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西游记》四代美猴王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猴王世家”
  没有一个家族,像章氏猴戏一样四代人演同一个角色,能如此受到众人的熟知与喜爱。
  章氏家族最早是元末蒙古族后裔,明朝时期,朱元璋把所有南方的蒙古人贬为“堕民”,而章氏家族的猴戏也是在最底层的民众中慢慢有了名气。章氏猴戏的第一代大师是章廷春先生,他本是浙江省上虞县一个农民,并非职业演员,因在丰收喜庆的时候为村民表演猴戏, 被人们封了个“活猴章”的名号。
  第二代猴戏继承人是章益生先生,也是真正把绍戏发扬光大的关键人物。他是最早在上虞县开灯笼店的人。后来靠着把大城市的服装、道具等戏曲用品贩卖到绍兴小城镇,积累出资金。并且到上海开办了老闸大戏院,把绍剧戏班“同春舞台”带到了上海。这也使得“绍剧”从一个自娱自乐的民间剧种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他的表演在当时被人们称作“赛活猴”。
  章氏猴戏第三代传人,就是六龄童章宗义,章宗义1924年生人,因6岁上台演出,而取艺名“六龄童”。从小六龄童就在同春舞台的环境下耳濡目染。章宗义跟随哥哥章宗信(七龄童)登台。在六龄童这里绍剧猴戏得到发扬,使得原本不受重视的猴戏成为独具个人艺术特色,广受观众欢迎的戏剧形式。他大胆地对猴戏表演进行创新。他创造了一个独具章氏特色的脸谱,金箍棒改用更有弹性的藤棍,鞋也依据人物性格改为了僧鞋。为了演好猴戏,六龄童不仅向人学,也向猴学。六龄童自己亲自养了一只猴子,取名“小圣”。与他朝夕相伴,观察猴子的行为动作。这只小猴子是章家的第一个老师,也是六龄童最亲近的朋友。在对猴子的观察和模仿中,他渐渐理解了孙悟空这个人物。六龄童说:“孙悟空结合了“猴、人、神”三种特点,他应该是“猴的外形,人的心理”。正是源于对猴戏的钻研,六龄童最终结合自身特色,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南派猴戏”。在剧目上,他表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为戏曲经典剧目,蜚声国际。
  章氏的第四代传人就是家喻户晓的六小龄童章金莱。他因主演82版电视剧《西游记》而被广大观众熟知。至今他所饰演的孙悟空形象仍被引为经典。在他所表演的电视剧中,也处处有着猴戏的影子,章金莱说:“到了我这儿,没有脸谱,改成了写实的贴脸。父亲的藤棍,也因为媒介的不同改成了金属的金箍棒。”六小龄童从六龄童那里接过棒,让全国人都知道了有这样一个“美猴王”。


  “一生做好一件事”
  六龄童说:“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已经非常不容易。”六龄童用他的一生证明了这句话,他一生热爱猴戏,他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成为时代的一个象征。他所创造的猴戏,也成为梨园界的佳话。素有“南章北李,五百年凤毛麟角”。
  在六龄童临终前,六小龄童还跟父亲说自己准备拍一部《西游记》的电影。
  六龄童很孩子样地说:“我也要演。”
  六小龄童问:“你演什么?”
  六龄童说:“我演猪八戒也行,演土地爷也行。”
  说着还比划着猴子的动作,学猴子叫。六龄童家中,收藏有许多不同材质的金箍棒,这一排排金箍棒伴随着六龄童这个“齐天大圣”闹地府、闹龙宫、闹天宫、打白骨精、过火焰山……
  “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正是六龄童的人生写照。犹记得演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毛主席也为六龄童写下了诗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章氏猴戏,四代传承,不断创新,只源于一份最简单的热爱。这份热爱,让六龄童不顾父亲的反对一心成为猴戏演员,直至临终前仍挂念着猴戏舞台,这份热爱让六小龄童一直不懈怠,全身心投入表演。如今章金莱(六小龄童)已年过半百,在问到章氏猴戏有没有继承人的时候,六小龄童说:“真正的徒弟是没有的。”
  “为什么不收徒?”
  “因为新一代猴王的出现不是我说了算,而是观众来决定。我选的不是章家的继承人,而是演孙悟空的好苗子。猴戏不姓章。”六小龄童很坚定地回答,在回答中我也看到了一丝无奈。章先生的独女现在在国外学习,是不准备继承表演猴戏的,而之后能继承“美猴王”称号的人,似乎还没有出现。
  在六小龄童的想象中,他有一个模糊的对理想接班人的模型:“我想,适合演孙悟空的人不能太胖,身高大概170cm左右,太高了不行,太矮了也不行,他要身体灵活,眼睛要大。而且要足够地喜欢和了解《西游记》,了解孙悟空。”
  六小龄童的书
  六小龄童在北京的收藏地主要来自于潘家园市场、报国寺和程田古玩城。只要是在北京,不拍戏或者不参加其他活动,六小龄童就在周四去报国寺,周五在程田古玩城,周六去潘家园,雷打不动。
  六小龄童在收藏书籍的过程中也吃过亏。有一次去买一套清中期《西游记》的木刻版,一共20本,老板开价要1500元,最后讨价还价到1300元。他匆匆忙忙给了钱,走了,结果回去一看,少了两本,后悔死了。大概两年以后,六小龄童看见那个人又在那里卖,就是那两本书,他把钱给那个老板,老板反而很不好意思。在六小龄童的许多收藏中,许多藏书已经翻倍地增值,别人看重经济上的回报,六小龄童却说:“只是因为我喜欢这个,没有更多地去想回馈、回报。”
  最早译本
  《西游记》最早的英译本,是蒂莫西·理查德(Timothy Richard)所译,书名《圣僧天国之行》,书的内封题:“一部伟大的中国讽喻史诗。”
  西方公认译本
  阿瑟·韦理译为《猴》的《西游记》之英译本,1942年由纽约艾伦与昂温出版公司出版。韦理的译文能传达原文的风格,在西方被公认为是高水平的《西游记》译本。
  清代研究本
  清代有一本研究《西游记》的专著很出名,就是陈士斌的《西游真诠》,《西游真诠》共一百回,是清初山阴陈士斌据明代百回本《西游记》删改而成,每回末均有陈士斌的批语。其第九回为唐僧出世的故事。
  法文译本
  法文/《西游记》/路易·阿弗诺尔(Louis Avenol)/1957年由巴黎瑟伊尔出版社出版/根据上海文成书店1909年石印本选译的。全书中有关宗教、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采用上海远东法文学校的译名,译文多采用意译,并附有不少注释,其目的是为了使法文读者能深入理解原文的含义。
  经典英译本
  余国藩翻译的英文全译本《西游记》共分四卷,1977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余国藩的这个《西游记》英文全译本,受到东西方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与肯定。
其他文献
编者手记  2013年底,J.D. Power亚太公司发布了“2013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IQS),由华晨宝马生产的BMW X1在中国豪华SUV细分市场中排名最高。据了解,J.D. Power所发布的此项报告覆盖中国46个主要城市,包含65个品牌的2013款车型。在豪华SUV细分市场中,调研包含了15款车型。但报告对于消费者而言,仍然不够直观。恰好,华晨宝马设立了铁西工厂媒体开放日,BQ有幸进
期刊
离音乐舞台剧《走进比爱情更深邃的地方》演出圆满结束已经两个多月了,我终于决定不能再等,放下手头的工作,和摄制组踏上了寻访海子故乡的旅程。在从北京去往安徽的火车上,摄像师问我怎么不像做舞台剧时那么兴奋和激动。我答:的确,我现在更多感到的是平静和安心,是一种踏上归途的回家的感觉。  火车第二天清晨5点,在安庆西站停靠。被乘务员从睡梦中叫醒的我,翻身瞥见窗外青色的天空泛着层层的迷雾,南方的田野和房屋,被
期刊
第一轮  有观众质疑宋丹丹演电视都是一个味儿,对此宋丹丹接受采访时说“卓别林一辈子就一个造型,依然是伟大演员。我们却是演员在演台词,导演在导剧本。其实我们不是在拍剧本,我们是在给观众讲故事”。  第二轮  宋丹丹主演的《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发出一篇近5000字的长微博。他表示,宋丹丹在拍摄该剧期间不尊重编剧创作,自己写的台词几乎都没用。“演员已经不是在演人物,而是在演自己……宋丹丹连自己生活中
期刊
2014年3月1日,台湾作家蒋晓云携新书《百年好合——民国素人志》于上海举办新书分享会。年近花甲的蒋晓云一身职业装,发型中规中矩,这位台湾传奇女作家,看起来一点也不文艺。谈到文艺装扮的问题,蒋晓云停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哦,三毛那样的......”  在文坛消失了整整三十年的蒋晓云回归了。这位曾经的“台湾文坛一姐”几乎跟“文艺代言人”朱天文、朱天心姐妹一同出道。因其作品的文艺程度,被人称为“又一张爱
期刊
近日,中国电影界的“江湖老大”韩三平正式卸任,告别中影,由喇培康接任其中影股份董事长职务、焦红则担任中影集团董事长职务。而韩三平此后将以电影专家的身份继续关注电影行业。他曾通过一系列高成本高回收商业电影的运作,使中国电影开始进入成熟大片时代,并率先将票房分账模式引入中国,与冯小刚一同创造出中国电影“贺岁档”的概念。  韩三平在圈内被敬称为“三爷”。好莱坞中国电影产业专家罗伯特·凯恩曾形容,韩三平在
期刊
在美国“超级碗”的中场表演里,他超过麦当娜、碧昂斯与迈克尔·杰克逊,创造了新的收视纪录。更不要说,这位火星哥(Bruno Mars)还是今年格莱美、全英音乐奖的双料大奖得主。一个让中国乐迷惊喜的消息是:四月初,火星哥要来到北京和上海演出了。BQ记者也借此机会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火星哥生于夏威夷一个音乐世家,四岁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猫王,创作风格也包罗万象——从流行、摇滚、嘻哈,到雷鬼、节奏布鲁斯
期刊
带着两部电影《等风来》、《怒放之青春再见》和一部电视剧《大漠苍狼》,刘孜再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见她的那几年,她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去寻找别样的生活。  直到离开原来的生活,刘孜才发现,曾经所谓的“演员体验生活”,都是在片场体验,并不能算真正的体验生活。离开片场,离开浮光掠影的影视圈,刘孜才接触到实打实的现实生活,对她来说那些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她的养分。  采访和拍摄都在会所“官舍”
期刊
有“时尚女王”之称的香港文化人黎坚惠因患乳癌逝世,终年46岁。时尚圈的朋友圈里四处流传着她的故事。这位女性是很多当下时尚写手的启蒙者,她还被称作香港“潮流教母”。业内著名的黄伟文等潮流人都是她的后辈。黎坚惠专长于评论潮流文化,曾任电台DJ、电视主持、唱片封套设计、电影服装指导等职,她还曾给罗大佑的“音乐工厂”打工,梁咏琪亦是由她发掘入行。黄耀明、黄伟文、林奕华均是她的多年好友,张曼玉、钟镇涛前妻章
期刊
4月23日-28日期间,2014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盛大开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14毕业秀“大肆”同期亮相。本次毕业秀由全球公认的皮草原料领导品牌哥本哈根皮草和清华美院携手主办。时至今日,哥本哈根皮草与清华美院合作已迈入第7个年头,从最初设立的国内第一所皮草设计实验室——清华美院—哥本哈根皮草设计实验室开始,“新锐设计师的成长摇篮”日益壮大,教学成果也熠熠生辉。  空中网举行战争传
期刊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这首暧昧且曼妙的小诗来自一把唐朝青釉褐彩酒壶的壶身。可见在唐朝,仲春时节,小酌以成俗。难怪惟有春风沉醉,却未见得夏秋断片。  饮春酒的习俗尝见于南方。台湾作家琦君的文字曾经记载了童年时对春酒的记忆:“母亲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宝酒,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枣(不知是南枣还是北枣)、荔枝、桂圆、
期刊