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途径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3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在历史课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
  
  一、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要告别“闷课”,奔向“活课”,就必须创设氛围,让学生扮演历史角色,置身特定的历史时代,体味历史人物的活动。但角色的确定不能简单地假设某一同学就是某一历史角色,而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多种方法置学生于“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然后根据设计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我在讲授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时,设计了一个角色扮演的历史情景。先由学生按个头大小推举大、中、小三位学生分别扮演“日本侵略者”、“国民党”、和“共产党”,接着我为这三个学生分别配置了预制的“膏药旗”、“青天白日旗”和“红旗”,于是精彩的一幕出现了:“日本侵略”抗着“膏药旗”趾高气扬地入侵“中国”(讲台),在录音《大刀进行曲》铿锵有力的伴奏下,“国民党”手执“青天白日旗”与之正面对抗,“共产党”手执“红旗”在“日本侵略者”背后灵活出击;最后,学生对“两个战场及作用,两种路线及结果”进行思考、辩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呈现热闹沸腾的景象,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水平又掌握了教学知识点
  
  二、运用课堂语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由于一些历史教师在课堂语言的运用上过于注重科学性、专业性、规范性,历史课讲得没有情趣,被学生视为“枯燥、没意思的课”。新课程提倡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也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越来越消极?这些都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因此,历史教学不能没有情趣,要讲究课堂语言艺术,使学生喜听、乐思、好学、乐学。
  1、语言富有感染力
  历史新课程除了需要历史的真实,还需要语言的感染力,教师应灵活运用课堂语言,创设美的意境,引发学生的共鸣与深思。
  比如学习帝国主义侵华史,课本对旅顺和南京大屠杀这样表述:“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全城2万人遇难,幸免者仅36人。”“日军占领南京以后,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在持续六周的屠杀中,被杀的中国人达30万以上。日军滔天罪行罄竹难书,震惊了世界,被中外舆论界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是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这些课文对学生产生了有力的震动。讲到这里时,我说:“现在日本人最好不要到旅顺、南京来(学生出现疑问的表情),来了会不得安宁,这里被日本兵杀死的冤魂太多了。如果要来,一定要带着忏悔的心来。(提高声调)尽管我们对历史的问题不主张血债要用血来还,但日本政府至少要承认侵华罪行,给中国人一个交待,而不是像小泉纯一郎那样跑到靖国神社去祭拜甲级战犯,伤害中国人的感情。”这些话引起了学生深深的共鸣。
  2、语言具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机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的语言,既可吸引学生,调动学习气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而不单单是调动课堂气氛。
  比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时,我讲了一个幽默小故事:有个人掉到沙俄皇宫边的河里,拼命喊救命,在附近站岗的士兵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最后落水的人急中生智,喊了一句话,士兵立刻跳下去把他捞了起来。请大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猜一猜他喊了什么?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的说“给你钱”,有的说“你是靓仔”,有的说“沙皇万岁”,终于有学生说“沙皇该死”、“打倒沙皇”。我进一步解释,在当时沙皇的专制统治下能喊打倒沙皇吗?士兵还不把他捞起来投入监狱?
  又如学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我讲了这样一个幽默故事:当时苏联买东西要排很长的队.A排队买东西,排着排着实在受不了了,咬牙切齿地说:“不排了,我去克里姆林宫把戈尔巴乔夫杀掉!”才过一会儿,A先生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人们问他怎么啦,他长叹道:“那里的队伍比这里还长!”我问:“你从中可以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反映当时经济萧条、物资缺乏,戈尔巴乔夫不得人心。
  3、语言具有现实感
  用现代、通俗的语言重新包装历史史实,往往能使晦涩难懂、平淡无奇的历史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学习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时,课文的表述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它又是课文的重点,于是我设计成富有现实感的问题:假如秦朝的中央政府竞争上岗,你想竞争哪一个职位?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气氛活跃,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观。又如明太祖废除丞相后为何设立殿阁大学士?我讲述:据学者统计,有一段时间里朱元璋每天要处理208件奏章、424件事。作业这么多,朱皇帝就是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也完成不了,帮助皇帝做作业的秘书班子于是应运而生,当时叫殿阁大学士。
  教师的课堂语言直接关系到课堂的学习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追求课堂语言的感染力、幽默性、现实感时,应注意适当、适时,不能哗众取宠,更不能丢弃历史课堂语言应有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巧借诗词、俗语、典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诗词歌赋,琅琅上口。应用得法,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中国古代
  诗歌有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史诗”之作俯拾皆是。这些诗歌能生动、鲜明地补充教材的基本史实,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例如:“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周天子”的无上威权,是对西周奴隶制的绝好写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再现了唐玄宗为讨杨贵妃欢心而不理朝政,劳民伤财的行径,南唐“四十年来家园,三千里地山河”,但后主李煜治国乏术,终致“一旦归臣虏”,“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通过诗词不但使学生有新的感觉、新的体验,而且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通过教师激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好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诊断技术不断出现,有些临床医生就过分重视这些器械及其他辅助检查,而忽视了详细的问诊和系统的体格检查,导致临床上出现不少漏诊、误诊的情况。近年来的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和我们对学生的技能考核都证实了这个情况,其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病史采集不全和检查手法错误两方面。事实发现:在疾病的诊断中,问诊、体检等物理诊断方法与实验室检查及影像等其他辅助检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理诊断学是临
期刊
沧州市的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学生的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升。新时代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同样正在遭受质疑,人们以往所津津乐道的教学成效在新时期新评价下亦显得缺少说服力。信息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渐进入课堂教学中,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成大势所趋。  所谓多媒体,就是利用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信息系统。多媒体辅助
期刊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不能进步。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要靠教育。学校是学生直接的受教育的场所,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紧紧依靠学校这块主阵地。作为一线的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更新观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传统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以及内容等许多方面与当今的创新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把教学真正转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具体地说,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应注意下列三个问题 :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最可珍贵的是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
期刊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研究性学习是中学教育培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尽管研究性学习已列入国家中学新课程改革计划,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面对创新人才培养这个命题,我们教育工作者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一、研究性学习的涵义与实施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合作之下,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
期刊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感受,论述了通过促进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心、动手,更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兴趣;培养    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期刊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然而,由于中考不考生物学,有不少学生轻视生物学习,甚至把生物课看成负担。在此情况下,怎样从生物教学自身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活教学,提高质量,目前已成为生物学教师探索的问题。  根据初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创设情境,以各种教学形式
期刊
化学是一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学科,它研究物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以及随着变化发生的各种现象(例如发光、放热、发生气体等)。所以物质的变化指导了对化学的研究,而化学又可以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一、 生活常识中的化学    1、鉴别衣料  每当购置一块衣料或添置一件新衣服后,你一定很想自已鉴别它是什么类型的纺织品吧?其实这并不困难。只要从衣料角上各抽几条经纬线,用火柴点燃并观察其
期刊
进入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历史学习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根溯源,这一时期正是历史学科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训练阅读能力的最佳年段。教师应抓住契机,有意识有计划按步骤地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习惯,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这不仅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的经
期刊
我们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听一堂好课,如同欣赏一首名曲,余音在耳,裘袅不绝;又像观赏一幅名画,心动神移,流连忘返。再看学生,个个双眸凝视,犹如被磁铁吸引住似的听着、想着、记录着……。回忆教师生涯,为能达到这种境界,我也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此就谈谈我在历史教学中做到的“三个必须”。    一、必须精讲重点,深入浅出    在一节课里,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教学中,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