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读写”栏目开设已经一年。对照2009年各地高考阅读和作文题,栏目对热点的把握和主题的划分是卓然有效的。其中黄德灿老师用近七千字的篇幅全面“读写‘善良’”,与宁夏海南两省作文题不谋而合,这绝对不只是一种巧合。新一轮各主题将更直面社会热点,关注成长困惑,引领大家以独特视角切入生活,思考人生。
美文欣赏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阀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舍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虚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靈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关。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张晓风散文选集》)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霄似的犁一通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尔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疏于关照的地方勘壹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小时候看电影《桥》,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拉沿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但就差那一点,五毫米吧,桥上拉的与桥下爬的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就五毫米,幽明两分的距离有时就这么短,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也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一个电话兵要连接被炮火炸断的电线,在万分危急关头,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体当导线,努力伸展手臂,但就差五毫米。五毫米几可误了一场战争的决胜。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
在艺术方面,缺憾更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身,也可以引诱科学家为之废寝忘食为之迷恋不返。
缺憾使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三年而无肌肤之亲,使宝玉与黛玉生死相许而姻缘不致,使牛郎与织女隔河相对遗恨终天。如此才有“情人咫尺成天涯”的感伤。
缺憾使荆柯赌命功亏一篑,使楚霸王刎颈乌江留下千古叹息,使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如此才有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这便是缺憾。缺憾是一首声韵低回的挽歌吗?是一篇激情亢奋的祝词吗?抑或是如影随形驱之不散的幽灵?
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极致。容不得缺憾,有时就更接近于虚无缥渺,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能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 有缺憾的事物;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就越稳固。
历史上,孔子不为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著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青史,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而预示阳生之必然性。
(选自《散文》)
思考探究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的原因。
(提示:从全文内容看,曾国藩对“缺”的看法与作者的观点应是相合的。因此,分析作者举各种神话传说的目的及“在地也有残缺”“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等语句,加以整合即得答案。)
2 联系全文,就“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本句是典型的以形象的修辞来委婉表达抽象意思的一句话。本句中心意思是谈汉民族五千年的生活史,本句感情色彩是对汉民族的赞美,所以“歪假倾斜的天地”是有比喻义的,比喻现实生活的艰难困苦,“挺直脊骨”也应是借指直面困苦的生活态度。)
3 “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这个观点与现实生活有矛盾吗?怎样理解?
(提示:本句是貌似平实实有深刻话外之意的一句话。把握上下文与之相应的句子即可理解其深意。)
4 文章结尾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请简要说说这些话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
(提示:此句是全文结尾句,有卒章显志、启人感悟的作用。本文以“月”作结,“月”应该是世间万物以及人生的一个象征,“让……吧”祈使句的形式,很显然饱含了作者满腔忠告的心情。爱缺月,爱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如意、不高兴的人和事,自然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和达观。)
5 文章说“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看似前后矛盾的话中必然会有辩证思想。本句实际上指出了“缺憾”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6 “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从前后文的层次关系看,这一哲理句是由上文两个材料得出的,所以需仔细分析那两个材料。工程师与勇士的手仅差五毫米,但这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一场战争的胜败决定于仅差五毫米的电线能否连上——这足以表明越接近成功的失败越令人遗憾,而那个越小的问题往往是最难解决的;再者,缺憾往往是最难解决甚至是不能解决的,而正是这一点又最能震憾人的心灵。)
7 文章第③节引述了电影《桥》中的情节,第⑥、⑦节写到了荆轲、项羽等人的事例,第⑩节引用了吴均《赠王桂陽》一诗。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分析本节第一句“五毫米……悲剧”和紧接其后的两个例子的关系即可。②这两节行文思路相同,表达中心也一样,引用许多材料均归结到节末作者的议论,即点明缺憾造成的结果。)
8 《月,阙也》和《缺憾的长度》两文都是由“缺陷”而引发的人生感悟。仔细分析两文的思想观点,它们有何相同点?文中思想对你有何启发?请简述。
(提示:应抓取文中表现作者观点与情感的关键句。相同点:(1)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缺陷,这是“常态”,是“必然”。(2)缺陷也“是美丽的”,“删除了缺陷,也就没有震憾”。启发:应热爱生活中的缺陷,“不做一朝一夕的看花人”“体味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的完美”)
写作视野
缺陷是人生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人们或多或少、或显或隐都会有许多缺陷。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也许是性格上的,也许是能力上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怎样对待缺陷,就成为一门学问,这种学问直接决定了人生的质量与高度。由“缺陷”发散开去,我们可谈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我们哪些劣势;这些劣势有没有可能转化为优势;如果不能转化,我们应怎样尽可能回避这些缺陷;怎样对待别人的缺陷;古今中外,那些有缺陷然而取得成功的人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正确对待缺陷的态度与方法有哪些……
形式上,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鲜明地点出自己的论点,注意应运用丰富的事例来增加说服力。选择事例时可以让自己的思维纵横驰骋,“精骜八极,心游万仞”,凡是有助于突出论点的,不论动物还是植物,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皆可为我所用。在语言上也尽可以多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来增加形象性,加强语气。
也可以运用记叙文的体裁,将文章写得灵活、生动一点。可以加入想象,跨越时空的阻隔与一个你钦慕的克服缺陷最终成功的人物对话,汲取他成功的经验展现给读者;可以为一个有了缺陷的人或物,续写两个因对待缺陷的态度与方法不同导致的不同的结尾;可以设想一个没有缺陷的世界里的故事……
习作借鉴
善待生命中的缺陷
河北隆尧一中 杨灵莉
如果月无阴晴圆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中秋之夜的温馨醉人。
如果当初米洛斯保留了美人如玉的双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今天维纳斯的风情万种。
如果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蟾宫折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风雨途中披荆斩棘的大快人心。
……
因为缺月的多见,方有了圆月惊鸿一瞥的难忘。因为断臂残缺处的辉光,方有了维纳斯千古永存的风采。那么人生呢?它也会因为苦难的波折而显得壮美吗?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巨人们的回答吧。
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外貌而被人看不起,但是他并没因此而气馁,而是刻苦求学,用智慧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上天没有给霍金健康的躯体,但这并没有遏制他用智慧的头脑去探寻宇宙的奥秘,对“黑洞”的探索使他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身患癌症的美国著名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克服了精神上的痛苦,毅然回到比赛场上。在赛事最艰难的环法自行车赛上,他七次穿上黄色领骑衫,并在飞溅的香槟酒和环绕的鲜花中将冠军奖杯一次次高高举起。
……
看完这些,朋友,你明白了吗?
人生如月,人生不会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当被生命中那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困扰时,你是否尝试过将它当作一种挑战,就像海伦一样去攻克呢? 抑或是把它当作维纳斯的断臂,以别的方面去欣赏它潜在的关?
话又说回来,如果人生没有任何缺陷,就好比一江毫无涟漪的平静如镜的春水,没有激情,没有挑战。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单调乏味吗?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因为某种残缺而更能激起人们奋力追求的大志雄心。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缺陷的存在而导致了奇迹的诞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善待生命中的缺陷呢?
英雄的智慧
河北隆尧一中 田冀璇
风,呼啦啦地吹着路边脏兮兮的彩旗,直搅得人心烦躁,就像自己是那可怜的旗帜一样,如此失意又如此被动。我怎么会考得这样糟?
唉!我长吁一口气,阵阵失意湖水般涌来,淹灭了我凉透的心,不禁缩了缩脖子,放慢脚步,希望躲开风的無礼取闹。
忽然一辆怪异的三轮车从身边飞快地驶过——一辆残疾车。车中的男子双腿难看地扭曲着,又短又粗,但双脚上的皮鞋却十分干净。不新的夹克整齐利索,还有一顶黑毛线帽,他神采奕奕,脸上挂着汗珠,双鬓的头发已经花白,他奋力地摇着手柄,整个身体也兴奋地晃动着,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有残疾的人。
他怎么会这样高兴呢?好奇驱使我小跑过去,赶上了等红灯的他。
只见他嘴里哼着小调,右手有节奏地敲着手柄。我试探着问:“您这是去哪啊?”他诧异地扭过头,但马上又爽快地回答:“去锻炼身体!”我惊奇地瞪着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不由地升起敬佩之情。他冲我爽朗一笑,憨厚的笑容里透着坚定和乐观。
灯绿了,他留下一句“再见”又奋力地摇着手柄走了,他的速度很快,赶超着一辆又一辆自行车。路上的行人像我一样投去好奇又困惑的目光,他的快乐根源在哪?
他的快乐是对生活坚定的信心,是对未来美好的幢憬,是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态度。他并不认为残疾人有理由不积极不乐观,有理由不热爱生活。他的想法是一些伟大道理的简单理解,所以他这样快乐着。
望着他远去的背景,“英雄”一词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它澎湃着我的心海,久久不能平静。
绚丽的夕阳在他身旁投下长长的快乐晃动着的影子,这快乐影子里藏的便是英雄的智慧——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努力去弥补它。
我懂了,带着英雄的智慧向前大步迈去。
教师点评
《善待生命中的缺陷》作者以博大而豁达的胸襟向读者阐释着“缺”的深刻内涵:有“缺”,才有挑战;有“缺”,才有抗争;有“缺”,才会有激情,才会诞生奇迹。“圆”因为“缺”而显得可贵,人生因为“缺陷”而显得厚实。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精神安慰,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读罢《英雄的智慧》,首先让人触动的是小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一个用心生活的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化为自己生命中的财富,一辆飞快行驶的残疾车就这样进入了作者的视线。双脚固然难看而扭曲,但是皮鞋可以擦得干净;夹克可以不新,但是必须穿着整齐;双脚不能走路,却不妨碍英雄把手柄摇得飞快,超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残疾人憨厚却坚定乐观的笑就这样启迪着健康人的智慧: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努力去弥补它。此外,典型的细节描写与景物的衬托,也为文章增添了光彩。
命题训练
1 请以“缺陷与完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都或多或少有缺陷。对待身体缺陷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自卑悲观……
请以“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没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的角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地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照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但是总是感到虚假和不自然。在正式主持节目时,安迪摘掉了手套,以最坦诚的心态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真诚、自信、充满魅力,他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以“面对缺陷”为题写一篇8D0字以上的文章。
素材链接
邰丽华:用生命舞蹈的聋哑人
邰丽华,这位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动人神韵的。舞蹈,对于她来说,是儿时的嬉戏,是精神的寄托,是感受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更是重新定位人生的砝码。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舞蹈。音乐是舞蹈的天然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惟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她用心去伴奏,她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舞蹈界的超级明星,邰丽华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引起轰动。2000年9月18日,富丽堂皇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邰丽华又以充满激情的舞蹈,赢得了观众,观看演出的还有本届联大主席和众多联合国高官以及43个国家驻联合国使团的官员。
邰丽华以其“孔雀般的美丽、高洁与轻灵”征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她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成了我国惟一一位登上世界两大著名“艺术圣殿”的艺术家。
活出本色
美国一名电车车长的女儿叫凯丝·达莉,从小喜欢唱歌,梦想当一名歌唱演员。但是她的牙齿长得很不好看。一次,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演出时,她总想把上唇拉下来盖住丑陋的牙齿,结果洋相百出。演完之后,她伤心地哭了。正当她哭得最伤心的时候,台下的一位老人对她说:“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讲,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饰什么,你想掩饰的是你的牙齿。难道长了这样的牙齿一定就丑陋不堪吗?听着,孩子,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而不是你的牙齿,他们需要的是真实。张开你的嘴巴,孩子,观众看到连你自己都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对你产生好感的。再说了,孩子,说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来的牙齿,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达莉接受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自己的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一心只想着观众。她张大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最后,她成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明星。后来,甚至许多喜剧演员还希望学她的样子。
用脚打字的作家
爱尔兰作家布朗,一生下来就患了瘫痪症,到5岁时,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头部、身体、双手和右脚都不能动弹。5岁那一年,一天,他的妹妹用粉笔写字,他从中受到启发,忽然伸出左脚将粉笔夹过去,在地上勾画起来。一年后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从此,母亲教他读书认字。他喜爱狄更斯的作品。后来,他学会了用左脚打字、画画,并开始作文和写诗。他把打字机放在地上,用左脚打字、上纸、下纸和整理稿纸。每打一张不知要消耗多少精力和时间。21岁时,终于出版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左脚》,16年后又出版了另一部小说《生不逢时》,成为国际畅销书,15个国家出版了这部书,还改编成电影。他在48年的短暂一生中,共创作了5部小说,3本诗集。这些都是靠一只左脚的脚趾打成的。
跛足拜伦战胜强者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从小跛足,身体虚弱。有一次,体格健壮的顽皮学生印司当众羞辱他,强迫他把一只脚放进竹篮绕操场走一圈。拜伦很想揍他,又因身单力薄,只好忍气吞声,一瘸一拐地绕操场走起来。事后,他想自己受印司羞辱,就是因为体弱,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开始参加各种运动,锻炼身体。为了减肥,还节制饮食。不久,学校举办运动会。他参加了拳击比赛,又恰好跟印司分在同一个组。人们都认为跛足拜伦注定要输,可是结果恰好相反。健壮的印司被拜伦一拳击倒在台上。
美文欣赏
月,阙也
张晓风
“月,阙也”,那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阀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舍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虚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靈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关。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荡荡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币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起点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地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地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哪一刻不美好完满?哪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选自《张晓风散文选集》)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缺憾,有长度吗?
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霄似的犁一通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尔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疏于关照的地方勘壹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小时候看电影《桥》,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拉沿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但就差那一点,五毫米吧,桥上拉的与桥下爬的都付出了最后的努力,可恨手臂太短了,就五毫米,幽明两分的距离有时就这么短,成了无法克服的障碍。也是一部描写战争的电影,一个电话兵要连接被炮火炸断的电线,在万分危急关头,他要利用自己的身体当导线,努力伸展手臂,但就差五毫米。五毫米几可误了一场战争的决胜。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
在艺术方面,缺憾更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为之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身,也可以引诱科学家为之废寝忘食为之迷恋不返。
缺憾使梁山泊与祝英台同窗三年而无肌肤之亲,使宝玉与黛玉生死相许而姻缘不致,使牛郎与织女隔河相对遗恨终天。如此才有“情人咫尺成天涯”的感伤。
缺憾使荆柯赌命功亏一篑,使楚霸王刎颈乌江留下千古叹息,使孔明六出祁山落魄丢魂。如此才有英雄气短泪流满襟的遗恨。
这便是缺憾。缺憾是一首声韵低回的挽歌吗?是一篇激情亢奋的祝词吗?抑或是如影随形驱之不散的幽灵?
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极致。容不得缺憾,有时就更接近于虚无缥渺,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能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 有缺憾的事物;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根就越稳固。
历史上,孔子不为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著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青史,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而预示阳生之必然性。
(选自《散文》)
思考探究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的原因。
(提示:从全文内容看,曾国藩对“缺”的看法与作者的观点应是相合的。因此,分析作者举各种神话传说的目的及“在地也有残缺”“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等语句,加以整合即得答案。)
2 联系全文,就“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这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本句是典型的以形象的修辞来委婉表达抽象意思的一句话。本句中心意思是谈汉民族五千年的生活史,本句感情色彩是对汉民族的赞美,所以“歪假倾斜的天地”是有比喻义的,比喻现实生活的艰难困苦,“挺直脊骨”也应是借指直面困苦的生活态度。)
3 “真正的看花人哪一刻不能赏花?”这个观点与现实生活有矛盾吗?怎样理解?
(提示:本句是貌似平实实有深刻话外之意的一句话。把握上下文与之相应的句子即可理解其深意。)
4 文章结尾说:“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请简要说说这些话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思想感情。
(提示:此句是全文结尾句,有卒章显志、启人感悟的作用。本文以“月”作结,“月”应该是世间万物以及人生的一个象征,“让……吧”祈使句的形式,很显然饱含了作者满腔忠告的心情。爱缺月,爱生活中的一系列不如意、不高兴的人和事,自然需要理解,需要宽容和达观。)
5 文章说“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提示:看似前后矛盾的话中必然会有辩证思想。本句实际上指出了“缺憾”的两个方面的特点。)
6 “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但也许删除了缺憾,也就没有了震撼。”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从前后文的层次关系看,这一哲理句是由上文两个材料得出的,所以需仔细分析那两个材料。工程师与勇士的手仅差五毫米,但这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一场战争的胜败决定于仅差五毫米的电线能否连上——这足以表明越接近成功的失败越令人遗憾,而那个越小的问题往往是最难解决的;再者,缺憾往往是最难解决甚至是不能解决的,而正是这一点又最能震憾人的心灵。)
7 文章第③节引述了电影《桥》中的情节,第⑥、⑦节写到了荆轲、项羽等人的事例,第⑩节引用了吴均《赠王桂陽》一诗。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提示:①分析本节第一句“五毫米……悲剧”和紧接其后的两个例子的关系即可。②这两节行文思路相同,表达中心也一样,引用许多材料均归结到节末作者的议论,即点明缺憾造成的结果。)
8 《月,阙也》和《缺憾的长度》两文都是由“缺陷”而引发的人生感悟。仔细分析两文的思想观点,它们有何相同点?文中思想对你有何启发?请简述。
(提示:应抓取文中表现作者观点与情感的关键句。相同点:(1)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缺陷,这是“常态”,是“必然”。(2)缺陷也“是美丽的”,“删除了缺陷,也就没有震憾”。启发:应热爱生活中的缺陷,“不做一朝一夕的看花人”“体味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的完美”)
写作视野
缺陷是人生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人们或多或少、或显或隐都会有许多缺陷。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心理上的,也许是性格上的,也许是能力上的……缺陷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怎样对待缺陷,就成为一门学问,这种学问直接决定了人生的质量与高度。由“缺陷”发散开去,我们可谈的内容可以有很多:客观地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缺陷;这些缺陷导致了我们哪些劣势;这些劣势有没有可能转化为优势;如果不能转化,我们应怎样尽可能回避这些缺陷;怎样对待别人的缺陷;古今中外,那些有缺陷然而取得成功的人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正确对待缺陷的态度与方法有哪些……
形式上,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文,鲜明地点出自己的论点,注意应运用丰富的事例来增加说服力。选择事例时可以让自己的思维纵横驰骋,“精骜八极,心游万仞”,凡是有助于突出论点的,不论动物还是植物,不论古代还是现代,不论中国还是外国,皆可为我所用。在语言上也尽可以多多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来增加形象性,加强语气。
也可以运用记叙文的体裁,将文章写得灵活、生动一点。可以加入想象,跨越时空的阻隔与一个你钦慕的克服缺陷最终成功的人物对话,汲取他成功的经验展现给读者;可以为一个有了缺陷的人或物,续写两个因对待缺陷的态度与方法不同导致的不同的结尾;可以设想一个没有缺陷的世界里的故事……
习作借鉴
善待生命中的缺陷
河北隆尧一中 杨灵莉
如果月无阴晴圆缺,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中秋之夜的温馨醉人。
如果当初米洛斯保留了美人如玉的双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今天维纳斯的风情万种。
如果我们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蟾宫折桂,我不知道还有没有风雨途中披荆斩棘的大快人心。
……
因为缺月的多见,方有了圆月惊鸿一瞥的难忘。因为断臂残缺处的辉光,方有了维纳斯千古永存的风采。那么人生呢?它也会因为苦难的波折而显得壮美吗?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巨人们的回答吧。
古希腊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因外貌而被人看不起,但是他并没因此而气馁,而是刻苦求学,用智慧赢得了他人的尊重。
上天没有给霍金健康的躯体,但这并没有遏制他用智慧的头脑去探寻宇宙的奥秘,对“黑洞”的探索使他在人类科学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身患癌症的美国著名自行车运动员阿姆斯特朗,克服了精神上的痛苦,毅然回到比赛场上。在赛事最艰难的环法自行车赛上,他七次穿上黄色领骑衫,并在飞溅的香槟酒和环绕的鲜花中将冠军奖杯一次次高高举起。
……
看完这些,朋友,你明白了吗?
人生如月,人生不会完美,也不可能完美。当被生命中那些无法避免的缺陷困扰时,你是否尝试过将它当作一种挑战,就像海伦一样去攻克呢? 抑或是把它当作维纳斯的断臂,以别的方面去欣赏它潜在的关?
话又说回来,如果人生没有任何缺陷,就好比一江毫无涟漪的平静如镜的春水,没有激情,没有挑战。这样的生活,你不觉得单调乏味吗?
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这样,因为某种残缺而更能激起人们奋力追求的大志雄心。很多时候,也是因为缺陷的存在而导致了奇迹的诞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善待生命中的缺陷呢?
英雄的智慧
河北隆尧一中 田冀璇
风,呼啦啦地吹着路边脏兮兮的彩旗,直搅得人心烦躁,就像自己是那可怜的旗帜一样,如此失意又如此被动。我怎么会考得这样糟?
唉!我长吁一口气,阵阵失意湖水般涌来,淹灭了我凉透的心,不禁缩了缩脖子,放慢脚步,希望躲开风的無礼取闹。
忽然一辆怪异的三轮车从身边飞快地驶过——一辆残疾车。车中的男子双腿难看地扭曲着,又短又粗,但双脚上的皮鞋却十分干净。不新的夹克整齐利索,还有一顶黑毛线帽,他神采奕奕,脸上挂着汗珠,双鬓的头发已经花白,他奋力地摇着手柄,整个身体也兴奋地晃动着,根本看不出他是一个有残疾的人。
他怎么会这样高兴呢?好奇驱使我小跑过去,赶上了等红灯的他。
只见他嘴里哼着小调,右手有节奏地敲着手柄。我试探着问:“您这是去哪啊?”他诧异地扭过头,但马上又爽快地回答:“去锻炼身体!”我惊奇地瞪着眼睛,半晌说不出话来,心中不由地升起敬佩之情。他冲我爽朗一笑,憨厚的笑容里透着坚定和乐观。
灯绿了,他留下一句“再见”又奋力地摇着手柄走了,他的速度很快,赶超着一辆又一辆自行车。路上的行人像我一样投去好奇又困惑的目光,他的快乐根源在哪?
他的快乐是对生活坚定的信心,是对未来美好的幢憬,是不同于他人的生活态度。他并不认为残疾人有理由不积极不乐观,有理由不热爱生活。他的想法是一些伟大道理的简单理解,所以他这样快乐着。
望着他远去的背景,“英雄”一词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浮现,它澎湃着我的心海,久久不能平静。
绚丽的夕阳在他身旁投下长长的快乐晃动着的影子,这快乐影子里藏的便是英雄的智慧——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努力去弥补它。
我懂了,带着英雄的智慧向前大步迈去。
教师点评
《善待生命中的缺陷》作者以博大而豁达的胸襟向读者阐释着“缺”的深刻内涵:有“缺”,才有挑战;有“缺”,才有抗争;有“缺”,才会有激情,才会诞生奇迹。“圆”因为“缺”而显得可贵,人生因为“缺陷”而显得厚实。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精神安慰,而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读罢《英雄的智慧》,首先让人触动的是小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只有一个用心生活的人,才能敏锐地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化为自己生命中的财富,一辆飞快行驶的残疾车就这样进入了作者的视线。双脚固然难看而扭曲,但是皮鞋可以擦得干净;夹克可以不新,但是必须穿着整齐;双脚不能走路,却不妨碍英雄把手柄摇得飞快,超过一辆又一辆自行车。残疾人憨厚却坚定乐观的笑就这样启迪着健康人的智慧:正视自己的缺憾,并努力去弥补它。此外,典型的细节描写与景物的衬托,也为文章增添了光彩。
命题训练
1 请以“缺陷与完美”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2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都或多或少有缺陷。对待身体缺陷人们有不同的态度:有的勇敢面对,有的自卑悲观……
请以“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没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的角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人安迪,右手只有4个手指,做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他的梦想。虽然安迪具备一个优秀电视节目主持人几乎所有的条件,但是各地电视台的负责人看到他残疾的手都回绝了他。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之后,安迪终于被一家电视台录用。在试镜的时候安迪按照电视台的意见戴着仿指手套,但是总是感到虚假和不自然。在正式主持节目时,安迪摘掉了手套,以最坦诚的心态面对观众和自身的缺陷。由于真诚、自信、充满魅力,他受到了热烈欢迎,成为一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观众来信不断,他们热情赞美了安迪的主持艺术,对于他面对缺陷的坦率给予了热烈的赞美,观众接受了他的缺陷。
安迪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坦率地面对自身缺陷的态度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以“面对缺陷”为题写一篇8D0字以上的文章。
素材链接
邰丽华:用生命舞蹈的聋哑人
邰丽华,这位聋哑姑娘,是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动人神韵的。舞蹈,对于她来说,是儿时的嬉戏,是精神的寄托,是感受这个世界的特定方式,更是重新定位人生的砝码。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舞蹈。音乐是舞蹈的天然催化剂,正是靠着音乐的刺激,舞蹈家们才将自己所有对音乐的感受,表现为躯体的流动。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邰丽华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惟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她用心去伴奏,她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
1992年10月,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举办了被称为艺术盛会的“无国界文明艺术节”,应邀演出的都是当今世界舞蹈界的超级明星,邰丽华作为惟一的残疾人舞蹈家,表演了极具东方情调的舞蹈《敦煌彩塑》,引起轰动。2000年9月18日,富丽堂皇的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邰丽华又以充满激情的舞蹈,赢得了观众,观看演出的还有本届联大主席和众多联合国高官以及43个国家驻联合国使团的官员。
邰丽华以其“孔雀般的美丽、高洁与轻灵”征服了不同肤色的观众。她凭着自己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成了我国惟一一位登上世界两大著名“艺术圣殿”的艺术家。
活出本色
美国一名电车车长的女儿叫凯丝·达莉,从小喜欢唱歌,梦想当一名歌唱演员。但是她的牙齿长得很不好看。一次,她在新泽西州的一家夜总会里演出时,她总想把上唇拉下来盖住丑陋的牙齿,结果洋相百出。演完之后,她伤心地哭了。正当她哭得最伤心的时候,台下的一位老人对她说:“孩子,你很有天分。坦率地讲,我一直在注意你的表演,我知道你想掩饰什么,你想掩饰的是你的牙齿。难道长了这样的牙齿一定就丑陋不堪吗?听着,孩子,观众欣赏的是你的歌声,而不是你的牙齿,他们需要的是真实。张开你的嘴巴,孩子,观众看到连你自己都不在乎的话,他们就会对你产生好感的。再说了,孩子,说不定那些你想遮掩起来的牙齿,还会给你带来好运呢。”
凯丝·达莉接受了老人的忠告,不再去注意自己的牙齿。从那时候开始,她一心只想着观众。她张大嘴巴,热情而高兴地唱着。最后,她成了电影界和广播界的一流明星。后来,甚至许多喜剧演员还希望学她的样子。
用脚打字的作家
爱尔兰作家布朗,一生下来就患了瘫痪症,到5岁时,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头部、身体、双手和右脚都不能动弹。5岁那一年,一天,他的妹妹用粉笔写字,他从中受到启发,忽然伸出左脚将粉笔夹过去,在地上勾画起来。一年后学会了写26个英文字母。从此,母亲教他读书认字。他喜爱狄更斯的作品。后来,他学会了用左脚打字、画画,并开始作文和写诗。他把打字机放在地上,用左脚打字、上纸、下纸和整理稿纸。每打一张不知要消耗多少精力和时间。21岁时,终于出版了第一部自传体小说《我的左脚》,16年后又出版了另一部小说《生不逢时》,成为国际畅销书,15个国家出版了这部书,还改编成电影。他在48年的短暂一生中,共创作了5部小说,3本诗集。这些都是靠一只左脚的脚趾打成的。
跛足拜伦战胜强者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从小跛足,身体虚弱。有一次,体格健壮的顽皮学生印司当众羞辱他,强迫他把一只脚放进竹篮绕操场走一圈。拜伦很想揍他,又因身单力薄,只好忍气吞声,一瘸一拐地绕操场走起来。事后,他想自己受印司羞辱,就是因为体弱,于是从第二天起,他开始参加各种运动,锻炼身体。为了减肥,还节制饮食。不久,学校举办运动会。他参加了拳击比赛,又恰好跟印司分在同一个组。人们都认为跛足拜伦注定要输,可是结果恰好相反。健壮的印司被拜伦一拳击倒在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