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想要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就要重视对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阐述了化学高阶思维能力的内涵,其次研究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化学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简称HOTS)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认知学习活动时产生的较高认知程度的一种实践能力,而要界定“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即是以化学特色为着力点进行详细解读。化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党的教育思想与方针,分别从五大方面落实了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2.1问题质量化
知识问题化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前提,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过程是将问题与知识有意义建构的过程,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要具备真实复杂性、阶梯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种类型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和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电解池教学中提出递进性问题:“通电前 Cu C12溶液中存在什么微粒? 通电后,移向阴、阳两极的微粒有哪些?预测哪些微粒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观察阴、阳两极实验现象,阴、阳两极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为什么没有放电?”在追问学生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随着逻辑关系,逐步揭开电解原理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分析、推理出知识的本质过程中,将知识串联起来,学生思维迈入“关联”“转换”“评价”等高阶思维,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伴有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主动性建构,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由此可见,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求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在真实情境中,将问题质量化。
2.2 加强合作互助互评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得到教师和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教学改革最成功的表现,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今在很多国家实现了应用。在互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实验或者讨论时,小组学习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消化,还增强了团队与合作意识。小组开展实验时,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来分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自我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我。希望通过小组学习来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解决问题以后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有组内评价、班级内评价。通过认真的思考,同时在不断地互动下,课堂学习氛围更加高涨,学生也会通过小组互评进而提升个人高阶思维能力。
2.3 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或者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就被确定。
创设情境(真实):创设贴近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境,可以是生活、生产、化学史等。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思维是从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问题解决的过程。
确定问题(设置“锚”):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解决过程通常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激发和培养思维的关键活动。从创设的情境中,确定问题,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此环节确定的问题就是抛出的“锚”。抛出的“锚”符合学生已有的化学认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化学问题。如原电池教学中确定的问题是为什么伏打电堆没有被应用于生产生活?将其转化为“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这一具体化学问题。
自主/协作学习:呈现资料、化学实验数据等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以及同伴的协作实现认知的同化或顺应。教师的作用是开发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思维和指导学生学习。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化学抛锚式课堂,更加强调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探究包括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观察、预测、推理分析、设计验证、归纳评价。如在电解原理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电解氯化铜产物,教师充当引导作用,學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进行预测,同伴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再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推测出实验产物进行补充、修正,归纳出放电存在的先后顺序,加深每个学生对电解池原理及放电顺序的理解。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思维得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解决问题(消除“锚”):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中,解决解放桥锈蚀问题,需要逐步弄清解放桥锈蚀的原因和解放桥防护的方法两个子问题。通过创设的真实情境,确定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锚”),将问题转化为几个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讨论逐步解决问题,完成认知结构的完善,知识的建构,实现教学目标。
3结束语
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者和榜样示范者,只有教师具有高阶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会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创设真实、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汤小梅. 化学教学中高阶思维训练拓展设计[J]. 化学教学,2017(08):21-24.
[2].张蓉,都海英.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联席教学”探索——以“原电池”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2019(51):53-55.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1化学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简称HOTS)是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分析、评价、创造等认知学习活动时产生的较高认知程度的一种实践能力,而要界定“化学高阶思维能力”即是以化学特色为着力点进行详细解读。化学新课程标准根据党的教育思想与方针,分别从五大方面落实了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
2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2.1问题质量化
知识问题化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前提,高阶思维能力发展过程是将问题与知识有意义建构的过程,指向高阶思维能力的问题要具备真实复杂性、阶梯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种类型的问题更容易引发和促进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电解池教学中提出递进性问题:“通电前 Cu C12溶液中存在什么微粒? 通电后,移向阴、阳两极的微粒有哪些?预测哪些微粒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观察阴、阳两极实验现象,阴、阳两极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物是什么?溶液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为什么没有放电?”在追问学生过程中,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随着逻辑关系,逐步揭开电解原理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分析、推理出知识的本质过程中,将知识串联起来,学生思维迈入“关联”“转换”“评价”等高阶思维,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伴有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主动性建构,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由此可见,通过问题解决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问题求解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在真实情境中,将问题质量化。
2.2 加强合作互助互评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得到教师和教育领域的普遍认可,这也是教学改革最成功的表现,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如今在很多国家实现了应用。在互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在进行实验或者讨论时,小组学习实现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的消化,还增强了团队与合作意识。小组开展实验时,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来分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在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自我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我。希望通过小组学习来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解决问题以后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有组内评价、班级内评价。通过认真的思考,同时在不断地互动下,课堂学习氛围更加高涨,学生也会通过小组互评进而提升个人高阶思维能力。
2.3 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
抛锚式教学模式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或者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就被确定。
创设情境(真实):创设贴近教学内容的真实情境,可以是生活、生产、化学史等。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思维的过程,思维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思维是从创设的真实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即问题解决的过程。
确定问题(设置“锚”):抛锚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解决为目的,思维始于问题,问题解决过程通常是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激发和培养思维的关键活动。从创设的情境中,确定问题,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此环节确定的问题就是抛出的“锚”。抛出的“锚”符合学生已有的化学认知,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化学问题。如原电池教学中确定的问题是为什么伏打电堆没有被应用于生产生活?将其转化为“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这一具体化学问题。
自主/协作学习:呈现资料、化学实验数据等解决问题的相关线索,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以及同伴的协作实现认知的同化或顺应。教师的作用是开发学生潜能、启发学生思维和指导学生学习。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化学抛锚式课堂,更加强调实验探究、证据推理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探究包括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观察、预测、推理分析、设计验证、归纳评价。如在电解原理教学中,让学生探究电解氯化铜产物,教师充当引导作用,學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进行预测,同伴之间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再通过自主观察实验,推测出实验产物进行补充、修正,归纳出放电存在的先后顺序,加深每个学生对电解池原理及放电顺序的理解。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思维得到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锻炼。
解决问题(消除“锚”):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学中,解决解放桥锈蚀问题,需要逐步弄清解放桥锈蚀的原因和解放桥防护的方法两个子问题。通过创设的真实情境,确定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锚”),将问题转化为几个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讨论逐步解决问题,完成认知结构的完善,知识的建构,实现教学目标。
3结束语
教师是学生的传道授业者和榜样示范者,只有教师具有高阶思维能力,才有可能会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多创设真实、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汤小梅. 化学教学中高阶思维训练拓展设计[J]. 化学教学,2017(08):21-24.
[2].张蓉,都海英. 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联席教学”探索——以“原电池”教学为例[J]. 江苏教育,2019(51):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