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1999年各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扩招,就业问题出现了新的形势,大学毕业生难就业成为各高校的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学生就业,高校就业中心的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毕业分配手续办理转为针对性的职业指导。但目前许多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只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进行一些指导,这这种“抱佛脚”指导方式,根本起不到职业生涯辅导和职业咨询指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笔者拟从职业指导师的目的、现状等,结合就业形势,提出职业指导师对促进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指导师;就业困难;就业质量
高校建立了职业指导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找工作能力,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促进学校的就业率。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指导师的目前情况
高校职业指导师大部分是由就业工作办公室的老师担任,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靠自己学习和岗位培训与经验积累的。但调查发现,专职职业指导师由于个人主观和工作环境因素,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就业形势日趋复杂,职业指导师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有:
(一)没有科班出身的职业指导师
职业指导是一个多学科支撑的交叉学科,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有关职业指导的专业方向,因此从事职业指导师工作的人极少有专业相关背景。调查发现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结构多种多样,其中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较多,而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和创业实践背景的老师比例却不足10%,其他如心理学、咨询学、法学等更少,使得职业指导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且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
根据美国高校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的在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200计算。我国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00万人,高校职业指导是人数需要300万人,而我国各高校面所配人员远远不足。
(三)职业指导师基本素质状况有待改进
《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基本都实行了职业指导师制度,大力推进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面向大学生先后开设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引进《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材,组织“职业规划大赛”,依托学生职协开展职业规划活动等形式展开职业指导。但指导老师的咨询指导能力、心理辅导技能、社会形势的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亟待提高
二、当前的就业形势
1、全球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就业形势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新兴经济体通胀难下高位,发达国家失业率不断攀升……金融风暴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这样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提供7亿多个工作岗位,对中国政府来说是极其艰难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任务。
2、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自2003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毕业生达600万人。往届待业的大学生在逐年增加,与应届毕业生一起,就业大军逐年增加,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就业招聘市场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3、高学历、低学历毕业生和社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
大学毕业生学历越高的就业定位就越高,一般都是“白领”、“金领”等。但我国目前的产业情况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而“白领”、“金领”岗位的岗位毕竟是稀缺,且正是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也是大学毕业生们最大的缺点。并且剩余劳动力群体的数量不在少数,他是大学毕业生的数十倍,数百倍。
三、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几点思考
在当前的环境下,高校为更好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传统的指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了。而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因此要使学生更好的就业,职业指导师应更多的思考,职业指导工作除传统的毕业前指导,定期的职业指导课外,应制定更系统、完整的指导模式,把职业指导工作在时间上进行恰当的安排,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职业指导师的工作应该是周期性的跟踪指导。
首先,指导工作应从入校就开始。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俗称就业。因此为了更好的就业,在进校开始就应该建立职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
其次,职业指导师应在大学期间跟踪指导,及时调整指导方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大学一读就是4年,进校时拟定的规划就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应此职业指导师的跟踪指导就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规划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规划方案。比如,前几年社会考会计上岗证的人少,不少学生考出上岗证就能找到一份会计工作,而现在持有上岗证的人多了,为了提高竞争力,就应该建议学生加重证书的含金量,如尽早考出初级会计师。
第三,社会实践必不可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那么职业指导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进行实践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就业意识,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工作。这样也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时间,提高就业成功率。
第四,应聘细节应该予以指导。临近毕业,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学生已经拥有了各项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如何引导到学生顺利的过度到工作岗位上呢?这就需要在找工作的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试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功就业率。职业指导师应针对应聘的技巧进行指导,如对笔试技巧、面试装扮、简历制作、言谈举止等开展讲座,并进行模拟招聘,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
最后,毕业后的跟踪指导要做好。刚进入社会比较盲目,缺乏自信心,每遇到一个就业机会,心里没有把握,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可以吗?”“我能行吗?”没有试一试的勇气意志薄弱,心里承受能力不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进入社会,一旦遇到挫折,就悲觀失望,缺乏感知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心里承受不了,觉得伤了自尊,没了自信,打不起精神,又重新缩回到了安乐家,缺乏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般学生毕业了,就和学校脱离了关系,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较快的提高职业技能,学生在心里也会觉得母校始终是关心他们的成长的,心里由生感激和自豪,这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如果学生发展好了,受益的也是学校。
因此,在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师的工作重要而有意义。为使学生成功就业,提高就业率,就需要因时的制定全面的、系统的指导模式。在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当今,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加之待业人数,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各高校在建立职业指导师制度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的时候,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方伟 《北大一北森职业规划丛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苏文平 《赢在第四起跑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职业指导师;就业困难;就业质量
高校建立了职业指导师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找工作能力,提供全方位的、专业的、个性化的服务,促进学校的就业率。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管理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指导师的目前情况
高校职业指导师大部分是由就业工作办公室的老师担任,职业指导的专业知识主要是靠自己学习和岗位培训与经验积累的。但调查发现,专职职业指导师由于个人主观和工作环境因素,且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就业形势日趋复杂,职业指导师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有:
(一)没有科班出身的职业指导师
职业指导是一个多学科支撑的交叉学科,我国目前还没有设立有关职业指导的专业方向,因此从事职业指导师工作的人极少有专业相关背景。调查发现高校职业指导师的专业结构多种多样,其中具有管理类专业背景的较多,而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和创业实践背景的老师比例却不足10%,其他如心理学、咨询学、法学等更少,使得职业指导师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且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二)专职职业指导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
根据美国高校大学生生涯服务中心的在职人员与学生的比例约为1∶200计算。我国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00万人,高校职业指导是人数需要300万人,而我国各高校面所配人员远远不足。
(三)职业指导师基本素质状况有待改进
《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应为毕业生、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各高校基本都实行了职业指导师制度,大力推进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各高校面向大学生先后开设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引进《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教材,组织“职业规划大赛”,依托学生职协开展职业规划活动等形式展开职业指导。但指导老师的咨询指导能力、心理辅导技能、社会形势的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亟待提高
二、当前的就业形势
1、全球经济形势直接影响着就业形势
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新兴经济体通胀难下高位,发达国家失业率不断攀升……金融风暴影响的严重性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都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这样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提供7亿多个工作岗位,对中国政府来说是极其艰难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一个任务。
2、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多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自2003年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全国毕业生达600万人。往届待业的大学生在逐年增加,与应届毕业生一起,就业大军逐年增加,加上信息不对称,使得就业招聘市场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
3、高学历、低学历毕业生和社会剩余劳动力的矛盾
大学毕业生学历越高的就业定位就越高,一般都是“白领”、“金领”等。但我国目前的产业情况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就业岗位,而“白领”、“金领”岗位的岗位毕竟是稀缺,且正是大学毕业生所缺乏的,也是大学毕业生们最大的缺点。并且剩余劳动力群体的数量不在少数,他是大学毕业生的数十倍,数百倍。
三、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几点思考
在当前的环境下,高校为更好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工作,传统的指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了。而应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提高就业率,提升就业质量。因此要使学生更好的就业,职业指导师应更多的思考,职业指导工作除传统的毕业前指导,定期的职业指导课外,应制定更系统、完整的指导模式,把职业指导工作在时间上进行恰当的安排,循序渐进的进行指导,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所以职业指导师的工作应该是周期性的跟踪指导。
首先,指导工作应从入校就开始。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读大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俗称就业。因此为了更好的就业,在进校开始就应该建立职业目标,进行职业规划。
其次,职业指导师应在大学期间跟踪指导,及时调整指导方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大学一读就是4年,进校时拟定的规划就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应此职业指导师的跟踪指导就非常必要,一方面可以督促和检查学生的规划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规划方案。比如,前几年社会考会计上岗证的人少,不少学生考出上岗证就能找到一份会计工作,而现在持有上岗证的人多了,为了提高竞争力,就应该建议学生加重证书的含金量,如尽早考出初级会计师。
第三,社会实践必不可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法。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大学期间学生应该多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那么职业指导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进行实践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建立就业意识,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工作。这样也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时间,提高就业成功率。
第四,应聘细节应该予以指导。临近毕业,各项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学生已经拥有了各项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但是如何引导到学生顺利的过度到工作岗位上呢?这就需要在找工作的环节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各种面试的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功就业率。职业指导师应针对应聘的技巧进行指导,如对笔试技巧、面试装扮、简历制作、言谈举止等开展讲座,并进行模拟招聘,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帮助他们顺利的走向工作岗位。
最后,毕业后的跟踪指导要做好。刚进入社会比较盲目,缺乏自信心,每遇到一个就业机会,心里没有把握,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可以吗?”“我能行吗?”没有试一试的勇气意志薄弱,心里承受能力不强。过惯了安逸的生活,进入社会,一旦遇到挫折,就悲觀失望,缺乏感知能力,理性分析能力,心里承受不了,觉得伤了自尊,没了自信,打不起精神,又重新缩回到了安乐家,缺乏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一般学生毕业了,就和学校脱离了关系,其实这是得不偿失的。进行跟踪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岗位,较快的提高职业技能,学生在心里也会觉得母校始终是关心他们的成长的,心里由生感激和自豪,这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如果学生发展好了,受益的也是学校。
因此,在就业工作中,职业指导师的工作重要而有意义。为使学生成功就业,提高就业率,就需要因时的制定全面的、系统的指导模式。在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当今,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多,加之待业人数,就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各高校在建立职业指导师制度帮助学生成功就业的时候,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方伟 《北大一北森职业规划丛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苏文平 《赢在第四起跑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