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数学教学,既是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具备数学基础知识的素养;又是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这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应引起高度重视,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出题能力能有效的达到这个目的。而在我们苗侗地区,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地域的限制性,民族性的差异性,那么在这一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叫做让学生出题?
让学生出题,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设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拟定和公布题目。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
1、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任何题目,首先它要符合一定科学性,例如一个人步行速度,你不可能是100m/s;又或者是一个人的高度,你不可能说的负的多少米。所以对学生出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出题,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出题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如果学生自己都会出题了,那么他肯定也知道那些题目怎么解。我认为他的专业知识一定非常的扎实,而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
三、怎样培养学生出题能力?
对学生出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知识的准备阶段
高楼大厦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块砌成的,我的题目就是高楼大厦,而我们的知识点就是我们的砖块,所以知识点就是一个题目的基础,所以老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掌握记忆,让学生熟悉每个知识点。
方法分享:每个班的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把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列出来(一般每一节课只有两到三个),要求学生课后背下来,由小组长进行检查,而小组长由老师检查,并且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抽查,而一般的时候,这个知识要点又可以当作下一节课的引入。
2、知识的联系和探索阶段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联系的世界,例如几何和代数就是靠坐标系联系起来,又例如,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菱形可以和勾股定理结合来理解,而我们的很多题目就是根据这些联系来出题的。在课堂中,教师经常这样提醒学生,告诉学生一些知识点联系性,让学生自己慢慢的去探索。
3、数学思维的培养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数学思维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思维方式,它包含观察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协调能力等等。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出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
4、经典例题的剖析阶段
为什么要对经典例题剖析?经典例题能很好的体现了该节课的知识点,而很多题目是根据经典作变式得出的,虽然题目改变了,但是它所考点知识点、数学思想、解题思路等还没有改变。所以教师一定好对经典例题进行好好的剖析,再用变式进行巩固,让学生对该题目理解透彻,当然最好是能够达到把题目背下来。
5、模仿出题阶段
作为学生,开始肯定还没有达到自己自主出题的能力,所以先期的时候,教师运用一些变式引导学生模仿出题,模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变场景
例如船长水里航行改变成飞机在天上飞行;篮球比赛改变成排球比赛。
(2)改变数据
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个题目,至改变它的数据,从而变成一个新的题目。
(3)本末倒置
也就是说把题目的一个已知条件改变为问题,把问题变成已知,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叫本末倒置。
6、强化出题阶段
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后,很多学生肯定会模仿出题了,他们对一些基本的出题模式有了自己的心得,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一些高级的出题训练。
(1)知识点转移
例如线的关系与角的关系之间的转化,又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与高与中线之间的转化。也就是说题目中告诉你线的关系,其实不一定也是告诉你线的关系,有可能是想告诉你角的关系。这就是知识点转移。
(2)知识点衔接
知识点衔接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的衔接,这是一个从知识广度方面来出题,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对比。
(3)考点的加深
考点的加深,这主要是从出题的深度方面来讲,其实只要一个考点,但是出题人可以在该知识点进行挖掘,例如就像勾股定理,普通的考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那么加深一点出题方法是已知一边和其中两边之间的关系,求另外两边。
(4)设置陷阱
设置陷阱,顾名思义,也就是怎么坑考生。陷阱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条件干扰型,粗心大意型,条件隐藏型,思维定势型。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类型,作针对性的培训,例如粗心大意型,教师在讲题时,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点作重点强调,并告诉学生,就是因为你们经常错这里,所以出题人就把这里作为一个出题点。
7、学生出题阶段
当学生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那么学生在自己出题的路上也小有所成。那么首先教师可以设定好范围,限定好条件,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当然一定要保证题目有解;其次,运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活动的形式,交换解题目;最后,对学生所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我相信,经过了这些训练,学生的出题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出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1、按程序培养
在对学生的出题能力进行培养时,应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来,决不能心急求快。
2、不能舍本逐末
我們对学生进行出题能力的培养的初衷是什么?这个一定要弄清楚,决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而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成长。不能把一些学生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3、题目设计要求
第一,科学性原则。在培养学生设计题目时,要求题目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决不能出现人的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这样的题目。同时每个题目都要要求能解。
第二,艺术性原则。我们所设计的题目,决不能简单粗暴,要尽量体现题目的艺术感。
参考文献
[1]刘爱喜. “让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语文教学通讯,2014.
[2]陈岚.让学生出题——自主学习的一种尝试 [J].英语广场,2004.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叫做让学生出题?
让学生出题,就是根据老师的要求,在设定的范围内,让学生自己拟定和公布题目。
二、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
1、符合素质教育要求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任何题目,首先它要符合一定科学性,例如一个人步行速度,你不可能是100m/s;又或者是一个人的高度,你不可能说的负的多少米。所以对学生出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出题,是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出题的趣味性和艺术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如果学生自己都会出题了,那么他肯定也知道那些题目怎么解。我认为他的专业知识一定非常的扎实,而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成绩也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提高。
三、怎样培养学生出题能力?
对学生出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过程,我把这一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知识的准备阶段
高楼大厦是由一块一块的砖块砌成的,我的题目就是高楼大厦,而我们的知识点就是我们的砖块,所以知识点就是一个题目的基础,所以老师应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掌握记忆,让学生熟悉每个知识点。
方法分享:每个班的学生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小组长,在每一堂课结束后,把该节课的知识要点列出来(一般每一节课只有两到三个),要求学生课后背下来,由小组长进行检查,而小组长由老师检查,并且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抽查,而一般的时候,这个知识要点又可以当作下一节课的引入。
2、知识的联系和探索阶段
数学的世界是一个联系的世界,例如几何和代数就是靠坐标系联系起来,又例如,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菱形可以和勾股定理结合来理解,而我们的很多题目就是根据这些联系来出题的。在课堂中,教师经常这样提醒学生,告诉学生一些知识点联系性,让学生自己慢慢的去探索。
3、数学思维的培养阶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数学思维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思维方式,它包含观察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协调能力等等。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有助于对学生出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
4、经典例题的剖析阶段
为什么要对经典例题剖析?经典例题能很好的体现了该节课的知识点,而很多题目是根据经典作变式得出的,虽然题目改变了,但是它所考点知识点、数学思想、解题思路等还没有改变。所以教师一定好对经典例题进行好好的剖析,再用变式进行巩固,让学生对该题目理解透彻,当然最好是能够达到把题目背下来。
5、模仿出题阶段
作为学生,开始肯定还没有达到自己自主出题的能力,所以先期的时候,教师运用一些变式引导学生模仿出题,模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改变场景
例如船长水里航行改变成飞机在天上飞行;篮球比赛改变成排球比赛。
(2)改变数据
顾名思义,也就是一个题目,至改变它的数据,从而变成一个新的题目。
(3)本末倒置
也就是说把题目的一个已知条件改变为问题,把问题变成已知,从而得到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叫本末倒置。
6、强化出题阶段
经过一些基本的训练后,很多学生肯定会模仿出题了,他们对一些基本的出题模式有了自己的心得,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一些高级的出题训练。
(1)知识点转移
例如线的关系与角的关系之间的转化,又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中,角平分线与高与中线之间的转化。也就是说题目中告诉你线的关系,其实不一定也是告诉你线的关系,有可能是想告诉你角的关系。这就是知识点转移。
(2)知识点衔接
知识点衔接也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的衔接,这是一个从知识广度方面来出题,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知识点的联系和对比。
(3)考点的加深
考点的加深,这主要是从出题的深度方面来讲,其实只要一个考点,但是出题人可以在该知识点进行挖掘,例如就像勾股定理,普通的考法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那么加深一点出题方法是已知一边和其中两边之间的关系,求另外两边。
(4)设置陷阱
设置陷阱,顾名思义,也就是怎么坑考生。陷阱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条件干扰型,粗心大意型,条件隐藏型,思维定势型。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类型,作针对性的培训,例如粗心大意型,教师在讲题时,要对学生经常出错的点作重点强调,并告诉学生,就是因为你们经常错这里,所以出题人就把这里作为一个出题点。
7、学生出题阶段
当学生经历了以上几个阶段,那么学生在自己出题的路上也小有所成。那么首先教师可以设定好范围,限定好条件,引导学生自己出题,当然一定要保证题目有解;其次,运用学生自己出的题目,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以活动的形式,交换解题目;最后,对学生所出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我相信,经过了这些训练,学生的出题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出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1、按程序培养
在对学生的出题能力进行培养时,应按照程序一步一步的来,决不能心急求快。
2、不能舍本逐末
我們对学生进行出题能力的培养的初衷是什么?这个一定要弄清楚,决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出题能力而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学生自由快乐的成长。不能把一些学生不喜欢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3、题目设计要求
第一,科学性原则。在培养学生设计题目时,要求题目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决不能出现人的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这样的题目。同时每个题目都要要求能解。
第二,艺术性原则。我们所设计的题目,决不能简单粗暴,要尽量体现题目的艺术感。
参考文献
[1]刘爱喜. “让学生出题”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J].语文教学通讯,2014.
[2]陈岚.让学生出题——自主学习的一种尝试 [J].英语广场,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