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影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微影视作为引人注意的一部分,与其他影视作品的美学特征存在区别。文本通过受众范围广、对“实”的追求高、剧情要求高、传递民族精神,四个方面对中国微影视美学特征初探进行了讨论,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虚实相间;中国微影视;美学特征
引言
随着微影视的不断发展,虽然其内容范围较广,但缺乏完善的规范制度,导致部分微影视的质量不高,为了能够明确微影视的界定方法,需要对其美学特征进行整理,了解其与影视作品的差别。另外,随着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微影视作品大部分注重美感的塑造,但中国微影视的美学特征也值得人们探究。
一、受众范围广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受众范围广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摄像设备价格不高,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不需要应用专业的拍摄设备,降低了拍摄门槛,在制作的過程中,人们在拍摄之后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就能成为微影视作品,但由于微影视作品的标准还不够完善,进而微影视作品的时长、画面、音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而其具有受众范围广的特征。第二,由于微影视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发行渠道不同,大部分为影视作品的发行渠道为网络,由于其发行方式较少,检查人员对微影视作品的审查较宽,进而其受众范围较广。另外,由于微影视相关的管理不够完善,部分拍摄人员不够专业,拍摄的内容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需求,使中国微影视美学具有受众范围广的特点。
二、对“实”的追求高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对“实”的追求高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微影视能够反应出时代的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倾向,传统的影视作品中,拍摄人员应用虚与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艺术展现,但微影视在中,更加注重“实”,例如:微影视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如《人间喜剧》,作者从生活细节战展开故事,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时代特征[1]。第二,大部分微影视作品在进行故事表达时,使用叙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作品较为丰满,观众在观看时,能够准确的了解故事的发展,使作品具有“实”的特征,例如:《老男孩》微影视中,除了合理的景物镜头之外,几乎没有空镜头,这样的拍摄方法使作品较“满”。另外,由于微影视对剧情合理性较高,进而大部分微影视减少了具有冲突性的剧情,但部分影视作品为了能够丰富艺术表达形式,使用了由“实”转“虚”,的方法,使中国微影视美学具有一定的特征。
三、剧情要求高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对剧情要求高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微影视对细节的要求较高,但时间较短,为了能够将剧情表达清楚,需要在其中增加旁白、插叙等表现方法,使观众能够了解剧情。但传统的旁白是服务于剧情的,但微影视是服务于角色的,并需要推动剧情进一步发展,例如:《万万没想到》属于连续微影视,其一集时长为6分钟左右,在这一时间内,需要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使观众能够对剧情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其中加入了大量旁白,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2]。第二,部分微影视在故事情节转换时,没有进行过渡,大部分影片使用镜头跳转、插叙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但使用这样的方法更能展示出人物变化,节省拍摄时间。另外,大部分微影视使用转虚成实的方法进行拍摄,能够将故事情节变化进行诠释,并将时代精神带入其中,达到引起观众共鸣的效果,提高剧情合理性。
四、传递民族精神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传递民族精神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微影视作品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微影视作品注重意境,设计具有古典美学特征的画面,并达到烘托人物情感的目的。部分微影视在拍摄的过程中注重情感基调,在表现人物情感时,营造象征氛围,向观众传递这一情感。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影视作者在作品中传递民族文化,通过人物、画面等方面传播美学,使观众能够在观看时感受民族文化,促进中国微影视进一步发展。另外,随着中国微影视的不断发展,许多优秀的微影视作品流传到国外,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发扬中华文化,需要在拍摄的过程中营造具有东方特色的氛围,丰富人物性格,使其具有中国微影视的特点,使国外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发挥出中国微影视美学传递民族精神的特征。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微影视的推出后,由于其与影视作品存在差异,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利用美学原理,能够提高微视频的传达效果,提高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微影视作品质量。另外,在拍摄微影视作品时,其利用“虚”、“实”的方法突出作品的含义,使其与影视具有一定的区别,使其具有一定的特征,促进微影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鲁立.梅尔维尔影视美学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6(19):150.
[2]程立雪.浅析梅尔维尔影视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3(10):186.
作者简介
辛文瑾(1987),女,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单位: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关键词:虚实相间;中国微影视;美学特征
引言
随着微影视的不断发展,虽然其内容范围较广,但缺乏完善的规范制度,导致部分微影视的质量不高,为了能够明确微影视的界定方法,需要对其美学特征进行整理,了解其与影视作品的差别。另外,随着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微影视作品大部分注重美感的塑造,但中国微影视的美学特征也值得人们探究。
一、受众范围广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受众范围广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清摄像设备价格不高,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不需要应用专业的拍摄设备,降低了拍摄门槛,在制作的過程中,人们在拍摄之后需要进行后期加工,就能成为微影视作品,但由于微影视作品的标准还不够完善,进而微影视作品的时长、画面、音效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而其具有受众范围广的特征。第二,由于微影视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发行渠道不同,大部分为影视作品的发行渠道为网络,由于其发行方式较少,检查人员对微影视作品的审查较宽,进而其受众范围较广。另外,由于微影视相关的管理不够完善,部分拍摄人员不够专业,拍摄的内容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的需求,使中国微影视美学具有受众范围广的特点。
二、对“实”的追求高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对“实”的追求高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微影视能够反应出时代的特征,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倾向,传统的影视作品中,拍摄人员应用虚与实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艺术展现,但微影视在中,更加注重“实”,例如:微影视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纪实性,如《人间喜剧》,作者从生活细节战展开故事,并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时代特征[1]。第二,大部分微影视作品在进行故事表达时,使用叙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使作品较为丰满,观众在观看时,能够准确的了解故事的发展,使作品具有“实”的特征,例如:《老男孩》微影视中,除了合理的景物镜头之外,几乎没有空镜头,这样的拍摄方法使作品较“满”。另外,由于微影视对剧情合理性较高,进而大部分微影视减少了具有冲突性的剧情,但部分影视作品为了能够丰富艺术表达形式,使用了由“实”转“虚”,的方法,使中国微影视美学具有一定的特征。
三、剧情要求高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对剧情要求高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由于微影视对细节的要求较高,但时间较短,为了能够将剧情表达清楚,需要在其中增加旁白、插叙等表现方法,使观众能够了解剧情。但传统的旁白是服务于剧情的,但微影视是服务于角色的,并需要推动剧情进一步发展,例如:《万万没想到》属于连续微影视,其一集时长为6分钟左右,在这一时间内,需要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为了使观众能够对剧情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其中加入了大量旁白,使人物性格更加丰满[2]。第二,部分微影视在故事情节转换时,没有进行过渡,大部分影片使用镜头跳转、插叙的方式表达故事情节,但使用这样的方法更能展示出人物变化,节省拍摄时间。另外,大部分微影视使用转虚成实的方法进行拍摄,能够将故事情节变化进行诠释,并将时代精神带入其中,达到引起观众共鸣的效果,提高剧情合理性。
四、传递民族精神
中国微影视美学存在传递民族精神的特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了解,第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微影视作品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部分微影视作品注重意境,设计具有古典美学特征的画面,并达到烘托人物情感的目的。部分微影视在拍摄的过程中注重情感基调,在表现人物情感时,营造象征氛围,向观众传递这一情感。第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微影视作者在作品中传递民族文化,通过人物、画面等方面传播美学,使观众能够在观看时感受民族文化,促进中国微影视进一步发展。另外,随着中国微影视的不断发展,许多优秀的微影视作品流传到国外,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发扬中华文化,需要在拍摄的过程中营造具有东方特色的氛围,丰富人物性格,使其具有中国微影视的特点,使国外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发挥出中国微影视美学传递民族精神的特征。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提高,微影视的推出后,由于其与影视作品存在差异,并且在拍摄的过程中利用美学原理,能够提高微视频的传达效果,提高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微影视作品质量。另外,在拍摄微影视作品时,其利用“虚”、“实”的方法突出作品的含义,使其与影视具有一定的区别,使其具有一定的特征,促进微影视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鲁立.梅尔维尔影视美学特征分析[J].戏剧之家,2016(19):150.
[2]程立雪.浅析梅尔维尔影视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3(10):186.
作者简介
辛文瑾(1987),女,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族:汉,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美学。单位: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学专业。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