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自身的基本功——范读很重要。在课堂上,只有通过教师的范读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朗读,将他们的情感引到文中时,通过教师和同学之间的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才能将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津津有味,并且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
  掌握一定朗读技巧
  朗读作为口语艺术,它的技巧性是很强的。要使朗读获得生动感人的效果,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停顿是语调的组织要素,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语意、突出重点的作用。停顿合理可使语句表意显豁,并增加语言的节奏感。一个句子往往是有单音词和叠词构成,在低段教学中要求学生读好单音词和叠词,让学生首先建立词的概念。在朗读一句话的时候教师的范读很重要,会告诉孩子在什么地方停顿,应停顿多长,将根据语句结构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来确定。如,“我们爱祖国”,学生了解了这句话由两个词素组成,就知道在“我们”后面稍作停顿,老师再追问“我们怎么样?”学生回答:“爱祖国!”“可以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吗?” “我们爱祖国!”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就了解了作者的热爱祖国的情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掌握好语言的节奏感,做到有一个合理的停顿。
  朗读时正确运用逻辑重音,可以突出语句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范读时把“终于”这个词读得重一些就会让学生体会到到达目的地的不容易。老师这时候可以再追问学生:“终于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终于就是指非常不容易。”“你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一读吗?”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谁来说说他读得怎样?”“他读出了到达目的地的不容易吗?”“老师又问:“谁还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出不容易的语气?”老师这时候再请孩子朗读,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指导,学生之间产生互相评价,让学生知道一个句子该怎样读。加强了这样的训练,孩子们的逻辑重音就很明显地读出来。当然,这需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就能有所感悟,在朗读时就自然能加重语气,从而理解语言文字的情感美和形象美。
  做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在朗读中语调高低升降的变化,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感情态度。如:笔者在上四年级执教《 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教学中,首先注意了自己的范读,将作者钓到大鱼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然后,请一名学生起来读这句话,他声情并茂地读“啊,好大的鱼……”
  “读得真好,那么从他的读你们听出了什么?”“作者的心情比较兴奋。”有孩子回答说。“那么作者在钓到到这么大的鱼时还有什么感受呢?”孩子争着举手朗读。一位同学说:“作者当时不仅兴奋而且还相当惊喜。”“是啊,他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惊喜之情,还有谁来读?”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你们从她的读中还体会到了什么?”“紧张和激动。”学生们思维显得很活跃,是因为他们的情感已经融入到课文当中了。
  笔者从教了20余年语文教学工作,深深知道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定是一个情感非常丰富的人。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学生们都为最感人的段落而潸然泪下;《狼牙山五壮士》则读得慷慨激昂;《妈妈的爱》读出了母亲对儿女浓浓的爱。学生从老师或抑扬顿挫或娓娓道来的范读中,可以揣摩到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老师应有着深厚的语文功底及激情四射的表达,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们是最善于模仿的。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而深刻的印象。
  行使正确评估
  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外,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或者声音太小都是因为没有自信心的表现。所以,老师的鼓励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在读书时,他不管自己读得如何都希望听到老师的评价是怎样的,同学对自己的朗读是否满意。笔者班上有几个孩子以前就特别的不自信,通过语言上鼓励他们,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发动”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夸奖。这些孩子在朗读中慢慢找到了自信,朗读的水平也慢慢提高了。
  在课堂上,同学之间的互评是提高朗读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通常是以老师的范读为主,低年龄段的孩子不懂如何评价同学,但他们的模仿欲是非常强的,因此老师的范读应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对课文的内涵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他们会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来理解文章。因此,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就很重要,更要说明的是它可培养学生的一种专注倾听的能力,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学生朗读的瑕疵,这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从开始的不会评价,往往会读得太小声或没有感情,或者读得太平淡没有加重语气,到后来他们的评价就比较到位了,在这当中应强调学生如何评价朗读,只有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朗读水平才会渐渐提高。
  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技巧性的操作,它需要互相融合统一,互相渗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解决学生朗读问题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提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读书声。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王贾桥小学)
其他文献
一、通识教育课程  (一)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以美国高等学校实行选修制为起因,以“七艺”(文法、辩证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及博雅艺术为主要学科。此后,美国哈佛大学新增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学科,逐渐发展形成今天所说的通识教育体系,并且经过多年实践,其通识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日臻完盖。在我国,通识教育通常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等方式出现,是针对大学过
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总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
摘 要:文章对我国企业目前的员工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做好企业员工培训和培训工作发展对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使员工从技能培训、标准执行培训及管理培训等方面都收到实效,最终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开发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3-0097-02     1 我国企业目前的员工培训状况  1.1
新课程下的体育教育应该是在探讨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同时,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等途径,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而让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心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家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在西方国家起源较早,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在我国开展,评价制度也随之建立健全。其中学生评教制度作为教学评价制度的一个重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迅速普及,处于人生特殊阶段的大学生正面临着自我认同矛盾、理想与现实冲突、就业创业压力等一些列的特殊问题。其中以就业压力为最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师生就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习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知识点,在独立钻研课本的基础上,相互进行讨论、争辩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营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新疆是我国五大自治区之一,当地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一直为社会广泛的关注。新疆的民族教育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育人才,为新疆的稳定和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