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儿童作文生命化提出的动因
1.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践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每个学生进入社会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它要求作文教学摒弃繁难陈旧,单一封闭,尊重生命,激励创新,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希望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和必需,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基。所以,在实施新“课标”实践中,研究作文生命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反思和突围。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日常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其语言综合水平的体现,这种能力是由多方面的内外因素和多维能力构成的。学生的习作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表现出他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状况,还能如实地反映出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和行为习惯、理想信念、思想态度、情感意志、人生观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日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学生们的实际写作水平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作文中充斥着假大空话,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千篇一律,抄袭成风,怕写作文,甚至有很多好学生也不愿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高耗低能现象,正举步维艰。
3.生命化教学是作文教学内在规律的要求。作文是一种感情的交流,一种对话。这种交流与对话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是真性情、真个性的展现,是生命的发展与建构。“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作文是人的一种个性体现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的生存的需要,从本质上讲,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因此,作文教学要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彰显人文特色。
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需求与渴望出发,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身心成长相联系,从关照生命的角度进行作文教学,提倡在作文中表现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一言以蔽之,就是提倡在作文中尽情地释放心灵,张扬个性,放飞情思,这样学生的作文必将会绽放异彩、闪烁着生命之光。
二、儿童作文生命化内涵的解读
何谓生命?科学向我们解释了生命的本质,哲学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又是不确定的、复杂的,所以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必须放置于现代生命科学和生命哲学的视野下,以非线性思维方式加以关照才具有合理性。为此,本文对“生命”内涵的诠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宰者。②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力。③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动的复杂关系中展开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的。一方面,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着人向自然的生成与自然向人的生成的双向生成活动;另一方面,人们总是在实践活动中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相互交流,达到彼此理解、协调、合作的目的。人的生命就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创造而成的。④人的生命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生成的、流变的。
作文生命化的内涵是什么?
1.自主。所谓自主,就是学生是自己的主宰者,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同时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2.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也就是自然。就像演艺界推崇本色演出一样,作文也应是学生的“本色”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倡导写(说)现实的真实,也主张写(说)想象的真实。强调真实,是根治假、大、空这一顽疾的良药。
3.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这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指作文中自然流露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思想。
如果说自主是生命化写作的动力,真实是对写作的内容的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只有这样,作文才会远离轻浅甜腻,抛弃虚浮和华丽,才会有种富有生命力的美。
作文生命化就是指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出发,依据新“课标”精神,反思并改进作文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写作需求,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生命得以充分发展,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张文质曾经说过:“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同样,作为生命化教育一部分的生命化作文,也是极具个性化的,但是,与个性化作文相比,生命化作文更强调追求健康和自主。
三、生命化作文教学实施
1.引导积累——为作文生命化提供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积累不够。水,满才会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才可能自然流淌。但在流淌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储备,宣泄就不会流畅。所以,应让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折”。“存折”里存什么呢?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技巧,还要有情感和生活素材。在积累“生活”“情感”“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在自然而然地积累“思想”。泪泪涌动的思想潜流,是作文生命化的营养液。
积累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间接的,主要来自书本,来自于大量阅读,尤其是对经典的汲取。另一种积累是直接的,主要是来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体验是一种以情感逻辑为基础的充满想象和联想的认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积累三种体验:
(1)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初涉人世的学生往往能从生活中获得新鲜的、丰富的体验,在成年人眼中看来也许是十分平常的小事,却能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而且这种种体验会帮助他们形成某种认识,从而使他们从单纯走向成熟,从感性走向理性。把这种体验写入作文,不仅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相吻合,还有利于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 (2)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传媒十分发达的时代,人们很容易丧失自我,拿起笔来要写点什么,好像什么话都有人讲过了,甚至语言都是现成的,只要照抄即可。但忠实于自己的体验才是写作的本质。学生习作中多有虚假不实、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的弊病,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未被唤起和激发,写作时也就只能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歌。每个人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也许大同小异,但内心的感觉却各不相同,调动起来的回忆、想象、经验和思想更是千差万别,而那些与众不同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写作资源,若以此作为写作内容,就能克服作文千人一面、内容雷同的毛病。
(3)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生活得最有意义的,并非一定是年岁最大、阅历最广的人,而是对平淡和平凡的生活最有体验和感受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审美,从对生活的审美中获得丰富而愉悦的体验,唯有如此,生命中才有人文的积淀,才有快乐和创作。
是否敏于体验、善于体验决定了能否从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有些学生总以为自己的生活单调、贫乏才难以写出佳作,其实这是由于忽视体验而产生的一种误解。事实上,曹雪芹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许多权贵子弟更丰富,蒲松龄的经历未必比当时其他一般读书人更曲折,社会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同样的客观存在。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的习惯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作几篇文章,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就很强,学生就会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创作出内容新颖、有生命的文章来。
2.激发内需——为学生生命化写作创造动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目标要求形成一种天然的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的发展,写出富有境界的佳作。
(1)激发内需,从作文命题入手。具有现代意识的作文命题起码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命题,无异于强迫学生无病呻吟,必然导致文章内容的空泛,语言的做作,情感的虚假;这样的文章,哪里还有什么生命,什么创新可言?二是开放性。首先是写作内容的开放,材料摆出来,话题提出来,命题者不去暗示,更不去指令学生该说些什么,任他们放胆写好了。如此文章才可能展示出独特的生命,闪射出独特的思想光芒。其次是形式的开放,即文章体裁样式的自由选择。三是启发性。作文命题是一种艺术,能通过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则短短的材料,就能引起写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思索。这种联想、想象和思索来得越广阔、越快,便越好。
(2)激发内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同样一个题目,江南小镇的学生与大漠孤城的孩子可以写得如出一辙,甚至九十年代的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写的文章竟然也有许多雷同之处,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本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澄明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然而,在他们的笔下,天空不是晴空万里、瓦蓝瓦蓝,就是乌云翻滚、大雨瓢泼;他们的表弟表妹,都长着一双又大又黑、会说话的眼睛;他们的好老师都是未老先衰,两鬓斑白,夜晚十二点,老师的窗前还映出批改作业的身影;他们一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想起了烈士的鲜血……出现这种现象,作文教学背离儿童的生活、背离儿童的情感是主要原因。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儿童有着自己独有的哲学和看待生活的视角。在作文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从生活出发,更要从自己班的学生生活出发。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你的学生,“蹲”下身来,站在他们的视野里,同他们一起感受这个世界,感受成长。
3.多元评价——为作文生命化提
供助推力。所谓多元评价是指在尊重差异、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在一个生动真实的空间,及时充分地评价学生作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启发,受到鼓舞。
生命化评价的方式很多,如鼓励性评价。这种评价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发现搜集学生作文里的好思想和好行为,用得好的语句及独到的见解,并在班上富有表情地朗读。哪怕在学生三言两语甚至文理不通的作文里,只要有可取之处,也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爱写作文,不会“谈文色变”。
再如合作性评价,这种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他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显然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鉴于此,合作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改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走出竞争的怪圈,实现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科学化。
十全十美的东西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对待学生的作文应有一种对待维纳斯塑像般的宽容,不能因为她的断臂而否认这一形象的“完美”。尊重学生的劳动,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实际上也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如果明白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也就必须珍视放在教师案头的学生作文。
那么,该如何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呢?我们应时刻记住,这是学生写的作文,而不是书上的经典范文,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幼稚的具有生命的儿童,而不是行家里手。这样才能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始终地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不遗余力地鼓励其写作热情,使学生的生命得以发挥和张扬。
为达到上述要求,作文评语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情感性。教育不应总是批评和挑毛病,赏识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产生能力的提高。作文本无定法,成功的重要一条在于尊重学生意愿,爱护学生情感,让学生喜欢在此放飞思绪,自由翱翔。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与评价,你必须对对方保持“总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就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效应。事实上,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察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语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要尽量多用委婉、商量、探讨的口吻,少用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有一次,教师给一位有写作吃力、常交不出作文的学生写过这样一条评语:“看到你的作文,老师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你在努力!如果你能在写完后读一读,把句子改得更通顺,老师会更为你感到自豪的!”这位学生感动不已,很快将文章修改好又交了上来。由此,我觉得我们的评语应该像轻轻吹拂的春风去温暖学生的心。
(2)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尝成功的喜悦。鉴于此,教师要尽量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并用毛笔写下大红的批语,如“这个比喻新颖、别致,看得出你费了一番心思。”“用此一字,以一目尽传精神”等。
(3)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感受,令学生长久铭记不忘,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之,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斐然,而教师评语却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
(4)幽默性。、鼓励性评语并不是说要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或暗藏的毛病视而不见,闭着眼尽说内容空泛的套话或不着边际的褒言。像那些确为败笔辞不达意之处,教师无疑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其不能达意的原因,明示其改正方法。但批评时措辞宜于幽默含情,不可冰冷生硬。为此,不妨让我们本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原则,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做起。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积累、激发内需、多元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作文兴趣、发展其生命。这种生命化的作文教学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培养真人目标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生命化作文教学,正是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着力于优化作文生态,创设宽松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主动体验、感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乐于创造性进行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自己的人生“史记”。
(作者单位:南京市察哈尔路小学)
1.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践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为每个学生进入社会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它要求作文教学摒弃繁难陈旧,单一封闭,尊重生命,激励创新,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希望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和必需,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基。所以,在实施新“课标”实践中,研究作文生命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儿童作文生命化是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一种反思和突围。作文是人们用来进行日常社会交际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其语言综合水平的体现,这种能力是由多方面的内外因素和多维能力构成的。学生的习作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表现出他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听说读写的能力状况,还能如实地反映出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智力因素和行为习惯、理想信念、思想态度、情感意志、人生观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因此日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然而,学生们的实际写作水平却令人担忧,很多学生作文中充斥着假大空话,缺少真情实感,缺少对生活的观察,千篇一律,抄袭成风,怕写作文,甚至有很多好学生也不愿写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同样也存在着高耗低能现象,正举步维艰。
3.生命化教学是作文教学内在规律的要求。作文是一种感情的交流,一种对话。这种交流与对话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是真性情、真个性的展现,是生命的发展与建构。“交往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的‘主体间性’,而在于展示、发现和发展自我,在交往中获得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作文是人的一种个性体现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的生存的需要,从本质上讲,作文是一种生命运动。因此,作文教学要关注生命、关注人生,彰显人文特色。
如果我们能够从学生的需求与渴望出发,将作文教学与学生的身心成长相联系,从关照生命的角度进行作文教学,提倡在作文中表现学生的真实体验和独特感受。一言以蔽之,就是提倡在作文中尽情地释放心灵,张扬个性,放飞情思,这样学生的作文必将会绽放异彩、闪烁着生命之光。
二、儿童作文生命化内涵的解读
何谓生命?科学向我们解释了生命的本质,哲学促使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又是不确定的、复杂的,所以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必须放置于现代生命科学和生命哲学的视野下,以非线性思维方式加以关照才具有合理性。为此,本文对“生命”内涵的诠释,至少要包括以下几层含义:①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的生命,人是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宰者。②生命的本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力。③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来看,人的生命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动的复杂关系中展开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的。一方面,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着人向自然的生成与自然向人的生成的双向生成活动;另一方面,人们总是在实践活动中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相互交流,达到彼此理解、协调、合作的目的。人的生命就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创造而成的。④人的生命不是静止的、不变的,而是生成的、流变的。
作文生命化的内涵是什么?
1.自主。所谓自主,就是学生是自己的主宰者,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同时逐步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出于自然的活动。
2.真实。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也就是自然。就像演艺界推崇本色演出一样,作文也应是学生的“本色”表达。这种表达应该是真实的,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那样,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然,这里所说的真实,是广义的真实,既包括事件的真实,也包括情感的真实;既倡导写(说)现实的真实,也主张写(说)想象的真实。强调真实,是根治假、大、空这一顽疾的良药。
3.创新。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这是生命的本质特征。
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指作文中自然流露着积极向上的情感、思想。
如果说自主是生命化写作的动力,真实是对写作的内容的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只有这样,作文才会远离轻浅甜腻,抛弃虚浮和华丽,才会有种富有生命力的美。
作文生命化就是指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出发,依据新“课标”精神,反思并改进作文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写作需求,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解放其思维束缚,开阔其写作思路,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观点,生命得以充分发展,写作风格得以充分体现。张文质曾经说过:“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永难穷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同样,作为生命化教育一部分的生命化作文,也是极具个性化的,但是,与个性化作文相比,生命化作文更强调追求健康和自主。
三、生命化作文教学实施
1.引导积累——为作文生命化提供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很大的一个原因是积累不够。水,满才会自溢。人,感受深刻,情感充盈,才可能自然流淌。但在流淌过程中,如果没有必要的储备,宣泄就不会流畅。所以,应让每个学生拥有一本可以随时提取的“活期存折”。“存折”里存什么呢?不仅仅是语言、表达技巧,还要有情感和生活素材。在积累“生活”“情感”“语言”“技巧”的过程中,同样也是在自然而然地积累“思想”。泪泪涌动的思想潜流,是作文生命化的营养液。
积累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间接的,主要来自书本,来自于大量阅读,尤其是对经典的汲取。另一种积累是直接的,主要是来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体验是一种以情感逻辑为基础的充满想象和联想的认知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特别引导学生积累三种体验:
(1)走向理性的成长体验。初涉人世的学生往往能从生活中获得新鲜的、丰富的体验,在成年人眼中看来也许是十分平常的小事,却能引起他们心灵的震颤,而且这种种体验会帮助他们形成某种认识,从而使他们从单纯走向成熟,从感性走向理性。把这种体验写入作文,不仅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相吻合,还有利于他们理性思维的发展。 (2)表现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传媒十分发达的时代,人们很容易丧失自我,拿起笔来要写点什么,好像什么话都有人讲过了,甚至语言都是现成的,只要照抄即可。但忠实于自己的体验才是写作的本质。学生习作中多有虚假不实、人云亦云,照抄照搬的弊病,其原因就在于学生个体的内心体验未被唤起和激发,写作时也就只能用自己的嗓子唱别人的歌。每个人通过眼睛看到的东西也许大同小异,但内心的感觉却各不相同,调动起来的回忆、想象、经验和思想更是千差万别,而那些与众不同的体验才是最宝贵的写作资源,若以此作为写作内容,就能克服作文千人一面、内容雷同的毛病。
(3)带来愉悦的审美体验。生活得最有意义的,并非一定是年岁最大、阅历最广的人,而是对平淡和平凡的生活最有体验和感受的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学会审美,从对生活的审美中获得丰富而愉悦的体验,唯有如此,生命中才有人文的积淀,才有快乐和创作。
是否敏于体验、善于体验决定了能否从生活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有些学生总以为自己的生活单调、贫乏才难以写出佳作,其实这是由于忽视体验而产生的一种误解。事实上,曹雪芹的见闻未必比当时其他许多权贵子弟更丰富,蒲松龄的经历未必比当时其他一般读书人更曲折,社会生活对于任何人都是一种同样的客观存在。
如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的习惯呢?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观察周期,也就是通过对同一事物、现象、环境进行一个周期的观察,学生以此为内容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连作几篇文章,形成一个系列。这样观察的目的性就很强,学生就会有意识地留心周围的事物,结合自己细细的体验,创作出内容新颖、有生命的文章来。
2.激发内需——为学生生命化写作创造动力。写作教学的真谛是让学生将写作视为生活中表白内心、与人沟通的需要,是一种终身受用的生活能力,是人的言语上的自我完善、自我表现的需求,是“言语人生”“诗意人生”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将学生的情感意愿放在首位,将他们的内心世界与写作的目标要求形成一种天然的联系,用最佳的教学方式去点燃他们思维火花,诱发他们创作的灵感,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极为自由的发展,写出富有境界的佳作。
(1)激发内需,从作文命题入手。具有现代意识的作文命题起码应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命题,无异于强迫学生无病呻吟,必然导致文章内容的空泛,语言的做作,情感的虚假;这样的文章,哪里还有什么生命,什么创新可言?二是开放性。首先是写作内容的开放,材料摆出来,话题提出来,命题者不去暗示,更不去指令学生该说些什么,任他们放胆写好了。如此文章才可能展示出独特的生命,闪射出独特的思想光芒。其次是形式的开放,即文章体裁样式的自由选择。三是启发性。作文命题是一种艺术,能通过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则短短的材料,就能引起写作者丰富的联想、想象和思索。这种联想、想象和思索来得越广阔、越快,便越好。
(2)激发内需,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有一个现象值得人们深思:同样一个题目,江南小镇的学生与大漠孤城的孩子可以写得如出一辙,甚至九十年代的学生与五六十年代的学生写的文章竟然也有许多雷同之处,这不能不说是作文教学的悲哀。本来,学生的思维是最活跃的,视界是最澄明的,生命意识是最鲜活的。然而,在他们的笔下,天空不是晴空万里、瓦蓝瓦蓝,就是乌云翻滚、大雨瓢泼;他们的表弟表妹,都长着一双又大又黑、会说话的眼睛;他们的好老师都是未老先衰,两鬓斑白,夜晚十二点,老师的窗前还映出批改作业的身影;他们一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想起了烈士的鲜血……出现这种现象,作文教学背离儿童的生活、背离儿童的情感是主要原因。即使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儿童有着自己独有的哲学和看待生活的视角。在作文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从生活出发,更要从自己班的学生生活出发。因此,教师必须了解你的学生,“蹲”下身来,站在他们的视野里,同他们一起感受这个世界,感受成长。
3.多元评价——为作文生命化提
供助推力。所谓多元评价是指在尊重差异、鼓励创新的前提下,在一个生动真实的空间,及时充分地评价学生作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启发,受到鼓舞。
生命化评价的方式很多,如鼓励性评价。这种评价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发现搜集学生作文里的好思想和好行为,用得好的语句及独到的见解,并在班上富有表情地朗读。哪怕在学生三言两语甚至文理不通的作文里,只要有可取之处,也要加以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爱写作文,不会“谈文色变”。
再如合作性评价,这种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他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在这种评价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得到高分或好名次,能够取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而大多数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显然这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鉴于此,合作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改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局面。这种评价有利于学生走出竞争的怪圈,实现作文教学的生命化、科学化。
十全十美的东西本来就是不存在的,对待学生的作文应有一种对待维纳斯塑像般的宽容,不能因为她的断臂而否认这一形象的“完美”。尊重学生的劳动,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实际上也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换句话说,如果明白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也就必须珍视放在教师案头的学生作文。
那么,该如何给学生作文写评语呢?我们应时刻记住,这是学生写的作文,而不是书上的经典范文,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幼稚的具有生命的儿童,而不是行家里手。这样才能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始终地把眼光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上,不遗余力地鼓励其写作热情,使学生的生命得以发挥和张扬。
为达到上述要求,作文评语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情感性。教育不应总是批评和挑毛病,赏识产生动力,动力产生不懈的努力,不懈的努力产生能力的提高。作文本无定法,成功的重要一条在于尊重学生意愿,爱护学生情感,让学生喜欢在此放飞思绪,自由翱翔。
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与评价,你必须对对方保持“总体观”的关系,即在对方看来,你是为他好,为他着想,这样双方的心理距离就缩小了,写作文评语时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效应。事实上,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语,最关心的并不是技能技巧的指点,得失优劣的评价,而是颇费心思地从评语的字里行间窥察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每个人窥察所得不同,其情绪也随之起伏波动。所以教师的评语要满怀深情,在字里行间寄予厚望,在一言一语中传递爱心;在语言形式上要尽量多用委婉、商量、探讨的口吻,少用指令、断语,杜绝挖苦、嘲讽。学生一旦从评语中品出了鼓励和希望,他们会马上感奋起来,振作起来,花费数倍于教师的心血投入到作文中去。有一次,教师给一位有写作吃力、常交不出作文的学生写过这样一条评语:“看到你的作文,老师感到非常开心,因为你在努力!如果你能在写完后读一读,把句子改得更通顺,老师会更为你感到自豪的!”这位学生感动不已,很快将文章修改好又交了上来。由此,我觉得我们的评语应该像轻轻吹拂的春风去温暖学生的心。
(2)鉴赏性。评语要落在一个“赏”字上:赏其取材新,赏其立意深,赏其见解独到,赏其构思巧妙,赏其态度认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并品尝成功的喜悦。鉴于此,教师要尽量发掘学生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小至字词句,大至节段篇,并用毛笔写下大红的批语,如“这个比喻新颖、别致,看得出你费了一番心思。”“用此一字,以一目尽传精神”等。
(3)文学性。一条好的评语应该具有文学色彩,具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和耐人寻味的含义,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种文学的熏陶、一种精神愉悦的审美感受,令学生长久铭记不忘,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教师也是一个文章高手,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反之,如果学生的作文文采斐然,而教师评语却干瘪无味,那是极不相称的。
(4)幽默性。、鼓励性评语并不是说要对学生作文中明显的或暗藏的毛病视而不见,闭着眼尽说内容空泛的套话或不着边际的褒言。像那些确为败笔辞不达意之处,教师无疑要指出其错误所在,评论其不能达意的原因,明示其改正方法。但批评时措辞宜于幽默含情,不可冰冷生硬。为此,不妨让我们本着“诚于嘉许,宽于称道”的原则,从激发学生信心,调动写作热情做起。
实践证明,在作文教学中加强积累、激发内需、多元评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培养作文兴趣、发展其生命。这种生命化的作文教学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深化,是培养真人目标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是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施生命化作文教学,正是从这一根本目标出发,着力于优化作文生态,创设宽松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主动体验、感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乐于创造性进行表达,使作文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自己的人生“史记”。
(作者单位:南京市察哈尔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