涵,看到了相互之间的影响。   5.语言的修饰。文章立意再好,感情再真挚,语言却浅陋平淡,断续杂乱,读者是不愿意看的。所以,语言要修饰。这里的修饰不是堆砌漂亮词藻,而是指语言的具体化、准确化。学生在学语言时很难做到恰当地修饰,习作中经常笼统地说是人、树、花、房子(什么人、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房子,只有写话的学生知道)……写对话不是“我说”,就是“他说”。指向于语言的修饰旨在帮助学生写出具体、准确的话。
  课文《狐狸和乌鸦》的第2~5自然段,写出了狐狸行骗的过程,狐狸一共说了三句话。分析这三句话,可以看到:狐狸为了讨好乌鸦,称乌鸦为“亲爱的、您”;狐狸每次说的话意图不同,第一次狐狸问候乌鸦,第二次关心乌鸦的孩子,第三次夸赞乌鸦,这表明狐狸是动了一番心思的。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看修饰语了!狐狸先是“眼珠一转”,然后是“赔着笑脸”,最后是“摇摇尾巴”,这是为了让自己的奉承话更真实、更好听,表示对乌鸦的喜欢。这些修饰语让我们看清了一只狡猾的狐狸。教师要了解句子中的修饰语,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个形式说一说,写一写:乌鸦看到好不容易得到的肉丢了,她说:____“____”。这样就起到读写迁移的效果。
  6.文字的意境。当语言能营造一种意境的时候,当所有的词都和谐地围绕在这种意境周围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美丽的境界。《莫高窟》一文,为了再现敦煌的杰出艺术,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来浓缩文字,这些词语显示了文章的节奏和意境。如何让学生了解这种节奏,了解文字营造的意境呢?请看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
  师:“有的仙女,把小花篮跨在手臂弯里,正在花园里采摘着艳丽的鲜花”,书上只有10个字。
  生: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师:“有的仙女,怀里抱着一把琵琶,轻轻拨动着琴弦,弹奏出悦耳的琴声”,书上也只有10个字。
  生: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师:“有的仙女,好像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倒悬着身子,从空中飞落下来……”,书上还是只有10个字。
  生: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师:哪一种好?
  生:书上的好。
  师:我认为两种都好,看你用在哪里。要简洁,就用书上的表达。要具体形象,就用老师的话。
  师:我以前的学生写过,你们看——有的仙女,在花园里嬉戏、追逐,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来;有的仙女,轻轻舞动着长长的衣袖,正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曲;有的仙女,观赏着美丽的山水,流连其间,不肯回去……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书上描写“飞天”的句子,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其他同学感觉一下,怎么样?
  生:前面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后面不是,感觉有点别扭。
  师:有两种办法,一种,把书上的10个字的,改成“有的仙女,把小花篮跨在手臂弯里,正在花园里采摘着艳丽的鲜花”;还有一种,把屏幕上的句子改成四个字、四个字的。——四人小组,挑一条,改为“两个四字词语”,试一试。
  (生讨论后交流)
  生:有的追逐嬉戏,笑声不断。
  生:有的衣袖轻舞,放声歌唱。
  生:有的观赏山水,流连忘返。
  师:现在,都是四个字了,再连起来读,请你辨别一下怎么样?
  生:我还是觉得有点不顺,不舒服,可是说不出来。
  师:有这样感觉的同学请举手。(大多举手)
  师:你们的感觉是对的。书上那几组词的“意境”,是柔和的,有一种柔和的“美”。另接上去的呢?“放声歌唱”“笑声不断”,没有这种柔和的“美”。——要是你的表达,不只是意思,不只是字数的对称,还能考虑词的意境,那你就是高手了。
  当我们的语言最终都能营造一种和谐的意境时,语言不仅仅是语言,也是一门艺术。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金余小学)
其他文献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便欣然忘食。”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
期刊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教学中利用这模仿训练方式,可以帮学生的写话插上助飞的翅膀,营造学生乐写的磁场。  一、着力点训练,做好保障  着力点就是进行构词成句的训练,也就是我们低年级常说的写话训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特别是自己做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句子的形式记下来。内容多样,句子可以写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也可以写一点感想,实在不行写几个词也可以,但内容一定要真实。小学生
期刊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成为催化剂、调和剂,它还可以成为课堂中的清醒剂,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一、主体多元,促进发展  1.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然也是评价的主体,因此在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在教学《长江之歌》一课时,我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方面。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我采用了赛读、互评的方法。当一位学生读到“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
期刊
在您九十华诞之际,谨向您致以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对您为江苏乃至中国基础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  您一生热爱儿童,把促进儿童和谐发展,做一名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的教师,当作毕生的追求,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  您一生热爱教育,数十年来坚持教育改革实验,开拓创造,孜孜求索,与时俱进,始终伫立在教育改革时代的潮头,伫立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形成了独特的教学艺术
期刊
在小学阶段制约学生写作的一个最大的瓶颈就是学生的习作内容空洞、词语匮乏。学生在写作时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言之无物,不知从何下手。素材是写作这座大厦的基石,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写作时才能从大脑中提取与主题相关的资料,才能使作品内容丰富生动,感情真挚动人。那么,如何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呢?  一、 积词累句,阅读乐思,积累习作词句之“水”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更是构成习作
期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可作者描写的却是西湖盛夏的美丽风光,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始终是一个迷惘者,徘徊于美景与送别的孰轻孰重中,犹豫于耳熟能详与细细品味的矛盾中。独坐苦思后,开始查阅大量文字资料,拜访名师,再次捧读教参,深入文本,胸中之意象,内心之情感呼之欲出——西湖的美景,诗人的深情,成为我们教学设想的支点,整节课的教学始终以诵读为主线,以品味西湖荷塘的美景为中心轴,恰如其分链接资料感
期刊
一、 凸显语文味  科普类说明文虽然和“科”有关系,但它毕竟姓“语”,所以必须要上成语文课,必须要有浓浓的语文味。  1. 精准的词句运用。说明文的语言虽不特别生动,但特别精准。如果教师不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往往容易忽视。比如《神奇的克隆》一课写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中的“一般”又如“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中的“许多”等。要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
期刊
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就是在习作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尝试。我们应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尽可能广泛地获得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力求习作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一、 立足生活感受,让学生做生活的发现者  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 发现学校生活之美
期刊
一、儿童作文生命化提出的动因  1.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践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每个学生进入社会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它要求作文教学摒弃繁难陈旧,单一封闭,尊重生命,激励创新,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希望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和必需,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基。所以,在实施新“课
期刊
又是一个晴朗的夜晚。  信步走到窗前,轻轻推开窗,刚一抬头,便看见茫茫夜空中忽闪着的明亮的繁星,一颗,两颗,三颗……它们闪烁着,使出浑身解数为这个宁静的世界增添光明,好像散布着的璀璨的钻石。  看着那颗最亮的星星,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师范学校的班主任刘老师。  二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跨进师范学校大门时,很快被新鲜的校园、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在三年级学长的引导下,我快速地安排好行李,就到分班公告栏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