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别人捉弄孩子时,家长要大声说:不!
晚饭后,我喜欢带着唱唱到小区的小广场上玩。广场是院里老人、孩子的聚集地,非常热闹。唱唱喜欢在这里和小伙伴们玩踢球、捉迷藏、跑来跑去玩捉人的游戏,很开心。
一天,唱唱和小朋友跑得满头大汗,正坐在场地边上休息。突然传来阵孩子的哭声。我听出,是李啸在哭。李啸是个2岁半的男孩,活泼大方,嘴巴很甜,是院里老人的“开心果”,谁见了都喜欢逗他一阵。可最近,李啸进入了“第逆反期”,变得不爱说话,不爱理人,妈妈为此很苦恼。
李啸周围围了很多人,我也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小区里一个相熟的爷爷正和李啸开玩笑般地“抢夺”他的小自行车。只见李啸边使劲抓住自己的车,一边求助地望着妈妈在哭。爷爷一边夺还一边说:“这小子还挺有劲儿,看你能抢过我?”周围看热闹的人都笑着看着,议论着。妈妈在小声地劝李啸不要哭,但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我听出他哭声中的绝望。
闹剧终于在爷爷先松手的情况下终止,大人们都笑着散开了。李啸却一直哭,我听到他妈妈对他说:“你是男子汉,不要哭了,爷爷是喜欢你,愿意和你玩才逗你的。你这样表现,以后别人都不和你玩了。”
我无语,看着一脸委屈和无助的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能体谅李啸的委屈:爷爷为什么要抢我的玩具?为什么妈妈在身边却不帮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这件事会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场景是经常上演的。有些成人就是喜欢逗孩子,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没有恶意的玩笑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
首先,成人这样逗孩子,是一种捉弄,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一个相熟的爷爷抢自己的玩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而家长的束手旁观和后来的劝说,会让孩子的内心陷入混乱:“喜欢我的人就可以抢我的东西”。他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感。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开心,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是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如果孩子不想说,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说了,这才满意地把东西递给孩子。还有的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鸡鸡之类的动作:或者见个小女孩极喜欢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孩子大哭,大人才拿出来。
成人只是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但这些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毫无趣味的,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所以遇到这类事情,家长定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在大人眼里的件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如果家长出于“礼貌”不好意思,在别人捉弄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不能大声地说“不”,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会进步加深孩子的创伤。
晚饭后,我喜欢带着唱唱到小区的小广场上玩。广场是院里老人、孩子的聚集地,非常热闹。唱唱喜欢在这里和小伙伴们玩踢球、捉迷藏、跑来跑去玩捉人的游戏,很开心。
一天,唱唱和小朋友跑得满头大汗,正坐在场地边上休息。突然传来阵孩子的哭声。我听出,是李啸在哭。李啸是个2岁半的男孩,活泼大方,嘴巴很甜,是院里老人的“开心果”,谁见了都喜欢逗他一阵。可最近,李啸进入了“第逆反期”,变得不爱说话,不爱理人,妈妈为此很苦恼。
李啸周围围了很多人,我也走过去看发生了什么。原来,是小区里一个相熟的爷爷正和李啸开玩笑般地“抢夺”他的小自行车。只见李啸边使劲抓住自己的车,一边求助地望着妈妈在哭。爷爷一边夺还一边说:“这小子还挺有劲儿,看你能抢过我?”周围看热闹的人都笑着看着,议论着。妈妈在小声地劝李啸不要哭,但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我听出他哭声中的绝望。
闹剧终于在爷爷先松手的情况下终止,大人们都笑着散开了。李啸却一直哭,我听到他妈妈对他说:“你是男子汉,不要哭了,爷爷是喜欢你,愿意和你玩才逗你的。你这样表现,以后别人都不和你玩了。”
我无语,看着一脸委屈和无助的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能体谅李啸的委屈:爷爷为什么要抢我的玩具?为什么妈妈在身边却不帮我?在他幼小的心灵中,这件事会给他带来很大的伤害。
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场景是经常上演的。有些成人就是喜欢逗孩子,但他们没有想到,他们没有恶意的玩笑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创伤。
首先,成人这样逗孩子,是一种捉弄,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一个相熟的爷爷抢自己的玩具,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安全感,而家长的束手旁观和后来的劝说,会让孩子的内心陷入混乱:“喜欢我的人就可以抢我的东西”。他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恐惧感。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目的是逗大人开心,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是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如果孩子不想说,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说了,这才满意地把东西递给孩子。还有的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到小男孩,就做出要找把刀子割男孩的小鸡鸡之类的动作:或者见个小女孩极喜欢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孩子大哭,大人才拿出来。
成人只是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但这些行为对孩子来说是毫无趣味的,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所以遇到这类事情,家长定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在大人眼里的件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如果家长出于“礼貌”不好意思,在别人捉弄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不能大声地说“不”,不能保护自己的孩子,会进步加深孩子的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