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旦关于下季系列主题的大纲框架开始运行,Ooi就像个马戏团领班一样操作起相关的创作程序。从巴黎、伦敦、纽约以及中国收集草稿,然后再通过因特网分发出去。“我让设计者们彼此碰撞,协同交流,” Ooi说道。她的任务则是从这些奇思妙想中提取精华,传播概念,最后再整合成一个独特的风格。事实上,她的工作是一个典型的24-7(即每天24小时工作状态,一周7天工作制)时间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和不同时区、不同国家、不同设计师交流信息,当她6岁的儿子Sam沉沉入睡后,Ooi最繁忙的电话和E-mail回复才刚刚开始。
晚上9点50分,细雨绵绵,上海。孔庙庭院的石板路上架起了3英尺高的红色T型台,台面由于积水而变得滑溜不堪,一些时尚杂志的记者和时髦人士拥挤在雨伞下喝香槟。看上去这场细雨并没有损坏中国奢侈品品牌 “上海滩(Shanghai Tang)”的首席执行官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雷富逸,这是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的心情,尽管他将眼睁睁地看着一件价值49000美元、花了四个月才做成的手工镶边、带栗鼠皮花纹的丝绸大衣要被泡在雨水里。
“上海滩”由David Tang(邓永锵),一个华人富商之子11年前在香港创办,在1996年卖给法国Richemont集团,是一个有着跌宕历史的时装品牌。过去10年来生活在纽约的中国人可能都记得“上海滩”当年富有东方色彩的开店仪式。在著名的麦迪逊大街占有一席之位后,美国市场对这些来自中国沿街贩卖的艳俗服装颇为疑惑,继而冷落而不屑。与此同时,一些竞争对手开始在设计文化方面慢慢抢走了“上海滩”的风头。
Joanne Ooi便是其中一员。在香港时装业界从事过多种工作之后,她在“上海滩”总店对面开办起自己的商店:China was chic。“基于想对旗袍这一标志性形象进行创新的想法,我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成衣生产线,”Ooi说,她在牛仔裤和T恤衫方面有独到的品味。“为了强调我的观念,我甚至用非洲kente布料做了一个旗袍挂在自己的窗户旁。我想我能够击败对面的‘上海滩’。”
“当时‘上海滩’确实没有找到开创业务的好方法。” 雷富逸承认,“但是美国比欧洲宽容,只要你能汲取教训,犯个错误也没什么。所以我们就从那次巨大的错误中学到了一样东西。我们必须更加时尚。”他找到了我们的女主角Ooi。
说到37岁的Ooi,她的主要特点便是强大的自信。她出生于新加坡,在美国辛辛那提州长大,是两个医生的长女。她说她有一个典型的中国儿童的童年,“只要能拿到好成绩,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她经常逃课,只在考试时才出现,却每每考得非常好。
不过这些并不防碍她最终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资格。在读完硕士学位后,她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了一个法律学位。但她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无法满足于为某个事业充当仆从的角色”,她说,“我想要创业,想从事创造性的活动。”1993年,Ooi跟着她的公司律师男朋友(后来的丈夫)来到了香港,并在一个服装贸易部门找了份工作。很快,她就爱上了香港,“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就像永动机,永远不知疲倦。”
她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这种如饥似渴的渴望曾经带着她从Midwest辗转到常春藤盟校,此时又开始促使她对自己的中国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她自学了普通话,并且开始大量涉猎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雷富逸是通过一个猎头公司的朋友结识Ooi的。他们很快意识到彼此对真正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共同热情,而且深知时装业界的第一要则:不断创新。雷富逸邀请Ooi到“上海滩”的总店参观了一遍,并请她写下她的感想。而她的评价却是毫不留情面的:“这只不过是个漫天要价的中国百货商店,不仅在本土的中国消费者中没有信誉,跟时装界人士也毫不搭边。它狭窄的市场针对的是富有的游客。它只提供某种‘一辈子就买一次’的购买行为,服装穿起来不舒服,而且风格古怪。”结果雷富逸聘请了她。
Ooi作为市场总监和创作总监加入了公司,她和雷富逸两人立即就着手于“上海滩”今后的规划。“它必须能引领时尚,但不能匠气十足,同时还须富贵华丽。”因为在亚洲市场上,服装所代表的声望比其本身的独创性更为重要。他们把目标锁定为女式成衣的设计,这部分是利润最丰厚的业务。一年之内,他们出品了两个系列。然而,这两个系列太过于针对以往的弊端,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从表面看,这些衣服的确是时尚起来了,但仍然缺乏那种巴黎时装最拿手的、那种不可用语言表达的“精髓”。“那时的品牌时装产品没有深度,没有感情,也没有个性。”Ooi承认。
做完两个系列之后她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也许每个系列都可以反映一个个跟中国相关的主题。“我当时就认为,为每一件产品都创造一个文化背景,这是十分迫切必要的。”她说。于是,在受到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服饰的启发后,2003年秋/冬装系列大获成功,销量要比前两个系列都好。这样,一个“战略”就诞生了。
于是Ooi的工作就变成在中国四处游荡,考察古董市场,参观各种画展,博物馆以及历史遗迹,同时做着大量的笔记,画出示意图以及清单。“如果我的笔记本弄丢了,我就会成为傻瓜!”她贪得无厌地学习着中国的历史,同时又紧跟着中国流行文化的潮流。在这些基础上,每年两次,她为下个季节的服装系列制定主题,并把做好的大纲发邮件给散布在世界各地的16个服装设计师和咨询人员,搜集想法,征求意见。这样做是为了明确每个系列的理性基础并且征集不同的元素,最终这些元素将被融合到每个季节系列的设计中去。比如,2005年秋/冬季系列的主题是中国从前皇帝的宫殿—北京的紫禁城。
在保证服装要富贵奢华的同时,Ooi对它们的舒适度也作了严格的要求。“每个设计元素都要能够给穿着者带来一种异国情调的新奇感,”身着穿旧了的棉布衣服,在豪华的香港东方文化大酒店吃早餐的Ooi如是说道。“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做出的每件衣服都能够毫无问题地跟牛仔裤搭配起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算成功。这一点是现代衣饰的本质所在。”
而一旦关于系列主题的大纲框架开始运行,Ooi就像个马戏团领班一样操作起相关的创作程序。从巴黎、伦敦、纽约以及中国收集草稿,然后再通过因特网分发出去。“我让设计者们彼此碰撞,协同交流,”她说道。Ooi的任务则是从这些奇思妙想中提取精华,传播概念,最后再整合成一个独特的风格。“这里的诀窍在于,我们必须让最后的设计看起来完全来自于一个人的构想。”她说。事实上,她的工作是一个典型的24-7(即每天24小时工作状态,一周7天工作制)时间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和不同时区、不同国家、不同设计师交流信息,当她6岁的儿子Sam沉沉入睡后,Ooi最繁忙的电话和E-mail回复才刚刚开始。
Ooi为“上海滩”设计的2006年春/夏季时装主题是:当代中国艺术。她委托了若干著名的中国艺术家来进行创作设计,并且还轮流请来自中国最好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利用这个系列所采用的衣料进行艺术创作,为这个系列在上海狂热收集关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素材。
雷富逸制定一些早期战略似乎开始起作用,“‘上海滩’2005年的销售比上年增长了40%,主要贡献来自亚洲,这里有它70%的店面,而且利润可观。”雷富逸说道。
编译 毕海
晚上9点50分,细雨绵绵,上海。孔庙庭院的石板路上架起了3英尺高的红色T型台,台面由于积水而变得滑溜不堪,一些时尚杂志的记者和时髦人士拥挤在雨伞下喝香槟。看上去这场细雨并没有损坏中国奢侈品品牌 “上海滩(Shanghai Tang)”的首席执行官Raphael le Masne de Chermont(雷富逸,这是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字)的心情,尽管他将眼睁睁地看着一件价值49000美元、花了四个月才做成的手工镶边、带栗鼠皮花纹的丝绸大衣要被泡在雨水里。
“上海滩”由David Tang(邓永锵),一个华人富商之子11年前在香港创办,在1996年卖给法国Richemont集团,是一个有着跌宕历史的时装品牌。过去10年来生活在纽约的中国人可能都记得“上海滩”当年富有东方色彩的开店仪式。在著名的麦迪逊大街占有一席之位后,美国市场对这些来自中国沿街贩卖的艳俗服装颇为疑惑,继而冷落而不屑。与此同时,一些竞争对手开始在设计文化方面慢慢抢走了“上海滩”的风头。
Joanne Ooi便是其中一员。在香港时装业界从事过多种工作之后,她在“上海滩”总店对面开办起自己的商店:China was chic。“基于想对旗袍这一标志性形象进行创新的想法,我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成衣生产线,”Ooi说,她在牛仔裤和T恤衫方面有独到的品味。“为了强调我的观念,我甚至用非洲kente布料做了一个旗袍挂在自己的窗户旁。我想我能够击败对面的‘上海滩’。”
“当时‘上海滩’确实没有找到开创业务的好方法。” 雷富逸承认,“但是美国比欧洲宽容,只要你能汲取教训,犯个错误也没什么。所以我们就从那次巨大的错误中学到了一样东西。我们必须更加时尚。”他找到了我们的女主角Ooi。
说到37岁的Ooi,她的主要特点便是强大的自信。她出生于新加坡,在美国辛辛那提州长大,是两个医生的长女。她说她有一个典型的中国儿童的童年,“只要能拿到好成绩,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她经常逃课,只在考试时才出现,却每每考得非常好。
不过这些并不防碍她最终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入学资格。在读完硕士学位后,她又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了一个法律学位。但她还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我开始意识到自己无法满足于为某个事业充当仆从的角色”,她说,“我想要创业,想从事创造性的活动。”1993年,Ooi跟着她的公司律师男朋友(后来的丈夫)来到了香港,并在一个服装贸易部门找了份工作。很快,她就爱上了香港,“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个城市和这里的人们就像永动机,永远不知疲倦。”
她有着旺盛的求知欲,这种如饥似渴的渴望曾经带着她从Midwest辗转到常春藤盟校,此时又开始促使她对自己的中国传统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她自学了普通话,并且开始大量涉猎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
雷富逸是通过一个猎头公司的朋友结识Ooi的。他们很快意识到彼此对真正中国奢侈品品牌的共同热情,而且深知时装业界的第一要则:不断创新。雷富逸邀请Ooi到“上海滩”的总店参观了一遍,并请她写下她的感想。而她的评价却是毫不留情面的:“这只不过是个漫天要价的中国百货商店,不仅在本土的中国消费者中没有信誉,跟时装界人士也毫不搭边。它狭窄的市场针对的是富有的游客。它只提供某种‘一辈子就买一次’的购买行为,服装穿起来不舒服,而且风格古怪。”结果雷富逸聘请了她。
Ooi作为市场总监和创作总监加入了公司,她和雷富逸两人立即就着手于“上海滩”今后的规划。“它必须能引领时尚,但不能匠气十足,同时还须富贵华丽。”因为在亚洲市场上,服装所代表的声望比其本身的独创性更为重要。他们把目标锁定为女式成衣的设计,这部分是利润最丰厚的业务。一年之内,他们出品了两个系列。然而,这两个系列太过于针对以往的弊端,显得有些矫枉过正。从表面看,这些衣服的确是时尚起来了,但仍然缺乏那种巴黎时装最拿手的、那种不可用语言表达的“精髓”。“那时的品牌时装产品没有深度,没有感情,也没有个性。”Ooi承认。
做完两个系列之后她突然产生一个想法:也许每个系列都可以反映一个个跟中国相关的主题。“我当时就认为,为每一件产品都创造一个文化背景,这是十分迫切必要的。”她说。于是,在受到了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苗族的传统服饰的启发后,2003年秋/冬装系列大获成功,销量要比前两个系列都好。这样,一个“战略”就诞生了。
于是Ooi的工作就变成在中国四处游荡,考察古董市场,参观各种画展,博物馆以及历史遗迹,同时做着大量的笔记,画出示意图以及清单。“如果我的笔记本弄丢了,我就会成为傻瓜!”她贪得无厌地学习着中国的历史,同时又紧跟着中国流行文化的潮流。在这些基础上,每年两次,她为下个季节的服装系列制定主题,并把做好的大纲发邮件给散布在世界各地的16个服装设计师和咨询人员,搜集想法,征求意见。这样做是为了明确每个系列的理性基础并且征集不同的元素,最终这些元素将被融合到每个季节系列的设计中去。比如,2005年秋/冬季系列的主题是中国从前皇帝的宫殿—北京的紫禁城。
在保证服装要富贵奢华的同时,Ooi对它们的舒适度也作了严格的要求。“每个设计元素都要能够给穿着者带来一种异国情调的新奇感,”身着穿旧了的棉布衣服,在豪华的香港东方文化大酒店吃早餐的Ooi如是说道。“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做出的每件衣服都能够毫无问题地跟牛仔裤搭配起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就不能算成功。这一点是现代衣饰的本质所在。”
而一旦关于系列主题的大纲框架开始运行,Ooi就像个马戏团领班一样操作起相关的创作程序。从巴黎、伦敦、纽约以及中国收集草稿,然后再通过因特网分发出去。“我让设计者们彼此碰撞,协同交流,”她说道。Ooi的任务则是从这些奇思妙想中提取精华,传播概念,最后再整合成一个独特的风格。“这里的诀窍在于,我们必须让最后的设计看起来完全来自于一个人的构想。”她说。事实上,她的工作是一个典型的24-7(即每天24小时工作状态,一周7天工作制)时间表,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和不同时区、不同国家、不同设计师交流信息,当她6岁的儿子Sam沉沉入睡后,Ooi最繁忙的电话和E-mail回复才刚刚开始。
Ooi为“上海滩”设计的2006年春/夏季时装主题是:当代中国艺术。她委托了若干著名的中国艺术家来进行创作设计,并且还轮流请来自中国最好的艺术学院的学生利用这个系列所采用的衣料进行艺术创作,为这个系列在上海狂热收集关于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素材。
雷富逸制定一些早期战略似乎开始起作用,“‘上海滩’2005年的销售比上年增长了40%,主要贡献来自亚洲,这里有它70%的店面,而且利润可观。”雷富逸说道。
编译 毕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