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视角下《红楼梦》诗词英译赏析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 在1980年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标志着隐喻研究从修辞学转向认知学。这种转向不仅大大推动了隐喻研究的发展,也促进了隐喻的翻译研究。本文从语言学概念隐喻的视角,对《红楼梦》诗词英译本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发现,由于译者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对于概念隐喻的理解不尽相同,体现了汉英认知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概念隐喻;《红楼梦》;杨宪益译本;霍克斯译本
  【Abstract】In 1980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put forward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ir book Metaphors We Live By. Its publication symbolizes the shift of metaphor from rhetoric to cognitive research. This shift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 research, but also contributed to translation studies of metaphor. Based on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ranslation of poems in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is paper finds that some conceptual metaphors exist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some others exist only in Chinese due to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In doing so, this paper proves the universality and dissimilarity of Chinese metaphors and English metaphors.
  【Key words】conceptual metaphor; Dream of Red Mansions; Yang’s version; Hawkes’ version
  【作者簡介】姚小辉,安徽省外经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概念隐喻理论
  1.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George Lakoff 和Mark Johnson 在1980年合著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1999年合著《体验哲学-基于身体的心智及对西方思想的挑战》(Philosophy in the Flesh-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s to Western Thoughts) 一书(简称《体验哲学》),批判了在西方流行多年的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建立了一个全新的哲学理论,体验哲学(Embodied Philosophy).
  2.概念隐喻的界定。“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Lakkoff 和Johnson把隐喻看作是人类思维、行为和认知的一种方式,即概念隐喻。Lakoff 和Johnson指出:以语言学事实为基础,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
  二、《红楼梦》诗词英译本的概念隐喻
  情感是人类经验和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认知能够影响情感,反之亦然。情感分为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表达形式,本文侧重于研究后者。由于这些情感都是抽象的,所以在研究层面上通常通过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语言学家对情感隐喻作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来表达。英汉两种语言存在一些相同的概念隐喻概念,同时也反映出隐喻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经过分析,《红楼梦》中的爱情表达了三种隐喻概念,分别是“爱情是月”、“爱情是水”、和“爱情是鸳鸯”。
  1.爱情是月。束定芳在《认知语义学》中提到:“某些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可能很大,某些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可能很小,有些事物可能并不存在什么客观的相似性。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利用事物之间人们已感受到的相似性,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则将原来并不被以为其间存在着相似性的两个事物并置在一起,构成隐喻,从而使人们获得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识。
  《红楼梦》的诗词中多次出现月,体现了爱情是月这一概念隐喻。书中第一回“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杨宪益把“月下”译为 “by the moonlight”,将原来的“月”引申为“月光”,体现出月光中对爱人思念的意境。霍克斯将“月下”译为“underneath the moon”。在“蟾光(月光)”的翻译上,两人很一致,都改译为“月”即 “the moon”和 “bright orb”。杨宪益夫妇充分理解了“爱情是月”这一概念隐喻,意义表达较为完整。霍克斯对于这一概念隐喻的理解与中国人有所不同,体现了汉英认知隐喻的差异。
  2.爱情是水。书中第三十四回中,黛玉所作“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杨氏夫妇将“泪”译为 “tears”。霍克斯两个“泪”字译的不同,第一个直译为 “tears”,第二个译为 “foolish drops”, 不仅避免了重复,也传达了原文的审美意义。两个译本都是以泪水表达爱情的苦涩与伤感,体现了“爱情是水”这一概念隐喻。   3.爱情是鸳鸯。鸳鸯经常出现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爱情。把夫妻比作鸳鸯,最早出自唐代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中有“原作鸳鸯不羡仙”一句,歌颂了美好的爱情,以后一些文人竞相效仿。鸳鸯经常成双成对出现,还有人认为鸳鸯一旦称为配偶,便会陪伴对方一生,即使一方不幸死亡,另一方也不在寻觅新的配偶,而是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甚至用殉情的方式证明对配偶地忠贞。这正是人们理想中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因此,汉语中有“爱情是鸳鸯”这一概念隐喻,其中源域是“鸳鸯”,“目标域”是爱情。
  4.《红楼梦》诗词英译的方位隐喻。《红楼梦》诗词中多次出现了“地位高是上,地位低是下”这一概念隐喻。例如,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由于汉语中和英语中“地位高是上,地位低是下”这一概念隐喻是一致的,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都表达出了原文的意思。杨宪益将“比天高”和“下贱”译为“loftier than the sky”和“of low degree”, 倾向于保留原文的思想。霍克斯将其译为 “noble”和 “base-born”,西方读者更容易理解。兩个译本都体现了“地位高是上,地位低是下”这一概念隐喻,证明了中西方对于地位的方向性认知是相同的。
  三、总结
  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的理论,以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为例,对《红楼梦》中的诗词英译进行比较。《红楼梦》中出现了诸多概念隐喻,给翻译带来了挑战。研究发现,汉英概念隐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杨宪益夫妇的译文更好地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霍克斯的译文则有助于西方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Hawkes,D(1973).The Story of the Stone,Vols 1-5[M].London: Penguin Group.
  [2]Lakoff,G
其他文献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 is Joyce’s autobiographical novel based on the first twenty years of his life, set in Dubli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Dedalus rebels against what he sees as th
【摘要】典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诗词、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颇高,一直是翻译的难点。  【关键词】典故英译 《西厢记》  引言  自翻译研究开启“文化转向”以来,所关注的重点从单纯的语言问题延伸到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视野当中,翻译研究开始转向语境、历史和文化等影响整个过程的操控因素。而文化典故,因其蕴涵着深层文化蕴意,在翻译过程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  一、典故翻译  典故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
【摘要】 英语对于中国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难,英语写作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更好的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在普通话题作文教学的基础上,本人开拓出一层层的写作辅导,让学生从害怕写作,到有想法去写;从混乱的行文到条理清晰结构清楚,时态人称正确;从词汇贫乏拼写错误一大堆到用词恰当无误。  【关键词】英语作文 分层次辅导  一、问题的提出  听说读写,“写”是最后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作有助
【摘要】风筝这一意象作为重要的线索贯穿了这部文学作品,对其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升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是使得该文学作品多重的主题最终得以点连成线,线又成面的关键,是升华作品主题的集结点。  【关键词】风筝 意象 象征 战争  引言  《追风筝的人》是当代著名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作者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跨越20多年的故事,从社会层面,因种族不同而遭受到的歧视,到不稳定的时代背景再
【摘要】“互联网 ”视域下,多模态教学为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高校英语教师可以收集和整理网络上丰富的影音、图片、文档等多种模态资源,借助多媒体平台向学习者讲授词汇所涵盖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行业知识以及学术知识,从真正意义上扩展学习者词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提高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英语词汇;多模态教学  【作者简介】李慧(1988.
【摘要】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语言服务行业的发展,也革新了翻译模式。本文从翻译项目管理对当代语言服务产业的重要性出发,基于对PACTE翻译能力模型的分析和再思考,指出培养职业化的翻译管理人才的重要意义,并据此对高校职业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翻译项目管理;PACTE能力模型;MTI人才培养  【Abstract】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
【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越发广泛,不仅有效促进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也推动了时代的进步。在此形势下,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也应随之一同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英语写作课堂注入鲜活元素,使高职学生都能够愿意开展英语写作学习,并不断提升自身英语写作能力,从而使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英语写作能够凸显出价值。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下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分析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
【摘要】在新时代改革强军、科技强军背景下,为培养军校学员的国防语言素养,满足其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真正适应军队发展和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需求的、懂英语、会打仗、高素质新型人才。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突出英语教学的军事特色,提升军事英语教学的地位,构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具备适应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和贴近未来战场的军事外语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并交流军事信息,是新型人才的重要素质。也是强化军事
【摘要】合理利用和创造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环境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能力是一种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网络等是教师可获得的资源,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主动地去创造有用的资源。  【关键词】英语;教师;可用资源;隐藏资源  【作者简介】朱晓卿,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教学资源是指构成教学活动各要素以及实施教学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它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被利
【摘要】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更加积极地扮演多重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借助计算机网络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学习者,逐步转变为新模式下的自主学习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积极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又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根据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实际现状分析,无论是课前、课后还是课堂教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