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会出现重资料,轻教材;重模仿,轻理解;重训练,轻归纳的现状。本文就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问题,以提高复习效率为基点,提出了在一轮复习课程中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一轮复习 误区 将考点寓于教材 归纳总结
近年来,高三复习使用的资料越来越多,复习用书越编越厚,但高考成绩却越来越低。老师们常常抱怨说:“这些孩子越来越懒,学习能力一个年级不如一个年级”。然而,心理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应该是越来越聪明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吗?笔者通过教育的实践和反思,认为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教师在教育功利面前,不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构建和概念的形成原理,而是过分注重模型的设计与训练,过分强调“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下面,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误区一:重资料,轻教材
现在流行的高三复习模式不仅强调时间的长效性,更强调复习的轮次性、练习的数量性以及对考纲、高考重要知识点的重复训练性。在这种复习模式下,资料的选择就成了高三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选好和用好了一本资料,不仅覆盖了高考考点,更突出了训练的重点和数量,减少了老师的备课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岂不美哉?为了迎合老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各种复习资料便应运而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挑好资料后,老师们就开始按照资料进行教学了,在复习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也越错越多,老师需要补解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紧,很想挤点时间让学生看看教材,但又发现可能复习不完了。这样,就进入了对资料过度依赖的误区。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就在一轮复习课程中尝试了让学生复习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并进行小专题总结和训练的教学模式。他们通过再阅读,对以往所做过的习题和遇到的问题经过再反思,不仅突破了学生个体的学习瓶颈,解决了具有学生自我特征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构建,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因此,我们认识到复习课程应以教材为重点,适当的小专题和习题训练才是第一轮复习最有效的复习方法。
误区二:重模仿,轻理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今天的化学教学高考复习中,一些教师仍秉持着这一古训。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复制手段答出各类题目,自然就不惜将每种题型来个三百道,“不能理解也能仿”。这样,在化学复习教学中,将不再把学生知识的生成、对概念的理解放在首位,而是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模板,把学生的大脑置于模板中去铸造,一遍,两遍,三遍……在教育的功利面前,让学生遨游于题海,这是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的另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大量的重复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时间的宝贵性就显现出来,争分夺秒,两年学完三年的课程,不分早晚,没有假日地补课;不分深浅地练题;不管死活地延时。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本不再那么重要,以题型分析代替知识构建,以模型讲解代替课本复习,以复制模板代替知识理解,结果学生做了一遍又一遍,错了一次又一次,老师的哀叹也就一声又一声——“教育的悲哀”“90后娃娃的懒惰”。其实,一个对知识没有做出正确理解的人,你让他怎么去应用知识?一种僵化的模型,怎能不讓他在“变式”之后又成为“陌生”?
误区三:重训练,轻归纳
古语有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第一轮强调对考点的覆盖,曾有“地毯式轰炸”之说。为了让学生对每个考点“吃透”,以考点为引线,以五年或十年的高考题为对象,再加上“变式”、“升华”“训练”,这是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的又一教学模式。这种复习模式强调“考点全到位,题型全覆盖,训练题目全方位”。这种教学模式也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降、耗时增多。老师们在教学中常常要碰到学生“背”答案,而不知道“变通”的情况。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阅读和理解能力的下降,已把他们整成固定的模式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由于题目的训练抢占了过多的时间,因而,为了赶进度,就不得不把教师讲解这一块落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始终停留在感性层面和形式变化上。阅读不深入,看题不仔细,似是而非,套用形同而神不同的题目的答案。因此,训练和变式训练是必要的,但变式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提供解题的范本。因此,我们认为一轮复习中考点全覆盖是必要的,但题型全训练就没有必要了。适当减少训练,通过归纳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及其之间的一些基本技能,以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是解决时间不足的根本方法。
总之,高三一轮复习应该以教材为重点,将考点寓于教材的知识点中,适当的训练和必要的变式练习、老师的讲解与小专题归纳相结合,是提高高三一轮复习效率,保证复习质量的根本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第一职业高中)编辑/王超
【关键词】一轮复习 误区 将考点寓于教材 归纳总结
近年来,高三复习使用的资料越来越多,复习用书越编越厚,但高考成绩却越来越低。老师们常常抱怨说:“这些孩子越来越懒,学习能力一个年级不如一个年级”。然而,心理和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应该是越来越聪明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难道不是一个值得反思和研究的课题吗?笔者通过教育的实践和反思,认为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教师在教育功利面前,不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构建和概念的形成原理,而是过分注重模型的设计与训练,过分强调“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模式。下面,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误区一:重资料,轻教材
现在流行的高三复习模式不仅强调时间的长效性,更强调复习的轮次性、练习的数量性以及对考纲、高考重要知识点的重复训练性。在这种复习模式下,资料的选择就成了高三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选好和用好了一本资料,不仅覆盖了高考考点,更突出了训练的重点和数量,减少了老师的备课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岂不美哉?为了迎合老师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各种复习资料便应运而生。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在挑好资料后,老师们就开始按照资料进行教学了,在复习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发现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也越错越多,老师需要补解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紧,很想挤点时间让学生看看教材,但又发现可能复习不完了。这样,就进入了对资料过度依赖的误区。在发现这一问题后,我们就在一轮复习课程中尝试了让学生复习课本,对课本知识进行再认识并进行小专题总结和训练的教学模式。他们通过再阅读,对以往所做过的习题和遇到的问题经过再反思,不仅突破了学生个体的学习瓶颈,解决了具有学生自我特征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也使学生对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构建,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升华。因此,我们认识到复习课程应以教材为重点,适当的小专题和习题训练才是第一轮复习最有效的复习方法。
误区二:重模仿,轻理解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在今天的化学教学高考复习中,一些教师仍秉持着这一古训。因此,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复制手段答出各类题目,自然就不惜将每种题型来个三百道,“不能理解也能仿”。这样,在化学复习教学中,将不再把学生知识的生成、对概念的理解放在首位,而是将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模板,把学生的大脑置于模板中去铸造,一遍,两遍,三遍……在教育的功利面前,让学生遨游于题海,这是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的另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大量的重复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时间的宝贵性就显现出来,争分夺秒,两年学完三年的课程,不分早晚,没有假日地补课;不分深浅地练题;不管死活地延时。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课本不再那么重要,以题型分析代替知识构建,以模型讲解代替课本复习,以复制模板代替知识理解,结果学生做了一遍又一遍,错了一次又一次,老师的哀叹也就一声又一声——“教育的悲哀”“90后娃娃的懒惰”。其实,一个对知识没有做出正确理解的人,你让他怎么去应用知识?一种僵化的模型,怎能不讓他在“变式”之后又成为“陌生”?
误区三:重训练,轻归纳
古语有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第一轮强调对考点的覆盖,曾有“地毯式轰炸”之说。为了让学生对每个考点“吃透”,以考点为引线,以五年或十年的高考题为对象,再加上“变式”、“升华”“训练”,这是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的又一教学模式。这种复习模式强调“考点全到位,题型全覆盖,训练题目全方位”。这种教学模式也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下降、耗时增多。老师们在教学中常常要碰到学生“背”答案,而不知道“变通”的情况。这种情况的根源就在于阅读和理解能力的下降,已把他们整成固定的模式了。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由于题目的训练抢占了过多的时间,因而,为了赶进度,就不得不把教师讲解这一块落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不深入,始终停留在感性层面和形式变化上。阅读不深入,看题不仔细,似是而非,套用形同而神不同的题目的答案。因此,训练和变式训练是必要的,但变式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提供解题的范本。因此,我们认为一轮复习中考点全覆盖是必要的,但题型全训练就没有必要了。适当减少训练,通过归纳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及其之间的一些基本技能,以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是解决时间不足的根本方法。
总之,高三一轮复习应该以教材为重点,将考点寓于教材的知识点中,适当的训练和必要的变式练习、老师的讲解与小专题归纳相结合,是提高高三一轮复习效率,保证复习质量的根本方法。
(作者单位:河南省虞城县第一职业高中)编辑/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