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教育中的礼仪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重视”礼“的教育和建设是中国人的传统,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注重礼仪教育的传统并未过时,学校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开展礼仪教育有着特殊的必要性。
  【关键词】礼仪 礼仪教育 学校
  
  1.礼仪教育的内涵
  
  何谓“礼仪“?字典上解释说:礼,是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是指人的容貌、举止。从这个概念的界定中我们明白,礼仪具有道德性、社会性,是道德修养的外化形式。
  文明礼仪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不学礼法,无法立身立业或无法做人。一个人的言语、行为是不是符合礼仪要求,对于在社会上的立身处事关系很大。日常礼仪有举止礼仪、服饰礼仪、餐饮礼仪、谈吐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礼仪、涉外礼仪、礼仪与自身素质修养等。
  
  2.职业学校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是人外在的形象,也是内在气质的表现。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据相关资料调查显示: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逐年呈上升趋势,这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在校教育的效果有关。文明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懂文明知礼仪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礼貌问题,更展现了青少年深厚的文明涵养。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中存在“无礼”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个别同学在礼貌谦让、尊老爱幼方面意识淡薄,文明习惯差;有的同学脾气暴躁,言行粗野;有的同学着装出位,标新立异,形象和学生身份不符;有些出身农村家庭的学生,生活铺张浪费,甚至采用欺骗或要挟的手段向家里要钱。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先教做人”。学生对礼仪的重视与否归根结底在于学校的教育、家庭的熏陶和社会的影响。学校是育人的阵地,首先要营造一个“重礼仪,讲文明”的良好氛围,抵制不良风气的蔓延。
  
  3.开展礼仪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处理好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关系
  中国有句古語:“知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既不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而必须从已有的现实出发,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换句话说,赋予“老”传统以“新”意,做到“古为今用”。在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传统礼仪文化的基本精神做出现代诠释,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礼仪文化的内涵是极为有益的。
  中国传统礼仪,一方面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如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等级观念和以“三从四德”为中心的男尊女卑观念,同社会主义民主观念与平等观念格格不入,这是应当剔除的;另一方面也有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因素,如中和、辞让、诚信、敬老、尊师等观念。中国的礼及其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当今礼仪的教育,应当是对于古今中外礼与礼的教育精华加以新的整合,包括理念、教材、模式、途径、方法等等,都必须有新的创造。
  3.2正确处理礼仪教育过程中的知行统一
  礼仪教育不以行为为中心,而应以人为中心,重在培养人格。礼的教育,不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训练,而应着重内在意识的培养。孔孟儒家的中心思想是“礼”与“仁”,“内仁外礼”,“仁”是“爱”,“仁者爱人”。“礼”的内在精神是“情”、是“爱”、是“敬”,是人格的“尊严”。养仁心以修礼仪,内外互化,人才能成为一个文明人。
  目前很多学校开展的礼仪教育停留在礼仪训练的层面上,多是一种行为的训练,很少进行礼仪人格的教育,所以学生从根本上还是不懂得“礼”。
  总之,礼的教育要从“行为”开始,但不停留在“行为”的层面,要坚持外在行为训练与内在人格培养的辩证统一。礼的教育过程,是从外在到内在、再到外在递进反复循环的过程。是在主体参与、人际互动中“内化”与“外化”的过程。是知中行、行中悟、悟中从的自我修炼的过程。是通过“家礼”、“校礼”、与社会公共“礼仪”等多维立体互动的教育过程。
  3.3正确处理礼仪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在礼仪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个问题的争论最大,那就是“礼仪究竟是不是德育”。文明礼仪是一个人教育程度和素质高低的标尺,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文化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中国的礼仪并不是一种表面的形式,而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儒道释为核心文化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中国传统道德强调:“仁、义、礼、智、信”,2001年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字基本道德规范中,也把“明礼”作为基本道德规范和人们相互交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所以,礼仪是传统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如果一个人缺乏自尊尊人、平等待人的基本道德素质,就不可能自觉遵守礼仪规范。反过来说,自觉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貌举止总是伴随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长期积累的道德素养。学校可以把礼仪教育作为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切入口,广泛开展礼仪教育,不断促进德育教育。
  
  4.开展礼仪教育的方式
  
  4.1建设学校的礼仪环境
  从学生每一天进学校,见到老师、同学、客人要问候,升国旗、唱国歌,进教室、上操场、进饭厅,入礼堂等,整个校园空间都有礼的教育。这需要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礼仪规范和实施方案。学校的礼仪规范,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而是培养学生的礼仪人格和礼仪的行为习惯,使之成为明礼、守礼、有礼的新人。
  4.2在师生互动中建设
  师生之间“礼”的背后,是互爱互敬,尊师爱生。教师的爱是崇高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学生对教师的爱是一种超越对父母的爱,“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至“程门立雪”尊敬老师。师生之礼,是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中心环节。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少则9年,多则16年,在如此之长的时空中,师生之礼贯穿始终,熏陶渐染、日久天长所培养的礼仪人格将终身受益。从一定意义上讲,学校礼仪教育,为提升整个国民礼仪素质奠定基础,而师生之礼又是学校礼仪教育的核心。师生“礼”的互动,不仅有利提升教师的文明素质,建设校园文明,而且通过学生牵动了家长,进而影响到社会。一个国家只要维持尊师之礼,整个社会的礼仪建设就会有坚实的根基。在当今的时代,全社会的尊师之礼,取决于学校教育本身的尊严,不能自甘堕落和腐败,更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尊严。
  4.3注重学科渗透
  课堂是培养学生礼仪习惯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间和空间。每位教师常常把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的礼仪教育。教师的礼仪教育不仅是礼仪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礼仪的重要性和强化礼仪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帮助学生用“贯通古今,融会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的观点和方法,掌握现代的、传统钓礼仪。
  4.4形成家校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社会教育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学生的成长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要取得整体效应,就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形成合力。做到教育原则一致,内容互补,时空充实。如果双休日因家长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行为就等于五天在校的教育落空。因此,学校在开展礼仪教育中,应动员家长参与,明确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目的、要求。家庭对孩子的礼仪有哪些规范要求,从而自觉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通过家校联系,家长也能懂得良好的礼仪行为养成,对学生健康成长、未来走向社会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听和说的关系探讨,充分利用教材,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提高听力能力。   关键词:口语 听力    听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根里费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的研究表明:听占整个语言交流活动总量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Krashen 曾说:“当你教人说话时,不必教他如何说,而只要给他可理解的输入。”他在论述输
[摘 要]:积极使用电教媒体并把握好实验实训教学课堂结构,在合适的环节中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可显著提高实验实训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教媒体 职教教学 实验实训教学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人才,让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因此,实验、实训教学可以称之为职教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电教媒体的运用是实验、实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一、电教媒
【摘要】历史上中国宗教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曲折,本文主要从中国宗教的发展来阐述中国宗教的两个特征。  【关键词】内地宗教 特征    回首历史,中国宗教的特征有不少。以爱国为荣、从未出现过全国性的政教合一、以“和合”为贵、以伦理为重等。这里只谈两点。中国一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使中国内地宗教凸显出“洋教”特征,而“半封建”则使中国宗教凸显出“封建宗法性”特征。  大家知道,中国以血缘关
摘要:作为一年级的英语老师,我们就要科学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将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效结合,指导孩子们轻松学习英语,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学习策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英语教学;兴趣培养;学习策略     英语像我们的汉语一样,能够描述丰富多彩的世界,表达各种各样的思想。学习英语可以像堆积木、玩具汽车、布娃娃、拼图
由于“创设教学情境”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紧密联系,因而成为新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语。怎样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广大教师仍然有一定得困惑和迷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从而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  教学情境就其广义来说,是指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从狭义来说,则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
中学阶段地理教学学生并不重视,缺乏动力,学习兴趣不浓,对地理课程缺乏求知欲的学习态度,各方面都在预测其发展趋势和特点。我们地理教育将面临什么问题,地理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应如何转变观念以投身改革的实践,有必要做一番认真地思考。  一.教育职能的转变,重视地理教学目标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模拟情景训练、培养其合作与竞争意识为主线,同时抓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使其保持浓郁的学习兴
在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主要是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问题。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一、在教学切入点中创新   这个切入点就是课文的人文因素与学生思想情感的共
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这句话说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师所面对的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差异更是明显。由于先天因素尤其是后天所处的区位、家庭、学校、老师等因素影响,造成了每个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方法、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如果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认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错误思想势必会造成教学方法陈旧、单一,会出现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
分析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可以看出,新课标卷下的高考,更侧重于能力和历史思维的考查。试题虽然是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呈现,但几乎没有对教材内容的直接考核,更多的是运用了图文材料、史学观点、名人言论、影视资料等,通过创设新情境新问题,来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和诠释历史的能力,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阐释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势之一了。2011年全国卷12道历史选择题中,
【摘 要】为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采用“四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果。“四环节”是指“活动主题的确立、活动目标的制定、实践活动的实施、活动效果与评价”。本文以《校园绿化》为例具体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全过程。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 “四环节” 教学模式  《综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