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思路
1.科技类的综合实践成果
近年来,沙滘中学科技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成果,我们以这些案例和成果作为校本课程转化的原始材料,一边实践一边转化,在转化为一个个单个可操作案例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在目标和内容引领下,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更适应地围绕某个研究内容进行教材编写,最终汇编成校本教材,再应用于实践,形成校本课程。
2.地方科技教育资源
沙滘中学所处沙滘岛,我们充分挖掘本地民风民俗、地方环境、水土利用、人口结构及心理等资源,开展各种实践调查活动、探访活动。如,龙舟文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变迁、沙滘岛的水土污染等调查实践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积累足够的可研究素材。
3.学校科技教育资源
首先,利用好校内已有的专用活动室场,如实验室、创客室、综合实践室、劳技室、科技室等,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便利性。其次,用好教师资源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因为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者和开发者。教师也有實践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知识、兴趣、特长和想象力。 再次,利用相关学科的拓展活动,如理化生学科开展的趣味作品制作、环保模型制作等,把课本的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应用和创新当中。
4.学校已有的特色科技项目
沙滘中学在2004年就开始和打造的“龙舟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广州市首批特色学校,我们充分汲取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建立调查和研究方案,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
二、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途径
1.从学生共同成长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内容来构建
沙滘中学学生一半来自于周边村落(城中村),另一半来自于外来务工的家庭,他们当中大多长期居住在这些城中村中,可以说,学生的成长环境基本相同,每天耳濡目染的东西也大致相同。我们就从他们自身所成长的环境来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培养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环境,从调查和研究当中对所成长的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进而树立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水土环境的意识。
2.从凝练学校办学特色上来构建
学校开设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活动成果开发为校本课程,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又满足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凝练和发展,同时还要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长期构建和打造龙舟文化校园特色,校本课程要在文化凝练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学校特色育人广度,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3.从科学的探究性上来构建
科学创新活动课程隶属科学课程,它的内容完全具有科学知识的生成特点,其实施的具体过程必须具备科学探究性,所以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研究→结果归纳→结果分析→改进建议。
4.从校本课程的生成性上来构建
我们开发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全球科技日新月异变化的教育需要,在满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于学生个性化需要,所以此项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在国家开设的学科教学之外承担科学教育的任务。正因为科技的迅速升级也决定着校本课程内容在开发过程中会不断地变化,所以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有着较多的生成性和变化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个体变化的需要。这种变化决定着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具有较大不稳定性,某个时段的校本课程只能满足于一时之需。因此,我们此项课程的开发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利用行动研究法,采取“调查实践——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因需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在不断循环实践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和选择课程内容,边反思边对原课程内容进行修改和增减。因此,此项校本课程在变化中具有极大地生成功能。这正是它不同于学科课程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能够长期研究下去的动力。
5.从学生个性及内容的层次性上来构建
学生都是一个个独具鲜明个性的人,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导致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在内容的开发上应给学生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层次。我校在构建科技创新课程体系上尊重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给学生提高较宽的选择空间,如科技节我们除了展示项目外(VR、机器人等),还提供大量的竞技项目(水顶球、水火箭等),还有设计项目(含外观设计、模型设计等),更有创新项目(如,小发明、小论文、金点子、科幻绘画等)。真正调动起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发展他们的个性,所以,我们把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放在课程开发的首位,设置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三级课程。第一级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全体学生参与,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第二级是动手实践,部分学生参与,以实践探索的方式做一些简单制作、设计,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第三级是创新发明为主,以社团形式开展,以创造性的开展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1.构建三级科技创新教育育人体系
沙滘中学根据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立三级科技创新教育育人体系。
①科技普及教育。利用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科普手抄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的普及性教育。科普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科技实践技能教育。每年五月举办的校园科技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个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开设二十几个科技制作和竞赛项目,分制作类和竞技类,每人至少参与一个项目。 ③创新研究教育。我校挖掘区域资源,从学生耳濡目染的社会、环境、生物等问题选题,开设社团活动、建立创课工作室,开展调查实践研究活动。例如,分阶段围绕沙滘岛的城中村文化、外来人口整合、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开展一系列的调查与实践,辅导学生撰写调查研究论文。
2.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树立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
学生在认识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爱护资源的优良品德,科技创新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大胆想象,挖掘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通过实践,提供动手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学会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和课程的开发,既增进了学生对居住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认识,也增进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变迁、自我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树立对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拓宽学生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各领域、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在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民俗文化,关注社区变迁,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立志将来做一个亲身带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人。
3.探索科技创新活动课程校本化有效的开发途径和实施策略
学校目前的科技教育,可供科技创新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素材和资源很多,可实施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研究内容等,但本项目着重于 “开发与实施”实证研究,加强研究的目的性。依据先前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内涵和方法的理解,依据专家的引领和学校日常在三级科技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素材和经验,探索出该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并在后期的实施和实践过程中论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4.开发科技创新活动校本教材
通过整合目前沙滘中学的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辅导性材料及其开发和应用情况。根据相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发性、综合性及其它相关指引或理论,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的校本活动试用教材,组织科技辅导老师分阶段加强实践与应用,并不断地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最终形成有着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同时提高校长的课程引领力和教师开发、设计、实施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开发其它校本課程教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四、具体做法
规划→科技实践→核心选题(科学研究论文)→汇编科技实践
五、主要研究内容
1. 2011-2012年研究内容
2. 2013-2014年研究内容
3. 2014-2015年研究内容
4. 2015-2017年研究内容
开发、汇编“科技教育”系列活动教材。
1.科技类的综合实践成果
近年来,沙滘中学科技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案例和成果,我们以这些案例和成果作为校本课程转化的原始材料,一边实践一边转化,在转化为一个个单个可操作案例的基础上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在目标和内容引领下,使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更适应地围绕某个研究内容进行教材编写,最终汇编成校本教材,再应用于实践,形成校本课程。
2.地方科技教育资源
沙滘中学所处沙滘岛,我们充分挖掘本地民风民俗、地方环境、水土利用、人口结构及心理等资源,开展各种实践调查活动、探访活动。如,龙舟文化、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变迁、沙滘岛的水土污染等调查实践活动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积累足够的可研究素材。
3.学校科技教育资源
首先,利用好校内已有的专用活动室场,如实验室、创客室、综合实践室、劳技室、科技室等,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便利性。其次,用好教师资源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关键,因为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者和开发者。教师也有實践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知识、兴趣、特长和想象力。 再次,利用相关学科的拓展活动,如理化生学科开展的趣味作品制作、环保模型制作等,把课本的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应用和创新当中。
4.学校已有的特色科技项目
沙滘中学在2004年就开始和打造的“龙舟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广州市首批特色学校,我们充分汲取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涵,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建立调查和研究方案,从创新的角度去研究和开发。
二、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途径
1.从学生共同成长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内容来构建
沙滘中学学生一半来自于周边村落(城中村),另一半来自于外来务工的家庭,他们当中大多长期居住在这些城中村中,可以说,学生的成长环境基本相同,每天耳濡目染的东西也大致相同。我们就从他们自身所成长的环境来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培养他们关注自身的成长环境,从调查和研究当中对所成长的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进而树立保护传统文化、保护水土环境的意识。
2.从凝练学校办学特色上来构建
学校开设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把活动成果开发为校本课程,既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又满足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凝练和发展,同时还要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我校长期构建和打造龙舟文化校园特色,校本课程要在文化凝练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拓宽了学校特色育人广度,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3.从科学的探究性上来构建
科学创新活动课程隶属科学课程,它的内容完全具有科学知识的生成特点,其实施的具体过程必须具备科学探究性,所以我们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遵循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研究→结果归纳→结果分析→改进建议。
4.从校本课程的生成性上来构建
我们开发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全球科技日新月异变化的教育需要,在满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于学生个性化需要,所以此项校本课程的开发就是在国家开设的学科教学之外承担科学教育的任务。正因为科技的迅速升级也决定着校本课程内容在开发过程中会不断地变化,所以校本课程在开发过程中有着较多的生成性和变化性,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个体变化的需要。这种变化决定着科技创新校本课程具有较大不稳定性,某个时段的校本课程只能满足于一时之需。因此,我们此项课程的开发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利用行动研究法,采取“调查实践——内容选择——教材编写——因需改进”的循环式开发模式。在不断循环实践的过程中,重新思考和选择课程内容,边反思边对原课程内容进行修改和增减。因此,此项校本课程在变化中具有极大地生成功能。这正是它不同于学科课程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能够长期研究下去的动力。
5.从学生个性及内容的层次性上来构建
学生都是一个个独具鲜明个性的人,他们在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兴趣爱好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又导致了他们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在内容的开发上应给学生更多选择,满足不同层次。我校在构建科技创新课程体系上尊重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给学生提高较宽的选择空间,如科技节我们除了展示项目外(VR、机器人等),还提供大量的竞技项目(水顶球、水火箭等),还有设计项目(含外观设计、模型设计等),更有创新项目(如,小发明、小论文、金点子、科幻绘画等)。真正调动起学生在参与中培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实现自我发展。因此,在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发展他们的个性,所以,我们把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放在课程开发的首位,设置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三级课程。第一级是科学知识的普及,全体学生参与,以耳濡目染的方式普及科学知识为主;第二级是动手实践,部分学生参与,以实践探索的方式做一些简单制作、设计,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和科学素养;第三级是创新发明为主,以社团形式开展,以创造性的开展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三、构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育人体系
1.构建三级科技创新教育育人体系
沙滘中学根据科技创新教育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设立三级科技创新教育育人体系。
①科技普及教育。利用专题讲座、主题活动、科普手抄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的普及性教育。科普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②科技实践技能教育。每年五月举办的校园科技节,为了充分利用学生个人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开设二十几个科技制作和竞赛项目,分制作类和竞技类,每人至少参与一个项目。 ③创新研究教育。我校挖掘区域资源,从学生耳濡目染的社会、环境、生物等问题选题,开设社团活动、建立创课工作室,开展调查实践研究活动。例如,分阶段围绕沙滘岛的城中村文化、外来人口整合、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开展一系列的调查与实践,辅导学生撰写调查研究论文。
2.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树立乐于探究、敢于实践的精神
学生在认识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爱护资源的优良品德,科技创新教育有利于调动学生大胆想象,挖掘他们的奇思妙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通过实践,提供动手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增强探究意识,学会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具备正确的科学观和良好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参与科学实践和课程的开发,既增进了学生对居住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认识,也增进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变迁、自我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树立对保护自然环境、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拓宽学生学科知识以外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对各领域、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在关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民俗文化,关注社区变迁,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立志将来做一个亲身带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人。
3.探索科技创新活动课程校本化有效的开发途径和实施策略
学校目前的科技教育,可供科技创新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素材和资源很多,可实施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途径、研究内容等,但本项目着重于 “开发与实施”实证研究,加强研究的目的性。依据先前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内涵和方法的理解,依据专家的引领和学校日常在三级科技教育活动中积累的素材和经验,探索出该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并在后期的实施和实践过程中论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4.开发科技创新活动校本教材
通过整合目前沙滘中学的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辅导性材料及其开发和应用情况。根据相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开发性、综合性及其它相关指引或理论,设计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的校本活动试用教材,组织科技辅导老师分阶段加强实践与应用,并不断地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最终形成有着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体系。同时提高校长的课程引领力和教师开发、设计、实施的能力,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探索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为开发其它校本課程教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四、具体做法
规划→科技实践→核心选题(科学研究论文)→汇编科技实践
五、主要研究内容
1. 2011-2012年研究内容
2. 2013-2014年研究内容
3. 2014-2015年研究内容
4. 2015-2017年研究内容
开发、汇编“科技教育”系列活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