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要求解放学生的双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变得更加好问,让我们的课堂不再“安静”,而是充满活力和生机,让课堂成为孩子创新的摇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去学,就给了学生表现的良机。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小学教学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兴趣也很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练习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当中,如果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这种及时的反思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
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改变教学方法
1.“投石激浪”法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思维的水平面上投石,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要教育学生不要因循守旧、囿于通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如一位教师教学“22-8”时,不局限于教材上的一种方法,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果学生得出了多种解题方法。
2.“暗示诱导”法
“暗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式,它的特点是用间接、含蓄、隐蔽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思维、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主要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绪暗示、板书暗示等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如当学生不善于动脑,不愿意回答或不敢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你能行”;针对懒于动脑的学生,教师便以“我相信你能够做出来”等语言进行暗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3.“演示引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直观的演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多数学生都认为边越长,角就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角度演示器”演示了以下几种情况:①边长的角大,边短的角小;②边的长短不同,而角的大小相等;③边长的角反而小,边短的角反而大。让学生根据“角度演示器”的演示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龙驹小学)
一、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去学,就给了学生表现的良机。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小学教学中,学生年龄虽小,但兴趣也很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课堂上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做练习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就是给教师本身的课堂教学有反思和及时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尤其是在数学这一科目当中,如果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这种及时的反思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
四、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改变教学方法
1.“投石激浪”法
教师要善于在学生思维的水平面上投石,激起学生的思维浪花,要教育学生不要因循守旧、囿于通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如一位教师教学“22-8”时,不局限于教材上的一种方法,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结果学生得出了多种解题方法。
2.“暗示诱导”法
“暗示”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点拨方式,它的特点是用间接、含蓄、隐蔽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思维、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主要有语言暗示、行为暗示、情绪暗示、板书暗示等形式,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如当学生不善于动脑,不愿意回答或不敢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用期待、信任的目光,暗示学生“你能行”;针对懒于动脑的学生,教师便以“我相信你能够做出来”等语言进行暗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性。
3.“演示引导”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直观的演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多数学生都认为边越长,角就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角度演示器”演示了以下几种情况:①边长的角大,边短的角小;②边的长短不同,而角的大小相等;③边长的角反而小,边短的角反而大。让学生根据“角度演示器”的演示进行讨论,从而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龙驹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