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积极心理构建为核心,分析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意义,提出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途径,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方式;教学改革
积极心理属于状态性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描述性目的状态,特指人类个体通过自身积极力量的激发发现优秀品质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积极心理则更加强调人文性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教育目标上,积极心理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内容上,积极心理重视学生的积极情绪与行为,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进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意义
1.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的研究建立在消极心理学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消极心理长时间的作用,挖掘学生潜力,以此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2. 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积极心理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对生活和学习都秉持积极的态度,这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前提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这必须以高效学习、充实生活为基础,這需要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学习和生活。
3. 发挥学生的潜能
学生潜能的激发主要依托于他们的积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学资源丰富,学生要合理利用资源,培养学习兴趣,学会自我调节,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精神压力,进而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
二、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
1.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构建学生积极心理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学校的责任。高校领导要从全局考虑,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列入学校教育任务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并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教育改革打下。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定期组织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另外,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学生易于放松自我,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2. 建构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原有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心理教育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学方式,以点带面,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第一,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对现阶段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教育内容;第二,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鼓励学生遇到心理问题要积极询问,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人为干预;第三,增加师生沟通渠道,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方面看,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在一起,联合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
3. 组建健康心理社团组织
为了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学生组建心理健康协会,通过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群体内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持久性。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完善,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防御能力。这种社团组织和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师生沟通,进而为教师提供心理干预机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积极心理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学生潜能力,有利于其日常生活与学习。第二,高校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构建系统化心理教育体系,组建健康心理社团组织,进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静.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12):70-71.
[2]王晓波.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究[J].才智,2017(1):188-190.
[3]张广磊.关于高职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5(8):39-4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高校民族预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项目编号:NJSZ1728)。
作者简介:刘运合(1973 — ),男,河南濮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量研究。
关键词: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方式;教学改革
积极心理属于状态性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描述性目的状态,特指人类个体通过自身积极力量的激发发现优秀品质的心理健康状态。在心理治疗领域中,积极心理则更加强调人文性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在教育目标上,积极心理面向全体学生;在教育内容上,积极心理重视学生的积极情绪与行为,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进而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新的角度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意义
1.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的研究建立在消极心理学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减少消极心理长时间的作用,挖掘学生潜力,以此激励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丰富他们的大学生活。
2. 有助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积极心理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对生活和学习都秉持积极的态度,这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现大学教育目标的前提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这必须以高效学习、充实生活为基础,這需要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面对学习和生活。
3. 发挥学生的潜能
学生潜能的激发主要依托于他们的积极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学资源丰富,学生要合理利用资源,培养学习兴趣,学会自我调节,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克服精神压力,进而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和创造力。
二、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
1. 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构建学生积极心理不仅是教师的责任,还是学校的责任。高校领导要从全局考虑,把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列入学校教育任务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并要求各个专业的教师结合课程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心理教育改革打下。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定期组织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另外,通过校园文化的引导,学生易于放松自我,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
2. 建构系统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原有的单一化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心理教育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打破原有教学方式,以点带面,构建系统化教育体系,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第一,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对现阶段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构建教育内容;第二,设立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鼓励学生遇到心理问题要积极询问,并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人为干预;第三,增加师生沟通渠道,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从高校心理健康课程方面看,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结合在一起,联合引导,进而促进学生积极心理的构建。
3. 组建健康心理社团组织
为了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学校要在政策上鼓励学生组建心理健康协会,通过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学生群体内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持久性。同时,调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自我完善,进而使学生形成自我防御能力。这种社团组织和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利于师生沟通,进而为教师提供心理干预机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积极心理对学生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挥学生潜能力,有利于其日常生活与学习。第二,高校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构建系统化心理教育体系,组建健康心理社团组织,进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王静.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6(12):70-71.
[2]王晓波.高校学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探究[J].才智,2017(1):188-190.
[3]张广磊.关于高职生积极心理构建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5(8):39-40.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高校民族预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关系研究”(项目编号:NJSZ1728)。
作者简介:刘运合(1973 — ),男,河南濮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