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品德,还彰显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要依靠一代代人的不断传承。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着手,对初中历史课堂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通过初中历史教学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世界文化大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所富含的魅力和精髓值得人们世代流传和发扬。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系统讲授,使中学生大致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之余,还要不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理想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认同感。
1 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传统文化论述
文化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逐渐积累来的,通过人们智慧的启迪而形成的,这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文物典章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传承下来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时期的历史传统文化知识实际上就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的,不同的时代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一面,不管是从远古时代的文字,还是到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或延续到之后的诗歌、建筑、书法、绘画及乐舞等,都彰显出了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各个时期政治制度及人文思想的沉淀。
2 初中历史课堂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初中时期的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就要依靠历史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和品德。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认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国家的历史级文化,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等,这一系列内容都表示初中历史教学处处充斥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翻开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涉及到了各个层面,既有历史常识,包括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历史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精神,包括道德价值、民族精神与人生意义等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沉淀在了这些包罗万象的历史知识中。
2.2 传统文化需要新时期人才继续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依靠一代代年轻人不断的传承和创新才能够留存下来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初中时期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或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想,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作为实践的主体,中学生于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所谓“民族希望”的群体里,绝大多数的人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这种思想认识的偏差就与学校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联。所以,面临中学生这种民族责任感的淡化,学校要大大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历史课堂当中,将历史教学作为最好的契机,培养中学生是非分明,道德高尚的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延续、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这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 初中历史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创新
3.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既陌生又熟悉,既喜欢又排斥。实际上,学生在真正学习历史知识前就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如:唐诗三百首、孔融让梨等等影响力很深且有趣的内容。然而升到初中,在历史书上,传统文化却以非常正规的形式出现,间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不适,一味地机械说教,就会将学生一步步地从其身边推离。历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捷的进行观察和感受,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应注意不能机械地把所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寓教于学生本身,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为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2 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讲,历史学习是一件非常无趣的活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是一昧的进行知识的讲授,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更别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知识中去了,这是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这时就要求教师合理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吸引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份 PPT 或影像资料。例如在讲授有关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文化知识时,光靠语言的讲授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准备一段电视上出现书法绘画的鉴宝节目视频,这样有视觉上的刺激,就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会自动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培养情感。
3.3 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没有完全成熟。而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项人文学科,通过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传统文化更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三观的塑造和成型起到有益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就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神。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深入情境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覺,才能够更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从情感着手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如:在讲到具有纪念意义的战役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展示战役的全过程,让学生自由联想。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如今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还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会一直在历史长河中得到升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通过一批批的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掌握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实现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这是历史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如何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手段,更是新世纪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候秀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14(9).
[2]王有鹏.精彩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方法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世界文化大国,在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所富含的魅力和精髓值得人们世代流传和发扬。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知识的系统讲授,使中学生大致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之余,还要不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弘扬中华文化的意识,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理想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认同感。
1 初中历史课堂上的传统文化论述
文化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而逐渐积累来的,通过人们智慧的启迪而形成的,这其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道德伦理、文物典章等。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传承下来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初中时期的历史传统文化知识实际上就是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的,不同的时代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一面,不管是从远古时代的文字,还是到古代的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成就,或延续到之后的诗歌、建筑、书法、绘画及乐舞等,都彰显出了我国民族发展过程中的闪光点,当然其中也包括了各个时期政治制度及人文思想的沉淀。
2 初中历史课堂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2.1 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初中时期的学生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于我国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就要依靠历史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养和品德。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初中历史教学中要认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国家的历史级文化,掌握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等,这一系列内容都表示初中历史教学处处充斥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因素。翻开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学生需要学习的历史知识涉及到了各个层面,既有历史常识,包括重大历史人物和事件,也有历史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精神,包括道德价值、民族精神与人生意义等方面,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沉淀在了这些包罗万象的历史知识中。
2.2 传统文化需要新时期人才继续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依靠一代代年轻人不断的传承和创新才能够留存下来的,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当下,初中时期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或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想,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传承、发展和创新的根本途径,作为实践的主体,中学生于推动文化建设、文化创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所谓“民族希望”的群体里,绝大多数的人缺乏基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这种思想认识的偏差就与学校里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联。所以,面临中学生这种民族责任感的淡化,学校要大大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历史课堂当中,将历史教学作为最好的契机,培养中学生是非分明,道德高尚的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延续、传承和创新中国文化。这不仅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3 初中历史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创新
3.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学习中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既陌生又熟悉,既喜欢又排斥。实际上,学生在真正学习历史知识前就已经通过其他渠道了解了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如:唐诗三百首、孔融让梨等等影响力很深且有趣的内容。然而升到初中,在历史书上,传统文化却以非常正规的形式出现,间或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不适,一味地机械说教,就会将学生一步步地从其身边推离。历史教学中,直观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快捷的进行观察和感受,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识。与此同时应注意不能机械地把所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原则,寓教于学生本身,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分析能力为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因势利导,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3.2 彻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对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来讲,历史学习是一件非常无趣的活动,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教师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只是一昧的进行知识的讲授,很难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更别说将传统文化渗透到知识中去了,这是造成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下降的原因之一。这时就要求教师合理结合各种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多媒体教学就是吸引学生兴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备课阶段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份 PPT 或影像资料。例如在讲授有关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文化知识时,光靠语言的讲授是很难提起学生兴趣的,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利用PPT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或准备一段电视上出现书法绘画的鉴宝节目视频,这样有视觉上的刺激,就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也会自动融入到历史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知识,培养情感。
3.3 课堂教学中创设合理的情境——培养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精神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都没有完全成熟。而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项人文学科,通过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传统文化更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三观的塑造和成型起到有益的导向作用。因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之后,教师就要有选择有目的地去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神。初中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有关弘扬传统文化的课堂活动,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深入情境中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覺,才能够更深入的掌握和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注重从情感着手让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如:在讲到具有纪念意义的战役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展示战役的全过程,让学生自由联想。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如今幸福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同时还能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是我们发扬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促使学生弘扬中华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
4 结语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会一直在历史长河中得到升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样才能通过一批批的年轻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掌握和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实现历史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这是历史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如何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手段,更是新世纪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候秀平.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14(9).
[2]王有鹏.精彩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