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关爱为“留守儿童”托起一片蓝天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ang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伴随着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广大农村也随机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
  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第二,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儿童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信心,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第三,学习问题。
  那些有祖父母替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不能在读书上得到帮助和指导。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读书上的辅导,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读书。绝大多数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受到好的教育,日后有出息,不再走自己的路。但往往事与愿违,有调查证实,留守孩子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下等。当然,一部分留守孩子读书认真,但外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孩子读书压力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
  有个留守儿童在他的作文里这样写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爱、什么是母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许多留守儿童的心声,读后不免让人揪心。
  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中缺失关爱,使“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甚至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为了孩子,我觉得老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更多地将雨露般温馨的关爱倾注于这些孩子们:
  一、调查摸底,建立教育档案
  班主任应建立“留守儿童”教育档案,将这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父母亲务工地、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姓名、年龄、住址及监管儿童个数、“留守儿童”的心理品质、学习行为、生活习惯、辅导工作等进行详细记录。对“留守儿童”有了深入了解,工作才能有的放弃,使关爱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里去。
  二、无微不至,善于给予关爱
  俗话说:“老师为再生父母。”的确,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还要引导学生习得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教师要深知学生的心理,处处对他们细心地关爱,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都让这些孩子感到老师犹如父母般真情的关爱。在学习上,哪怕学生细小的“闪光点”也要及时表扬,让他燃起希望的火花,经常询问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耐心辅导;在生活上,时常关心他们穿的衣服暖不暖、吃得饱不饱、文具够不够用、身体好不好。
  三、团结互助,营造温暖大“家”
  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当孩子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爱时,他们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籍自己脆弱的细小心灵。因此,老师要成为“留守儿童”的知心朋友,还要引导学生之间成为知心伙伴,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学校,都营造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在这个“家”里,人人都来关心和帮助他们,与他们结成互助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
  把孩子培养成才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希望。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离开老师的教导,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
  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吧,多给他们一份爱,给他们托起一片蓝天,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明天。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测试中的重头戏,又是广大考生相对薄弱和棘手的方面。那么,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怎样才能更加有效、迅速地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坚持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严格训练:  训练1: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每周写两篇,直到通过为止)。  训练2: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写出含有一般过去时、一般将
期刊
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的时尚话题。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会思考、会创造的人。”  爱因斯坦也有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时,仅仅是一个数学上和实验上的技巧,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
期刊
摘 要:要重视初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充分挖掘初中语文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并利用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和语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于学语文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即将定型又尚未定型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他们开始发展和形成新的思维形式和思想方法——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行为有增无减,心理不健康事故接二连三发生,一个个年轻生命消失了,给我们初中教育工作者以深思。生理的疾病只会损坏人的身体,思想、心理的疾病则会危害人的灵魂,甚至毁灭整个人。随着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家长、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思想、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数有增无减,帮助他们解除心理枷锁是德育教育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必须“五官端正”,即眼正、嘴正、耳正、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是全社会更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  关键词:情绪 疏导 控制 沟通 环境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读书的评价要善于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学生;评价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要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建立开放、和谐、宽松的评价氛围,评价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读书评价 案例 课堂教学  案例1:《雨点儿》。  师:雨点儿把这三个词儿都藏在一个句子里呢!赶紧到课文中去找一找,找到了马上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请你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找对了!老师觉
期刊
刚接手三(2)班,我发现班中有个叫闫紫柔的学生,她平时总是低着头,上课无精打采,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老师课堂提问,她缄默无语;家庭作业要么全留空白,要么乱写一气,全是错别字,甚至连组词以及简单的加减法也是做得错误百出。每次测验,语文、数学都只有二、三十分,学习英语更是困难。很多老师都认为,这孩子基础太差,性格内向,而且缺乏最起码的上进心,提高看来是无望了。我听了,不觉从心底泛起一股凉意。就这样的
期刊
摘 要:无论是哪门语言,语法都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学好了语法,才能够拥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够拥有创造性地、熟练地、正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语法也不应该成为语言教学中的负担,而是要让语法拥有生命力。尤其对于高中生来说,语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效率,如何将语法融入到教学情境中也是高中英语教师应该致力于探求的事情。  关键词:高中英语 英语教学 语法 思考  在高中教学改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性工作,是一种塑造人的心灵、雕琢人的感情与性格的伟大事业。它是一个动态的结构系统。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在工作中,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充实、完美的老师,因为它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我深知工作的繁杂与艰辛,但我更清楚肩负的责任,心中充满了快乐,所以工作中我感受颇多。今天就我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一起和大
期刊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的作用。然而,当前许多学生却不喜欢上思品课。究其根源,一是老师把思品课要么上成了说教课,生活味儿太淡,一味地灌输大道理,要么上成语文课,整堂课在仔仔细细地分析课文内容,这两者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二是学生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他们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社会信息与各种不同的道德标准,他们从社会生活中看到大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