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参考郭锐给动词进行时间意义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刚才”一词的语义要求,分析了出现在“刚才+V+了”格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是〔+瞬间/短时,+时点,+完成/开始〕;与此相关的另一格式“刚才+在+V”中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持续,+短时,—瞬时〕。
关键词:“刚才V+了” 动词 语义特征
一、引言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说出以下句子:
(1)*我刚才睡觉了。
(2)*他刚才吃饭了。
(3)*他刚才住了。
(4)*我刚才喜欢了。
相应的,下面的说法是成立的:
(5)我刚才知道了。
(6)他刚才迟到了。
(7)他刚才来了。
(8)我刚才睡着了。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造成这些句子合法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句中的动词“V”,更确切地说是“V+了”①结构。到底哪些“V+了”能直接出现在“刚才”的后面呢?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呢?下面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
二、“刚才”的语义特征
“刚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的解释是:【名】指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吕叔湘等,2003)。[1]可见,“刚才”在语义上指的是“离说话时刻不久前的过去的某一时间”。这个语义包含了两个特征:第一,离说话时刻不久。“不久”到底有多久呢?聂建军、尚秀妍(1998)[2]认为一般不超过半天。比如:“他刚才睡了一整天”,这个句子很难让人接受,但“他刚才睡了两小时”就可以接受。第二,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即发生在过去的一个具体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刚才”是一个具有相对定位性的表示时间点的时间词,“相对”是“相对于说话时间”,即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说话时刻的变化而在时间轴上发生位移的;“定位”是指,不管在时间轴上怎么位移,它始终是说话时刻不久前的某一个固定的时刻。
三、“V+了”的时间特征
动词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时间性。同其他词类一样,动词也不是一个匀质的词类集合,其内部也可以根据时间性的强弱排出一个序列。各种动词时间性的强弱,与动作性的强弱成正相关。动作性越强,时间性越强;动作性越弱,时间性也越弱(李宇明,2002)[3]。
根据动词的意义特征给动词分类,很多学者已有过论述,比较有影响的有:马庆株[4]利用[+持续]、[+完成]、[+状态]对单个的动词进行了分类;龚千炎[5]着眼于句子的情状,相应地把动词分为八类;戴耀晶从情状的角度对动词进行了层次的分类,最外层是静态和动态动词。为方便起见②,我们直接采用陆俭明先生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所归纳总结的郭锐的分类结果③(陆俭明、沈阳,2004)[6]。
郭锐提出,根据动作在时间轴上表现出的“起点”“续段”和“终点”的时间过程性质给动词进行时间特征分类。比如“病了”,表示开始,有起点,也有续段;“到了”,表示结束,只有终点;“吃了”,既可表示开始,又可表示结束,有起点、续段和终点。下面就以动词后面加“了”的例子来看动词在时间特性上的差异。
动词的时间特性:
(“V+了”中I表示“有起点”,F表示“有终点”)
根据上表,从动词的时间过程特征上就可以把全部的动词分成“无起点无终点动词”“有起点无终点动词”“有起点有终点动词”“无起点有终点动词”和“点(瞬间)动词”5大类。表中的Va类“无限动词”是像“是、等于、以为”这样的动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了”,如:“我是(*了)大学生”,这类动词就属于在时间上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动词。其他类动词都可以加“了”,但时间特征不同。Vb类“前限动词”是像“认识、知道”这样的动词,如“认识了错误”,这类动词就属于时间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动词。Vc类“双限动词”是像“病、等、吃”这样的动词,如:“病了”“醉了”,这些动词都属于时间上有起点、有续段,也有终点的动词(当然其中不同小类的动词续段和终点的强弱不同)。Vd类“后限动词”是像“产生、灭亡”这样的动词,如:“反动政权灭亡了”,这些动词就属于没有起点,只有终点的动词。Ve类“点(瞬间)动词”是像“忘、看见”这样的动词,如:“我忘了”,这类动词就是所谓的瞬间动词,起点的同时也就是终点。从这种分类可以看出,由于动词的时间过程特征不同,因此,从前往后分别是表状态意义的动词、表变化意义的动词和表动作意义的动词,这跟动词时间过程特征的连续性成正比,也都表现为一种连续统现象。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Ve类也就是点(瞬间)动词的动作性最强,根据前面的论述,动作性最强的动词,时间性也是最强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动词时间性强弱的排列,即:点(瞬间)动词﹥后限动词﹥双限动词﹥前限动词﹥无限动词。动词时间性的强弱在句子中有怎样的体现呢?我们认为,时间性强的动词在句子中习惯和表示时间性的成分组合,具体地说,即动词的时间性的强弱能反映出与“刚才”搭配的容易程度。下面我们具体分类讨论。
四、能否进入“刚才+V+了”的动词类别的分析
(一) Ve点(瞬间)动词类
这一类的动词在时间轴上占据的是一个点,加“了”以后表示瞬间动作的实现,而它们占据的时间点刚好可以和“刚才”表示的某一时间点重合,因此,这一类动词理论上都可以和“刚才”组合。比如:
(9)有一点我刚才忘了。
(10)电影刚才开始了。
(11)你的礼物我刚才收到了。
(12)玻璃刚才打碎了。
可见,这些“刚才+V+了”表示的是在刚才的一刹那,某种动作完成了,“V+了”具有的语义特征是[+瞬间,+时点,+完成]。
(二) Vd后限动词类
这类动词在时间轴上没有明确的起点,只有终点,多是结果行为动词。动词的内部两个语素之间常常是述补的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过程,后一个语素表示结果,所以整个动词本身有内在的界限。这些动词加“了”表示的是达到界限,即动作的实现。由于动词本身在时间上存在内在的界限,所以这类动词与“刚才”组合时不再是自由的了。例如:
(13)他刚才离开了。
(14)*我们厂的目标刚才实现了。
例(13)中“离开”这个词本身包含的内部时间比较短暂,即不确定的某一个起点与终点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和“刚才”搭配,而例(14)中“实现”一词,它所包含的内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或者说“实现”的受事“目标、愿望、梦想”等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一般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动作完成的,所以这样的句子尽管在语法上合法,即都有一个时间点,但是在语义上与“刚才”矛盾,也是不合法的。后限类动词中能出现于“刚才”后的一类“V+了”的语义特征可以归纳为[+短时,+时点,+完成]。
(三) Vc双限动词类
这类动词最复杂,在时间轴上既有起点、续段,又有终点,“V+了”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动作的持续,又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束。而由于动词语义的区别,“V+了”表示出的动作续段和终点的意义强弱也不同,比如“坐了”,表示的是“坐”的状态的持续,续段意义比较突出;“病了”既可以表示“病”的动作的完成,又可以表示“病”的状态的延续;“挂了”既可以表示“挂”的动作的持续,又可以表示“挂”的动作的完成,还可以表示“挂”的状态的持续。所以,据此我们可以将双限类的动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坐、住”一类的动词,它们的持续性非常强,“V+了”强调的是状态的持续,它们是典型的双限动词;第二类是“病、醉”之类的,它们既有持续性,又有完成性,“V+了”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也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可看成Vc和Ve的兼类;第三类是“挂、摆”类的动词,它们和“了”结合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动作的开始,又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是Vb和Vc、Ve的兼类。可见,第一类典型的双限动词“V+了”无法在时间轴上找到一个确定的点,是不能和“刚才”直接组合的,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由于可以表示“完成”性,在时间轴上有表示完结的一个点,所以能够进入“刚才+V+了”的句式。比较:
(15)*他刚才坐了④。
(16)*我们刚才住了。
(17)他刚才醉了。
(18)那幅画我们刚才挂了。
(19)电话我刚才打了。
但是,第一类动词如果经过改造,也可以变成合法的句子。比如:
(20)他刚才坐下了。
(21)我们刚才住进来了。
在原来的动词后面加上表示趋向的补语,可以使本来没有确定的时间点的动词变成有固定终点的后限动词性结构,因而可以转化为合法的句子。所以,能进入“刚才+V+了”的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是[+瞬间,+时点,+完成]
(四) Vb前限动词类
前限动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加“了”表示的是动作、状态的开始,在时间轴上有一个确定的时点,所以可以直接和“刚才”组合,表示在过去的某一时刻,某种状态形成了,比如:
(22)这件事情我刚才知道了。
(23)那个老师我刚才认识了。
这类动词多是感知类动词,在时间意义上的语义特征是[+时点,+开始]。
(五)Va无限动词类
前面讨论过,无限动词多是关系动词,常表示判断、存在、称名、等同、比较、属性等各种关系,都是无形的、抽象的,比如:好像、仿佛、等于、姓、叫、是、属于、有、具有、在、缺乏、显得、不如、不及、当作、适合、作为、当做、符合(龚千炎,1995)。这些动词一般不能带“了”,因此完全不能进入“刚才+V+了”的格式。
综上所述,我们从分析动词的时间意义的角度得出了能直接与“刚才”组合的“V+了”的语义特征是[+瞬间/短时,+时点,+完成/开始],而整个句子“刚才+V+了”在语义上表示的是在刚成为过去的那一刹那的时间中,某种状态形成了,动作实现了。
五、相关格式的讨论
前面讨论了“刚才+(V+了)”的格式,得出了动词的某些特征,发现在时间上表示持续义的动词不能进入此句式。可是,我们又注意到另外一种语言现象,比如下面的例子:
A.*刚才在看见。 刚才看见了。
*刚才在起立。 刚才起立了。
*刚才在忘。刚才忘了。
B.刚才在走路。 *刚才走路了。
刚才在坐着。 *刚才坐着了。
刚才在住着。 *刚才住了。
C.刚才在下雨。刚才下雨了。
刚才在哭。 刚才哭了。
刚才在说。 刚才说了。
我们发现能够进入A组“刚才+V+了”的动词不能进入“刚才+在+V”,其原因为:动词是点(瞬间)动词,不能和“在”一起表示持续的意义,所以“刚才+Ve+了”成立,而“刚才+在+Ve”不成立。B组的动词属于Vc类,这一类动词在凸显持续义还是完成义上有强弱的区别,而B组例句中的动词刚好是凸显持续义的,所以“刚才+在+Vc”成立,而“刚才+Vc+了”不能被接受。C组句子的动词也是属于双限类,但是又兼属瞬间动词,既能表示状态的持续,又能表示动作的实现,所以两类结构都合法。由此,我们也验证了对Vc类动词进行再分类的必要性。
那么,能进入“刚才+在+V”的动词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呢?是不是所有表示持续义的动词都可以呢?我们再来看两组句子。
*刚才在旅行。 刚才在吃饭。
*刚才在生活。 刚才在开会。
*刚才在考研。 刚才在考试。
可以看出,这两组句子的动词都是持续性的双限动词,但是第一组不被接受,第二组却可以。我们认为其原因是:第二组的动词是短时的持续动词,无论吃饭、开会,还是考试都不会持续进行超过半天的时间,这与“刚才”在语义上的短暂性要求相吻合,所以成立;而第一组是长时间的持续动词,与“刚才”在语义上的限制相抵触,因此不能成立。
可是进一步追问,“刚才” 指的是“离说话时刻不久前的过去的某一时间”,如果加上“在”完全可以表示在过去的某一时刻正在做什么,只要动词有持续的意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求动词是短时的呢?我们认为,句子中如果使用了“刚才”,不管是“刚才在……”还是“刚才……了”,都暗含谓语所指的行为或状态在说话时刻甚至说话前不久就已经结束了。比如:
(24)小王刚才来了,你不在,他就走了。
(25)他刚才在等你,现在已经离开了。
(26)你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我刚才在开会。
从例(24)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动作在说话之前就已经结束了,例(25)、(26)中的“等、开会”的动作在说话之前不久可能还在进行,在说话的时刻也已经结束了。所以,如果动词是长时间的持续动词,在从“刚才”到说话的“现在”,不超过半天的时间里,不可能很快地从“进行”的状态转为“完成”的动作,因而表达不出“刚才”句所蕴涵的意义,所以长时间的持续性动词被排除在“刚才+在+V”的结构外。
由此,我们也得出了能出现在“刚才+在+V”里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持续性,+短时性,—瞬时性]。
六、小结
本文在郭锐根据动作在时间轴上表现出的“起点”“续段”和“终点”的时间过程性质给动词进行时间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在动词的时间性的强弱能反映出与时间词搭配的容易程度的前提下,结合“刚才”一词的语义要求,主要讨论出现在“刚才+V+了”格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得出结论能直接与“刚才”组合的“V+了”的语义特征是[+瞬间/短时,+时点,+完成/开始]。另外,我们讨论了相关的另一格式“刚才+在+V”, 得出了能出现在这一句式里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持续,+短时,—瞬时]。同时,我们还尝试解释了“刚才+V+了”和“刚才+在+V”句的语义,即暗含谓语所指的行为或状态在说话时刻甚至说话前不久就已经结束了。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单独的动词,至于在“刚才”后出现的词组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 释:
①“刚才”后面的“V”不能是光杆动词,大多数要带“了、过”或前面要有副词“就、只”等。所以“刚才+V+了”实际结构是“刚才+(V+了)”。
②我们讨论的是“V+了”,所以已有的分类中“V+了”的分类最便于我们进行讨论。
③郭锐确定了六条标准将动词分为五个大类十个小类(郭锐,1993),他的分类非常精细,但是我们要讨论的“V+了”只是他标准中的一条。考虑到文章的实际,我们更愿意采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所归纳总结的一个分类。
④“他刚才坐了一会儿”这个句子是成立的,但是本文讨论的是直接出现在“刚才”后的“V+了”的语义特征,后面带有宾语或者时量短语的“V+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聂建军,尚秀妍.说“刚”和“刚才”[J].汉语学习,1998,(2).
[3]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5]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陆俭明,沈 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 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关键词:“刚才V+了” 动词 语义特征
一、引言
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说出以下句子:
(1)*我刚才睡觉了。
(2)*他刚才吃饭了。
(3)*他刚才住了。
(4)*我刚才喜欢了。
相应的,下面的说法是成立的:
(5)我刚才知道了。
(6)他刚才迟到了。
(7)他刚才来了。
(8)我刚才睡着了。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造成这些句子合法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句中的动词“V”,更确切地说是“V+了”①结构。到底哪些“V+了”能直接出现在“刚才”的后面呢?它们具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呢?下面我们将解决这个问题。
二、“刚才”的语义特征
“刚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的解释是:【名】指说话以前不久的时间(吕叔湘等,2003)。[1]可见,“刚才”在语义上指的是“离说话时刻不久前的过去的某一时间”。这个语义包含了两个特征:第一,离说话时刻不久。“不久”到底有多久呢?聂建军、尚秀妍(1998)[2]认为一般不超过半天。比如:“他刚才睡了一整天”,这个句子很难让人接受,但“他刚才睡了两小时”就可以接受。第二,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即发生在过去的一个具体的时间。所以,我们说“刚才”是一个具有相对定位性的表示时间点的时间词,“相对”是“相对于说话时间”,即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随着说话时刻的变化而在时间轴上发生位移的;“定位”是指,不管在时间轴上怎么位移,它始终是说话时刻不久前的某一个固定的时刻。
三、“V+了”的时间特征
动词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时间性。同其他词类一样,动词也不是一个匀质的词类集合,其内部也可以根据时间性的强弱排出一个序列。各种动词时间性的强弱,与动作性的强弱成正相关。动作性越强,时间性越强;动作性越弱,时间性也越弱(李宇明,2002)[3]。
根据动词的意义特征给动词分类,很多学者已有过论述,比较有影响的有:马庆株[4]利用[+持续]、[+完成]、[+状态]对单个的动词进行了分类;龚千炎[5]着眼于句子的情状,相应地把动词分为八类;戴耀晶从情状的角度对动词进行了层次的分类,最外层是静态和动态动词。为方便起见②,我们直接采用陆俭明先生的《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所归纳总结的郭锐的分类结果③(陆俭明、沈阳,2004)[6]。
郭锐提出,根据动作在时间轴上表现出的“起点”“续段”和“终点”的时间过程性质给动词进行时间特征分类。比如“病了”,表示开始,有起点,也有续段;“到了”,表示结束,只有终点;“吃了”,既可表示开始,又可表示结束,有起点、续段和终点。下面就以动词后面加“了”的例子来看动词在时间特性上的差异。
动词的时间特性:
(“V+了”中I表示“有起点”,F表示“有终点”)
根据上表,从动词的时间过程特征上就可以把全部的动词分成“无起点无终点动词”“有起点无终点动词”“有起点有终点动词”“无起点有终点动词”和“点(瞬间)动词”5大类。表中的Va类“无限动词”是像“是、等于、以为”这样的动词,后面一般不能加“了”,如:“我是(*了)大学生”,这类动词就属于在时间上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动词。其他类动词都可以加“了”,但时间特征不同。Vb类“前限动词”是像“认识、知道”这样的动词,如“认识了错误”,这类动词就属于时间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动词。Vc类“双限动词”是像“病、等、吃”这样的动词,如:“病了”“醉了”,这些动词都属于时间上有起点、有续段,也有终点的动词(当然其中不同小类的动词续段和终点的强弱不同)。Vd类“后限动词”是像“产生、灭亡”这样的动词,如:“反动政权灭亡了”,这些动词就属于没有起点,只有终点的动词。Ve类“点(瞬间)动词”是像“忘、看见”这样的动词,如:“我忘了”,这类动词就是所谓的瞬间动词,起点的同时也就是终点。从这种分类可以看出,由于动词的时间过程特征不同,因此,从前往后分别是表状态意义的动词、表变化意义的动词和表动作意义的动词,这跟动词时间过程特征的连续性成正比,也都表现为一种连续统现象。
从以上结论可以看出,Ve类也就是点(瞬间)动词的动作性最强,根据前面的论述,动作性最强的动词,时间性也是最强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动词时间性强弱的排列,即:点(瞬间)动词﹥后限动词﹥双限动词﹥前限动词﹥无限动词。动词时间性的强弱在句子中有怎样的体现呢?我们认为,时间性强的动词在句子中习惯和表示时间性的成分组合,具体地说,即动词的时间性的强弱能反映出与“刚才”搭配的容易程度。下面我们具体分类讨论。
四、能否进入“刚才+V+了”的动词类别的分析
(一) Ve点(瞬间)动词类
这一类的动词在时间轴上占据的是一个点,加“了”以后表示瞬间动作的实现,而它们占据的时间点刚好可以和“刚才”表示的某一时间点重合,因此,这一类动词理论上都可以和“刚才”组合。比如:
(9)有一点我刚才忘了。
(10)电影刚才开始了。
(11)你的礼物我刚才收到了。
(12)玻璃刚才打碎了。
可见,这些“刚才+V+了”表示的是在刚才的一刹那,某种动作完成了,“V+了”具有的语义特征是[+瞬间,+时点,+完成]。
(二) Vd后限动词类
这类动词在时间轴上没有明确的起点,只有终点,多是结果行为动词。动词的内部两个语素之间常常是述补的关系,前一个语素表示过程,后一个语素表示结果,所以整个动词本身有内在的界限。这些动词加“了”表示的是达到界限,即动作的实现。由于动词本身在时间上存在内在的界限,所以这类动词与“刚才”组合时不再是自由的了。例如:
(13)他刚才离开了。
(14)*我们厂的目标刚才实现了。
例(13)中“离开”这个词本身包含的内部时间比较短暂,即不确定的某一个起点与终点的时间很短,所以可以和“刚才”搭配,而例(14)中“实现”一词,它所包含的内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或者说“实现”的受事“目标、愿望、梦想”等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一般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使动作完成的,所以这样的句子尽管在语法上合法,即都有一个时间点,但是在语义上与“刚才”矛盾,也是不合法的。后限类动词中能出现于“刚才”后的一类“V+了”的语义特征可以归纳为[+短时,+时点,+完成]。
(三) Vc双限动词类
这类动词最复杂,在时间轴上既有起点、续段,又有终点,“V+了”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动作的持续,又可以表示动作的结束。而由于动词语义的区别,“V+了”表示出的动作续段和终点的意义强弱也不同,比如“坐了”,表示的是“坐”的状态的持续,续段意义比较突出;“病了”既可以表示“病”的动作的完成,又可以表示“病”的状态的延续;“挂了”既可以表示“挂”的动作的持续,又可以表示“挂”的动作的完成,还可以表示“挂”的状态的持续。所以,据此我们可以将双限类的动词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坐、住”一类的动词,它们的持续性非常强,“V+了”强调的是状态的持续,它们是典型的双限动词;第二类是“病、醉”之类的,它们既有持续性,又有完成性,“V+了”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也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可看成Vc和Ve的兼类;第三类是“挂、摆”类的动词,它们和“了”结合既可以表示动作的完成、动作的开始,又可以表示状态的持续,是Vb和Vc、Ve的兼类。可见,第一类典型的双限动词“V+了”无法在时间轴上找到一个确定的点,是不能和“刚才”直接组合的,而第二类和第三类由于可以表示“完成”性,在时间轴上有表示完结的一个点,所以能够进入“刚才+V+了”的句式。比较:
(15)*他刚才坐了④。
(16)*我们刚才住了。
(17)他刚才醉了。
(18)那幅画我们刚才挂了。
(19)电话我刚才打了。
但是,第一类动词如果经过改造,也可以变成合法的句子。比如:
(20)他刚才坐下了。
(21)我们刚才住进来了。
在原来的动词后面加上表示趋向的补语,可以使本来没有确定的时间点的动词变成有固定终点的后限动词性结构,因而可以转化为合法的句子。所以,能进入“刚才+V+了”的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是[+瞬间,+时点,+完成]
(四) Vb前限动词类
前限动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加“了”表示的是动作、状态的开始,在时间轴上有一个确定的时点,所以可以直接和“刚才”组合,表示在过去的某一时刻,某种状态形成了,比如:
(22)这件事情我刚才知道了。
(23)那个老师我刚才认识了。
这类动词多是感知类动词,在时间意义上的语义特征是[+时点,+开始]。
(五)Va无限动词类
前面讨论过,无限动词多是关系动词,常表示判断、存在、称名、等同、比较、属性等各种关系,都是无形的、抽象的,比如:好像、仿佛、等于、姓、叫、是、属于、有、具有、在、缺乏、显得、不如、不及、当作、适合、作为、当做、符合(龚千炎,1995)。这些动词一般不能带“了”,因此完全不能进入“刚才+V+了”的格式。
综上所述,我们从分析动词的时间意义的角度得出了能直接与“刚才”组合的“V+了”的语义特征是[+瞬间/短时,+时点,+完成/开始],而整个句子“刚才+V+了”在语义上表示的是在刚成为过去的那一刹那的时间中,某种状态形成了,动作实现了。
五、相关格式的讨论
前面讨论了“刚才+(V+了)”的格式,得出了动词的某些特征,发现在时间上表示持续义的动词不能进入此句式。可是,我们又注意到另外一种语言现象,比如下面的例子:
A.*刚才在看见。 刚才看见了。
*刚才在起立。 刚才起立了。
*刚才在忘。刚才忘了。
B.刚才在走路。 *刚才走路了。
刚才在坐着。 *刚才坐着了。
刚才在住着。 *刚才住了。
C.刚才在下雨。刚才下雨了。
刚才在哭。 刚才哭了。
刚才在说。 刚才说了。
我们发现能够进入A组“刚才+V+了”的动词不能进入“刚才+在+V”,其原因为:动词是点(瞬间)动词,不能和“在”一起表示持续的意义,所以“刚才+Ve+了”成立,而“刚才+在+Ve”不成立。B组的动词属于Vc类,这一类动词在凸显持续义还是完成义上有强弱的区别,而B组例句中的动词刚好是凸显持续义的,所以“刚才+在+Vc”成立,而“刚才+Vc+了”不能被接受。C组句子的动词也是属于双限类,但是又兼属瞬间动词,既能表示状态的持续,又能表示动作的实现,所以两类结构都合法。由此,我们也验证了对Vc类动词进行再分类的必要性。
那么,能进入“刚才+在+V”的动词有什么样的语义特征呢?是不是所有表示持续义的动词都可以呢?我们再来看两组句子。
*刚才在旅行。 刚才在吃饭。
*刚才在生活。 刚才在开会。
*刚才在考研。 刚才在考试。
可以看出,这两组句子的动词都是持续性的双限动词,但是第一组不被接受,第二组却可以。我们认为其原因是:第二组的动词是短时的持续动词,无论吃饭、开会,还是考试都不会持续进行超过半天的时间,这与“刚才”在语义上的短暂性要求相吻合,所以成立;而第一组是长时间的持续动词,与“刚才”在语义上的限制相抵触,因此不能成立。
可是进一步追问,“刚才” 指的是“离说话时刻不久前的过去的某一时间”,如果加上“在”完全可以表示在过去的某一时刻正在做什么,只要动词有持续的意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求动词是短时的呢?我们认为,句子中如果使用了“刚才”,不管是“刚才在……”还是“刚才……了”,都暗含谓语所指的行为或状态在说话时刻甚至说话前不久就已经结束了。比如:
(24)小王刚才来了,你不在,他就走了。
(25)他刚才在等你,现在已经离开了。
(26)你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我刚才在开会。
从例(24)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动作在说话之前就已经结束了,例(25)、(26)中的“等、开会”的动作在说话之前不久可能还在进行,在说话的时刻也已经结束了。所以,如果动词是长时间的持续动词,在从“刚才”到说话的“现在”,不超过半天的时间里,不可能很快地从“进行”的状态转为“完成”的动作,因而表达不出“刚才”句所蕴涵的意义,所以长时间的持续性动词被排除在“刚才+在+V”的结构外。
由此,我们也得出了能出现在“刚才+在+V”里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持续性,+短时性,—瞬时性]。
六、小结
本文在郭锐根据动作在时间轴上表现出的“起点”“续段”和“终点”的时间过程性质给动词进行时间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在动词的时间性的强弱能反映出与时间词搭配的容易程度的前提下,结合“刚才”一词的语义要求,主要讨论出现在“刚才+V+了”格式中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得出结论能直接与“刚才”组合的“V+了”的语义特征是[+瞬间/短时,+时点,+完成/开始]。另外,我们讨论了相关的另一格式“刚才+在+V”, 得出了能出现在这一句式里的动词的语义特征是:[+持续,+短时,—瞬时]。同时,我们还尝试解释了“刚才+V+了”和“刚才+在+V”句的语义,即暗含谓语所指的行为或状态在说话时刻甚至说话前不久就已经结束了。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单独的动词,至于在“刚才”后出现的词组的性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注 释:
①“刚才”后面的“V”不能是光杆动词,大多数要带“了、过”或前面要有副词“就、只”等。所以“刚才+V+了”实际结构是“刚才+(V+了)”。
②我们讨论的是“V+了”,所以已有的分类中“V+了”的分类最便于我们进行讨论。
③郭锐确定了六条标准将动词分为五个大类十个小类(郭锐,1993),他的分类非常精细,但是我们要讨论的“V+了”只是他标准中的一条。考虑到文章的实际,我们更愿意采用《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所归纳总结的一个分类。
④“他刚才坐了一会儿”这个句子是成立的,但是本文讨论的是直接出现在“刚才”后的“V+了”的语义特征,后面带有宾语或者时量短语的“V+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聂建军,尚秀妍.说“刚”和“刚才”[J].汉语学习,1998,(2).
[3]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5]龚千炎.汉语的时相时制时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陆俭明,沈 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王 健,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