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像老电影的片段,那是一个阳光的午后,或是一个温馨的夜晚,麦太太拥着夫君坐在维格多利酒吧的高靠背沙发间。阵阵幽香萦绕在他们身旁,虽然并不缺少二人世界的甜蜜,但两杯咖啡更让这份美妙充满了醉人的情调……
早在100多年前,中西文化就已经在天津这座城市深刻交融,这里不仅有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和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还有香气四溢的西式大菜与情调咖啡。大名鼎鼎的起士林开业于1901年,作为天津最早的西餐厅之一,那里当然少不了咖啡的美味。起士林餐厅最初的地点在英、法租界交界处的中街,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北路与哈尔滨道交口附近,他们经营的面包、咖啡、西点口味正宗,很快便赢得了不错的声誉。后来,餐馆又迁到德、美租界交界处的威尔逊路光陆影院对面(现解放南路北京影院对面)。天津国际化都市的氛围与时尚餐饮的需求让起士林信心大增,他们增加了德式、法式大菜和更多口味的咖啡,餐厅2人套间、4人套间环境优雅,墙上悬挂着18世纪著名的油画,尽显欧陆风格,许多人慕名而来享受这份情调。
喝咖啡在天津经历了一个从缓慢到急速发展的过程。天津早年的咖啡馆、咖啡厅大多依附在租界内的宾馆饭店,特别是以英租界小白楼为核心的西餐厅、酒吧、舞厅和夜总会中。最初,外国人当然是咖啡馆的主要顾客。但民国初年的天津很特殊,城市中不仅有像“八大家”与“新八大家”那样的殷实富户,寓居此地的政客、军阀、名流也很多,再加上买办和供职洋行的职员们,他们不愁没钱花。就连这些人的三姑六姨也喜欢到天津度假小住,追求包括咖啡在内的新奇洋口味,乐此不疲。天津可谓当时北方最著名的消费娱乐城市。
一些人从怀疑到尝试,很快接受了咖啡这种“洋玩意”,常常流连在咖啡馆、西餐厅,享受着咖啡和西菜的经典。其实,酒水的价格并不便宜,但他们并没有把这放在眼里。这些人衣冠楚楚,出手阔绰,自认为有别于租界以外那些在茶楼、酒肆里听曲、猜拳的“俗人”。在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士推崇甚至迷恋咖啡的状态下,一般人喝起来苦苦的咖啡与各样新兴生活消费行为一道成为了天津中上阶层中的流行风。
街边的咖啡店、酒吧一到晚间便传出悠扬的爵士乐,曲中的曼妙当然少不了咖啡的绵长与啤酒花的香气,通宵达旦。1926年出版的《天津快览》中介绍了多家英、法租界的“西人饭店”,如利顺德、裕中饭店、中外饭店、皇宫饭店、大来饭店等,是成功男士与名媛淑女喝咖啡的好去处。同一时期,租界内一些闹中取静的小街上有近三分之一的门面是西餐店、咖啡馆、酒吧和舞场之类,充满着时髦的氛围。比如,原属德租界的庞纳士咖啡馆、10号咖啡馆和卡曼酒吧的座位就需要提前预定。
相信老天津的高雅人士对维格多利餐厅并不陌生。维格多利的原名叫义顺和。是一家俄式糖果糕点店,较早就闻名于东北地区。义顺和在天津的店面恰与光陆影院对面的起士林一街之隔,很快便推出了俄式大菜与咖啡饮品,与起士林竞争。1940年,义顺和位于小白楼的4层大楼新店(现起士林址)建成开业,同时更名为维格多利餐厅,门前“维格多利酒吧”的大型霓虹灯彻夜闪烁。这里菜品正宗,装修豪华,特别是那屋顶花园更浪漫,咖啡与西菜阵阵飘香。1943年,维格多利还推出了西式快餐,一菜一汤6角5分,烤鱼(或烤肉)、红菜汤,外加一杯咖啡,面包自便。如此低廉的价格让许多天津人一饱口福,也推动了咖啡文化在天津的发展。维格多利于1952年并入起士林,继续执掌着天津西餐、咖啡的旗帜。
不能不说,在近代新生活思想以及西方餐饮文化的流播过程中,时髦女子与新知识女性从不同层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追赶洋气与海派的同时,天津女子的生活理念自然产生了变化,1927年9月天津《妇女月刊》上的一则小文挺风趣,概括了当年时髦女子的很多爱好,比如:爱住洋楼、爱坐汽车、爱吃西餐喝咖啡、爱看电影、爱写情书、爱逛公园、爱跳舞、爱照相、爱穿高跟鞋等等。稍有资本的女性已不满足白开水的清寡,她们认为再淡的一盏咖啡也充满了滋味。
位于英租界宝士徒道与达文波道(现营口道与建设路)交口的大华饭店是1927年开业的。大华的招牌设计十分洋气,并在广告上宣称“招牌代表全津第一西餐”。确实如此么吗?1928年5月21日的《益世报》报道:“大华饭店屋顶花园自开幕以来,每晚中西仕女往者极为拥挤,营业愈振。”这段时间,大华饭店还向每天晚上前来就餐、喝咖啡的顾客赠送一个咖啡匙。咖啡匙精细玲珑,装潢考究,让太太小姐们爱不释手。当然,如果哪位太太想在家里独享幽香也不用发愁,可以到法租界梨栈(今劝业场一带)的森记稻香村买正宗的美国“WB”咖啡以及英国的白兰地。
天津咖啡馆里除了洋人、富商、小资以外,还有一些作家和艺术家经常在这里静静地构思或与朋友畅谈。有一位作家曾总结出泡咖啡馆的三大乐趣:一是咖啡本身的刺激,其效果“不亚于鸦片和酒”;二是咖啡馆提供了与朋友畅谈的地方,“此乃人生至乐”;三是这里有动人的女侍,这也是重要的因素。
或许是上海商人也被天津咖啡的香气吸引了,1945年上海锦华烟草公司以天津为销售中心,将新品香烟定名为咖啡牌,行销于华北、西北各地,大为获利。
这一时期,天津起士林还在上海分设了咖啡馆,作家张爱玲就是那里的常客。1950年,张爱玲搬到上海南京西路附近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她在这里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以及小说《十八春》等。张爱玲对起士林情有独钟,她后来回忆:“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天津的咖啡与面包想必为张爱玲的笔端注入了灵感。
咖啡的幽香始终弥散在天津的街巷。不去喝一杯吗?和暖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或许有一位文静娴淑的弹琴女生在那里,静静的,香气中传来了柔婉的钢琴曲,任思绪在历史与现实间游走。或者,在只可看清侧影的灯光里,一曲萨克斯带你走进了异国他乡……这是一种享受,这时你才会发现咖啡是一杯香浓的心情,是一座城市的情调。
早在100多年前,中西文化就已经在天津这座城市深刻交融,这里不仅有风格迥异的小洋楼和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还有香气四溢的西式大菜与情调咖啡。大名鼎鼎的起士林开业于1901年,作为天津最早的西餐厅之一,那里当然少不了咖啡的美味。起士林餐厅最初的地点在英、法租界交界处的中街,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北路与哈尔滨道交口附近,他们经营的面包、咖啡、西点口味正宗,很快便赢得了不错的声誉。后来,餐馆又迁到德、美租界交界处的威尔逊路光陆影院对面(现解放南路北京影院对面)。天津国际化都市的氛围与时尚餐饮的需求让起士林信心大增,他们增加了德式、法式大菜和更多口味的咖啡,餐厅2人套间、4人套间环境优雅,墙上悬挂着18世纪著名的油画,尽显欧陆风格,许多人慕名而来享受这份情调。
喝咖啡在天津经历了一个从缓慢到急速发展的过程。天津早年的咖啡馆、咖啡厅大多依附在租界内的宾馆饭店,特别是以英租界小白楼为核心的西餐厅、酒吧、舞厅和夜总会中。最初,外国人当然是咖啡馆的主要顾客。但民国初年的天津很特殊,城市中不仅有像“八大家”与“新八大家”那样的殷实富户,寓居此地的政客、军阀、名流也很多,再加上买办和供职洋行的职员们,他们不愁没钱花。就连这些人的三姑六姨也喜欢到天津度假小住,追求包括咖啡在内的新奇洋口味,乐此不疲。天津可谓当时北方最著名的消费娱乐城市。
一些人从怀疑到尝试,很快接受了咖啡这种“洋玩意”,常常流连在咖啡馆、西餐厅,享受着咖啡和西菜的经典。其实,酒水的价格并不便宜,但他们并没有把这放在眼里。这些人衣冠楚楚,出手阔绰,自认为有别于租界以外那些在茶楼、酒肆里听曲、猜拳的“俗人”。在讲究生活品位的人士推崇甚至迷恋咖啡的状态下,一般人喝起来苦苦的咖啡与各样新兴生活消费行为一道成为了天津中上阶层中的流行风。
街边的咖啡店、酒吧一到晚间便传出悠扬的爵士乐,曲中的曼妙当然少不了咖啡的绵长与啤酒花的香气,通宵达旦。1926年出版的《天津快览》中介绍了多家英、法租界的“西人饭店”,如利顺德、裕中饭店、中外饭店、皇宫饭店、大来饭店等,是成功男士与名媛淑女喝咖啡的好去处。同一时期,租界内一些闹中取静的小街上有近三分之一的门面是西餐店、咖啡馆、酒吧和舞场之类,充满着时髦的氛围。比如,原属德租界的庞纳士咖啡馆、10号咖啡馆和卡曼酒吧的座位就需要提前预定。
相信老天津的高雅人士对维格多利餐厅并不陌生。维格多利的原名叫义顺和。是一家俄式糖果糕点店,较早就闻名于东北地区。义顺和在天津的店面恰与光陆影院对面的起士林一街之隔,很快便推出了俄式大菜与咖啡饮品,与起士林竞争。1940年,义顺和位于小白楼的4层大楼新店(现起士林址)建成开业,同时更名为维格多利餐厅,门前“维格多利酒吧”的大型霓虹灯彻夜闪烁。这里菜品正宗,装修豪华,特别是那屋顶花园更浪漫,咖啡与西菜阵阵飘香。1943年,维格多利还推出了西式快餐,一菜一汤6角5分,烤鱼(或烤肉)、红菜汤,外加一杯咖啡,面包自便。如此低廉的价格让许多天津人一饱口福,也推动了咖啡文化在天津的发展。维格多利于1952年并入起士林,继续执掌着天津西餐、咖啡的旗帜。
不能不说,在近代新生活思想以及西方餐饮文化的流播过程中,时髦女子与新知识女性从不同层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追赶洋气与海派的同时,天津女子的生活理念自然产生了变化,1927年9月天津《妇女月刊》上的一则小文挺风趣,概括了当年时髦女子的很多爱好,比如:爱住洋楼、爱坐汽车、爱吃西餐喝咖啡、爱看电影、爱写情书、爱逛公园、爱跳舞、爱照相、爱穿高跟鞋等等。稍有资本的女性已不满足白开水的清寡,她们认为再淡的一盏咖啡也充满了滋味。
位于英租界宝士徒道与达文波道(现营口道与建设路)交口的大华饭店是1927年开业的。大华的招牌设计十分洋气,并在广告上宣称“招牌代表全津第一西餐”。确实如此么吗?1928年5月21日的《益世报》报道:“大华饭店屋顶花园自开幕以来,每晚中西仕女往者极为拥挤,营业愈振。”这段时间,大华饭店还向每天晚上前来就餐、喝咖啡的顾客赠送一个咖啡匙。咖啡匙精细玲珑,装潢考究,让太太小姐们爱不释手。当然,如果哪位太太想在家里独享幽香也不用发愁,可以到法租界梨栈(今劝业场一带)的森记稻香村买正宗的美国“WB”咖啡以及英国的白兰地。
天津咖啡馆里除了洋人、富商、小资以外,还有一些作家和艺术家经常在这里静静地构思或与朋友畅谈。有一位作家曾总结出泡咖啡馆的三大乐趣:一是咖啡本身的刺激,其效果“不亚于鸦片和酒”;二是咖啡馆提供了与朋友畅谈的地方,“此乃人生至乐”;三是这里有动人的女侍,这也是重要的因素。
或许是上海商人也被天津咖啡的香气吸引了,1945年上海锦华烟草公司以天津为销售中心,将新品香烟定名为咖啡牌,行销于华北、西北各地,大为获利。
这一时期,天津起士林还在上海分设了咖啡馆,作家张爱玲就是那里的常客。1950年,张爱玲搬到上海南京西路附近黄河路上的卡尔登公寓,她在这里完成了电影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以及小说《十八春》等。张爱玲对起士林情有独钟,她后来回忆:“在上海我们家隔壁就是战时天津新搬来的起士林咖啡馆,每天黎明制面包,拉起嗅觉的警报,一股喷香的浩然之气破空而来……”天津的咖啡与面包想必为张爱玲的笔端注入了灵感。
咖啡的幽香始终弥散在天津的街巷。不去喝一杯吗?和暖的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或许有一位文静娴淑的弹琴女生在那里,静静的,香气中传来了柔婉的钢琴曲,任思绪在历史与现实间游走。或者,在只可看清侧影的灯光里,一曲萨克斯带你走进了异国他乡……这是一种享受,这时你才会发现咖啡是一杯香浓的心情,是一座城市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